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鎮(海豐縣海城鎮)

海城鎮(廣東省海豐縣海城鎮)

海豐縣海城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城位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境中北部,東臨城東鎮公平鎮,西接深汕特別合作區赤石鎮,南椅附城鎮梅隴鎮,北面與惠州市惠東縣相接壤。

海城歷史以來長期為汕尾市中部中心 ,是海豐縣的經濟、文化、交通、人口中心。

海城作為國家重點城鎮、汕尾市中心城鎮、汕尾衛星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臨近廈深鐵路 鮜門站汕尾站,距瀋海高速埔邊出口和鮜門出口分別17公里、30公里。

海城既是一個具有一千六百七十多年歷史古邑的文化中心,也是一塊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聖地――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發祥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城鎮
  • 外文名稱:Haicheng town
  • 別名:紅城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
  • 下轄地區:下轄22個居委、村委
  • 政府駐地:海城鎮廣富路
  • 電話區號:0660
  • 郵政區碼:516400
  • 地理位置: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的中部
  • 面積:231.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5854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紅宮紅場,文天祥公園,烈士陵園,方飯亭
  • 機場:汕尾深汕國際機場(在建)
  • 火車站:汕尾站
  • 車牌代碼:粵N 
簡介,經濟發展,歷史文化,彭湃故居,歷史沿革,產業特點,人口數據,著名人物,馬思聰,彭仕祿,柯麟,知名景點,

簡介

海城鎮區地圖海城鎮區地圖
海城鎮轄12個社區(海珠社區 新橋社區 龍門社區 南門社區 新安社區 龍津社區 新園社區 城西社區 城北社區 北門社區 雲嶺社區 新城社區),9個村委(蓮光村 埔仔村 萬中村 南埡村 新望村 蓮花村 長埔村 桂望村 召貢村),
1993年被汕尾市定為衛星鎮,2003年列汕尾市中心城鎮、技術創新專業鎮,是海內外、港澳台同胞投資創業的寶地。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使海城插上騰飛的翅膀。汕尾市委、汕尾市政府帶領全鎮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經濟大跨越。2013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8.26億元,比增18.8%。其中:工業總產值16.16億元,比增20%;農業總產值2.1億元,比增6.7%。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30.62億元,比增18%;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總額33.48億元,比增21%。全年完成本級稅收2361萬元,其中國稅完成976萬元,地稅任務1385萬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5840元,農民人均收入8863元,分別比增11%和11.5%;全鎮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雄居全縣 鄉鎮領先地位。
海城夜景海城夜景
該鎮堅持三大文明一起抓。中心城鎮規模凸現,市政建設日新月異,紅城大道、海麗大道、二環南路、二環北路、三環路、廣富路、新華路、西華路等縱橫交錯;縣城配套綠化長廊,綠化面積135萬平方米; 龍津河、南門湖煥然一新,龍津漁唱、南湖泛舟,為遊客所稱讚。占地面積60萬平方米的龍津東片民營工業區和龍津西片外資工業區已初具規模,占地面積600萬平方米的長埔工業新區正在加緊籌建之中。縣城商貿蓬勃發展,六大市場生意興隆,形成了商品一條街、美食一條街、電器一條街。城西教師村、龍津教師村英才薈萃;烈士陵園文化廣場、銅錢山廣場、龍舌埔廣場和青年公園、雲嶺公園等園林式公園,成為人們健身、娛樂、休閒的好去處。海城先後獲得“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海豐縣先進鎮”、“海豐縣文明鎮”、“海豐縣鄉鎮企業百強鎮”、海豐縣衛生鎮”等殊榮;教育文化、社會治安、醫療衛生、計生殯改、反腐倡廉等社會各項事業成績驕人。勤勞、勇敢、智慧的海城人民奏響了一曲團結拼搏、奮進不息的時代樂章;今日的海城處處呈現政治清明,社會文明,人民安居樂業,一派富庶祥和的喜人景象。

歷史文化

海城,歷史悠久,地靈人傑,英才輩出。農民運動領袖彭湃、著名音樂家馬思聰、“核彈之父”彭仕祿、國際體操金獎獲得者黃曼丹、國際雜技“金小丑”金獎獲得者陳小潔……等均為海城驕子。紅宮紅場彭湃故居、烈士陵園、方飯亭等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是人們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海城的歷史文化底蘊深遠、燦爛輝煌。

