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一家專業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地理位置:海南省民眾藝術館
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一家專業機構。
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一家專業機構。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設在海南省民眾藝術館,是本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專業機構,承擔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關具體工作,履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政策諮詢;組織普查工...
海南省民眾藝術館隸屬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正處級事業單位(加掛省藝術研究所、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從事民眾文化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職責範圍 組織開展各種民眾文化藝術活動,輔導民眾文化藝術創作、編輯出版民眾文化...
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定 (2022年5月31日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通過)第一條 為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海南歷史文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結合本省實際...
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傳承弘揚海南省優秀傳統文化,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加強動態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海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是為加強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維護和培育區域文化生態,2023年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發布的管理辦法。該辦法於2023年由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發布,將於2023年9月3日起正式...
海口市經過多年的努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已經擁有7個國家級、10個省級、2個市級共19個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8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37名。遺產名錄 海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7個(瓊劇...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海口市民眾藝術館(海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海南齋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海南齋...
2012年11月2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並公布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為規範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國家有關檔案精神,省...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掛牌成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主管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主要職責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主要職責為:開展藝術創作、藝術理論研究;開展民族民間藝術研究;承擔全國非物質...
海南省藏品著作權鑑定服務中心(有限合夥)於2021年11月0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劉穎,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許可項目:進出口代理;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出版物零售;食品銷售;基礎電信業務;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依法須經批准...
(八)指導、推進全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科技創新發展,負責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行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九)負責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普及工作。(十)指導全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市場規範發展,依法規範和監督管理...
三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在本市...
文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文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文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劉伯溫傳說和祭祖習俗(太公祭)”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舟山市定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非遺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舟山市定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傳統音樂“舟山鑼鼓”項目的保護單位。
符玉 符 玉,所在東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從事黎錦文化。2020年4月,入選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計畫第二批人員名單。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迪慶藏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格薩(斯)爾、鍋莊舞(迪慶鍋莊舞)、熱巴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註冊成立大連市海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中心是大連市文化和旅遊局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長海縣發展部署的一項工作實踐,是匯聚社會力量、專業人員踐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有意探索。
三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位於三門縣,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三門祭冬)”保護單位。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三門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農曆二十四節氣(三門祭冬)”...
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的傳統舞蹈“儺舞(文縣池哥晝)”項目的保護單位資 格。
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16年7月20日,民政部公布第十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其中,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位列名單。
陶器燒制技藝(黎族泥片制陶技藝)原流傳於海南島中南部黎族聚居的地區,現只有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尚存泥片貼築法制陶技藝。保護措施 2006年至2019年11月,白沙黎族自治縣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編輯出版了《黎族雙面繡、...
符林早,女,1964年5月18日出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海南省東方市申報,申報項目: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措施 2006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保亭縣加大了保護力度...
此外儋州市還採取了多種保護措施:成立儋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中心、市調正山歌協會,積極開展民間調聲活動及搶救保護;鼓勵支持業餘調聲隊,開展調聲活動。2005年儋州調聲被列為首批海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項目。2019年11月,《...
2005年,黎族的竹竿舞被確定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竹竿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歷史沿革 起源 竹竿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竹竿舞起源於中國盛產竹子的南方,深受黎族、京族、瑤族、壯族、苗族、奮族等民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