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職“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語文

湖北高職“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語文

《湖北高職"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語文》是2009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練武、楊敬華。

基本介紹

  • 書名:湖北高職"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語文
  • 作者:蕭練武、楊敬華
  • 頁數:294頁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1日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語文(修訂版)》:湖北省高教學會高職專委會研製。該書是湖北高職“十一五”規劃教材,也是一部符合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和教育部要求的極富創意和特色的教材。
全書以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能力和語文水平為目標,按照歷史發展順序,精心選取具有典範性、對今天仍有普適價值的文學作品。在進行文本解讀時,不僅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而且十分強調對作品的整體感悟與把握,力求使讀者能從中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美的薰陶。
《中國語文(修訂版)》可供高等職業院校開設“中國語文”課之用,也可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單元 先秦作品
蒹葭(秦風)《詩經》
七月(豳風)《詩經》
秦晉餚之戰 《左傳》
邵公諫厲王弭謗 《國語》
顏斶說齊王貴士 《戰國策》
《論語》十則
《老子》三章 老子
天時不如地利章 孟子
庖丁解牛 莊子
天論(節選) 荀子
察今 《呂氏春秋》
橘頌 屈原
涉江 屈原
山鬼 屈原
國殤 屈原
思考與練習(一)

第二單元 秦漢魏晉南北朝作品
諫逐客書 李斯
李將軍列傳 司馬遷
蘇武傳(節選) 班固
遺黃瓊書 李固
飲馬長城窟行 《漢樂府》
行行重行行 無名氏
短歌行 曹操
雜詩(其四) 曹植
七哀詩(其一) 王粲
飲馬長城窟行 陳琳
歸田賦 張衡
詠懷詩(其一) 阮籍
雜詩(其二) 陶淵明
雜詩(其五) 陶淵明
登池上樓 謝靈運
詠史(其二) 左思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謝朓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西洲曲 南北朝樂府民歌
《世說新語》二篇 劉義慶
三王墓 乾寶
思考與練習(二)

第三單元 唐五代作品
山中 王勃
滕王閣 王勃
從軍行 楊炯
長安古意 盧照鄰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望月懷遠 張九齡
與諸子登峴首 孟浩然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從軍行(其二)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王昌齡
涼州詞 王之渙
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維
觀獵 王維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
憶秦娥(簫聲咽) 李白
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 李白
人日寄杜二拾遺 高適
塞上聽吹笛 高適
別董大 高適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岑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白帝 杜甫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江漢 杜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蘭溪棹歌 戴叔倫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送嚴士元 劉長卿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漁翁 柳宗元
送薛存義序 柳宗元
洛橋晚望 孟郊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石頭城 劉禹錫
始聞秋風 劉禹錫
竹枝詞(其七) 劉禹錫
楊柳枝詞(其一) 劉禹錫
寒食 韓翃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春雪 韓愈
伯夷頌 韓愈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長恨歌 白居易
憶江上吳處士 賈島
秋思 張籍
題金陵渡 張祜
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李賀
致酒行 李賀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隋宮 李商隱
無題 李商隱
商山早行 溫庭筠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韋莊
再宿武關 李涉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
駱谷晚望 韓琮
塞下曲 許渾
再經胡城縣 杜荀鶴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李煜
思考與練習(三)

第四單元 宋代作品
村行 王禹偁
酒泉子(長憶觀潮) 潘閬
山園小梅 林逋
蘇幕遮(碧雲天) 范仲淹
嚴先生祠堂記 范仲淹
示張寺丞王校勘 晏殊
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永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柳永
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 宋祁
踏莎行(候館梅殘) 歐陽修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歐陽修
戲答元珍 歐陽修
秋聲賦 歐陽修
桂枝香(登臨送目) 王安石
同學一首別子固 王安石
卜運算元(水是眼波橫) 王觀
村居 張舜民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蘇軾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蘇軾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蘇軾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後赤壁賦 蘇軾
晁錯論 蘇軾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
滿庭芳(山抹微雲) 秦觀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賀鑄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春雨 周邦彥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 陳亮
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元乾
賀新郎(曳杖危樓去) 張元乾
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
釵頭鳳(紅酥手) 陸游
卜運算元(驛外斷橋邊) 陸游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陸游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 陸游
約客 趙師秀
雪梅(二首) 盧梅坡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小池 楊萬里
念奴嬌(洞庭青草) 張孝祥
南柯子(山冥雲陰重) 王炎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棄疾
菩薩蠻(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棄疾
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辛棄疾
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辛棄疾
南鄉子(何處望神州) 辛棄疾
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辛棄疾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棄疾
念奴嬌(水天空闊) 文天祥
金陵驛 文天祥
德祐二年歲旦二首 鄭思肖
柳梢青(袖劍飛吟) 戴復古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澆) 蔣捷
思考與練習(四)

