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綜合套用系統可實現地質災害監測點的閾值預警和過程預警,讓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更及時、判斷更科學,實現“技防”與“人防”融合發力。該系統還縱向與國家自然資源部、市縣自然資源局的數據互聯互通,橫向與省政府總值班室、省氣象部門、省應急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互聯互通。
2021年,得益於監測預警平台試運行,湖南省成功避讓多起地質災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綜合套用系統
- 試運行時間:2021年
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綜合套用系統可實現地質災害監測點的閾值預警和過程預警,讓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更及時、判斷更科學,實現“技防”與“人防”融合發力。該系統還縱向與國家自然資源部、市縣自然資源局的數據互聯互通,橫向與省政府總值班室、省氣象部門、省應急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互聯互通。
2021年,得益於監測預警平台試運行,湖南省成功避讓多起地質災害。
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綜合套用系統可實現地質災害監測點的閾值預警和過程預警,讓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更及時、判斷更科學,實現“技防”與“人防”融合發力。該系統還縱向與國家自然資源部、市縣自然資源局的數據互聯互通,橫向與省政府總值...
《湖南省2024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是湖南省發布的方案 。發布背景 湖南省地質災害主要由強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誘發,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地質災害在冊隱患點18570處,數量居全國第五。發布歷程 2024年5月2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湖南省2024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相關情況 。
第三條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方針。實行誰誘發、誰治理,誰受威脅、誰參與治理的原則。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制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計畫,督促、協調有關單位和個人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縣...
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學會是由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科研、技術、管理人員和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依法登記的全省性、非盈利性、公益性的法人社會團體。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學會宗旨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省有關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創建學術研究和資源共享平台,動員和...
湖南省地質災害調查監測所是湖南省地質院直屬正處級事業單位。湖南省地質災害調查監測所隸屬於湖南省地質院,經省編辦批准成立於2021年7月9日,是由原地勘402隊、405隊、417隊、有色245隊、核工業311大隊5家單位組建而成的綜合型地勘事業單位,是全國首批地質找礦功勳單位、全國地質工作誠信單位、全國文明單位。科研...
湖南省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救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救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湖南省的一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獲榮譽 2022年5月,入選“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立項”名單。
(十)負責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並指導實施。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普查、詳查、排查。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工作。(十一)負責礦產資源管理工作。
湖南省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再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再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湖南省的一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所獲榮譽 2022年5月,入選“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立項”名單。
《湖南省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是2010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內容簡介 《湖南省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手冊》力圖做到通俗易懂,簡明實用,旨在讓民眾了解地質災害的基本狀況、特點和一般規律,懂得地質災害的預兆及防災原則和基本方法,掌握科學的避災知識及自救、互救常識,提高廣大民眾應對突發性...
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一五”規劃是指為科學有效地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國家級活動規劃。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出發,依據《地質...
(三)指導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組織編制湖南省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綜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推動應急避難設施建設。(四)牽頭推進全省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負責信息傳輸渠道的規劃和布局,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
到2020年,建成系統完善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防治四大體系,全面提升基層地質災害防禦能力。在重大工程所在區域、重要城市、人口聚集區等區域建立地質災害風險管控體系,顯著減緩地質災害風險,全面降低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地質災害風險,有效解決西部及老少邊窮地區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問題。三、地質...
截止2009年7月,全省108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共區劃重點防治區252個,次重點防治區160個,一般防治區89個。劃定的重點防治區40815Km2,占調查區總面積的19.3%。建立了106個縣(市)的縣級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項目信息系統,本次綜合研究集成了這些成果,構成省級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項目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
大量開墾陡坡,以至陡坡越開越貧,越貧越墾,生態系統惡性循環;濫砍濫伐森林,甚至亂挖樹根、草坪,樹木銳減,使地表裸露,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一些基本建設也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的修築公路、建廠、挖煤、採石等,破壞了植被,使邊坡穩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土石流等嚴重的地質災害。1、...
許強教授一直從事斜坡變形破壞理論與防治技術研究,在滑坡成因機理、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方面取得了系統的、創造性學術成就。曾作為國務院、自然資源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心專家,參與了中國數十起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先後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該項目是以人與地質災害為軸線,立足湖南全省,抓住人類工程活動這一誘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套用遙感解釋、系統分析、統計和信息技術,對全省人類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進行調查,分析研究人類活動誘發地質災害活動方式、災害類型、形成機制、分布範圍、危害狀況等。以全省人類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了政策...
