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麟德(德語:Paul Georg von Möllendorff,1847年—1901年),又譯莫倫道夫或穆林德夫,是德國的一位語言學家、外交家。1847年2月17日出生於德意志柏林附近的采德尼克,是普魯士容克貴族出身。22歲時來到中國,1882年來到朝鮮,受清朝重臣李鴻章之託監管朝鮮的海關和外交,但他卻鼓動朝鮮王室“引俄拒清”,引發朝俄密約事件,1885年即被李鴻章下令罷黜,再回中國。後死於中國寧波。他同時發明了滿文轉寫方案,至今廣為採用。
穆麟德全名為保羅·喬治·馮·莫倫多夫。1847年2月17日出生於普魯士采德尼克的一個容克貴族家庭(後搬至格爾利茨),他的養曾祖父就是腓特烈大帝時代的名將(後成為拿破崙的手下敗將)、普魯士陸軍元帥威查德·馮·莫倫多夫(Wichard Joachim Heinrich von Möllendorf)。1865年,穆麟德進入哈勒大學學習,主修法學,兼修東方學、語言學。他在大學期間表現出非凡的語言天賦,在經歷了系統的語言學訓練之後,不僅有能力掌握印歐語言,諸如他的母語——德語以及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俄語、波蘭語、丹麥語、塞爾維亞語,而且尤其精通希伯來語,來華後又對漢語、滿語等頗有研究,再後來又學習朝鮮語和日本語,不過已有些吃力了。
穆麟德雖然是李鴻章派來監管朝鮮、加強中國對朝鮮的控制的,但其結果卻是李鴻章作繭自縛。穆麟德來朝鮮後不但從未請示過中國方面的指令,還向高宗和閔妃為首的朝鮮王室大力鼓吹“聯俄拒中”。關於穆麟德背叛清朝、聯合俄國的原因,一般認為他是受到了德國政府的指示或是順應了德國的政策,蔣廷黻即謂穆麟德的行為是根據德國俾斯麥政府“引誘俄國熊到遠東牧場去”的策略,以此來削弱俄國在歐洲的勢力。當時的英國駐天津領事亦告訴李鴻章說:“俄欲窺朝,德陰袒之”。但是穆麟德又曾提出過朝鮮中立化、保證其免受外來侵犯的建議,說明他並不只是針對俄國,主要是為了朝鮮的獨立,而“引俄”只是實現朝鮮獨立所借用的手段而已。穆麟德本人曾指出清朝在協助朝鮮與歐美列強訂約時要求朝鮮發出的照會中聲明:“朝鮮素為中國屬邦,而內治外交向來均由大朝鮮國君主自主”,故認為朝鮮僅是中國的朝貢國,中國無權干涉朝鮮內政外交,進而表示:“但如果特別指定中國的一個行政部門管轄朝鮮,似乎朝鮮就是中國的一個省而不是朝貢國(als ob Korea eine Provinz Chinas sei und nicht ein Tributstaat),因此我反對這種政策。既然為朝貢國,該國的內政就必須完全獨立,不受制於中國的任何影響(ganz unabhängig von Chinesischem einflussein müsse)”。這就是他對自己行為動機的表述,換言之即穆麟德認為自己並未背叛清朝的託付,反倒是清朝的干涉政策違背了原來的承諾,對朝鮮進行了不正當的壓迫,因而他有義務維護朝鮮的獨立。
穆麟德與朝鮮的緣分也並未因他離開朝鮮而中斷。接替穆麟德外交顧問工作的美國人德尼更積極地鼓吹朝鮮獨立、批判中國對朝鮮的干涉,並於1888年出版了長文《清韓論》(China and Korea),論證朝鮮是獨立國,力圖解構中朝宗藩關係。穆麟德馬上發表文章予以駁斥,認為朝鮮無疑就是隸屬於中國的封臣國,闡明中朝宗藩關係的合法性。李鴻章也試圖重新利用他來對抗德尼,於是穆麟德在1888年5月一度回到朝鮮,而朝鮮則識破了李鴻章的意圖,沒再用他。不過穆麟德與滯留中國的朝鮮大臣閔泳翊等一直保持著來往,由此也間接地和朝鮮王室維持著藕斷絲連的關係。從1897年起,大韓帝國政府又想聘請穆麟德當顧問,穆麟德也願意去,但到1899年又因不滿韓國政府給出的薪金條件而拒絕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