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石

清涼石

蘆芽山頂上的金龍池邊,有一塊大石頭。它就是蘆芽山的鎮山之寶清涼石。相傳,這塊清涼石原本存放在東海龍王的龍宮裡,是東海龍王的第太子從龍宮帶出來的。原來,東海龍王當年奉玉皇大帝之命,降旱災於蘆芽山,藉此懲罰不敬神靈的蘆芽山人。但當龍子小金龍去執行這項使命時,小金龍卻因同情人間疾苦而反其道行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鎮山之寶清涼石
  • 外文名稱:cool stone
  • 地理位置:蘆芽山頂上的金龍池邊
  •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
概況,清涼石的典故,借石,被拒,巧取,降龍,現狀,

概況

北嶽山脈向東南逶迤而下,在山西東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衛連綿,形成一塊方圓五百餘里的地方,這便是國內外聞名的五台山,山區以台懷鎮為中心,分成台懷、台內、台外三個層次,像三個逐漸擴大的同心圓。在這個奇妙的同心圓內,布滿了一座又一座大小寺院。那披著青松與白楊的岡巒,那映著鮮花與綠草的山泉,那陣陣松濤和悠悠的鐘聲,那綠茸茸的草地映襯著古廟琉璃瓦上的夕陽,那從山谷吹來的習習涼風使這塊小盆地的溝溝窪窪里,到處都有美的色彩與施律, 形成一個遊覽與避暑的勝地。
清涼石

清涼石的典故

借石

傳說在老早以前,五台山並如今這般模樣,也不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氣候異常惡劣 ,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飛砂走石,夏天暑熱難當,農民們開法種莊稼。在此傳教的文殊菩薩,決心要改變這裡的氣候,他變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到龍王那裡去借歇龍石。

被拒

文殊菩薩來到東海,見龍宮外面果然有一塊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涼氣撲來。文殊菩薩被巡海夜叉領進龍宮見龍王,說明來意。龍王很抱歉地說:“大法師借什麼都行唯獨這塊歇龍石不能借。因 為他是花了幾百年工夫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清涼異常,青龍每天工作回來,汗水淋漓,燥熱難耐,便在上面歇息養神。你若借去,青龍就沒的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薩無奈,這才說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來化緣,為了造福人間,他是來求援的。

巧取

龍王估量歇龍石重達萬斤,一個老和尚無法運走,才放心地答應他。文殊菩薩謝過龍王,來到歇龍石跟前,口念咒語,立即使巨石變成了彈丸。將彈丸塞進袖筒,便施告別禮,飄然而去了。
文殊菩薩回到五峰山時,正是烈日當空,久旱不雨,寸草難生的炎夏。當文殊菩薩把歇龍石安放在台南邊瓦廠村東北的一條山谷後,五峰山立刻變志一個清涼無比的地方。於是,這條山谷命名為清涼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涼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涼山。

降龍

就在文殊菩薩取走歇龍石的當天, 那些外出的小龍王回來時,發現歇龍石不在了,怨氣衝天,便追 到五峰山,四處對找。氣急敗壞的小龍王,用龍尾把五個峰掃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亂七八糟,如今這些石塊還遍布滿山,人稱“龍翻石”。當然文殊菩薩自有對付他們的辦法。
文殊菩薩告訴他們歇龍石在秘魔岩的兩座巨大的山岩之中。眾龍剛鑽進岩窟之中文殊菩薩一聲咒語,兩岩合併,僅留得內寬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縫。文殊菩薩命眾龍在此好好修行,並說要派弟子來朝拜和供養他們,因此這個秘魔岩窟又叫朝龍洞。傳說朝拜者各見境界不一,善良人見菩薩;邪惡人見不到歡樂境界。真可謂萬人萬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龍洞只算朝拜了半個五台山”的說法。

現狀

這個傳說已以流傳了千百年。如今清涼寺雖已破落,但那塊清涼石還在五台山清涼寺里。石長五米,寬二米半,厚兩圍十五米,石面青色,有雲紋,人坐其上,頓生涼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