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涅爾琴斯克)

尼布楚

涅爾琴斯克一般指本詞條

尼布楚,俄羅斯稱為涅爾琴斯克,位於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曾是中國領土,1689年,中俄雙方使團在尼布楚城簽訂條約,同意兩國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為界,並將尼布楚地區割入俄國版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尼布楚
  • 外文名稱:涅爾琴斯克市
  • 所屬地區東西伯利亞
  • 地理位置:俄羅斯聯邦外貝加爾邊疆區
  • 氣候條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布京宮
簡介,氣候資源,地名介紹,經濟地位,相關歷史,尼布楚條約,

簡介

尼布楚俄羅斯遠東重鎮赤塔以東305公里處,有座像塵埃一樣普通的西伯利亞小城涅爾琴斯克。這個俄羅斯地名對中國人來說恐怕很陌生,不過300多年前,中國與西方正式簽訂的首份條約就產生在此地。它就是尼布楚。
位於俄羅斯的外貝加爾邊疆區境內,被俄羅斯稱為涅爾琴斯克,在涅爾恰(Nercha)河畔。在清朝初期屬於中國蒙古族的遊獵地,後來被沙俄侵入並建立據點,改稱“涅爾琴斯克”。
1689年,中俄雙方使團在尼布楚城簽訂條約,同意中國和俄羅斯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為界,並將尼布楚地區劃入俄羅斯國版圖。
尼布楚是大陸性氣候顯著。1月平均氣溫-33--26℃,7月17-21℃。年降水量240-400毫米。大部地區有多年凍土。有銅、煤、鐵、金、、鉬、鉛、鋅等礦藏。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有鐵路支線同西伯利亞大鐵道相接。有電機、釀酒廠、肉類聯合企業及機械化養禽廠。
尼布楚尼布楚
尼布楚中國和俄羅斯貿易中心之一。尼布楚的布京宮當地的名勝風景,內有雅致的壁爐,盤旋的樓梯,漂亮非凡的拼鑲式地板,大幅彩色玻璃畫,還懸掛了當時從巴黎買回的世界最大的鏡子。宮內還有音樂廳、家庭博物館和藏書3萬冊的圖書館。到尼布楚旅遊的人,都要去那裡參觀。

氣候資源

尼布楚呈鮮明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嚴寒、乾燥又漫長,夏季多雨。7月南部平均氣溫在16-19度之間,北部則達不到16度。南部年總降水量為350—650毫米,山地在600—1400毫米之間,北部降水量只有300—500毫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8月。夏季,伊爾庫次克市由於受貝加爾湖的調節,氣溫較涼爽,這裡成為避暑的勝地。
尼布楚地圖尼布楚地圖
尼布楚礦物資源主要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與貴金屬、螢石、煤、泥煤、各種建築材料以及礦泉水等。鐵礦石產地集中在北部地區,該地區還出產銅、鈦、磁鐵礦、鉬礦的等。西部和北部地區生產大量的煤礦石。黃金、鋅-鉛礦石的礦層多分布於中部和南部地區。赤塔州共有24處含是石煤與泥煤的礦層,總儲量達69億噸,較大的煤礦分布在貝-阿鐵路沿線地帶,如這一地區的阿莆薩特煤礦區,尼布楚工業的主要部門為礦山開採(黃金開採、輝鉬開採、含鉛礦開採、煤業開採)、黑色冶金業、機械製造(工具機、壓縮機製冷設備的生產)、林業、木材加工業。

地名介紹

尼布楚(涅爾琴斯克市)位於俄羅斯聯邦外貝加爾邊疆區的一個城鎮,該地西鄰貝加爾湖,南鄰蒙古國,東鄰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是中、俄、蒙三國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有鐵路與莫斯科及中、蒙兩國相連。

經濟地位

尼布楚的白銀儲量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在俄羅斯名列前茅。自1704年開始,尼布楚礦場作為沙俄唯一的礦場開始生產白銀。最早產出的銀子被用在獻給彼得大帝的銀帆船杯上。帆船模型在當時是最受人們喜愛的禮品。到2009年1月為止,涅爾琴斯克船杯仍然還被保存在聖彼得堡的冬宮博物館內。
尼布楚景色尼布楚景色
繼建成銀礦之後,尼布楚附近陸續又建起了很多工廠。每個工廠都配有流放監獄,住滿了從各地來的苦役犯。著名的俄羅斯革命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曾被流放到當地。雖然條件有限,但尼布楚人並不愁吃喝,根據資料記載,從前那裡的50個村民一天能捉4000頭野羊,捕魚更是容易事。尼布楚很早就是中國和西伯利亞貿易的重要通道,中國商隊帶去最多的是茶葉。
1689年清朝和沙俄在這裡簽訂《尼布楚條約》,以後成為中俄貿易中心之一。另一方面,以被流放者為主的移民湧入和礦產的發現,使之成為外貝加爾的主要城鎮。西伯利亞鐵路落成後赤塔取代了尼布楚的地位。

