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溪街道

淳溪街道

淳溪街道是南京市高淳區轄下街道,位於南京市高淳區中部,是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湖濱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淳溪街道地處南京南部,南臨固城湖,北倚石臼湖,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56公里,水路西進黃金水道長江,東達太湖蘇南水網,是溝通蘇南、皖南的經濟走廊。

淳溪街道是高淳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江蘇百家名鎮、江蘇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淳溪街道
  • 外文名稱:Chunxi street
  • 別名:高淳鎮
  • 行政區類別街道、鄉鎮
  • 所屬地區:南京市高淳區
  • 下轄地區:23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北嶺路219號
  • 電話區號:025
  • 郵政區碼:211300
  • 地理位置南京市石臼湖南岸
  • 面積:82.6平方公里
  • 人口:11.5萬(2014)
  • 方言:吳語-太高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高淳老街
  • 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 火車站南京站南京南站、溧水站
  • 車牌代碼:蘇A
歷史沿革,交通,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生態規劃,環境治理,治安管理,旅遊,文化,

歷史沿革

以“金陵第一古街”——高淳老街而著稱的淳溪街道,地處南京南部,與安徽接壤,東南臨固城湖,北倚石臼湖,素有“江南聖地”之美謄。淳溪街道歷史悠久,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先人依地形地勢而定居,逐步形成村落、集鎮;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置高淳縣後為縣署所在地;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名浣溪鎮,後幾經易名為淳溪街道(1945年)。現鎮域面積82.6平方公里,人口11萬。
古鎮淳溪位於南京市高淳區西部,東、南臨固城湖,為高淳區人民政府駐地。聚落呈北寬南窄倒梯形狀。古名瀨水洲,宋代稱高淳鎮,相傳以當地民風淳樸、地勢高亢而得名。建高淳縣前隸屬溧水縣。明弘治四年(1491年),高淳縣從溧水縣析置,縣治高淳鎮,以鎮名縣。為避免縣、鎮名稱引起混淆,隨後“以其位於淳溪河北岸高地”而稱淳溪街道。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曾名濱溪鎮。民國期間,1934年淳溪街道分為淳溪、淳化、淳安三鎮。1945年日偽改設淳東、淳西二鎮。1946年,民國縣政府合淳東、淳西為一鎮,仍稱淳溪街道。
歷史上,淳溪街道商鋪雲集,街巷縱橫,市井繁華,自建縣起一直為縣城所在地。淳溪街道工商業興盛,手工業發達,是溝通蘇南和皖南的經濟走廊。早在唐代,就有商業萌芽,唐詩中曾有“天外賈客歸,雲間片帆起”的描述。明清時,隨著徽商崛起,成為安徽糧食、茶葉菸葉紙張竹木桐油和江蘇的色布綢緞、日用百貨等物資的主要集散地,造就了歷史上有名的“八大行”。淳溪街道老城區已建成以凸現古鎮風貌為主的歷史文化街區。名勝古蹟有南京最早的新石器時代薛城遺址、東吳年間的保聖寺塔,、明代的襟湖橋。明清形成的淳溪老街(中山大街)店鋪鱗次櫛比,融蘇南香山派、皖南徽派風格於一體,譽為“金陵第一古街”。沿街還有關王廟、高淳民俗館、楊廳、乾隆古井、吳氏宗祠(現為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等景點,展現出古老樸實的古建築藝術及蘊涵其間的豐富民俗文化。地方民間歌舞藝術聞名遐邇。
2015年7月,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調整南京市溧水區和高淳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南京的4個鎮被撤銷,改為街道辦事處。其中包括:撤銷南京市高淳區淳溪鎮,以原淳溪鎮行政區域設立高淳區淳溪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北嶺路219號。淳溪街道辦事處面積82.6平方公里,人口11.5萬人,管理23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

交通

淳溪街道距南京市區86公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56公里,S360、S68高速東西向穿境而過,南京捷運S9高淳站就在境內,水路兩進長江,東達太湖,水陸交通便捷,屬長江經濟區域的“龍頸”地帶。
淳溪街道

