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島(海南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

海南西沙群島一般指本詞條

西沙群島,為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宣德群島構成,是中國南海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北起北礁,南至先驅灘,東起西渡灘,西止於中建島。由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區管轄。

西沙群島地處北緯15°46′~17°08′,東經111°11′~112°54′之間,處於中國大陸東沙群島海南島中沙南沙群島之間的中心環節,為中國南洋群島中南半島印度洋沿岸各國交流的南海航道要衝。三沙市行政中心在西沙群島永興島

西沙群島分布在5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有8座環礁,1座台礁,1座暗礁海灘,陸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18公里。其中永興島最大,為3.2平方公里(含石島),石島最高,海拔15.9米,東島環礁的高尖石南海唯一一座火山角礫岩島嶼。

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古稱九乳螺洲(石)、七洲(洋)、長沙、千里長沙等。珊瑚島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占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占領了甘泉島金銀島,1974年1月19-20日發生西沙之戰,中國乘勝收復三島而完成收回。

基本介紹

管轄治理,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地質構造,地質演變,地質概況,島群分布,水文特徵,水溫,鹽度,透明度,海浪,潮汐,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能源資源,交通條件,航空,水運,島礁開發,建築,水源,電力,人口,駐軍,

管轄治理

先秦時代,海南島與南海諸島屬中原王朝,秦末中國戰亂,南海郡尉趙佗乘亂兼併3郡建南越國,海南島與南海諸島歸南越(粵)國管轄。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平定南粵之亂,以其地置儋耳珠崖南海蒼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9個郡,其中儋耳珠崖二郡在海南島上。
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詳細圖
三國時代(220年~265年),南海海域屬吳國轄。
大業三至六年(607年~610年),隋煬帝在海南島上置珠崖儋耳、臨振3郡,南海諸島歸臨振郡轄。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海南設崖州都督府總管崖州、儋州、振州,南海諸島列入崖州都督府所轄疆域,隸屬於振州,正式確立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宋代承襲唐代行政建置。西沙群島屬瓊州府轄區。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農曆十二月,為避元軍追擊,宋端宗趙昰福建廣東沿海到七洲洋(西沙宣德群島海域),在沙洲上住了2個多月。
軍在南海海域實行巡海活動,穿過西沙和南沙群島。
代,西沙群島屬萬州轄有,為保證航行安全,明王朝派遣海軍進行護航,並加強巡海。
,屬廣東省瓊州府海域,為萬州管轄。宣統元年(1909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伏波、廣金、琛航3艦巡視西沙群島,登上島嶼進行科學考察,測繪地圖,調查資源,並對所到島礁中的15座命名立碑,在永興島上升旗鳴炮。道光十五年(1835年),派員赴西沙群島建塔立碑。
西沙群島
宣德群島的七連嶼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西沙群島的北島立碑2座,碑文“視察紀念”,落款“大清光緒廿八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朝政府應有關外國政府請求,在西沙群島建立燈塔,便利船隻在南海上航行。
宣統元年(1909年)3月,廣東總督張人駿設立西沙群島籌辦處,籌備經營西沙事宜,制訂《入手辦法大綱》10條。4月,籌辦處人員由廣州分乘伏波、廣金、琛航3艦赴西沙群島復勘。
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擬訂官辦章程10條,令廣東咨議局西沙群島籌辦處派員設立局所,籌辦東沙西沙開發事宜。宣統三年(1911年),西沙群島劃歸海南島崖縣(今三亞市)管轄。
民國十一年(1922年)2月4日至3月2日,崖縣政府派員協同商人勘察西沙群島的北島中島南島、樹島(趙述島)、白岩、玲洲島(東島)、呂島、筆島(珊瑚島)及都島,並測繪地圖。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廣東政治分會將西沙群島撥歸中山大學管理。5月,廣東省民政廳派委員方新主持南海諸島調查活動,由中山大學教授沈鵬飛率領調查團乘“海瑞號”軍艦在西沙群島作16天的考察,寫成《西沙群島調查報告書》,並擬訂移民興業開發計畫。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廣東省政府農林局設立東沙島管理處。4月,廣東省農林建設局派東沙島海產管理處主任梁權及技正、雇員等乘福游艦赴東沙島考察,制訂開發計畫。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廣東當局派海周艦巡察西沙群島。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7月,法國派遣“印度支那衛隊”非法占領西沙群島的珊瑚島。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日軍侵占了西沙、南沙群島,4月9日,日本駐台總督府發布公報稱:東沙、西沙和南沙群島已“劃歸”日本帝國領土,屬台灣高雄縣管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1943年中英美三國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次年,中華民國政府海軍司令部派出“永興”、“中建”兩艦在艦隊副指揮官姚汝鈺率指揮下抵達西沙群島,以“永興”號、“中建”號命名了“永興島”、“中建島”,11月在永興島碼頭處立“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海軍司令部海事處上尉參謀張君然被任命為第一任海軍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駐防永興島。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1日,內政部重新審定了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及其所屬各島、礁、沙、灘名稱,正式公布了《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同時再次宣布將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劃歸廣東省政府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繼續對西南中沙群島及其海域行使主權。
1950年5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西沙永興島。
1959年3月24日,在西沙群島的永興島設定“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辦事處”。
1969年3月4日,改稱“廣東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革命委員會”。
1974年1月15日至20日,人民解放軍對入侵西沙群島海域的南越西貢當局進行了自衛反擊戰,全面收復了西沙群島。
1981年10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永興島恢復設立“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公署直接領導。
西沙群島(海南西沙群島)
三沙市七連嶼管理委員會辦公樓
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管轄範圍包括海南島內19個市、縣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9月19日,更名為“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仍沿襲相當於縣一級派出機構的行政設定體制,辦事處仍駐西沙群島永興島。
2012年6月21日,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海南省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2014年7月22日,三沙市甘泉社區居委會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三沙市西沙群島全部有人居島礁均設立了民眾自治組織。
2020年4月18日訊息,國務院於近日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設立西沙區南沙區。三沙市西沙區管轄西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西沙群島(海南西沙群島)
七連嶼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西北部,海南島東南方,分布在北緯15°47′~17°08′,東經111°10′~112°55′之間,北起北礁,南至先驅灘,東起西渡灘,西止於中建島,以永興島為中心,距三亞市榆林港文昌市清瀾港都是330公里。海岸線長達518公里。西沙群島分布在5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由40多個島、洲、礁、沙、灘組成。
西沙群島