相關歷史

從16世紀後期沙皇伊凡雷帝時開始,沙俄開始對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殖民過程。1636年俄國人到達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亞全境。這個地區成為了俄國人的殖民地。 當俄國的勢力接近清代中國時,便發生了軍事衝突。從17世紀中葉起,沙俄侵略軍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燒毀村莊,殺掠人口,搶奪糧食和貂皮。
1652年(清順治九年),俄國人東入黑龍江,“駐防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章京海色率所部擊之,戰於烏扎拉村”。這是中俄之間第一場戰鬥。之後中俄之間發生多次外交和軍事上的衝突。
1657年,沙俄派正規軍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在邊疆人民奮起抵抗下,清政府曾一度派兵收復過雅克薩。並曾多次敦促沙俄進行談判,可是俄方卻置之不理。
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派將軍彭春5 月22日從璦琿起兵約兩千人,分水陸兩路圍攻雅克薩。
1685年5月25日在凌厲的攻勢面前,侵略軍被迫投降,答應撤退,但當清軍一離開,又偷偷開進雅克薩城重建據點。第二年,清軍再次圍攻雅克薩城。經過幾個月的戰鬥,侵略軍頭子托爾布津被擊斃,俄軍傷亡慘重,雅克薩城指日可下。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薩之圍”,並派戈洛文為大使,前來中國舉行邊界談判,十一月,清政府為表示談判誠意,宣布無條件停火,停止攻城。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尼布楚條約》正式簽字。兩國在雅克薩地區發生軍事衝突後於1689年8月27日,俄羅斯全權代表陸軍大將戈洛文和清王朝全權代表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國舅佟國綱在尼布楚簽定的邊界條約。
條約有滿文、俄文、拉丁文三種文本,以拉丁文為準,並勒石立碑。碑文用滿、漢、俄、蒙、拉丁五種文字刻成。根據此條約,俄國失去了鄂霍次克海,但與清帝國建立了貿易關係。此條約以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劃分俄國和中國,但沒有確定興安嶺和烏第河之間地區的歸屬。
1693年,俄國派使節赴北京覲見要求通商,由於其使節行三拜九叩禮,康熙皇帝非常高興,特準俄國在北京建“俄館”,每三年可以派200人商隊入京逗留80天,其他國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外國劃定邊界的第一個近代主權國家間的條約。簽訂這個條約的中國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國名是中國。比如中國首席代表索額圖的全銜是:“中國大聖皇帝欽差分界大臣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就是說,他是中國皇帝欽差,行使中國主權。《尼布楚條約》對疆界劃分與兩國人民歸屬的稱謂,使用的是“中國”與“中國人”來稱呼。這是以國際條約的形式第一次將“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專稱。
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取代此條約,確立了俄羅斯和中國的疆界。歷史學界認為,中俄《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它遏止了俄國向東方的侵略擴張。中國方歷史界一般給予《尼布楚條約》正面評論,認為該條約是兩個主權國家的正常邊界條約,是平等條約。而俄羅斯歷史界一般則不這樣認為,認為後來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才是真正的平等條約。
清初屬中國蒙古族遊獵地區內。位於貝加爾湖以東,石勒喀河支流尼布楚河口附近,今俄羅斯境內涅爾琴斯克。尼布楚,由尼布楚河得名。亦作“尼布潮”、“尼布抽”等。《盛京通志》記載,此城“在江城西北二千餘里”,原為我國蒙古族茂明安等部遊牧區。清初,沙俄侵入其地,建立據點,改稱“涅爾琴斯克”,遂成為黑龍江中上游一帶殖民勢力的中心。
清國中國軍民抗擊沙俄侵略黑龍江流域清國中國軍民抗擊沙俄侵略黑龍江流域
雅克薩之戰以後,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使團在尼布楚城舉行談判。談判前期,清政府一直堅持收回被侵占的領土,要求沙俄撤出尼布楚、雅克薩兩個據點。後由於西北噶爾丹勢力突起,對清構成嚴重威脅,為儘快穩定俄方,全力投入對準噶爾內戰,參加談判的清朝大臣索額圖根據康熙帝的諭旨,“為使日後俄國遣使貿易有棲托之所”,中方主動將尼布楚地區讓給俄國,正式簽訂《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時,同意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為界。結果,中國失去了貝加爾湖以東、額爾古納河以西的廣大地區,尼布楚城被割入俄國版圖。

尼布楚條約

中俄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它遏止了俄國向東方的侵略擴張。中方一般給予《尼布楚條約》正面評論,認為該條約是兩個主權國家的正常邊界條約,是平等條約。而俄方一般則不這樣認為,認為後來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才是真正的平等條約。
《尼布楚條約》情景再現《尼布楚條約》情景再現
但也有人認為,中國在該條約中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該條約實際上中國作出了讓步。聞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就表明了《尼布楚條約》是個不平等條約:“……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邶風》之七子。……”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俄羅斯在中國以武力為後盾,通過和平談判而簽訂的邊界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共分六款,其中有關中俄兩國東段邊界的規定是:兩國以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為界,再由格爾必齊河發源處沿外興安嶺“直達于海,亦為兩國之界”。唯烏第河與外興安嶺之間的地方暫行存放待議(第一款)。條約還規定:“俄人在亞(雅)克薩所建城障,應即盡行除毀。俄民之居此者,應悉帶其物用,盡數遷入俄境”(第二款)。條約還就兩國互不收納逋逃、居民不得擅自越界、貿易互市等事宜作了具體規定。中俄《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是中國的領土。俄國事實上承認侵略中國黑龍江地區為非法,並將其侵占的一部分領土交還中國。與此同時,俄國通過條約將中國讓予的貝加爾湖以東尼布楚一舉納入它的版圖,將烏第河與外興安嶺之間的地方劃為待議地區,並獲得重大的通商利益。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一個平等條約,是雙方經過平等談判、中國政府作了讓步的結果。條約的訂立為中俄兩國關係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礎,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使中國東北邊疆獲得了比較長的安寧。
《尼布楚條約》內文《尼布楚條約》內文
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Leften S. Stavrianos)在他著的《全球通史》中說,《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歐洲一大國簽訂的第一份條約;由於中國代表團有耶穌會會士任譯員,條約用拉丁語擬定。邊界確立在沿阿穆爾河以北的外興安嶺一線上,所以,俄羅斯人不得不完全地從有爭議的流域地區撤走」,「以後170年中,俄羅斯人一直遵守條約規定,停留在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以外的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