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中小企業紓困幫扶若干措施

《渭南市中小企業紓困幫扶若干措施》已經渭南市政府同意,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5月20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渭南市中小企業紓困幫扶若干措施
  • 頒布時間:2022年5月20日
  • 發布單位: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持續加大紓困惠企力度,推動企業健康發展,促進全市經濟平穩運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國辦發〔2021〕45號)和《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若干措施的通知》(陝政辦發〔2021〕43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大紓困資金支持力度
  (一)積極幫助中小企業對接爭取省級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紓困基金扶持,擴大支持企業範圍。持續發揮市級民營企業紓困資金引導作用。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安排中小企業紓困資金,對生產經營暫時面臨困難但產品有市場、項目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以及勞動力密集、社會效益高的民生領域服務型中小企業給予專項資金支持,減輕房屋租金、水電費等負擔,給予社保補貼。(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市產投集團,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縣市區的中小微企業減免房租。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微企業,免收2022年一季度房租,鼓勵有條件的延長免租時間。對在疫情期間給予中小企業房租、標準化廠房租金、物業費用減免的縣域工業集中區、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積極申請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不超過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積極向上爭取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通過業務補助、保費補貼、增量和績效評價獎勵等方式,加大對政策引導性強、直接服務小微企業且收費較低的擔保機構獎補力度,支持融資擔保機構不斷擴大小微企業擔保規模、降低小微企業擔保費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收取的年化平均擔保費率減少至1%以內。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金融辦、人行渭南中心支行、渭南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推動國擔基金“總對總”批量擔保業務,加大融資擔保支持力度,持續擴大業務規模。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積極開發批量化擔保產品,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科創企業發展。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產業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高、信用記錄良好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採取靈活多樣的擔保方式,提高擔保服務效率。(市財政局、市金融辦、人行渭南中心支行、渭南銀保監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委網信辦、市稅務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全面梳理中省關於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扶持政策,積極幫助企業向上申請技術改造、技術創新、信息化建設和兩化融合、汽車產業等扶持資金,並及時兌付到位。統籌工業倍增計畫專項資金,兌現新增產能流動資金貸款貼息、行業龍頭認定、技術改造、招商引資、標準化廠房等工業倍增計畫政策,通過項目補助方式,支持企業健康發展。幫助小微企業向上爭取服務補貼券,對小微企業購買約定的社會化服務給予補貼,力爭更多小微企業享受省級服務補貼券。(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
  (六)落實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免徵增值稅、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征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等稅收優惠政策。廣泛開展稅收政策宣傳,引導中小企業對稅收優惠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市稅務局、市財政局、渭南海關,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持續清理涉企收費,深入推進轉供電、供水供氣等環節價格監管工作,開展“治理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續至2022年6月30日。(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對因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企業,階段性緩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緩繳期限延期至疫情結束後3個月內,緩繳期間不收取滯納金、暫不劃撥個人賬戶。(市醫保局)
  三、進一步緩解融資問題
  (九)加大信用貸款投放,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持續深化“銀稅互動”,探索對依法納稅、誠實守信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新模式,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支持擔保機構對於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貸款,提供一般增信類業務和特殊增信類業務組合服務,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規模。(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稅務局、人行渭南中心支行、渭南銀保監分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十)對市場前景好、經營誠信但暫時出現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隨意壓縮貸款規模和授信額度,不隨意調降貸款分類標準,適當提高中小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提高首貸獲得率,做好續貸基礎工作,大力推廣信用貸和隨借隨還貸。對於受疫情、洪澇災害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加強流動資金貸款支持,按規定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市金融辦、人行渭南中心支行、渭南銀保監分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十一)開展“促融資紓企困”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倍增專項行動,圍繞我市15條重點產業鏈,聚焦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加大對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引導銀行機構將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在中征平台進行全量登記,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打造上下游企業供應鏈融資鏈條,推動核心企業接入中征平台,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壓力,以供應鏈融資支持重點產業鏈發展。