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木莖香草(Lysimachia navillei (Levl.) Hand.-Mazz. var. hainanensis Chen et C.M.Hu)葉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3.5-8厘米,寬1.2-4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上面近邊緣處常有紫褐色斑點或斑塊;花梗較短,長7-15毫米。蒴果直徑4-5毫米。
產于海南保亭、東方、白沙等地。
海南木莖香草(Lysimachia navillei (Levl.) Hand.-Mazz. var. hainanensis Chen et C.M.Hu)葉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3.5-8厘米,寬1.2-4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上面近邊緣處常有紫褐色斑點或斑塊;花梗較短,長7-15毫米。蒴果直徑4-5毫米。
產于海南保亭、東方、白沙等地。
海南木莖香草(Lysimachia navillei (Levl.) Hand.-Mazz. var. hainanensis Chen et C.M.Hu)葉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3.5-8厘米,寬1.2-4厘米,先...
變種 海南木莖香草(變種)海南木莖排草(海南植物志)葉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3.5-8厘米,寬1.2-4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上面近邊緣處常有紫褐色斑點或斑塊;花梗較短,長7-15毫米。蒴果直徑4-5毫米。產于海南保亭、東方、白沙等地。生於海拔900-1200米的山地林下。模式標本采自保亭牛角嶺。
毛柄錦香草 金盞錦香草 三角齒錦香草 葉底紅 葉底紅(原變種)小花葉底紅(變種)細梗錦香草 剛毛錦香草 密毛錦香草 寬萼錦香草 長芒錦香草 大葉熊巴掌 大葉熊巴掌(原變種)麗萼熊巴掌(變種)毛錦香草 短柄毛錦香草(變種)毛錦香草(原變種)禿柄錦香草 卵葉錦香草 偏斜錦香草 刺蕊錦香草 刺蕊錦香草...
頂端平截,鈍四棱形,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與果同形,頂端露出木栓質冠,長3毫米,直徑4.5毫米。花期5-6月,果期8-10月。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2300米的山坡、山谷疏、密林下,蔭濕的地方或水邊,也見於草坡,草叢中。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湖南、廣西、廣東(海南島未發現)。模式標本采自廣東乳源。
古柯原產於南美洲高山地區,中國分布在海南、台灣和雲南等地,南美洲、非洲、東南亞及馬達加斯加也有栽培。古柯喜溫暖,畏寒,要求分布均勻的濕潤環境,土壤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或輕黏土為好,忌積水。繁殖方式以種子繁殖為主。古柯是一種很重要的藥用植物,《英國藥典》記載,古柯葉具有麻醉止痛、興奮中樞神經系統、...
香莢蘭別名香子蘭、香草、香蘭草、墨西哥香英蘭。形態特徵 香莢蘭是攀援植物,長可達數米。莖稍肥厚或肉質,每節生1枚葉和1條氣生根。葉大,肉質,具短柄,有時退化為鱗片狀。總狀花序生於葉腋,具數花至多花;花通常較大,扭轉,常在子房與花被之間具1離層;萼片與花瓣相似,離生,展開;唇瓣下部邊緣常與蕊柱...
檸檬草原產於亞洲、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地區,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台灣等省區。生長環境 檸檬草分布於熱帶和溫暖的亞熱帶地區,主要在溫暖潮濕的地區和路邊生長。生長習性 檸檬草為陽性植物,喜歡陽光充足溫暖的氣候條件,對光照要求強烈,長日照和強光利於...
變種產於海南北部和西部。生境與原變種相似,惟不常見。繁殖培育 播種繁殖種子采後即播,可提高發芽率。移栽宜在秋初或晚春進行,小苗需帶宿土,大苗需帶土球。該樹種適宜水邊種植,但不耐長期積水,養護時注意水位和土壤的通透性。扦插 扦插也稱插條,是一種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莖、葉、根、...
刺芹(Eryngium foetidum L.)是傘形科刺芹屬植物。基生葉披針形或倒披針形不分裂,革質,長5-25厘米,寬1.2-4厘米。頭狀花序生於莖的分叉處及上部枝條的短枝上。果卵圓形或球形,長1.1-1.3毫米,寬1.2-1.3毫米,表面有瘤狀凸起,果棱不明顯。花果期4-12月。分布於南美東部、中美、安的列斯群島以至亞洲...
白子菜原產於新加坡,分布於越南北部、緬甸、泰國、寮國、高棉及印度,在中國分布於廣東、海南等地區,多生長於山坡草地、荒坡和農舍附近的田邊地角潮濕處。喜潮濕環境。主要採集季節為夏秋兩季,曬乾後備用。繁殖方法 白子菜的莖節部位易生不定根,在廣州全年均可扦插繁殖,以春、秋2季為宜,夏季應選擇陰涼地段作...