第五單元 金元、明代、清代、近代作品
岐陽(其二) 元好問
〔雙調·大德歌〕春 關漢卿
〔中呂·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中呂·普天樂〕西山夕照 徐再思
白梅 王冕
指喻 方孝孺
浣花溪記 鐘惺
小洋 王思任
游黃山日記(後) 徐弘祖
湖心亭看雪 張岱
渡易水 陳子龍
秋日雜感(其二) 陳子龍
點絳唇(滿眼韶華) 陳子龍
復庵記 顧炎武
獄中上母書 夏完淳
真州絕句(其四) 王士禛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長相思(山一程) 納蘭性德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納蘭性德
出居庸關 徐蘭
刈麥行 沈德潛
岳飛 畢沅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鄭燮
葬花吟 曹雪芹
新雷 張維屏
寰海後十章(其八) 魏源
贈梁任父同年 黃遵憲
春愁 丘逢甲
獄中題壁 譚嗣同
滿江紅(小住京華) 秋瑾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秋瑾
論毅力 梁啓超
思考與練習(五)

第六單元 現當代作品
秋夜 魯迅
江南的冬景 郁達夫
談生命 冰心
復活的土地 艾青
紅燭 聞一多
《激流》總序 巴金
尋夢者 戴望舒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台灣)
中國的牛 小思(香港)
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容(台灣)
致吾女 陳建功
用時間與用金錢 劉墉(台灣)
致橡樹 舒婷
秋雨 鄧榮坤(台灣)
三棵樹 蘇童
都江堰 余秋雨
塞外的春天 梁容若(台灣)
思考與練習(六)

文摘

首章概述農業部落全年的生產與生活情況,是為全詩總綱。其下各章從不同側面和局部切入,較為具體地展示農業部落成員的勞作和日常生活。
第二章寫村姑們結伴陌上採桑。風和日麗,春光明媚,她們心頭卻有陰雲掠過。因為懼怕歸途之中遭遇無良公子。第三章寫村姑、村婦們為公子們織染華麗衣裳。公子們不勞而獲,而勞動者卻為“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而犯愁,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平等,於此可見一斑。
第四章寫農夫狩獵以“為公子裘”,打下了野豬,大的還得進獻部落首領。獵獲者僅留下小的享用。第五章通過對昆蟲生活習性的細緻描寫以反映時令的變化,冬天即將來臨,農夫們打掃居室,準備過冬。
第六、七、八章以“食”為中心,著重描寫了農家樸素而安詳的生活情景。舊注評日:“此章(第七章)終始農事,以極憂勤艱難之意。”
第八章主要表現整個部落成員歲末聚會宴飲的盛況。在這樣的日子裡,雖然農夫們還得向貴族老爺們敬酒,祝他們“萬壽無疆”,但畢竟也難得有了一年中可以稍事休歇享受生活的時候。
這首詩以敘事為主,敘事之中兼有寫景抒情,形象鮮明、詩意濃郁。詩人以詩中農業部落成員的親切口吻和詳略有致的敘述,真實而生動地展示了中國早期農業社會的勞動與生活的圖景,揭示了當時特定的社會關係。從藝術表現手法上看,這首詩極少用比興之法,而以鋪敘為主。
(金秀平)
秦晉餚之戰
《左傳》
【作家作品簡介】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左傳》善於對紛繁的歷史事件進行剪裁,長於敘事,尤其善於描寫複雜的戰爭。善於通過人物對話、行動和其他細節刻畫人物形象,語言簡潔生動,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史學與文學創作深有影響。

序言

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和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根據中央關於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方針,積極組織全省高職高專院校深入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簡稱“四個建設”)的合作研究與交流,努力促進高職院校走內涵發展道路;在合作研究的基礎上,組織從事多年高職教學、研究和管理的學者、專家和教師,合作研製了湖北高職“十一五”規劃系列教材,《中國語文》便是研究成果之一。這也是我國第一本以《中國語文》命名的大學文化素質教育教材。
2006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在第七章“民族文化保護”第三十條中提出,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學生學習母語的重要載體,《中國語文》的教材編寫尤其重視傳統文化的內容。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而古代文學則是其中極其厚重的部分。儘管當代社會是越來越開放的社會,國人的眼界越來越開闊,也更多地接觸到外來的文化,但古代文學仍然是當代中國人的文化源頭和文化主食之一。
《中國語文》是高職院校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毋庸置疑的是,合格的高職畢業生不僅要具備相應層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應具備相應層次的人文素養。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只有同時顧及“職業人”和“社會人”的培養,才真正合乎人才的培養規律。愛因斯坦說過,通過專業教育,學生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產生熱烈的情感,那才是最基本的,他們必須獲得審美和道德上的鮮明的辨別力。把職業教育簡單地等同於職業培訓,把高職生的培養目標過多地限定在掌握一定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上,至少是一種短視。其實,高職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一樣,教育的目的是讓人成為人,而不只是技術的生命載體。一個人缺少了人文精神,就是一個不完全的“半人”。由於中學階段應試教育和現實社會功利主義的雙重作用,高職生的人文素養總體上比較薄弱。《中國語文》課程具有鮮明的人文性特點,其寓教於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其他任何課程所不具備的,有利於培養人文素養,豐富人文精神,提高審美能力和語文能力。2006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在湖南召開會議,明確要求高校應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在高職教育階段,《中國語文》課程理應受到足夠的重視,只能加強而不可削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