地形地貌

西沙群島海域遼闊,陸域低、平、小,最高的石島為海拔15.9米,低於5米的島嶼20座,占62.3%;島礁均為海洋型島嶼,除高尖石為火山角礫岩組成的基岩島外,其餘全是以珊瑚、貝屑為主組成不同岩土的珊瑚島礁,珊瑚礁盤大;部分海岸發育有海灘岩,地形平坦,地貌類型較簡單。
根據島嶼物質組成、岩性結構和形態成因原則,將西沙群島地貌劃分為以下3類9種:
西沙群島(海南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衛星影像
陸域地貌
沙堤、礫堤
階地
潟湖
窪地
殘丘
火山岩台地
潮間帶地貌
海灘
礁坪
---
水下地貌
水下斜坡
---
---
資料來源:
沙堤、礫堤主要分布於永興島東島金銀島珊瑚島琛航島中建島趙述島甘泉島北島中島等,階地為礫島的主體,一般位於島嶼的中部或新老砂堤之間,潟湖主要分布於琛航島南島中建島,多位於沙堤內側,窪地主要分布於永興島、東島、北島、金銀島、甘泉島和琛航島等,殘丘僅分布於石島東島東北部,火山岩台地僅見於高尖石島。西沙群島環礁主要集中在西沙大陸陡坡的1000米深水台階上,北面為西沙海槽,水深在2000米以上。多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前者如浪花礁華光礁等,後者如東島環礁永樂環礁等。
西沙群島鄰近海域沉積物主要來自遭受破壞的珊瑚礁或其他生物碎屑提供的砂源,其次是海岸侵蝕所提供的砂源,再次是現代珊瑚及海洋生物生長發育的碎屑沉積,表層沉積物分為礫砂、中粗砂、中砂和細砂4個等級。島嶼在礁坪上的部位,乎皆在主風向的背風側,即大多位於礁體的西南側,所有島嶼均分布在礁坪上,但並非所有礁坪上皆有島嶼。
群島水道:趙述門、紅草門、老粗門、全富門、銀嶼門、石嶼門、晉卿門、甘泉門。
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的台階式大陸坡上,座落於被海谷強烈割切的孤立台階上。西沙群島周圍都是槽谷,其中一條規模很大的弓形槽谷圍繞著群島的西、北及東部,強烈割切大陸坡。此谷為沉積物充填而發育成海槽,稱之為西沙北海槽。海槽全長460餘公里,西段呈北東—南西向延伸,水深超過1650米;東段則呈東西向展布,水深超過3000米,並由此注入南海深海平原。西沙群島至中沙群島之間分布著一條北東向的海槽—西沙東海槽,槽深2500米。海槽的東北端及西南端增深至3000米以下,並與南海深海平原相通。西沙群島的西南邊緣則是一條不明顯的北西向海槽,深1100米,其西北端與西沙北海槽相通,東南端伸入南海深海平原。綜上所述,西沙群島海區實際上是由海槽連成的環形窪地所圍繞的孤立台階,是由於海谷強烈割切大陸坡而分割出的孤立地塊。
在西沙各海槽周圍,在北面和西面是廣東大陸架、北部灣陸架與海南島東南的台階式大陸坡(南海西北大陸坡)的急劇轉折區域;在南及西南部則是寬廣的大陸坡台階,在東南及東面是中沙台階和南海深海平原。海底地形趨勢是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水深度也隨之從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大。

氣候條件

西沙群島為西南中沙群島最北一群,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風期,主要受東北季風影響,盛行偏北氣流;4月至9月為夏季風期,主要受西南季風影響,盛行偏南氣流。西沙氣候的基本特徵是:高溫高濕,對流旺盛,降水較多,乾濕季分明,風能資源豐富,熱帶氣旋、暴風雨、乾旱等災害性天氣影響頻繁。