《湖南省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於2021年5月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印發。方案背景 湖南省是全國地災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已查明各類地災隱患點18567處,居全國第四。至2021年4月底,全省已發生地災89起。6月~9月是2021年全省地災重點防範期。除現已查明的地災在冊隱患點外,農村臨坡切坡建房地災隱患,寧鄉市煤炭壩...
主要有:"郴桂地區物化遙綜合找礦" 獲原地質礦產部找礦一等獎, "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質自然保護區區劃及科學考察" 獲原地質礦產部地質勘查二等獎,"湖南省國土調查多平台遙感預試驗"、"遙感物化探多元信息複合技術研究報告"、"洞庭湖區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南嶺成礦帶遙感找礦套用"、"湖南省人為地質災害防治...
競賽由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省總工會、省人社廳、省應急廳、省交通廳、省科協、團省委聯合主辦,省地質災害防治與生態修復學會、省地質工會承辦,並得到了省地調所、地災所、生態所、水文所、物化所、地信所、長勘院、宏禹公司等多家單位的鼎力協辦,旨在全面檢驗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吸引了來自全省地勘...
湖南省勘測設計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五凌路8號,(原辦公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體院路245號),成立於1982年2月,是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擁有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資質、地籍測繪和工程測量甲級資質、地質災害評估甲級資質、地質災害勘察甲級資質、地質災害設計甲級資質、地質災害監理甲級資質、計量...
星空地InSAR技術用於中美滑坡監測預警聯合研究”;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1項:“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地質環境與災害綜合防控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畫課題14項、專題24項等。合作交流 學院注重國內外間的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瑞士、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等地區...
《規程》為公路邊坡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等地質災害智慧型監測提供了全面、詳實的流程與方法依據,規範和統一了公路邊坡智慧型監測中的監測點布置、設備安裝、監測數據分析、監測預警閾值、不同風險等級的災害處置指南、監測數據分析及報告。《規程》的發布填補了湖南公路邊坡智慧型監測技術標準的空白,為公路邊坡地質災害智慧型...
查明湖南人類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的活動方式主要為切坡開挖、坑道洞室開挖、抽排地下水、蓄水引水、棄渣堆土載入及爆破,而主要是前三者。根據湖南省人類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的人類活動方式、各類工程活動誘發的強度以及預測的發展趨勢,提出了政策法規的、行政管理的以及技術方法等多方面防災減災措施,並被部分採用,取得了實質...
由於滑坡成因複雜,影響因素多,因此需要上述幾種方法同時使用綜合治理,方能達到目的。次生災害 1961年3月6日湖南省資水柘溪水庫庫岸發生了一起重大滑坡次生災害。當時水庫工程尚未竣工,正值施工期間,在大壩上游右岸1.5公里處的塘岩光發生了大滑坡。滑體約165萬立方米,土石以高達每秒25米的速度滑入深50餘米的...
創建省級安全生產示範縣14個、示範鄉鎮238個、省級及以上綜合減災示範社區621個(其中國家級292個)。應急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信息網、應急管理綜合套用平台、省市應急通信指揮車等應急管理信息化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災害事故應急指揮能力得到極大提高。新建市、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48座,公路、高鐵、航空、水運等應急物流保障...
編制全市應急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的科技和信息化建設工作,規劃信息傳輸渠道,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擬訂有關科技規劃、計畫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協調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套用工作;推動應急重點工程和避難設施建設;負責應急通信保障和...
1.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任務更加艱巨。“十三五”期間,全市著力推進湘江、漣水、涓水及水源涵養區等綜合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礦山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土壤重金屬污染、水生態水質量等問題仍然突出,生態保護修復任務十分艱巨。為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要求,進一步...
(四)牽頭推進全市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負責信息傳輸渠道的規劃和布局,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五)組織指導協調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承擔市應對較大災害方面議事協調機構的日常工作,綜合研判突發事件發展態勢並提出應對建議,協助...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完善應急管理領域法規制度和標準,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斷提高應急管理的法治化、規範化、制度化水平。堅持精準治理。科學認識和系統把握災害事故致災規律,有針對性地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做到預警發布要精準、搶險救援要精準、恢復重建...
2019年5月27日,全球領先的精準位置服務公司千尋位置網路有限公司宣布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開合作,為一汽集團紅旗品牌車型提供車道級定位的綜合解決方案,助力其自動駕駛功能與V2X套用的實現。據悉,千尋位置將為紅旗提供的是FindM Pro亞米級高精度定位服務,依託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和千尋位置自主研發的算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