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海馬的種類並不多,大約有32種,
中國有 6 種。分別產於北緯30度與南緯30度之間的
熱帶和
亞熱帶沿岸淺水海域。地理範圍雖廣,但他們只是疏落而狹長地分布於沿岸水域,大多數品種主要在
大西洋西部和印支
太平洋地區出沒。
海馬屬具有不同於一般
魚類的外形,
尾鰭完全退化,
脊椎則演化到如
猴子尾巴一樣,可捲曲來鉤住任合突出物體,以固定身體位置。小而幾乎透明魚鰭,可使海馬任意上下左右移動,但速度緩慢。通常
海馬憑藉身上體色的偽裝及硬化成皮狀的皮膚以逃避掠食者。
海馬特殊的生殖方式亦
引人注目,是由母魚將卵產在雄魚腹中之育兒囊,經二到三周的懷卵期,再由
公魚孵出小海馬,看著大腹便便臨盆在即的雄海馬,常可令某些女性同胞一抒不平之氣。海馬屬頭側扁,頭每側有2個
鼻孔,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物,
眼睛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後轉動;胸腹部凸出,軀幹部由10-2節骨環組成,一般
體長15-30厘米左右。
分布範圍
日本海馬:
南海、
東海、黃渤海、北海沿海、澎湖沿岸、大陳島沿岸、廈門沿海、青島沿海、平潭島沿岸、陽江外海、汕尾沿海、秦皇島沿海、大連外海、煙臺外海、屏東外海、營口外海、三亞外海、陵水外海、台州外海。
三斑海馬:陵水外海、東山外海、汕尾外海、廈門外海、高雄外海。
繁殖情況
海馬特殊的生殖方式亦
引人注目,是由母海馬將卵產在雄海馬腹中之
育兒囊(孵卵囊),經2到3周的懷卵期,再由公海馬孵出小海馬。海馬的
繁殖期是在每年的5到8月之間。在此期間海馬群會向較淺的
海域移動,尋找較合適的生產環境,其生存水深約 10-30
米之間。普通交配及生產溫度約於 26至 29 ℃(亦有些例外)。剛初生的小海馬體長約0.6-0.8厘米左右,其體長與種雄海馬體長有密切的關係;出生後的小海馬會呆在爸爸的
育兒袋裡面,這期間海馬媽媽把卵產在海馬爸爸腹部的育兒袋中,卵經過50-60天,幼魚就會從海馬爸爸的育兒袋中生出,所以說是
海馬爸爸負責育兒,雖然爸爸不是真的生小孩,但是孵化還是需要爸爸來完成。
生活習性
海馬因其擬態適應特性,
習性也較
特殊,喜棲於藻叢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帶海區。性甚懶惰,常以捲曲的尾部纏附於海藻的莖枝之上,有時也倒掛於漂浮著的海藻或其他物體上,隨波逐流。即使為了攝食或其他原因暫時離開纏附物,游泳一段距離之後,又找到其他物體附著之上。海馬的游泳姿勢十分優美,魚體直立水中,完全賴以背鰭和胸鰭高頻率地作波狀擺動(每秒鐘10次)而作緩慢的遊動(每分鐘僅達1至3m)。海馬的活動一般多
白天(
上午和
下午),
晚上則呈
靜止狀態。海馬在水質變劣、氧氣不足或受敵害侵襲時,往往因咽肌收縮而發出咯咯的響聲,這給養殖者發出“
求救”的信號,但在攝食水面上的餌料時也會發聲,應加以區別。生活在水深10m至30m深的
水域。
運動方式
海馬尾部的構造和功能與其他
魚類迥異。棲止時的
海馬,利用尾部具有
捲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故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處。
游泳的姿態也很特別,頭部向上,體稍斜直立於水中,完全依靠
背鰭和
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
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
生存狀況
海馬正面臨極大的危機,每年數以百萬計的海馬被捕撈以製成傳統
中藥使用為主,或供
水族館飼養。加上人類為了經濟發展大量破壞海草區、
紅樹林及
珊瑚礁等海馬的天然棲息地,影響尤其深遠。 截至到2013年,市面上的海馬基本還是是野生的,人工飼養難度高,海馬對陽光,溫度,飼料的要求非常高。截至到2013年,還未出現能大規模人工飼養成功的案例。中國各產地相關單位正極力推動海馬養殖。 由於是野生資源,人工飼養難度高,再加上
海馬屬於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場對
海馬的價值認可逐漸升高。所以,
海馬的
市場價格逐步上揚。以具有銷售資格的相關藥店2013年價格為參照,每克價格根據品種、單只重量的不同價格在30-50元/每克不等。 海馬是中國二級保護動物,根據《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只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的企業或個人才能合法收購與銷售。如須對海馬進行加工處理,須獲得國家藥準字批文才能生產。
海馬貿易
全球大約有105個國家的海域中有
海馬,其中有69個國家進行海馬貿易。海馬貿易在
亞洲尤甚,僅在2000年,亞洲進行的海馬貿易就達70噸,而此前五年的貿易總量才40噸。世界最大的活海馬出口國是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和
巴西。
美國和
西歐是最大的活海馬進口者,以滿足當地水族觀賞業的需求。
物種飼養
海馬是靠
鰓蓋和