西沙群島地處低緯度太陽入射角大,輻射量相當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在6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其中除12月份輻射總量<400兆焦耳/平方米外,其餘各月均在4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輻射量最大的是5月份,達630~650兆焦耳/平方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2900小時左右,全年有10個月的月日照時數在200小時以上,最多的月份為5月,達300小時左右;最少的月份是11月和12月,月日照時數在180~195小時之間。大氣透明度較好,年日照百分率在65%左右,各月的日照百分率均在50%以上,最高的月份達75%左右。
西沙群島接受太陽輻射量大,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26~27℃(永樂群島高於宣德群島0.5℃左右),各月份的平均氣溫都在22℃以上;由於海洋調節作用,年平均最高氣溫只有29℃上下,最熱月(5~6月)平均氣溫也不太高,極端最高氣溫為34.9℃(宣德群島1969年5月25日)和35℃(永樂群島1986年5月14日);年平均最低氣溫25℃左右,極端最低氣溫為15.3℃(宣德群島1965年1月2日)和16.4℃(永樂群島1986年3月3日)。
西沙群島水汽來源充足,降水量大,但季節之間分配不均。宣德群島年降雨量近1500毫米,永樂群島年雨量近14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風期和夏-冬季風過渡期的6~11月,宣德群島最多雨月份10月的月雨量達到259.3毫米,最少雨月份2月的月雨量僅11.9毫米;永樂群島最多雨月份9月的月雨量達302.3毫米,最少雨月份2月的月雨量僅12.8毫米。乾濕季分明,宣德群島每年6~11月為雨季,降雨量達1283毫米,占全年雨量的87%,12月至次年5月為乾季,降雨量僅19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3%;永樂群島6~10月為雨季,降雨量1111毫米,占年降雨量的80%,11月至次年5月為乾季,降雨量僅271毫米,占年雨量的20%。
降雨量的年際變化差異較大。宣德群島年降雨量歷史上最多的年份達2458.6毫米(1973年),最少雨的年份只有729.7毫米(1968年);永樂群島最多雨的年份達1877.7毫米(1988年),最少的年份只有695.4毫米(1976年)。年降水日數在120天左右,其中宣德群島約130天,永樂群島約117天;一年中8~12月降水日數較多,雨量最多月平均降水日數達到18天(10月份),3~4月降水日數較少,最少月平均降水日數只有4天(3月份)。
西沙群島地處季風區,受季風環流影響,風的變化較大,年平均風速在5~6米/秒之間,其中永樂群島大於宣德群島。宣德群島月平均風速在3.9米/秒以上,最大的11月平均風速達到6.3米/秒。永樂群島風速最小月份的月平均風速也有4.6米/秒,風速最大的11月平均風速可達8.0米/秒。宣德群島5~9月盛行偏南風,最多風向為南-西南偏南風;10月至次年2月盛行東北風,3~4月盛行東北偏東風。永樂群島3~8月盛行偏南風,最多風向為東南偏南風;9月至次年2月盛行東北風。西沙大風日數較多,年大風日數33天左右,但季節分布也不均勻,以10~12月份最多,3~5月份最少。西沙群島颱風旺季為6~11月(其中最旺月為7~10月),2~3月份基本無颱風
西沙群島終年高溫,海水蒸發旺盛,年蒸發量近2400毫米,各月份蒸發量都在170毫米以上,最多的月份達245毫米。由於蒸發量大,西沙海區全年各月份的大氣濕度都較高,年平均相對濕度約81%,年內各月的相對濕度在78%~84%之間。其中,6~8月份較大,在84%左右;12月至次年1月份較小,只有78%左右。儘管濕度較高,但西沙海霧卻不大。

