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位於南京市高淳區淳溪街道,又稱淳溪老街,是高淳的商業中心,江蘇省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也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被譽為“金陵第二夫子廟”,有“金陵第一古街”之稱。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餘年的歷史。

老街東西全長800米,寬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稱一字街。兩旁建築為磚木結構,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層。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風貌,又有鮮明的地方傳統風格。在建築布局上體現了聚財的思想,平面形狀為兜錢狀弧型,寓意將財富收入兜中。

高淳老街分布著成片的明清建築群,這些古建築傍水而列,粉牆青瓦、飛檐翹角,配上精美的磚木石雕和傳統的書法牌匾,古樸典雅,被中外學者和遊客譽為“東方文明之縮影”、“古建築的藝術寶庫”。

2012年,高淳老街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新金陵四十八景”。2013年2月,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布公告,批准高淳老街歷史文化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形成原因,主要景點,建築布局,建築藝術,風格,形制,特色,高淳特產,軼事典故,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高淳老街是南京著名旅遊勝地,位於南京市高淳區的商業中心,是江蘇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為省級文保單位,因位於高淳區淳溪鎮,故而又稱淳溪老街
高淳老街高淳老街
它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餘年的歷史。高淳老街始建於明代,為淳溪古鎮的主要商貿街道,歷經明、清兩代500多年的不斷建設,形成了一條長800餘米(最初為1135米)的商業街,高淳老街不僅水路運輸方便,民俗文化豐富多彩,而且周圍小橋流水,景色宜人。
高淳老街因呈“一”字形,又稱一字街,東西全長800多米,寬4.5-5.5米不等,中間用粉紅色的胭脂石橫向鋪設,兩邊用青條石縱向圍繞,整條街面色鮮艷,整齊美觀,歷經八百年風吹雨打,人行車壓,依然堅固耐用。
高淳老街現存有314間店鋪,均為樓宇式雙層磚木結構,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層,挑檐、斗拱、垛、牆、橫桁、樓窗,風姿古樸,造型別致,多為明清所建,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風貌,又有鮮明的地方傳統風格。
高淳老街原名正義街,辛亥革命勝利後,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易名“中山大街”。日軍侵占高淳後,改稱“和平街”。日本投降後,復名“中山大街”。“文革”期間,又將其更名為“東方紅大街”。1982年進行地名普查時,又重新復名“中山大街”。
為保護這一歷史文化遺產,1984年,南京市高淳區人民政府將老街原貌保存較好的長345米片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東自東門橋,西止通賢路,南到官溪路,北達縣府路及江南聖地。通過不斷修繕和改造,稟承“修舊”如舊原則,使老街仍保持了昔日的風貌,依舊飄逸著古色古香的韻味。

形成原因

高淳民間相傳,固城湖中有一條街,名曰“一字街”。自宋時築永豐圩後,固城湖中先後築了大小圩圍數十個,從東到西連成一片,北連圩堤沿河道成一直線,圩民聚居兩旁,水陸交通比較方便,來往商旅絡繹不絕,人們利用花山開採的青灰條石,鋪成“一”字形街道,店鋪林立,炊煙繞繞,是當時遠近聞名的集市。自明洪武年間建了東壩以後,尤其是正德年間加高東壩三丈,使江水、山洪不能東流。因此,固城湖水位猛增,大小60個圩沉沒湖中,“一字街”也埋於湖底淤泥之中。
古時候陸上交通不方便,而水上運輸卻十分發達,並且凡是臨近碼頭、港口的地區都較為繁榮,高淳歷史上就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淳溪老街就緊靠高淳當時最繁忙的一條漕運通道——官溪河,在宋代,官溪河碼頭停靠的船隻長達數里,歷來是與蕪湖無錫齊名的米市之一。
官溪河上通蕪湖安慶,下達蘇州杭州,是太湖水系中蘇杭地區通往長江下游的安徽、江西、湖北等地距離最近,也是最安全的咽喉水路。碼頭上南北貨物繁多,東西客商雲集,成為商業活動頻繁之地。因為老街商業的繁榮,為商業活動提供服務的其它行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在明清時代,老街已日臻完善成為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集商貿、飲食、風俗為一體的商業街市。

