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3年)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陝西省委省政府《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3年)》,鹹陽市委市政府《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鹹陽核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3年)》,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秦創原•涇陽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加速把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成果,制定本行動計畫。

全文,

全文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市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部署,以建設創新型縣為抓手,以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以臨空科技城、產業新城發展為重點,以人才建設和機制創新為突破,以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為保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提升縣域創新能力、科技支撐引領能力、科技創新治理能力,讓創新成為涇陽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徵和強大動力。
二、工作目標
依託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涇陽工作站,建立企業技術需求資料庫,促進高校實用科技成果在涇轉移轉化,構建和完善產學研互動平台和長效機制,突出解決企業創新活力不足、創新創業氛圍不濃、科技成果轉化不暢等突出問題。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建立秦創原項目落地綠色通道,對引進項目在手續辦理,資源配置上開闢綠色通道,加快項目落地建設速度。
到2023年,聚焦“四鏈協同”現代產業體系,園區達到省級高新區創建指標的80%以上,在重點領域組建3個以上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及其他新型研發機構;縣本級財政科技計畫項目年經費達到200萬元以上,全縣財政科技計畫項目年經費超過500萬元,實現技術契約成交額突破1億元;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0項以上,引進培育6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建設3個以上的眾創孵化載體,1個以上的科技公共服務平台,2個以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國家及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秦創原•涇陽創新實踐基地、臨空科技城、產業新城建設步伐,推動各鎮村創建省市級科技示範鎮村,打造秦創原涇陽示範區。
(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提升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建立共性技術研發平台
1.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支持縣域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平台和研發機構,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重點圍繞涇陽特色農業、綠色建材、食品加工、先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吸引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平台在涇陽開展套用示範。支持創新聯合體、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研發平台建設,鼓勵技術轉移、科技諮詢、智慧財產權等服務機構面向涇陽開展服務。(縣發改局負責,縣財政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農業農村局、蔬菜中心、畜牧中心、果業中心、茯茶中心、政務信息中心、工商聯、各街鎮、產業新城管委會配合)
2.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聚焦技術瓶頸,開展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聯合攻關,實現“出成果”與“用成果”有機統一。支持縣域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鼓勵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等落戶企業。加強縣域企業資源整合,引導企業上市融資,利用主機板市場、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市場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聯合開展產業共性技術、前瞻性技術攻關。打造涇陽創新實踐服務中心,組建申報省級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縣發改局負責,縣財政局、工信局、農業農村局、蔬菜中心、畜牧中心、果業中心、茯茶中心、金融辦、科協、工商聯、各街鎮、產業新城管委會配合)
(二)完善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體系,壯大企業技術創新主體
1.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招引縣外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涇陽,注重引進創新型中小企業,制訂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方案。(縣招商局負責,縣發改局、工信局、各街鎮配合)
2.推動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縣域創新體系,做大做強縣域科技型企業。按照縣域產業發展規劃和定位,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實現新突破。(縣發改局負責,縣工信局、稅務局、各街鎮配合)
3.加快星創空間、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載體建設,建成省級科技創新孵化器。加大科技型企業培育、申報等相關扶持獎勵政策。開展科技型企業政策宣傳培訓,使科技型企業稅收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創新券等優惠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圍繞產業技術鏈條,布局創新要素,在人才引進和培養、稅收政策落實、技術改造、科研投入、產權保護等方面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支持,最佳化提升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縣發改局負責,縣財政局、工信局、農業農村局、組織部、人社局、蔬菜中心、畜牧中心、果業中心、茯茶中心、稅務局、統計局、各街鎮配合)
(三)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保障國家關於科技成果轉化優惠政策的落實,鼓勵、指導有技術交易的企業,特別是有技術交易契約的企業進行技術交易契約登記。探索建立創新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財政、稅收、金融等相關政策的導向性作用,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創新政策,引導縣域企業不斷加大創新投入。(縣發改局負責,縣工信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蔬菜中心、畜牧中心、果業中心、茯茶中心、稅務局、統計局配合)
(四)設立創新專項資金
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設立縣域科技創新引導資金,支持創新驅動平台建設、科技型企業發展、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建立創新驅動發展科技需求庫,凝練技術難題,編制技術需求清單,篩選發展潛力好、帶動能力強的縣域科技創新項目予以重點支持。鼓勵縣域科技型企業購買創新服務、開展技術合作,落實科技創新券政策,制定創新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縣發改局負責,縣財政局配合)
(五)加快創新型人才集聚
立足產業,著力實施縣域人才發展計畫,吸引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加大領軍型企業家引進、培養、支持力度,構建特色產業創業人才集聚高地,鼓勵和支持各鎮辦和各部門結合實際,加大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社會工作等行業領域的人才引進培養支持力度,吸引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建功立業,促進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縣委組織部負責,縣委宣傳部、縣發改局、教育局、人社局、文化和旅遊局、衛健局、各街鎮配合)
(六)推進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臨空經濟區“一區三城”空間、功能、產業重構,指導涇陽發揮產業新城和臨空科技創業灣產業平台優勢,深化“兩鏈”融合,以創新“關鍵變數”催生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圍繞工業機器人傳動部件、輸變電裝備、茯茶、羊乳製品、水果西紅柿、葡萄酒等重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布局新型研發平台和科技服務平台,支持創建省市級科技示範鎮、示範村,發揮蔬菜試驗示範站、茯茶研發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斗口試驗站等創新平台的引領示範作用。圍繞 “黑白紅綠”四色產業,加大培育全產業鏈產業。進一步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揮反向科技特派員作用,吸納富集地區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助力鄉村振興。(縣發改局負責,縣委組織部、縣工信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果業中心、蔬菜中心、畜牧中心、茯茶中心、各街鎮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對秦創原建設的全面領導。成立涇陽縣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縣委、縣政府職能作用,加強黨對全縣科技創新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研究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縣發改局負責,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縣委組織部配合)
(二)完善政策落實機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體系,強化各部門政策聯動和協同配合效應。搭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落戶、項目審批、稅收等優惠政策落實信息服務平台,及時掌握創新政策落實情況。政策落實督導反饋機制,推動中省市出台的創新政策落實落地。(縣發改局負責,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縣財政局、稅務局、行政審批局、縣委督查室配合)
(三)強化輿論宣傳引導。細化分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系列政策措施,廣泛開展宣講培訓。加大對國家、省、市及我縣出台的科技創新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網路、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加強對涇陽縣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工作的宣傳,結合實際,總結推廣可複製的經驗做法。深度挖掘在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優秀企業家、創新型集體等典型事跡,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積極參與秦創原建設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縣委宣傳部負責,縣發改局、科協、融媒體中心、各街鎮配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