不斷完善線上融資服務體系,創新政銀企對接形式,強化信息共享機制,高效、便捷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市金融辦、人行渭南中心支行、渭南銀保監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十二)開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提升工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最佳化產品設計,探索發展金融諮詢、專題培訓等多樣化服務,強化“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建設,積極落實兩項貨幣直達政策工具接續轉換工作,確保2022年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開展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春風行動”活動,加大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識宣講培訓力度,增強企業運用金融工具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發揮正面導向激勵作用,用好銀行機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獎補機制,對服務中小微企業成效好的銀行機構按有關規定進行表彰。發揮金融聯絡員工作機制,為企業精準把脈,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市金融辦、市財政局、人行渭南中心支行、渭南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十三)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名單共享機制,鼓勵銀行量身定製“專精特新”金融服務方案,打造專屬信貸產品。建立科技、工信、稅務、金融等部門直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機制,“一企一策”提供“點對點”精細服務。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配備服務專員,定製專屬服務包,提供個性化服務產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金融辦、市科技局、市稅務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十四)加快推進工業倍增發展基金投入使用,對全市範圍內引進簽約並實施的符合重點產業鏈發展方向、輻射帶動能力強、投資體量大的產業鏈項目進行支持。完善基金投資管理和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建立健全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市產投集團、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四、推動緩解成本上漲壓力
  (十五)加強煤炭、鋼鐵、有色、化工等行業大宗重點商品價格監測預警,強化市場供需調節,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深入推進涉企重點領域價格監管工作,開展重點領域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十六)聚焦“353”產業體系,開展產業鏈供需對接活動,突出15條重點產業鏈,組織大型企業、骨幹企業發布需求。支持大型企業、行業協會搭建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台,舉辦產銷對接活動,加強原材料保供對接服務。鼓勵域內大中小企業相互配套,支持供應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供應和產銷配套協作,推動中小企業與配套企業建立長期供銷協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十七)嚴格落實國家出台的車輛通行費減免政策,繼續推廣差異化收費,落實交通建設領域涉企收費政策,促進物流降本增效。鼓勵進出口企業通過中歐班列開展貨物貿易,搶抓中歐班列長安號繼續試行“鐵路快速通關模式”的機遇,幫助有關中小企業實現出口貨物“裝運發貨即離境”、進口貨物“一站到達”,減少貨物在邊境口岸滯留時間,降低企業通關成本,提高中小企業產品競爭力。(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渭南海關,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五、加強生產要素保障
  (十八)合理安排錯峰用電,保障製造業、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等中小企業的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梳理產業鏈龍頭企業上下游重點企業名單,保障產業鏈關鍵環節中小企業用電需求,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確保企業已有訂單正常生產。落實中省電價政策,加強協調調度,做好政策宣傳,確保電價政策能夠及時傳導至中小企業。引導高能耗、具備負荷可調節空間的中小企業參與西北區域省間調峰輔助服務市場,降低用電成本。(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十九)進一步強化中小企業用水、用電、用氣等生產要素保障,完善保障協調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範圍,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對160千瓦及以下中小微企業用電報裝開展“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的“三零”服務,加快售電側改革。(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務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十)推行產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方式供應。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現有工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六、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崗擴崗
  (二十一)持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按國家規定提高返還比例,推行穩崗返還“免申即享”政策。對中小微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和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的,發放就業見習生活補貼。對接收見習人員且年度留用率不低於50%的中小企業,按規定享受一次性見習留用補貼。對社區工廠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崗位補貼和場地租賃費、水電費補貼。(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十二)落實保障中小微企業用工若干措施,發揮“秦雲就業”等平台作用,舉辦中小微企業專場招聘活動,建立中小微企業用工對接機制。開展多層次用工培訓,最佳化勞動力供給。鼓勵社會服務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人才培訓和招聘引進等服務,加強中小微企業人才對接。提供優質高效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七、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