吻的伸張活動吞食食物,餌料的大小以不超過吻徑為度。對餌料的種類和鮮度有一定選擇性。海馬的覓食視距僅為1m左右,所以餌料要投在經常群集處。自然海區海馬主要攝食小型甲殼動物,主要有
撓足類、
蔓足類的藤壺幼體、
蝦類的幼體及成體、螢蝦、
糠蝦和
鉤蝦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攝食糠蝦和櫻蝦效果最好,其次為足類和端足類。淡水枝角類等也可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在海水中迅速死亡以污染水質。
海馬的攝食量與水溫、水質密切相關。在適溫範圍內,水溫高,則攝食量大,消化快。水質不良時,攝食量減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條件下,
海馬的日
攝食量約占體重的10%海馬一次攝食量很大,同時耐飢性也很強,從初生苗到成魚耐飢時間可達4至132天。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物種保護庫》citesⅡ級保護動物
CITES附錄: | Ⅱ | 海馬屬全部列為附錄II,控制商業貿易,除個人少量攜帶之外,所有標本,任何出口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證 |
國內於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為2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含人工種群)。
屬下品種
海馬屬有以下物種:
膨腹海馬(
Hippocampus abdominalis)
翼海馬(Hippocampus alatus)
西非海馬(Hippocampus algiricus):又稱斑點海馬。
窄腹海馬(Hippocampus angustus):又稱蝟海馬。
鮑氏海馬(Hippocampus barbouri)
巴氏豆丁海馬(
Hippocampus bargibanti)
假眼海馬(Hippocampus biocellatus)
留尼旺海馬(Hippocampus borboniensis)
短頭海馬(Hippocampus breviceps)
駝背海馬(Hippocampus camelopardalis)
南非海馬(Hippocampus capensis)
克里蒙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colemani)
冠海馬,
Hippocampus coron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軟珊瑚海馬(Hippocampus debelius)
直立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
費雪氏海馬(Hippocampus fisheri)
棕海馬(
Hippocampus fuscus):又稱短
吻海馬。
大頭海馬(Hippocampus grandiceps)
長吻海馬(
Hippocampus guttulatus):又稱多枝海馬。
東方多棘海馬(Hippocampus hendriki)
歐洲海馬(Hippocampus hippocampus)
刺海馬(
Hippocampus (Kaup, 1856)
太平洋海馬(
Hippocampus ingens)
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 1853
賈氏海馬(
Hippocampus jayakari)
領海馬(Hippocampus jugumus)
大海馬,
Hippocampus kelloggi(Jordan et Snyder, 1901):又稱
克氏海馬、蘇伊士海馬。
勒氏海馬(Hippocampus lichtensteinii)
夢海馬(Hippocampus minotaur)
日本海馬(
Hippocampus mohnikei)
蒙地貝羅海馬(Hippocampus montebelloensis)
北方刺海馬(Hippocampus multispinus)
矛盾海馬(Hippocampus paradoxus)
巴塔哥尼亞海馬(Hippocampus patagonicus)
彭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pontohi)
高冠海馬(Hippocampus procerus)
侏儒刺海馬(Hippocampus pusillus)
昆士蘭海馬(Hippocampus queenslandicus)
薩托米豆丁海馬(Hippocampus satomiae)
半柱海馬(Hippocampus semispinosus)
塞氏海馬(Hippocampus severnsi)
花海馬(
Hippocampus sindonis):又稱苔海馬。
棘海馬(
Hippocampus spinosissimus)
西澳海馬(Hippocampus subelongatus)
三斑海馬,
Hippocampus trimaculatus(Leach, 1814):又稱低冠海馬。
泰洛海馬(Hippocampus tyro)
條紋海馬(Hippocampus zebra)
小海馬(
Hippocampus zoster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