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縣蘇維埃政府

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是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5月和9月,海陸豐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先後舉行了兩次武裝起義,但在國民黨反動派的鎮壓下,均告失敗。1927年10月上旬,南昌起義部隊1000多人在董朗(葉挺部第二十四師第七十團團長)的率領下從潮汕撤退到陸豐,與中共東江特委取得聯繫後進入海陸豐兩縣交界的朝面山和惠陽中洞。與此同時,彭湃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指示,積極策劃準備海陸豐第三次武裝起義。第三次起義取得了勝利。隨後,中共廣東省委立即對海陸豐黨組織作出指示:中共廣東省委直接指派彭湃任中共東江特委書記,領導籌備召開兩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建立蘇維埃政權。

11月13日至16日,陸豐縣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陸豐縣蘇維埃政府。11月18日至21日,海豐縣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標誌著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正式形成。海陸豐根據地誕生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成立後,通過了《沒收土地案》等八項決議案,積極開展土地革命,鞏固軍事占領以及各項建設工作,從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上保證工農兵真正當家作主。《沒收土地案》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部土地革命綱領,拉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的土地革命運動的序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豐縣蘇維埃政府
  • 成立時間:1927年11月21日
  • 地址:廣東省海豐縣城紅場路西段
  • 占地面積:約 7000 m
成立背景,組織簡介,組織遺址,主要影響,

成立背景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工農運動開始出現蓬勃興起的局面。海陸豐的農民運動,是建黨初期範圍廣、影響大的一次農民運動。“農民運動大王”彭湃出身於富庶的工商業地主家庭,坐擁“鴉飛不過的田產”,但他決心走上嶄新的革命道路。他脫下西裝,戴上尖頂竹笠,當眾燒毀田契,輾轉奔波於各農村,向貧苦農民宣傳革命道理,號召農民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利益開展鬥爭。1922年7月,成立海豐縣赤山約第一個秘密農會。到10月下旬,農會活動範圍擴大到赤山約所屬20多個村莊,會員發展到500多人。1923年1月,成立海豐縣總農會,會員發展到2萬戶,自然人口近10萬人,占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海豐總農會成立後,彭湃又先後到陸豐、惠陽、澄縣等地開展農民運動。到1923年5月,已有超過1500多個鄉建立了農會,會員超23萬人。由於地主階級的仇視和反撲,並勾結當地反動政府進行鎮壓,海陸豐的農民運動暫時遇到了挫折,但還是為後來開展更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埋下了火種。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形成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彭湃注重總結農民運動的經驗,撰寫《海豐農民運動報告》,闡述了農民運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規律性等重大理論問題,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部關於農民運動的專著。在廣州革命政府兩次東征期間,彭湃發動農民民眾積極配合支援東征軍,積極創建海陸豐的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當時的海豐,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革命景象,被譽為“小莫斯科”。
大革命失敗後,面對嚴重的白色恐怖,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繼續英勇地進行戰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從1927年9月到10月底,海豐、陸豐及其附近地區爆發兩次武裝起義。10月底開始的起義,是中共地方組織領導工農民眾,在南昌起義餘部編成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的配合下舉行的,先後占領海豐、陸豐全境和惠陽、紫金的部分山區。

組織簡介

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後,中共廣東省委即指示海陸豐縣委,迅速“召集工農兵代表大會,組織蘇維埃,鄉區即以當地之農民協會接收政權,實行分配土地”。1927年11月,海豐縣、陸豐縣相繼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標誌著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正式形成。通過開展土地革命、加強黨組織建設,支援工農革命軍作戰,蘇維埃政權不斷鞏固。
海豐縣蘇維埃政府
慶祝“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時的盛況
1927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指示東江特委:“須即刻準備,由海陸豐擴大到全東江割據的計畫。”從1928年1月開始,東江特委趁粵桂軍在東江混戰的有利時機,以海陸豐為基地,領導紅二師、紅四師取得了一系列戰鬥勝利,根據地區域擴展到普寧、惠來、潮陽、豐順、五華紫金、惠陽等縣。
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的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大恐懼和瘋狂進攻。1928年3月,澎湃指揮紅二、四師及潮普惠三縣農民武裝隱蔽於潮陽紅場(現潮南區紅場鎮)潘岱村西南的“英雄石洞”,同敵人優勢兵力堅持4個月的英勇鬥爭後,蘇維埃政權最終失敗,彭湃率領紅軍和農民武裝轉移到橫跨潮普惠三縣的大南山等地區周圍堅持游擊戰爭。
1930年秋,中共東江特委機關從八鄉山遷往大南山。中共中央派中共廣東省委常委鄧發和中共南方行動委員會書記李富春進入大南山,在紅場大溪壩村主持召開中共閩粵贛蘇區第一次黨的代表會議。會議決定將東江、閩西、贛南三塊革命根據地合併為閩粵贛蘇區並成立特委,簡稱閩粵贛特委。會後,根據特委決定,潮普惠三縣縣委合併成立中共潮普惠縣委。1930年底,中共潮普惠縣委在紅場大溪壩村召開潮普惠工農兵代表大會,正式宣布成立潮普惠縣蘇維埃政府,隸屬閩粵贛特區政府和東江蘇維埃政府領導。同時,東江特委以實現與閩南及中央蘇區連成一片的戰略目的,領導開展了以澄海為中心的潮澄饒游擊戰爭,繼續推進大南山反圍剿鬥爭。1934年,海陸豐邊界赤衛軍在國民黨軍圍攻中失利,海陸豐人民武裝鬥爭暫告停止。