地質構造

地質演變

西沙群島(海南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圖文信息
西沙群島的地質史可從現代追溯到遠古時代中期,與海南島抱板群原岩時代,即海南島晉寧構造階段沉積物相當。晉寧運動之後西沙基底露出水面,與海南島乃至華南地區相連為陸地,長期遭受地球外力剝蝕;直到新生代,喜馬拉雅構造運動在西沙地區表現為“南海運動”,西沙隆起受北東東、東西向和北東向為主的斷裂切割成斷塊隆起帶。
在晚第三紀中新世上新世早期,地殼下沉接受海侵,沉積了總厚度近1000米的生物礁相灰岩;在中新世上新世末期,海面明顯發生下降,致使原先沉積的生物礁相灰岩產生白雲岩化作用,前者厚度大於80米,後者厚32米。
在上第三紀晚期,西沙地區產生一組北西向斷裂,並切割了早期的東西向和北東向構造,為高尖石火山岩噴發準備了通道。第四紀以來,地殼間歇性升降運動引起海平面的變化,接受了約260米厚的生物礁相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沉積。
約距今3000~4000年前,西沙地區海平面基本穩定在目前的位置,而一些沙洲島以及部分海灘岩則是近1000~2000年才出現的,這些島礁洲灘及其成島作用直至現今仍在受著風海流(包括風暴潮)等自然力的不斷改造而處於繼續變化之中。現有島礁按物質組成區分,火山角礫岩組成的基岩島1座(高尖石),占總數的3.1%;以珊瑚、貝屑為主組成的珊瑚島31座,占96.9%,其中生物砂屑灰岩組成的1座,占3.1%;生物碎屑灰岩組成的4座,占12.6%;珊瑚碎屑砂礫組成的24座,占75.0%;珊瑚礫石組成的1座,占3.1%;海灘岩組成的1座,占3.1%。

