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滿語:穆麟德(讀uksun))又名黃帶子,是清朝皇族的一種。皇太極在位時規定以清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其餘伯叔兄弟旁支子孫稱“覺羅”。宗室系黃...
薩賽(1618年-1660年),愛新覺羅氏,清覺羅,滿洲鑲黃旗人。武功郡王禮敦巴圖魯的後裔,以軍功封三等男。...
宗室爵秩: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
宗室一詞始於漢太祖劉邦,沛縣豐邑中陽里人士。漢朝推行封國制,劉姓諸侯分封於全國各地。...
八分是愛新覺羅家庭內對分配與待遇的規定。終清之世,宗室之待遇,有所謂“八分”。恩禮所被,以八分為最優。據宗人府事例封爵載:天命年間,立八和碩貝勒,共事議...
清宗室十四等封爵,清廷累加十四等爵位以封宗室。後金天命(1616—1626)間, “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及和碩貝勒濟爾哈朗,皆入八分。清崇德(...
清宗室十二等封爵,清廷沿封努爾哈赤之父顯祖塔克世諸子孫的十二等爵位。順治六年(1649)定:親王一子封親王,餘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餘子封貝勒。自此,始定...
清宗室九等封爵,清廷初封其顯祖塔克世本支的九等爵位。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極以“清”號立國,即帝位,始定王公以下九等爵。其名次循序為“和碩親王、多羅...
《清朝皇族後裔的故事》是2009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愛新覺羅·啟運。[...附錄二 清朝宗室的字輩排序參考資料 1. 清朝皇族後裔的故事 .豆瓣[引用日期2016...
附錄二 清朝宗室的字輩排序[1] 參考資料 1. 清朝皇族後裔的故事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7-07-14] 詞條標籤: 出版物 , 書籍 圖集 清朝皇族後裔的故事:末代怡...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
愛新覺羅·載澤(1868年3月17日一1929年6月),初名載蕉,字蔭坪。晚清宗室大臣,立憲派的重要人物,滿洲正黃旗人。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六世孫,愉恪郡王愛新覺羅·胤...
愛新覺羅·費揚果(1620-1640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六子,也是最小的兒子。生於天命五年(1620年)十月,生母不詳。費揚果在皇太極在位時,因犯罪被賜死,...
愛新覺羅·博果鐸(1650年-1723年)清朝宗室,清太宗皇太極之孫、承澤親王碩塞長子,母嫡福晉納喇氏。順治十一年十二月,父親碩塞逝世,博果鐸承襲爵位為親王,改號和碩莊...
愛新覺羅·阿巴泰(1589年—1646年),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母為庶妃伊爾根覺羅氏。初授台吉。萬曆三十九年( 1611年),和費英東一起征討...
愛新覺羅·碩塞(1628年-1654年),又名碩色,號霓庵,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順治元年(1644年),封多羅承澤郡王。隨後跟隨多鐸率軍南下,當時...
和碩親王簡稱親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內扎薩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在外扎薩克蒙古中為第二等爵位,僅次於“汗”。...
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為祀異體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聖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諸臣奏稱其賢。胤禩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