主要景點

高淳老街風景區主要有關王廟、高淳民俗館、楊廳、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高淳民俗表演館、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乾隆古井、耶穌教堂遺址等九處景點,以展現古老樸實的古建築藝術及蘊涵其間的豐富民俗文化為主。
老街一角老街一角
陳列在“高淳民俗館”內的1600餘件展品,從不同側面展示了高淳農、漁、紡織業生產和雕刻、陶瓷、炻器、民間音樂、舞蹈、地方戲劇等生產、生活諸多方面的狀況及地方民俗風情,再現了高淳人民多姿多彩、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堪稱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
以高淳民間文藝活動為例,就有跳五猖大馬燈打水滸、盪旱船、打蓮湘、挑花籃、打鑼鼓、蚌仙舞等等。

建築布局

高淳老街的街面,中間是胭脂色的花崗石橫向排列,兩旁用青色石灰岩縱向鋪成。色調暖冷相間,排列橫縱有序,給人們以強烈的美感。除了街面非常有特點外,沿街的老式排水管道也很有講究,下水道的石制板融合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蓋子外框是正方形的,中間是圓形的,這代表“天圓地方”,中間腰形的把手依照宋朝銀元寶的形狀,在古時候,每當清理下水道的時候,工人們為了不弄髒過往行人,往往會喊一句“見水生財了”,這時,大家就知道要避讓了。
高淳老街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房屋前面營業,上部住宿、會客,後進用作倉庫或作坊。商店門面多為三間,縱深數進,兩進之間有廂房連線,自成院落,中間是天井,天井在古建築上是為通風采光而設計的,但在民俗方面卻有它獨到的含義,在古時候,人們把水比喻成財富,所以有見水生財的說法,天上下的雨水就是天賜之財,古人專門設計了天井,下雨時,雨水順著屋檐流到天井裡,寓意“回水歸堂,肥水不外流”。
高淳老街建築結構就是江南古建築中較為典型的“一顆印”式建築,房屋都是兩層磚木結構,單檐懸山,青磚小瓦馬頭牆,白色牆壁,黑色屋頂,兩側牆體伸出戶外,上砌口含腰鼓的龍頭,相傳專吃火魔。大致隔5至15幢房屋留2米左右的縱深通巷,巷口上方建“土地神樓”。據說這種土地神樓是春秋戰國時吳國大將伍子胥發明的,傳說吳王為了滅掉楚國,命伍子胥開鑿一條運兵運糧的河道,伍子胥領命後四處選址,最後決定在現在的固城湖以北開鑿,可沒想到工程非常不順利,頭天挖出的河道,第二天就恢復原樣,並且開挖河道的民夫和士兵都得了一種怪病,伍子胥非常惱火,可也無可奈何,有一天他夢見一位仙人對他說:“欲開河道,先敬土地”,原來伍子胥是楚國人,可他現在卻要幫助吳國滅掉自己的國家,土地不滿他的做法,故意出難題給他,伍子胥得到仙人指點,就大興土木,大造土地廟,敬香求神,土地神一來看他心誠,二來覺得天命如此,也只好罷休,不再為難伍子胥,後來這條運河終於開通,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河

建築藝術

風格

高淳老街以古典建築而著稱,街中的店鋪一般都為樓宇式雙層磚木結構,挑檐、斗拱、垛牆、橫衍、鏤窗齊全,造型別致,古樸華麗。
由於明清時期有大量商賈來自皖南徽州地區,故建築風格帶有明顯的徽派特色,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街道全用青石和胭脂石鋪墁、兩側用青灰色石灰岩條石縱向鋪砌,中間用胭脂石橫向排列,整齊美觀,色調和諧。
分布在景區的“乾隆古井”、“關王廟”、“土地神樓”、“道教神像”、“高淳民俗館”、“楊廳”、“耶穌教堂”以及周邊的“保聖寺塔”、“聚星閣”等景點,都各具特色,內容極其豐富,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例如在“高淳民俗館”內展示道教神畫像。保存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依然清晰完好,依然色彩絢麗。再如陳列在“高淳民俗館”內的磚雕石(木)刻,線條流暢,刀法細膩,布局合理,神態逼真,惟妙惟肖,巧奪天工。