彭湃故居

彭湃故居座落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風景秀麗的龍津河東面的海城鎮橋東社,悠悠的汕尾龍津水就繞汕尾彭家門前流過。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臨龍津河,原始建於清末,主樓雙層,面寬3間12.9米,進深10 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築,樓板加鋪花磚。風火式山牆,總建面積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這裡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代。彭湃的書齋“得趣書室”就在故居東側。由於彭湃投身革命運動,彭家的家財家產和故居,都為革命作過貢獻。《汕尾文物志》中記載:1925年3月,廣東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到達我後,周恩來同志和革命軍的蘇聯軍事顧問鮑羅廷及加倫將軍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汕尾文物志》又記載:1925年6月,革命軍回師廣州,軍閥陳炯明殘部重陷 海豐,故居遭焚毀,只遺下牆基。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修圍牆加以保護。1962年7月7日廣東省人民委員會頒布該舊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得趣書室)。1986年,國家文物局撥款15萬元按原貌重建,並陳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覽,使得彭湃故居正以新的面貌公開開放,中外遊客絡繹不絕地前來瞻謁,也寫下了許多優美詩詞。
海城鎮(海豐縣海城鎮)

歷史沿革

海城鎮始建於明代洪武27年(1394年),初稱為所城,分東城和新市寨二處。東城內設有東西南北四城門和示牌樓、參將里等處。後為歷代縣城所在地。清代時改為興賢坊,民國時為一區,後改為鎮,鎮內分城廈、東田、溪西三小鎮。
1949年10月11日海城解放後,成立海城鎮工作委員會。1950年4月,屬一區,區府駐縣警報樓(海城永隆當、縣老郵局)。6月成立海城鎮,直屬一區府,鎮政府駐人民北路南段,鎮內劃分為龍津、大街、和榮、仁和、新興、河帶、幼石、金帶、紅城、益子、和安等11個街區。1957年,原隸屬城關區的名東、城北、西南、中河等鄉併入海城鎮。1958年4月撤區並大鄉。9月撤鄉建人民公社,12月,原城關區、關新鄉、守望鄉、台東鄉、關東鄉、赤山鄉、榮山鄉、聯河鄉、海城鎮合併成立海城人民公社。駐址海城施厝塘。
1959年2月底,海城公社轄紅城、城西、城北、名東、城南、中河、赤山8個村委會。1961年6月,海城公社劃出聯河、赤山、守望、關新等成立海城鎮公社。1963年又撤銷海城鎮公社,與聯河、赤山、附城、守望等公社合併為海城公社。1964年6月,恢復海城鎮建制。1975年2月,原蓮花山公社長埔大隊劃給海城鎮管轄。
1984年3月,附城、城東、蓮花山三區併入海城鎮。3區1鎮合併後,成立海城、城東、蓮花山3個管區。1987年1月,撤區建鎮,海城鎮仍然保留鎮建制,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新城、城西、城北、北門、新園11個居委會和長埔1個村委會。1995年3月,又從城西、城北居委會中分出雲嶺居委會,海城鎮共轄11個居委會和一個村委會,鎮址仍設在海城施厝塘。1995年9月遷至廣富路北側。2004年12月31日,撤銷原蓮花山鎮,劃入海城鎮管理,所轄範圍增加到十三個社區和九個村委會。

