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國發〔2021〕3號),支持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革命老區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老區內生髮展動力顯著提升,紅色文化影響力明顯增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到2035年,革命老區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返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等脫貧攻堅成果。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提升完善安置區公共服務設施,加大產業園區配建力度,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拓展以工代賑建設領域和實施範圍,吸納更多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堅持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大對革命老區農村低收入群體就業技能培訓和外出務工的扶持力度。完善城鄉低保對象認定方法,適當提高低保標準。堅持普惠與優待疊加的原則,落實符合條件的“三紅”人員、在鄉老復員軍人、烈士老年子女、年滿60周歲農村籍退役士兵等群體的優撫待遇,對因生活發生重大變故遇到突發性、臨時性特殊困難的優撫對象,在享受社會保障待遇後仍有困難的,按照規定給予必要的幫扶援助。優先支持將革命老區縣列為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集中支持。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打造一批縣、鎮、村示範樣板。(責任單位:省鄉村振興局、省委農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水利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退役軍人廳、省醫保局)
二、完善基礎設施網路。支持將革命老區公路、鐵路、機場和能源、水利、應急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級相關規劃,具備條件後儘快啟動建設。支持革命老區高速公路規劃建設和國省道幹線改造,最佳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便捷連線重點城鎮和重點紅色文化紀念地。支持靖邊、府谷等革命老區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規劃建設。加快實施引漢濟渭、東莊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完善水資源配置骨幹網路。持續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災害防治等工程。有序規劃建設支撐性清潔煤電項目、煤運通道和煤炭儲備基地,加快陝北至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跨區域輸電工程建設進度,開工建設關中至陝南等750千伏電力骨幹網架。推動石油、天然氣管道和配套項目建設,保障革命老區能源穩定供應。(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應急廳、省能源局、西安鐵路監管局、中鐵西安局集團、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
三、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開展農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深化“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有序實施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加快建設農村產業路、資源路、旅遊路。大力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加快農村電網建設改造,持續提升農村供電質量和電氣化水平。加大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千兆光網、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不斷擴大網路覆蓋面。實施數字鄉村建設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5G網路建設試點和創新套用。大力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到2025年,90%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2%以上,2035年底前高質量全面完成農村改廁任務。(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委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國網陝西省電力有限公司)
四、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穩固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深化“3+X”特色現代農業工程,大力發展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做優做強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紅棗、小雜糧和有機、富硒、林特系列產品等區域特色產業。支持革命老區發展壯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訂單農業,推進革命老區農村產業融合示範園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持續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和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機械、冶金、建材、紡織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做大做強首位產業,打造一批工業強縣、農業強縣和旅遊名縣。(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業局、省發展改革委)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紮實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支持革命老區縣開展省級“縣城建設示範縣”創建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全面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加快城鎮綠色生態網路建設。積極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推廣“三改一通一落地”經驗,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造回遷安置步伐,做好城市排水防澇,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城市群和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加快漢中、榆林等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高水平打造延安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榆林全國綜合性交通物流樞紐城市,積極推進富閻一體化發展和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促進中小城市協調發展。(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
六、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推動省級創新平台開放共享,鼓勵革命老區主動對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支持在革命老區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試點縣(市、區),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高新區、創新研發基地等創新載體。深入實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推進落實最佳化創新創業生態、著力提升技術成果轉化能力行動方案。支持革命老區重點高校、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爭取國家加大對口支援革命老區重點高校工作力度,推動“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與革命老區開展合作共建。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勵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科技特派員幫扶產業發展長效機制,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革命老區創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支持革命老區完善5G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開展省級數字經濟試點示範。(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委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組織部)
七、提升開放合作水平。支持革命老區積極對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強與關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設的合作聯動,將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納入相關規劃並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建立合作機制,拓展合作空間。持續開行“榆西歐”“安西歐”“漢西歐”貨運班列,推進榆林、延安航空口岸、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陝西自貿區榆林、安康、銅川協同創新區建設。支持延安市建設綜合保稅區、臨空經濟區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支持商洛市設立保稅倉庫,加強鐵路口岸功能建設。推進安康海關、口岸、無水港海鐵聯運和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著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稅務局、西安海關、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