組織遺址

海豐縣蘇維埃政府遺址,位於海豐縣城紅場路西段。原是明朝時期的縣衙,民國時期改稱縣署,總面積約7000多平方米。
1928年2月18日,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改稱海豐縣蘇維埃人民委員會,都在原縣署辦公。在此之前的兩次武裝起義,1927年5月1日起義勝利後成立的海豐縣臨時人民政府,同年9月17日成立的海豐縣臨時革命政府,也都在這裡辦公。1928年3月1日,海豐縣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撤往農村根據地。
1963年海豐縣人民委員會頒布該地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7年,因原址倒塌,大部分改建為彭湃紀念醫院。文革時期,原址石牌坊也被拆毀。

主要影響

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建立後,東江特委積極貫徹中共中央指示和廣東省委要求,鞏固蘇維埃政權和擴大革命根據地,對廣東乃至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人民政權。陸豐、海豐全縣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沒收土地案》《改良工人生活案》《改良兵士生活案》《撫恤遭難烈士及被禍工人農民家屬案》《取消苛捐雜稅案》《婦女問題案》等決議案,鮮明地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立場。選舉產生了蘇維埃政府,委員們鄭重宣誓“要為工農兵的利益而奮鬥”“打倒一切新舊軍閥及帝國主義”。廣大人民民眾為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政權而歡呼。“較之舊曆新年的快樂,當更快樂得數百倍,人人喜形於色,歡呼欲狂。很明顯地表現出他們以為既得土地耕種,又解脫一切債務契約的鎖鏈,好像已至無上極樂之國一般。”
根據地率先開展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土地革命。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沒收土地案》,以法規形式明確宣布沒收一切土地給農民,並確定了分配土地的原則、標準和方法。規定“不勞動不得田地”“不革命不得田地”。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中制定的第一個土地法規。蘇維埃政府發動農民,在兩縣同時實行土地革命。廣大翻身農民把標誌地主土地所有權的地契付之一炬。到1928年1月14日止,僅海豐縣即燒毀地主田契47萬餘張、租簿5.8萬餘本。到1928年2月,已實行沒收和分配的,海豐占全縣土地面積的80%,陸豐占40%。
不斷擴充壯大根據地武裝力量。根據廣東省委指示,東江特委正式建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同時從海豐、陸豐兩縣農軍和青年團員中挑選500多人組建第五團。工農革命軍第二師至此有兩個團,共1800餘人。廣州起義失敗後,被迫從廣州撤出的部分武裝力量,在廣東花縣整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師,於1928年1月轉入海陸豐地區,堅持革命鬥爭。紅二、四師會師,使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增加了一支主力武裝。加上海陸豐兩縣蘇維埃的工農革命軍團隊以及各區鄉的工農赤衛隊,根據地有了賴以鞏固和發展的堅強軍事支柱。
加強根據地建設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蘇維埃政權建立後,部分地主武裝負隅頑抗,伺機反撲。黨領導根據地人民鎮壓豪紳地主及反動勢力,平定了反動武裝叛亂。建立被服廠、槍械廠和紅軍醫院,修築碉堡、戰壕等軍事設施。創立了海陸豐勞動銀行,發行蘇維埃紙幣,穩定金融秩序。保護商業貿易,開辦工農販賣合作社,活躍商品流通。東江特委十分重視黨的組織建設,大力發展黨員,健全和發展各級基層組織,黨的隊伍不斷壯大。以海豐為例,在建設蘇維埃政權頭4個月中,黨員人數從原來的3000人增加到18000人,支部數量從原來的300個增至460個。1928年1月,在海豐創辦了東江黨校,加強黨員教育和幹部培養。嚴格紀律,進行黨務巡視,處理不合格黨員,保證了黨對革命事業的堅強領導。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黨領導下較早創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創造了“多個第一”,具有開創性意義,為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進行了成功嘗試,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政權作出了典型示範,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