形制

高淳老街房屋大多是前店後宅,樓宇式雙層磚木結構,桃檐斗拱,木排門板,鏤花窗格,馬頭火牆,蝴蝶小瓦,典型的江南韻味,又揉進了徽派風格,使這些建築博大精深、雋永持重。
建築細節建築細節
老街的店鋪多為三間,縱深數進,兩進之間有廂房連線,中間是天井,形成一個院落,這種結構就是江南古建築中較為典型的“一顆印”式建築,房屋都為兩層磚木結構,單檐懸山,青磚小瓦馬頭牆,白色牆壁,黑色屋頂,雖少幾分華麗,卻陡添了許多典雅與古樸。
老街木構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或動物,栩栩如生,工藝精湛,反映出古代高淳工匠的高超技術。街東緊靠固城湖,臨湖眺望:遠處的遊子山,山勢逶迤,莽莽蒼蒼;近前的固城湖,湖色碧綠,瀲瀲灩灩。街南傍依官溪河。現有314間店鋪,均為樓宇式雙層磚木結構,此處自古以來為商業區,原都為前店後坊式,其建築、雕刻藝術風格和特點及民俗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特色

高淳老街臨街建築,風格獨特,採用木結構斜撐和額枋部位施雕“五路財神”、“連年有餘”、“麻姑獻壽”、“玉川品榮”、“太百醉酒”、“八仙過海”、“劉海戲金蟾”、“渭水河”、“郭子儀做壽”、等歷史典故與花草吉祥文飾。
出售商品出售商品
門面兩側牆伸出檐柱外處,山牆側的上身牆處,墀頭分上、中、下三部分外挑,上部分砌成龍口含珠,中下二部分雕墊花,圓線凹進凸出,變化多端,是江蘇省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被譽為“金陵第二夫子廟”。

高淳特產

高淳老街的特色商品名聞遐邇。老街的特色產品十分豐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產品有淳溪老酒、固城湖螃蟹慢城葉畫老街布鞋羽毛貢扇、珍珠飾品、玉泉炻器、香乾豆腐、風味糕點、雲溪香鵝等等,其中以淳溪老酒、固城湖螃蟹羽毛貢扇最負盛名。
高淳老街高淳老街
明嘉靖年間,高淳羽扇傳進皇宮,深得皇室青睞,成為皇室貢品。1951年,高淳制扇藝人為了感謝黨和人民政府對羽扇行業關心和支持,挑選最好的羽毛鵰翎,精心製作了四把寶劍式象牙柄的大型羽扇,分別贈送給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國家領導人。此外,老棉布鞋也是高淳老街著名特產之一,就連世界鋼琴大師理察先生也慕名前來購買高淳布鞋。
風味小吃:豆腐乾、糕點、蒜菜等,是高淳的風味食品。

軼事典故

高淳老街是一處革命聖地。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司令員於1938年6月親率新四軍一支隊東征路過高淳時,曾在位於老街中段的“吳氏宗祠”內設立了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陳毅司令員在高淳逗留期間,做了大量抗日統一戰線工作,並留下了《東征初抵高淳》的壯麗詩篇。
老街店鋪老街店鋪
高淳老街已成為全國重點影視拍攝基地,電影《黃橋決戰》、《將軍的抉擇》、《張文祥刺馬》、《銀樓》及《半個冒險家》,央視連續劇《大江風雷》、《紅與黑2000》、《風雨中國心》,以及熱播的《無懈可擊之高手如林》、《老嚴有女不愁嫁》等均在此取景拍攝。

交通信息

南京主城乘坐南京捷運,換乘南京捷運S9號線高淳站下,到高淳站後,乘坐101路、105路、801路、802路或游1路公車,在泮池園站下,即到。
高淳老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