八、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支持革命老區依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建立健全本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保障民眾基本生活。支持革命老區持續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實施普通高中達標創建示範工程,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推進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區創建。加強革命老區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支持市縣級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傳染科)和衛生應急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開展醫聯體、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支持革命老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和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範縣(區)。支持市縣鄉村四級建好各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設施,為廣大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優質服務。提升公共文化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運營水平,最佳化廣播電視公共服務供給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建設一批體育公園,鼓勵革命老區承辦全國性、區域性文化交流和體育賽事活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退役軍人廳、省體育局)
九、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革命文物,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加快推進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加強革命文物價值研究和展示利用,加大楊家嶺等革命舊址保護修繕力度。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修繕管理保護,完善設施設備,最佳化陳列布展。發揮革命文物資源、烈士紀念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作用。加強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和宣傳推廣,提高紅色旅遊產業經濟占比。加快我省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支持革命老區積極申報國家級紅色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省級紅色旅遊教育基地,創建國家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支持各類媒體通過新聞報導、公益廣告等多種方式宣傳推廣紅色旅遊。(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退役軍人廳、省廣電局)
十、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加快推進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和延安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創建工作,推進能源技術融合創新和產業化示範,推動陝北革命老區能源科技創新和能化產業高端化發展。加快推進陝南綠色循環發展,加快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構建低碳循環經濟體系,著力打造國家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生態康養產業示範區、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區域重要交通物流樞紐。支持延安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支持革命老區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實踐,探索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參與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能源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商務廳、省水利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財政廳)
十一、加大生態保護修復。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保護,深化漢丹江等河湖綜合治理,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秦嶺生態保護與修復、大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等重大生態工程,落實河湖長制,推進延河、無定河、石川河等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推動自然保護地最佳化整合,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積極推進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推動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和秦嶺國家公園。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全面加強耕地保護。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陝南硫鐵礦治理,加強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開展尾礦庫綜合治理,推進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推動將部分廠礦舊址、遺址列為工業遺產。(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局、省應急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
十二、強化財政金融支持。持續加大中央轉移支付、政府專項債券和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對革命老區的傾斜支持力度。根據債務風險情況,在分配新增政府專項債務限額時適當向革命老區縣予以傾斜。建立健全革命老區轉移支付績效評價和獎懲激勵辦法。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支持革命老區產業轉型升級平台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革命老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按規定開展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對其他地區向革命老區重點城市轉移的企業,按原所在地區已取得的海關信用等級實施監督。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範圍加大對革命老區支持力度,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通過市場化方式積極參與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革命老區重點企業上市融資。(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西安海關、省稅務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陝西銀保監局、陝西證監局)
十三、加強土地要素保障。對革命老區範圍內列入全省“十四五”重大項目且未發生違法用地的,實行土地年度計畫實報實銷,在批准用地時直接配置計畫指標,保障項目用地需求。支持革命老區重點城市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對損毀的建設用地和零星分散的未利用地開發整理成耕地的,經認定可用於占補平衡,允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按規定在省域範圍內流轉使用。支持探索革命老區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
十四、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建立全省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專班,專班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強化橫向協同、縱向聯動,定期研究解決跨部門、跨區域問題。各級各部門要將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列為重點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具體舉措,切實抓好落實。省級相關部門加強工作指導,做好相關專項規劃的統籌銜接,制定細化具體支持政策。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統籌協調,重大事項及時向省政府報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相關市政府)
十五、實施差別化考核。根據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各地區主體功能區定位,對延安、榆林重點評價產業結構調整、城鄉統籌發展、民生保障、可持續發展等指標;對陝南三市重點評價生態空間規模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綠色循環發展、民生保障等指標;對銅川市和鹹陽、寶雞、渭南相關老區縣重點評價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水平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農業生產能力建設等指標。將年度綜合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主要依據。(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省委組織部、各相關市政府)
十六、凝聚工作合力。完善省內結對幫扶機制,引導大型民營企業在革命老區開展定點幫扶。支持川陝革命老區深化與天津、江蘇、四川的對口協作和合作聯動,加強在產業發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協作。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推動老區精神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省鄉村振興局、省文物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聯、省國資委、省委宣傳部)附屬檔案:納入國家規劃範圍的革命老區縣(市、區)附屬檔案
納入國家規劃範圍的革命老區縣(市、區)我省納入國家《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的縣(市、區)共66個,其中陝甘寧革命老區包括延安市、榆林市、銅川市全境,鹹陽市旬邑縣、淳化縣、長武縣、彬州市、三原縣、涇陽縣,渭南市富平縣(共36個縣);川陝革命老區包括漢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全境,寶雞市鳳縣、太白縣(共30個縣)。對於其他由省級民政部門認定的革命老區縣(市、區),可參照本檔案給予相關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