地質概況

西沙群島的地層有中元古界薊縣系抱板群,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統上新統,第四系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生物沉積和風成沉積以及全新統地層。
西沙群島僅高尖石一座島嶼分布火山岩,面積只有0.03平方公里,在地質年代上屬新生代第三紀上新世晚期,但尚未建立正式的地層單位。
西沙群島珊瑚礁沉積物出露海面形成島嶼的時代,按先後順序分為四期:
(1)高尖石島期:地質年代相當於晚第三紀。按高尖石玻基輝橄岩同位素測定年齡為距今270萬年,當形成於地質史上晚第三紀,是西沙海域中最老的島嶼。
西沙群島(海南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中的水門
(2)石島期:地質年代屬晚更新世晚期。據石島風成生物砂屑灰岩C測定數據,斷定石島風成沉積物形成於末次冰期(相當於1.1~6.5萬年之間)即晚更新世晚期。
(3)甘泉島期:屬中全新世晚期,為西沙群島主要的成島期。包括甘泉島永興島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珊瑚島晉卿島琛航島廣金島金銀島東島等島嶼,具有相似的地形景觀和基本一致的高程(3~6米),其地表沉積層年齡距今2602±60~4053±281年(其中甘泉島中部1.5米深以內的沉積層C測定年齡為距今3500~4040年)。
(4)沙洲期:屬晚全新世至現代成島期。其中西沙洲與中建島同一類型,中建島地表沉積物年齡為距今2159±114~2759±90年,應為晚全新世早期的沉積物;筐仔沙洲、鴨公島、鹹舍嶼、銀嶼、銀峙仔、全富島等則由鬆散狀灰白色貝殼、珊瑚等生物砂礫屑組成,一般高出海面1~3米,上有唐至明代遺物而無植被,成島時間比中建島要晚,為晚全新世後期至現代成島期沉積物。

島群分布

主詞條:宣德群島永樂群島
西沙群島海域面積50多萬平方公里,共有40座島礁,其中露出海面的29座,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是南海諸島中露出水面島洲最多的一群。大致以東經112°E為界,分為2大群組:位於東北面的是宣德群島,海南漁民稱為“東七島”;位於西南面的是永樂群島,海南漁民習慣稱為“西八島”。最高的石島海拔15.9米,低於5米的島嶼20座,占62.3%。
西沙群島(海南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分布圖
宣德群島位於西沙群島的東側偏北,在北緯15°43′~17°00′,東經112°10′~112°54′之間的海域上。其主體為宣德環礁,古代中國海南漁民稱之為“東七島”或“上七島”、“上峙”等。1947年為紀念明代航海家鄭和於明永樂宣德年間七下西洋而定名為宣德群島。該群島共有8座島嶼、6座沙洲和7座暗灘(礁)。
永樂群島位於西沙群島的西側偏南,分布在北緯15°46′~17°07′,東經111°11′~112°06′之間,其主體為永樂環礁,海南漁民習慣稱為“西八島”或“下八島”、“下峙”,1947年為紀念明永樂年間鄭和航海下西洋而命名。共有島嶼14座,沙洲1座,暗礁4座。
島群
島嶼名稱
漁民俗稱
國際稱謂
陸地面積(單位:km)
尾島 、尾峙
Money Island
0.36
老粗島 、老粗峙
Pattle Island
0.30
圓島 、圓峙
Robert Island
0.31
曲手 、全富峙
--
0.02
鴨公峙
--
0.01
龍坑
--
0.01
銀嶼峙
--
0.002
鹹舍峙
--
0.003
石嶼
--
0.002
四江門、世江峙
Drummond Island
0.21
三腳 、大三角島
Duncan Island
0.28
三腳峙 、小三角島
Palm Island
0.06
白樹仔、白峙仔
Passu Keah
0.40
螺島、半路峙
Triton Island
1.20
小巴島
Rocky Island
0.08
貓注 、貓島、 吧注
Woody Island
2.60
三峙
South Island
0.17
二島
Middle Island
0.13
長峙、長島
North Island
0.40
樹島、船暗島
Tree Island
0.22
貓興島、吧興島
Lincoln Island
1.60
雙帆
Pyramid Rock
0.04
筐仔峙
--
0.01
--
--
0.004
--
--
0.002
--
South Sand
0.06
--
Middle Sand
0.05
--
North Sand
0.02
--
West Sand
0.22
資料來源:

