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朗

董朗

董朗,原名嘉智,號仲明,1894 年 4月 24 日(清光緒二十年三月十九日)生於簡州龍泉驛(現屬成都市)。曾任中國工農革命軍(後稱工農紅軍)第二師師長、中共湘鄂西特委委員、江左軍總指揮、紅四軍參謀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朗
  • 別名:董嘉智、董仲明
  • 國籍中國
  • 籍貫:四川成都
  • 出生日期:1894年4月24日 
  • 逝世日期:1932年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履歷,人物評價,

人物履歷

少年時,先後在龍泉驛和成都讀書,青年時代從事教育工作,曾受友人之邀到雅安任教,後在成都做家庭教師。1920 年春,董朗遷居成都。
董朗在“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中,受到啟迪與教育,決心向外尋求救國救民之道。1920年冬,董朗擬去法國勤工儉學,抵滬後,受到工人愛國鬥爭精神的影響,毅然放棄出國求學的意願,到大中華紗廠做工,並積極參加工人運動。1924年初,董朗去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在校學習期間,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董朗
畢業後,留校任第三期學員隊中尉副隊長。1925 年 6 月,董朗積極參加著名的省港大罷工鬥爭,並負責組織工人武裝糾察隊,日夜在街頭和工區巡邏。由於董朗在參加和組織武裝糾察隊的活動中,作出了顯著成績,被選為出席省港罷工工人代表大會的代表,受到大會嘉獎,並榮獲獎章。同年 11月,國民革命軍在廣東肇慶建立以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幹的獨立團,董朗任參謀,協助團長葉挺率師北伐。1926年10月,北伐軍攻下武漢。不久,董朗調任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團一營營長。1927年春,北伐軍向河南進軍,5月,與奉系軍閥張作霖部激戰於上蔡地區。14日,七十團占領了上蔡縣20里外之西洪橋,董朗率全營戰士固守該橋。16日,敵以步、騎、炮兵聯合向西洪橋進攻,北伐軍兩面受敵,七十團傷亡甚大。董朗率部出擊,英勇作戰,頑強禦敵,不幸中彈負傷,但他仍堅持在西洪橋河堤上指揮戰鬥,直到援軍趕來。之後,董朗又指揮部隊乘勝前進,與兄弟部隊一起很快解放了上蔡縣城。北伐軍勝利回師後,董朗受到嘉獎,升七十團團長。
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叛變革命後,董朗根據中共中央決定,率部隨葉挺前往南昌參加起義。8月1日凌晨,南昌起義爆發,董朗指揮七十團對駐守在南昌百花洲衛戍司令部等處的敵人發起突然進攻,全殲守敵,繳獲大批槍枝,並釋放政治犯100 多名。
8月 5 日後,起義軍撤離南昌。董朗率部隨前委和總指揮部前進,經臨川、瑞金、上杭南下,9月下旬占領潮安、汕頭。之後,由於敵人猖狂反撲和我軍分兵禦敵失利,又被迫向普寧撤退。
10月 3 日,周恩來在普寧流沙鎮天后廟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決定武裝人員向海陸豐撤退。此時,董朗任第二十四師師長。起義軍剛從流沙鎮出發不久,即遭敵軍兩個師襲擊。董朗立即率部迎敵,迅速搶占制高點,掩護首腦機關突圍。經過一場惡戰,突圍成功,但部隊損失嚴重。董朗在與首腦機關失掉聯繫的情況下,按照“流沙鎮會議”精神,與黨代表顏昌頤一道,收集二十四師餘部繼續向海陸豐前進。10月 7 日,董朗率二十四師1300多人來到碣石溪,與東江農民自衛軍會師。
按照周恩來指示,董朗率領的這支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革命武裝與東江人民武裝相結合,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後稱工農紅軍)第二師,董朗任師長,活動于海豐岩石、惠陽中峒與紫金南嶺一帶,消滅了軍閥土匪武裝,樹起蘇維埃紅旗,建立了工農革命政權。不久,董朗率紅二師與紅四師會合,在彭湃領導下,創建和擴大了海陸豐革命根據地
1929年 5月,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決定,董朗撤離東江去上海。8月,董朗奉中共中央之命入湖南,在賀龍領導下,從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開創工作,先後任中共湘鄂西特委委員、江左軍總指揮、紅四軍參謀長等職。
1932年,夏曦任中共湘鄂西分局書記兼紅二軍團政委,推行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大搞肅反擴大化,以所謂“改組派”罪名,將董朗逮捕殺害。

人物評價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給其家屬頒發了由毛澤東主席簽署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周恩來、董必武、陳賡、賀龍、徐向前等先後回憶、讚頌董朗烈士,聶榮臻元帥親自為其題詞“董朗烈士永垂不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