產業特點

引進生態型農業提高農民收入
一場場山雨染綠了荒山和翠巒。正在開發生態農業的海城鎮蓮花山茶莊,免費贈送給農戶種植的30萬株鐵觀音茶苗,已茁壯成長,翠綠欲滴,長勢喜人。蓮花山茶莊是汕尾市海城鎮招商引資的生態農業項目,由台灣蜜餞實業有限公司和福建長福茶莊合作開發。計畫首期投資3000萬元,在汕尾蓮花山建祖寮村,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徵用山坡地10000畝,種植鐵觀音、烏龍茶黃旦黑旦、四季春和蓮花山本山茶等優質茶葉。海城鎮大力發展高產、優質、生態、環保的現代農業,建立一批內連千家萬戶,外接國際國內市場的農業龍頭企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繼投資超100萬元的埔仔養殖場、蓮花養兔場和長埔科技養殖場等引進之後,蓮花山茶莊將建成集育苗、種養、觀賞和加工於一體的生態園。為提高農民的收入,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在海城鎮的指導和幫助下,該茶莊與當地南埡、埔仔峒、建祖寮村農戶掛鈎,免費贈送30萬株茶苗讓農戶種植。其中建祖寮村的吳義輝、趙惠隆各種植3萬株和1萬株,成為公司扶持的種茶大戶。據悉,贈送給蓮花山當地農戶種植的30萬株茶苗,公司給予技術支持和管理,300畝茶苗培育順利,出苗率達85%以上。公司將定期進行收購、加工。
海城鎮海城鎮
做活“山”文章
蓮花村,位於汕尾市海城鎮西北部,鎮中心區13公里,背靠蓮花山主峰,。以前,該村村民除了耕種幾畝水稻、蕃薯等粗放型、低值經濟作物維持溫飽。該村幾屆班子決心帶領鄉親們改變村子的貧困面貌。村幹部經過調研和綜合村民的意見後,決定做活“山”字文章。蓮花村山坡丘陵自然資源豐富,適宜種水果,1993年我們瞄準市場,帶頭並發動民眾種植、梅、李、龍眼木瓜等回收時間短的水果。”在發展生產中,村幹部在產、供、銷等環節上穿針引線,為村民服務,廣大民眾嘗到種果的甜頭後,種果積極性空前高漲。擴展後,全村已種植桃、李、梅、龍眼等優質水果近1000畝,單這一項全村增加收入20多萬元。其中蓮花建祖村吳振鴻、賴美濤現已種植水果200畝,柑州坑村的李北清種植水果100多畝。
該村還依託該村地處蓮花山森林公園中心區,轄區內有雞鳴寺雲蓮寺度假村等風景名勝林立的旅遊資源,開發特色餐飲業、運輸業等第三產業。全村從事第三產業的人數近50人。全村現有旅遊用品門店12間,餐飲店6間,客貨車6輛,年淨收入近300萬元。

人口數據

城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9180

57092

52088
家庭戶戶數
23879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5008
家庭戶男
54775
家庭戶女
50233
0-14歲(總)
31869
0-14歲男
18280
0-14歲女
13589
15-64歲(總)
70843
15-64歲男
35648
15-64歲女
35195
65歲及以上(總)
6468
65歲及以上男
3164
65歲及以上女
330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87964
158541人(2017年)。

著名人物

馬思聰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廣東汕尾人。
1912年5月7日,馬思聰作為馬家的第五個兒子,出生在汕尾市城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裡,小名艾。馬思聰的父親馬育杭同廣東的風雲人物陳炯明是總角之交,後來當上了廣東省的財政廳長,這才得以維持9個兒女的一大家的生活。海豐馬思聰的父母都不懂音樂,但廣東的戲劇之鄉所獨有的地方戲劇音樂深深地影響著童年的馬思聰。1923年,11歲的馬思聰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隨大哥來到法國,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先後就學於南錫音樂學院、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1929年初,馬思聰因家境突變回國。在香港、廣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譽為“音樂神童”。後1930年再次赴法,向畢能蓬(Binembaum)學作曲。1931年,廣東省政府官費資助,馬思聰再次赴法留學,第二年歸國,任中國第一所現代“汕尾私立音樂學院”院長,主要在廣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從事演出;同時,又先後在廣州音樂院、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音樂系任教。1932年馬思聰 與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結婚。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多年轉輾於華南、西南各地堅持從事頻繁的演出,並先後任中山大學教授、中華交響樂團指揮、貴陽藝術館倌長等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台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系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併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等職。由於文革原因,1967年1月,赴美國定居,從事作曲、教學工作。1987年5月20日美國費城逝世。2007年12月14日,馬思聰異國辭世20年後骨灰歸葬廣州,同日《馬思聰全集》在廣州藝博院舉行首發式。周總理生前曾說過一句話:“我平生有兩件事深感遺憾,其中之一就是馬思聰50多歲離鄉背井去美國,我很難過。”
馬思聰馬思聰