水文特徵

水溫

西沙海區屬熱帶,水溫普遍較高且較均勻,表層溫度變化一般在29.4~30.5℃之間,月平均表溫都在29℃以上。其中,中建島附近水域表溫29.4~29.8℃,東島附近表溫30.3~30.5℃,宣德群島附近表溫29.7~30.5℃之間;永樂群島附近表溫29.8~30.2℃,溫差0.4℃;琛航島附近表溫28.4℃,比其它海區溫度要低得多。各島周圍水域溫度彼此差異不太大,但淺水上下層混合強烈,80米水深處水溫可降至20.8℃。
西沙周圍水域水溫隨深度變化而顯著降低,據1974~1985年調查資料,西沙水域4月份水深800米底層水溫為7℃,而表層水溫為27~28℃。但周圍水域深度差異大,底層溫度差別也大:中建島水域底層采水深度70米以深,水溫在18.5~21.1℃之間,比表層低10℃左右;東島水域30米以內淺海區表底溫差不超過0.1℃,水深30~60米表底溫差0.19~4.79℃。永樂群島水深30米以內的表底層溫差不超過1℃,宣德群島水深550米處水溫為24.6℃,表底層溫差5.09℃。
水溫垂直變化情況是:30米以淺是混合層,無躍層出現,其溫度只比表層降低1℃左右;30米以深是溫度變化急劇的階段,到40米水深溫度比表層降低4℃,到90米溫度降到17~18℃,比表層低10℃左右。根據歷史資料,17~18℃等值線在遠離島嶼區水深約150米附近,底層水存在上升的趨勢。水溫年變化情況:5~9月份水溫最高,月平均溫度都在29℃以上;1~4月份水溫逐漸上升,1月最低為24℃,10~12月份水溫逐漸下降至24.5℃。

鹽度

西沙群島遠離大陸,基本不受陸地徑流影響,且日照時間長,鹽度普遍較高,都在33.4‰以上,近岸鹽度有大面積大範圍均勻的特點,近岸比外海鹽度略有降低,永樂群島鹽度分布形成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升高的趨勢,靠近金銀島羚羊礁南部為33.86‰等鹽線控制,向東北漸次升高,在島礁圍成的海域內鹽度為33.86~33.87‰;到了銀嶼石嶼琛航島東北面,鹽度一下增加到34.0~34.2‰以上。
西沙群島(海南西沙群島)
永樂龍洞
西沙東島海區底層鹽度較低,至60米深處才有34.06‰,45米以淺鹽度與表層相差不大;宣德群島次之,到55米處鹽度增加到34.17‰,30米以淺鹽度與表層相差不大;中建島底層鹽度比東島和宣德群島大得多,65米深處鹽度為34.59‰,80米深處增加到34.64‰;永樂群島底層變化較複雜,在銀島和石嶼北及東北岸邊,45米以淺的表、底層鹽度基本一致;而金銀島、羚羊礁和甘泉島附近表層鹽度較低,但底層鹽度卻是該區域較高的,40米水深處鹽度為34.10‰,60米水層鹽度為34.39‰,60米以下鹽度超過34.50‰。
鹽度垂直分布情況是:水深30米以內鹽度無顯著變化,永樂群島東北岸一帶甚至40米以上鹽度仍較均勻;至50米以深才發生較大變化,到55米水層鹽度比表層才增加0.55‰,70米水層鹽度比表層平均增加0.70‰,到80米水層才比表層增加0.78‰。鹽度日變化情況,據觀測資料,底層日變幅達0.5‰;鹽度年變化與該海區降水量成反比,2月份降水最少,鹽度最高達34.0‰,9~10月份降水最多,鹽度最低,為33.4‰。