經濟

第一產業

淳溪街道現有行政村21個,農業戶數1.7萬戶,農業人口5.4萬人,耕地面積5.6萬畝,養殖水面3.5萬畝,年產糧食1.8萬噸、油料0.4萬噸、水產品0.58萬噸、家禽50萬羽、家畜8萬頭、食用菌130萬斤。淳溪街道現有農業生產、加工、流通企業4家,分別是南京順祥冷凍製品有限公司、南京盛順釀造有限公司、南京金蓮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高淳食品有限公司種豬場。各類種養大戶106戶,特色產品主要有:螃蟹、珍珠、芽芹菜、乳鴿、食用菌。
特色基地
一、淳溪街道園藝場
擁有苗木生產基地300畝,職工60餘人,其中技工10人。基地種植各種花卉、灌木、小喬木、香樟、桂花、紅楓等。
二、淳溪街道無公害肉鴨生產基地
產地固城湖、石臼湖,年產量50萬羽。
三、太安村百菇生態示範基地
高淳區淳溪街道太安村以栽培食用菌而聞名,有5個自然村,主要種植品種有杏鮑菇茶薪菇秀珍菇小白靈芝等10多個品種。總占地面積為66000平方米,內有100多個菇棚,食用菌種類已達10多種,每產量50多萬公斤。
四、永聯圩萬畝生態養殖基地
主產優質螃蟹、珍珠、青蝦,年水產品產量100萬斤,基地已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

第二產業

高淳區淳溪街道工商業繁榮,手工業發達。早在唐代,就有商業萌芽。明清時,隨著徽商崛起,工商業和手工業達到鼎盛,成為安徽糧食、茶葉、菸葉、紙張、竹林、桐油和江蘇的色布、綢緞、日用百貨等物資的主要集散地之一,造就了歷史上有名的“八大行”。傳統貝雕工藝品、羽毛工藝品久負盛名,其中羽毛扇在明清時代被列為貢品,民國初年曾選送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並獲獎;現代網具、機油泵、分析儀器等民營特色工業迅速崛起,在國內市場獨占鰲頭。在古代文明的積澱和創新中,淳溪街道老城區已建成以凸現古鎮風貌為主的歷史文化街區,並被評為“全國衛生縣城”;新區正建設生態保護與現代製造業發展相協調的現代化工業園,被命名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日出斗金,日落斗銀”的固城湖、石臼湖,賦予古鎮人民豐富的資源和物產。優質糧油及螃蟹、甲魚、青蝦、銀魚、珍珠等名特優農副產品享譽海內外,淳溪貝雕、羽扇、漁網、珍珠工藝以及香乾、芙蓉糕,麻玉糕等傳統工藝和美味食品久負盛名;商貿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建築建材業以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業方興未艾。
高淳區淳溪街道漁業村是2007年度“強基工程”創建村。2008年8月5日“全區走強基之路,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現場會”以後,使“強基工程”創建和新農村建設得到有效推進。
一是加快發展主導產業。在認真梳理的基礎上,他們把水產養殖和捕撈作為本地的特色產業,推行了固城湖小湖區水產養殖股份制合作制,以“兩湖兩江”(固城湖、石臼湖、長江、水陽江)為基地發展水產養殖和捕撈,把特色產業做強,實現經營產業化。
二是加快漁民新村建設。該村按照“三個集中”和湖濱大道拆遷要求,規劃建設“漁民新村”。規劃中的“漁民新村”,2008年將新建4幢住宅樓、1幢綜合樓,招標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漁民新村”的住宅樓達到7幢,並實行小區化管理,實現農村城市化。
三是加快文明創建步伐。該村圍繞文明家園示範村的要求,上半年植樹1000棵,並積極開展了村容村貌整治活動,即將新建公廁1個,垃圾箱4個。與此同時,開展了“五星文明戶”創評和“民主法制示範村”創建活動。

社會

生態規劃

淳溪街道南臨固城湖、北倚石臼湖,高淳區淳溪街道一直將保護生態環境當成發展的重中之重,已成為南京市首個受國家環保部表彰的“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為保護固城湖沿岸生態環境而搬遷的漁民和農戶,住進了淳溪街道新建的大型農民集中居住區棲鳳花園。
淳溪街道的“生態規劃”,根據這一規劃,不僅搬離和拆遷了臨湖區域內所有散落的小村落,還“關、停、並、轉”工業企業。2007—2008年淳溪街道關停臨湖工業企業20多家。同時,淳溪街道還建成日處理污水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埋設污水管網55公里;進行湖濱大道、生態濕地公園、寶塔森林公園以及城市廣場等生態工程建設,新增公共綠地40萬平方米。
淳溪街道抽調鎮領導和水利站技術人員組成個督導組,對河塘清淤工作每周進行一次督促檢查,查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在具體措施上,一是突出整治重點。在充分聽取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從民眾關注的重點河塘開工。採取“疏浚創建”相結合的辦法。淳溪街道組織全鎮黨員帶領民眾,清理淤泥,疏通水系,改善水質。同時抓好村莊的清障、綠化工作,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填埋露天糞坑1000多個,栽樹1萬多棵,創建文明家園示範村。通過社會運作的方式,降低投入成本。對疏浚整治村莊河塘土方所缺資金鎮實行以獎代補,一律不向農戶收取。圍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各村實施統一規劃,興建公廁和垃圾箱,定點清理垃圾,極大地最佳化了人居環境。