彭仕祿

彭仕祿,男,1925年出生,廣東汕尾海豐縣人。出生在 汕尾市海豐縣海城鎮城橋東社。農民運動領袖彭湃之子。
彭仕祿3歲時母親蔡素屏犧牲,4歲時父親彭湃在上海龍華就義,後隨祖母周鳳逃亡香港、澳門。7歲時被七叔彭述帶往汕頭,交由地下黨組織把他托給支持革命的窮苦人家撫養。為避免敵人“斬草除根”,他輾轉一家又一家,不斷易姓改名,認百家父母、兄弟姐妹,吃百家飯菜,穿百家衣裳。為了求生存,他當過小乞丐、傭人、放牛郎、繡花工。1933年和1936年兩次被捕,後在祖母周鳳和黨組織營救下獲釋。1939年他參加東江縱隊當特務隊員
。半年後,黨組織把他送回香港轉赴重慶,見到敬愛的周恩來。1940年底彭仕祿到延安,先是讀書,後在海豐縣延安中央醫院當護仕。1943年組織又讓他繼續念書,被評為模範學員。1945年“八?一”參黨。讀書後即任化工技術員,1951年被派往蘇聯留學。學成回國後,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副總工程師、副院長、總設計師、六機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總工程師、核工業部總工程師等職。
彭仕祿彭仕祿
彭仕祿領導和參與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製工作獲得成功,1985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作為總設計師,彭仕祿為特等獎第一獲獎人。1988年獲國防科工委頒發的總設計師榮譽狀。在我國核動力科學技術發展中(核潛艇、核電站),彭仕祿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技術成就,為我國核能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不愧是核能技術領域卓越的開拓者與帶頭人之一。在國際核能動力技術界也具有很高聲譽。1987年開始他的熠熠生輝的人生軌跡,被英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中年年輯入。他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黨代會代表,十二大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是四屆及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八屆人大環資委委員。

柯麟

柯麟,曾用名輝萼,1901年生於廣東省海豐縣。1920年在海豐中學畢業後,考進廣東公醫大學。1924年加入共青團,不久,轉為中共黨員,任該校團支部書記。1926年畢業,留該校附屬醫院當醫生。1927年赴武漢出席全國共青團代表大會,旋被派往國民革命軍第4軍,先後任24師教導隊醫官、軍部醫務處主任。是年9月隨第4軍回廣州,任該軍後方醫院副院長,參加廣州起義。失敗後避難上海,開設達生醫務所作為黨的秘密聯絡點,並參加中央特科的工作。1929年彭湃在上海犧牲後,柯麟配合黨組織懲殺了出賣彭湃的叛徒白鑫。後經黨組織決定,離滬到福建廈門工作。嗣因該地黨組織遭破壞,遂赴香港開設華南藥房,後因黨組織要他到澳門照料葉挺將軍,遂舉家移居澳門。自1935年至1951年,柯麟在澳門一面為黨工作,一面在醫務事業上奮發進取,終於成為澳門最大最好的鏡湖醫院院長,由此躋身上層社會,廣交當地各界知名人士,從而便於完成所交給的統戰任務。柯麟是中國共產黨傑出的地下工作者,著名的醫學教育家。柯麟被譽為中山醫學院的一代宗師。1991年9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知名景點

坐落於汕尾市海城鎮蓮花山主峰東側海拔800米處。創建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至今已有357年的歷史。其時清兵攻掠江南,戰亂頻仍,海奉瘟疫流行。開山祖師比丘尼玄雲法師結廬弘法,在山中採藥懸壺濟世,為民消災解難,至清康熙七年圓寂葬於寺後山腰。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鄭嘉柏等義舉重修庵寺,留下碑記為證。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該寺是革命武裝活動的基地,1934年毀於戰火。1993年冬,經上級批准,由居士鄭炎華等策劃復建雲蓮寺。在廣大信眾和海內外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現已建成圓通寶殿、荷花池、地藏王閣、藥師佛閣、慈雲宮、鐘鼓樓、僧舍、客房、齋菜館、百步階、芳名亭、外山門等,並修通4.7公里的環山水泥公路。寺中照明、通訊、自來水等生活設施齊全,為信眾旅遊食宿提供極大便利。
雲蓮寺雲蓮寺
汕尾市雲蓮寺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幽雅,背靠崇山峻岭、懸崖峭壁,左右青龍白虎夾護,前面象鼻山逶迤而來印斗朝拱,遠方公平水庫紅花地水庫如鏡輝耀。勝地嵯峨.有捧天浴日之奇。寺前茂林藏秀,流泉響奇,沿階而上,賞心悅目。有“羅漢腳”、“金龜望月”、“木魚朝天”等奇岩異石.自然風光雄、奇、險、幽,使人嘆為觀止。寺中還有玄雲祖師手植的山桔和油甘樹,至今300餘年猶開花結果,生機盎然。並有該寺鎮山之寶——玄雲祖師遺傳下來的漢白玉石香爐、石舂臼等文物。該寺主殿圓通寶殿供奉準提菩薩,左右側殿各供奉藥師佛和地藏王佛像。現聘請廣東佛教協會會長釋新成大和尚任方丈,省佛協副會長、大佛寺釋耀智大師任首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