透明度

西沙群島除高尖石為岩石島外,其餘皆為珊瑚島礁,故海島附近海底無泥而只有珊瑚碎屑或沙粒組成,海水中懸沙含量極低,海水清澈,透明度在15~30米之間。永樂群島海域除金銀島外,其餘7個大礁盤所圍成的內海區深度淺於50米,在此水域和島礁附近因風浪掀起懸沙降低了透明度,一般只在15~20米之間,但島礁稍遠處透明度便超過30米,金銀島周邊透明度最大達34米。宣德群島淺水處透明度僅14米,而深水處可達33米,東島與中建島透明度都在20米左右,遠離島嶼處透明度超過20米,最大可達30米。

海浪

據西沙群島1976年~1990年觀測資料,西沙海域波浪以風浪為主,其平均波高有14個方位上超過1米。秋冬季平均波高最大,出現在北東北方向,10月平均波高1.5米,11月為1.8米,12月為1.6米,1月為1.6米;春夏季平均波高較小,2月為1.3米,4~9月平均波高在1.1~1.3米之間變化。
西沙海域波浪普遍較大,雖然平均波高最大值發生於秋冬季,但因颱風活動影響,最大浪卻發生在夏季的6~7月,最大波高達到9.0米,8.0米波高出現在8月,在16個方位中有12個方位上觀測到7米以上的大浪。

潮汐

西沙群島是弱潮海區,據西沙海洋站1989年~1991年三年潮位資料及統計分析,西沙海區潮差較小,三年月平均潮差只有92厘米,月最大潮差多年平均只有150.9厘米。最大月平均潮差是12月,其值為107厘米;其次為6月,其值為105.7厘米。最小月平均潮差為9月,其值為77.3厘米;其次為3月,其值為77.7厘米。月最大潮差是6月,其值為182.9厘米;其次為7月,其值為178.3厘米。月最小潮差是9月,其值為130.7厘米;其次是3月,其值為132.3厘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根據2011年統計資料顯示,西沙群島的植被屬於熱帶植被類型。其陸地總面積為7.6047平方公里,林業面積約為1.0352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13.61%;其植被的總面積為3.3251平方公里,覆蓋率為43.72%。森林類型為珊瑚島熱帶常綠林。海域珊瑚島熱帶常綠林中喬、灌木林的面積不大,約為2.8678平方公里。其中喬木林0.7974平方公里,灌木林1.8326平方公里,海灘沙生草本及匍匐藤本植物0.3681平方公里,其餘為無植物生長的海灘和礁盤。
西沙群島(海南西沙群島)
七連嶼島礁上的羊角樹
根據2011年統計資料顯示,西沙群島植被以麻楓桐、海岸桐銀毛樹羊角樹等為主,多呈斑塊分布的單優群落,主要的人工林有木麻黃椰子

動物資源

西沙群島珊瑚礁為世界上著名的四大高生產力區域類型之一。西沙群島的珊瑚礁魚類有432種,占本區海洋魚類種數的81.3%。海域海洋底棲生物類的棘軟珊瑚科有6屬6種,水螅珊瑚2屬7種,屬於潮間帶腔腸動物類的鹿角珊瑚科有11種,蜂巢珊瑚科5種,濱珊瑚科3種,杯形珊瑚科3種,木珊瑚科3種,石芝科3種,類尖柳珊瑚科有3種,菌珊瑚科有2種,軟柳珊瑚科有2種,褶葉珊瑚科有1種,梳狀珊瑚科1種,枇杷珊瑚科1種,丁香珊瑚科1種,鐵星珊瑚科1種,奇軟珊瑚科1種,叢柳珊瑚科1種,鞭柳珊瑚科1種等。
西沙海域共發現底棲甲殼動物41種,隸屬13科28屬,其中以短尾類種數最多,共25種,隸於5科15屬,主要的蟹類有扇蟹、蜘蛛蟹梭子蟹、磁蟹、蛙蟹、王蟹、菱蟹等,以扇蟹科種類最多,共6屬11種。蝦類資源約有200多種,主要品種有錦繡龍蝦、密毛龍蝦中國龍蝦、黑吉對蝦、日本對蝦近緣新對蝦、大額仿對蝦、鷹爪蝦磷蝦、糖蝦。
西沙群島海域已發現的底棲軟體動物19科25屬26種,僅次於甲殼類動物,列西沙海域底棲生物種類總數的第二位。在雙殼類中,鳥蛤科有3屬3種,簾蛤科2屬3種,銼蛤科2屬2種。潮間帶軟體動物51科287種。西沙礁盤區域游泳魚類平均生物密度平均密度比外海高;梅鯛類生物密度最高,主要密集於東島永興島七連嶼等海區。

