湖河頭村

明末清初,李姓兄弟由“雲南”遷此定居,後分為兩大家族,分建兩座家廟。因建村處四周是山,且為昌水河一支流發源地,四條山溝匯成一水潭,清澈如湖,故命名湖河頭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河頭村
  • 隸屬:朱吳鎮
  • 面積:4平方公里
  • 人口:746人
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明末清初,李姓兄弟由“雲南”遷此定居,後分為兩大家族,分建兩座家廟。因建村處四周是山,且為昌水河一支流發源地,四條山溝匯成一水潭,清澈如湖,故命名湖河頭村。清康熙初年,畢姓由上澇泊村遷居村東定居。 湖河頭村位於朱吳鎮西南部,地處東經121°03′,北緯36°52′。南與張家蘭村相鄰,北與牛嶺山村相接,東與寶玉石村相連,西與東拴馬島村相交。隸屬朱吳鎮。 全村轄區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7.1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地瓜、花生、小麥、核桃等。 2002年,全村260戶,746人。有李、畢2姓,均為漢族,其中李姓占總人口的90%。

大事記

1938年4月國民黨軍趙保原部在本村建工廠,1940年遷走。 1941年3月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22日日軍膠東大掃蕩時,搶走本村大牲畜數十頭,抓走村民李永龍,後將其殺死。 1968年修築庫容1萬立方米的水庫。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修築庫容5000立方米的塘壩。 1999年修建庫容8000立方米的塘壩。 2000年全村吃上自來水。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清宣統三年(1911年),全村109戶,358人,糧食畝產40公斤。解放前夕,全村有耕地99.3公頃,常年糧食畝產60公斤左右。1955年高級社時,糧食畝產74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213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44公斤,總產達到38萬公斤。1998年以來,栽植水果6.7公頃。2000年,果品收入達到130萬元。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達到756萬元,其中農業405萬元,林業6萬元,畜牧養殖業313萬元,其它收入32萬元。 第二、三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第二、三產業得到發展。2002年,全村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180人,總收入65萬元,其中工業15萬元,建築業15萬元,商飲業25萬元,服務業10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3年,村建起國小。1962年新建校舍16間。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25人,其中成為工程師的4名,教授1名,國家幹部5名,研究生1名,教師10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百斤,多數人是靠半糠菜半糧度日,還有討飯的。建國後,在黨的領導下,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360公斤,人均收入234元,溫飽問題基本解決。2002年,人均糧食400公斤,人均純收入3220元,全村有三輪車10多輛,機車6輛,電話60部,電視機110台,電冰櫃6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村內街道不整,房屋破爛不堪,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建國後,舊房翻新,住房面積逐年擴大。1958年,整修了村內主要街道。1999年,又重修街道,並疏通河道,石砌河壩,架起3座橋。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1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4年,本村李元日與劉家疃初含雲、吉格莊曲淑芹3名中共黨員組織成立黨小組。同年11月,成立黨支部,李元明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有李秀元、李元德、李秀福、李永全、李元芳、畢建德、李元思、李壽卿、李壽良、李壽正、李春樂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員34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5月,成立村公所,李壽山任村長。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李壽山、李永芳、李元道、李元邦、李元德、李元水、李壽海、李元仁、李壽正、李壽仕、李風起、李春樂、李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