環境治理

淳溪街道通過健全制度,對水資源進行長效管理。一是整治河塘的周邊環境。河塘清好後在塘邊建立垃圾箱,集中清運垃圾。組織人員定期打撈漂浮物,有側重地對河塘埂壩進行了護砌,栽植了花草樹木。制定包括不準向河塘內亂扔垃圾、洗菜時不得將魚肉內臟等丟入河塘、不準在河塘內洗滌有毒的影響水質的物質等9條。同時,多渠道籌集和落實長效管理所需資金。

治安管理

2006年後,高淳區淳溪街道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關於“建設平安高淳,打造信用品牌”活動開展的要求,立足淳溪街道實際,加強治安防範入手,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創建措施,切實推進平安創建活動的進程。是調整充實了“鎮創建社會治安安全鎮領導小組”、“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解服務中心”、“鎮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是鎮長代表鎮黨委、政府與各行政村、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簽訂了綜治創建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了責任制。是利用各種會議、廣播、櫥窗欄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開展平安創建活動的氛圍,把宣傳工作貫穿於平安創建全過程,以提高民眾的知曉率、參與率。

旅遊

淳溪街道文物古蹟眾多,古建築風格獨特,早在殷商時期,高淳人民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耕耘不息,留下了各種不同時代風格的古建築,雖歷經滄桑,至今大多仍保存完好,擁有建於吳赤烏二年(239年)的保聖寺塔,系孫權為其母延壽祝福而建,塔型為四方七級;明清建成的古鎮一條街,融蘇南香山派、皖南徽派風格於一體,全省僅有,曾作為電影《黃橋決戰》、《將軍的抉擇》、《固城湖之戀》和電視劇《范進中舉》等作為外景基地;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的襟湖橋為七孔石拱橋,造就了官溪夜泊等景觀;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吳家祠堂;南京地區已知面積最大、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薛城遺址,距今約6000年左右。
淳溪街道風光秀麗,文化源遠流長。絢麗的湖光山色廣為稱頌,陳毅率部東征賦《東征初抵高淳》詩篇。宋明理學思想廣為推崇,該鎮名人所著的《理學禪說》、《樂在堂詩集》、《鏡漪軒詩集》、《巢園詩存》等頗具研究價值。地方民間歌舞藝術聞名遐邇,《采菱舞》、《花扇舞》經前線歌舞團推薦,曾在維也納“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中雙雙獲銀牌獎,享有“歌舞之鄉”美譽。

文化

花台會
高淳區淳溪街道薛城花台會是高淳節日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當地邢氏家譜記載,薛城花台會始興於清朝康熙年間,一直流傳至今,已有 340 多年歷史,因其花台扎制華麗,規模宏大而揚名,堪稱“江南第一花台”,2009 年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民俗類項目,編號:JSⅩ-4,申報地區為南京市高淳區)。
所謂花台會就是在村里開闊地帶臨時搭建的戲台上唱戲,等幾天演出一結束,戲台就被隨即拆掉,因此每次唱戲所搭建的花台都是新造的。高淳人搭戲台很有技巧,也很講究美觀、實用。以本次調研的薛城村祠山廟廣場對面的唱戲花台為例,該花台是用直徑約 30 厘米的木料搭建,占地約 210 平方米,台面寬 13 米,進深 16 米,台沿口圍有半米多高的欄桿,懸掛各種戲劇人物彩圖,中間塑有福、祿、壽三星泥像,台中所立四柱為浮雕金花盤繞,台頂是一幅幅彩畫排吊,台口上方用田野調查紙紮鏤空彩屏拼聯,繪有“雙龍戲珠”、“十二月花神”等圖案,稱“五彩架”。尤其有趣的是“五架彩”中間懸掛一塊橫匾,從不同角度去看,可反映出不同字樣:從正面看為黃金色“玉堂春”,從右側看是紫金色“玉樓春”,從左側看則為銀灰色“玉樹春”。五架彩屏的上方是“五鳳樓”,花團錦簇,金碧輝煌。在戲樓中間,用彩屏分隔前後台,有四個出進場的彩門,上書“出將”、“入相”字樣。花台的台柱,為金龍裝飾的四門八柱,花台正面兩側有“一章遠史兩省通衢三湖控扼四時花草天然畫;卅載新篇萬民致富百業昌隆千尺樓台盛世歌”的長聯。花台造型獨特,製作精美,花團錦簇,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