能源資源

西沙群島常年多風,風力資源豐富,年平均風速達5~6米/秒以上,是風力發電的最佳風速。全年各月的月平均風速在4~8米/秒之間,年靜風頻率<3%,有7個月以上的月均風速超過5米/秒,有效風速(3~20米/秒)時數6000~8000小時,平均每天可達16~18小時。有效風速時數以冬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最少。最高為11月,月有效風速時數達到590~700小時,平均每天20小時;最低為4月份,月有效風速時數也有380~435小時,平均每天13~15小時。
西沙群島的有效風能密度年平均為180~285瓦/米,月有效風能密度在75瓦/米以上,最高可達495瓦/米;年有效風能在1050千瓦時/米以上,永樂群島高達1800千瓦時/米,全年各月有效風能超過29千瓦時/米,永樂群島在58千瓦時/米以上,最高達345千瓦時/米,全年有8個月有效風能在100千瓦時/米以上,其中3個月達到210千瓦時/米以上;宣德群島有6個月有效風能在100千瓦時/米以上,最高達173千瓦時/米。按中國風能區劃指標,西沙群島及其所在海區屬風能豐富區。

交通條件

航空

2016年,西沙群島開通每日一班永興機場海口美蘭機場的包機航班,永樂群島水上飛機停靠點將建成投入使用。趙述島碼頭及岸線修復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水運

2016年,永興島碼頭二期及陸域配套工程主體基本完工。“晉卿島”號交通船投入使用。

島礁開發

建築

永興島是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面積2.1平方公里,含機場跑道等人造陸地面積,永興島建有辦公樓、郵電局、銀行、商店、氣象台、海洋站、水產站、倉庫、發電站、醫院等生產和生活設施,建有環島公路、機場、碼頭,島上建有三條主要道路,道路的中心在“北京路”。有飛機、輪船通海南島。2016年,完成永興學校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組建西沙中心醫院,建設和完善永興島道路、晉卿島環島路,趙述島海防路。完成永興島垃圾處理站和污水處理廠建設。
永興島上設有一條約800米長的石堤連線東北部的石島。琛航島設有長堤連線西部的廣金島永興島珊瑚島琛航島中建島、金銀島和東島6個移動通訊基站,由中國移動通訊架設。中國聯通於2012年7月22日完成永興島3G基地台建設,實現全島WCDMA網路覆蓋。
2013年,三沙市在鴨公島羚羊礁銀嶼晉卿島等小島共種植3500多棵綠樹。2014年7月,三沙開啟島礁綠化二期工程。以西沙洲為試點,三沙展開“綠化寶島”大行動,在西沙洲上種下了1500餘株木麻黃。

水源

2015年底,西沙島礁“淡水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島上新建了8條雨水收集管道,蓄水池容量擴大了3倍。

電力

2006年,建設包括1100瓦太陽能發電和1200瓦風電組成的小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以及太陽能熱水系統;2008年,購置了兩台太陽能電瓶車。2009年,中國海南省財政投資建設“西沙永興島風光混合發電系統”。2016年,完成永興島電網改造。

人口

永興島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駐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海南省邊防總隊駐島部隊。海南省三沙市的工作人員,少量的定居漁民。

駐軍

西沙群島永興島上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軍營,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南海艦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