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柳子戲

清豐柳子戲

清豐柳子戲又稱北調子、柳子腔、弦子等,是一種古老稀有的戲曲劇種,流行於河南山東部分地區,由、明時期的“弦索”系統演變而來,它的曲調是由中原一帶流行的民間俗曲小令山坡羊鎖南枝耍孩兒曲牌和七字句的“柳子調”結合而成,由於“柳子調”更通俗易懂,因而被稱為柳子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豐柳子戲
  • 分類戲曲
  • 地區:濮陽市清豐縣
  • 別稱:北調子、柳子腔、弦子
  • 遺產編號:Ⅴ-14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遺產級別:省
藝術命名,歷史記載,表現特徵,學術價值,實用價值,

藝術命名

柳子戲的命名,“柳”是唱的意思(至今,柳者仍被民間藝人用作演唱者的俗稱),“子”是曲子的意思,即“唱曲子的戲”。當時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故又稱“弦子戲”。

歷史記載

《中國戲曲史概論》述:南宋時期,宋金對峙,分治南北,北宋雜劇一分為二,形成南戲北曲兩個藝術體系。北曲就是北方所謂的諸宮調。《都城紀勝》載:“諸宮調本京師(汴京——開封)孔三傳編撰,傳奇靈怪、入曲說唱。”徐渭南詞敘錄》載:“元初北方雜劇,流入南徼,一時靡然成風,柳子的一些曲子流入南方”。至今,南方幾省還存有類似“柳子戲”的劇種,這些流入南方的曲子,當時別於南曲,獨具風格。柳子在元代還不是雜劇,屬於北曲宮調說唱長篇故事的曲藝形式。元曲的流行促進了柳子戲的發展,今諸多曲牌如[山坡羊]、[耍孩兒]、[紅繡鞋]等保留在柳子戲中。。明初元雜劇四折一楔體制被突破,形成了傳奇戲,採用多場戲表演複雜的故事,進而由獨具風格的唱腔形成劇種,在河南與山東接壤地茁壯而生。明王驥德《曲律》(卷四)中記載“小曲桂枝兒即打棗桿,是北人長技,南人每不能及”

表現特徵

1.柳子戲在元代屬北曲諸宮調說唱長篇故事的曲藝形式,明代形成傳奇戲,用多場戲表演複雜的故事,由獨具風格的唱腔形成劇種。因而,此劇種有其歷史悠久,古老性的藝術特徵。
2.柳子戲雖經京都花部的寵愛,又有清朝中葉的鼎盛,還有黨和政府戲曲政策關愛下的繁榮,但受現代傳媒技術的強烈衝擊,市場萎縮,觀眾驟減,全國保留下來的專業劇團,也僅有山東省柳子劇團清豐縣柳子劇團兩家。因而,此劇種有其稀有性的藝術特徵。
3.柳子戲豐富的曲牌中既有宮廷味較重的雅曲《鎖南枝》,又有泥土氣息濃郁的俗曲《柳子》;既有古樸蒼勁,激昂挺撥的《調子》,又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哎喲,活潑抒情的《一江風》;既有清雅細膩的細曲《二凡》,還有粗獷奔放的粗曲《贊子》。因而,此劇種有其雅俗共賞的特徵。
4.柳子戲音樂結構華麗,無論雅曲,還是俗曲;是高腔,還是小調,音樂節奏和旋律極有規律,曲子之間慢和快的速度差層次較多,構成複雜的音域,具有較高的音樂成就。因而,此劇種有其音域複雜、不易傳承的特徵。
5.柳子戲既有宮廷大曲,又有民間的俚曲和俗曲小令,還有其他兄弟劇種的合理養分,種類繁多,面貌各異。因而,此劇種有其曲牌複雜、劇目繁多的多源性特徵。
6.柳子戲的演出常伴隨著民間的婚喪嫁娶、禮天祭祖等民俗活動,深受民間喜愛。演出範圍遍及河南、山東、河北、安徽、江蘇,並遠及遼寧、黑江等省份。因而,此劇種有其與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特徵。

學術價值

1.柳子戲劇目體裁多樣、曲牌豐富多彩,聲腔悅耳動聽,詞藻典雅工麗,集各劇種之精華,自成一派,獨樹一幟,對於研究北宋以來我國戲曲的發展歷史,可提供較為原始的資料與佐證。
2.柳子戲其獨特的音樂和聲腔風貌是研究弦索聲腔早期生態的標本,具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3.柳子戲歷經宮廷至民間,又返宮廷後又至民間的發展歷程,對於研究宮廷歷史文化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同時它又是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見證,是中原人民文化生活的藝術珍品。

實用價值

1.建國後,清豐柳子戲整理、編排上演幾十個新老劇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弘揚主旋律,歌頌新生活,數十次參加省、市、縣戲曲大賽和文藝匯演,為河南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2.柳子戲劇目,大多反映的是懲惡揚善、清正愛民、廉潔奉公、勤儉持家、尊老愛幼的社會主題,對於新世紀、新時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牢固樹立社會主義人文價值觀念,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3.正是吸收了中原流行的俗曲小令,柳子戲的唱腔優美婉轉,人們有“聽著柳子調,勝似坐仙轎”、“粗聽梆子戲,細品柳子腔”之說。因而頗受中原人民的喜愛,具有較為廣泛的民眾基礎。發掘、搶救、保護柳子戲,對於促進豫、魯、等地的文化交流、豐富城鄉居民的文化生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