  (二十三)加強清欠問題督辦和民企投訴辦理,健全完善預防新增拖欠長效機制。嚴格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陝西省政府投資管理辦法》《陝西省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等規定要求,強化政府投資項目把關和預算的審核,制止項目投資未落實資金來源或未批先建的行為,從源頭預防新增拖欠。加強審計監督,對濫用市場優勢地位逾期占用、惡意拖欠中小企業賬款行為,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國資委,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十四)繼續開展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嚴格落實中省清欠工作要求,壓實各級責任。推動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及時支付採購中小企業貨物、工程、服務的賬款,從源頭上防範層層拖欠形成的“三角債”,不得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嚴禁以不簽契約、在契約中不約定具體付款時限和付款方式等方法規避及時支付義務的行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國資委,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八、著力擴大市場需求
  (二十五)發揮政府採購支持中小微企業作用,進一步落實《政府採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督促採購人通過預留採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優先採購等措施,提高中小企業在政府採購的份額。加快推進政府採購信用融資,在增量擴面上下功夫,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壓力。(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十六)充分利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契機,幫助中小企業用足用好成員國降稅、區域原產地累計規則等政策紅利,支持我市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積極組織我市中小企業參加線上、線下舉辦的國際展會和經貿對接活動,對參加國際性展會的企業給予展位費用70%補助,最高不超過3萬元。探索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通過線上線下開拓國際市場。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建立“海外倉”和一站式服務體系,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鞏固東南亞、東協、中亞等傳統市場,進一步拓展歐洲、美洲等一線國際市場,深耕國內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聚焦長三角、珠三角主要消費地,開拓口岸城市農產品市場,舉辦渭南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擴大渭南市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組織引導中小企業加入並使用國家貿促會國際經貿調解平台“貿發通”,對中小企業在進出口中遇到的經貿摩擦等問題進行法律諮詢和援助。(市商務局、市貿促會,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九、持續最佳化涉企服務
  (二十七)常態化開展企業幫扶,深入實施市縣兩級領導包聯重點企業制度,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的幫扶力度,暢通企業反映問題渠道,積極回應企業關切和合理訴求,幫助解決原材料供應、產品生產、物流運輸、資金保障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對重大事項“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簡化流程、快審速批,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將更多中小企業納入幫扶範圍。根據企業規模、類型及所屬行業,分級分批組織惠企政策解讀和案例分析,持續推動政策落實,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市工業倍增計畫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市工商聯,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十八)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依法審慎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對涉企案件中處理秉持謙抑司法原則,堅持打擊與救治並重,最大限度降低對涉案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利影響,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加強普法宣傳,提高中小企業維權意識和能力。(市中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十九)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在政策上做加法、在審批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乘法、在障礙上做除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公平化營商環境,提供全鏈條、全方位服務保障。全面推行投資項目“容缺+承諾+並聯審批+幫辦代辦”審批模式,提高重大產業項目審批速度。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大幅提高市場主體辦事的便利度和可預期性,實現清單之外無審批。推動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標準化規範化。進一步最佳化企業開辦線下專區,構建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通辦”的優質高效服務模式。(市發展改革委、市行政審批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十)助力中小企業信用修復,對企業出現失信行為並按規定申請信用修復的,3個工作日內辦結符合條件的信用修復申請,儘快重塑企業信用。(市委網信辦)
  (三十一)認真落實中省關於中小企業紓困幫扶措施,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通過政府網站、廣播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簡訊和手機APP等多種形式,提升政策知曉率、獲得感和便利度。用好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平台,有針對性地推送優惠政策,為企業創新創業創造提供強大引導力、助推力。(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十、壓實責任抓好落實
  (三十二)強化聯合督導檢查,將中小企業紓困幫扶成效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壓實市縣兩級幫扶職責。及時總結各地好的經驗做法並向全市推廣,全力推動紓困幫扶工作。組織惠企政策執行專項檢查,探索建立政策落實第三方評估制度,系統評價各縣市區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水平和實際效果。開展年度中小企業評議政府職能部門工作,強化評議結果運用。(市考核辦、市政府督查室、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審計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十三)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勇於開拓創新,細化紓困舉措,採取針對性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困難,切實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落實情況及時報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級各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能分工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