菩提果,本草綱目稱為木患子,四川稱油患子,海南島稱苦患樹,台灣又名黃目子,亦被稱為油羅樹、洗手果、肥皂果樹。菩提果與荔枝跟龍眼同屬無患子科,其他地方名:搓目子、假龍眼、鬼見愁等等,約有13種,分布於亞洲、美洲和大洋洲。中國產於長江流域以南。形態特徵 大喬木,幼時附生於其他樹上,高達15-25...
白簕廣布於中國中部和南部,西自雲南西部國境線,東至中國台灣,北起秦嶺南坡,南至海南的廣大地區內均有分布,在印度、越南和菲律賓也有分布。白簕喜溫暖,能耐輕微蔭蔽、耐寒,喜濕潤的微酸砂壤。白簕的繁殖方式為扦插繁殖。白簕具有祛風清熱,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手足麻木,腰膝痿軟,咳嗽,哮喘,白帶多,...
羅勒莖葉採收在7~8月,割取全草,除去細根和雜質,曬乾即成。當植株20cm高、封壟後進行收穫,選擇未抽薹的幼嫩枝條前端採收,長度5~10cm,每7~15天採收一次。提煉精油用在花序出齊時進行,海南地區一般一年能採收3~4次。收割時用鐮刀離地面20~25cm植株部位割下,避免搖動根系,以免影響再生能力,隨後加強肥水...
桃金孃(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屬於雙子葉植物綱,桃金孃科,桃金孃屬灌木植物,其高可達2米;幼枝密被柔毛;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形;花有長梗,常單生,紫紅色,花葯圓形;果為漿果,卵狀壺形,熟時紫黑色;花期4、5月,其名由來為傳說戰亂年代,百姓為躲避戰火逃到山林里,用它來果腹,才...
薜荔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至廣東、海南等省區。垂直分布海拔50-800米之間,無論山區、丘陵、平原在土壤濕潤肥沃的地塊都有程度不同地零星野生分布,多攀附在村莊前後、山腳、山窩以及沿河沙洲、公路兩側的古樹、大樹上和斷牆殘壁、古石橋、庭園圍牆等。所攀附的樹種,凡人們常見的樹種上都或多或少有薜荔生存,尤...
全草含土木香內酯(alantolactone)和異土木香內酯(isoalantolactone),沒食子酸(gallic acid);地上部分含亮氨酸(leucine),組氨酸(histidine),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對-香豆酸(coumar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 acid),...
經濟:莖皮纖維可作人造棉和造紙原料,亦可代麻制繩索。海南民間有用其葉制酒餅,故有“酒餅葉”之稱。植物別稱 假鷹爪(海南植物志) 山指甲(中國植物學雜誌);狗牙花(經濟植物手冊);酒餅葉、酒餅藤(廣東海南);雞腳趾(廣東東莞、惠陽);雞爪枝(廣東陽春);爪芋根(廣東英德);雞爪葉(廣東高要...
產雲南南部(蒙自)、海南(定安、瓊中)。世界分布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植物文化 據文獻記載,本種僅見於越南北部和我國海南,在雲南首次發現。此種以葉大頭羽狀分裂,頂生裂片大,三角狀卵形,基部截形或近心形,側生裂片1-2對,兩面密被黃褐色貼生短柔毛,與白子菜G.divaricata(L.)DC.有明顯的區別。雲南蒙自...
塊根肉質,呈不規則塊狀,外皮黃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縱棱;葉基部簇生具短柄,長卵形或近匙形,大小不一,先端鈍或微尖,基部楔形,葉緣波狀或羽狀淺裂,上面深綠色,下面紫紅色;總苞鐘形,狹披針形,被毛;花全部管狀,橙黃色;瘦果線形,細小有棱,花期夏季。狗頭七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海南,廣東,...
茴香原產地中海地區,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中國各省也均有栽培,包括福建、貴州、湖北、湖南、廣東、安徽、四川、江蘇省、吉林、河北、河南、海南等省份。生長環境 茴香喜濕潤涼爽氣候,在海拔1000m以上的山區、丘陵生長較好;適應性強,耐鹽,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地勢平坦、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輕鹼性黑土為...
山香原產熱帶美洲,現廣布於全熱帶,中國廣西,廣東,福建及台灣也有分布,常生於開曠荒地上。山香草入藥,內服或外用,治赤白痢、乳腺炎、癰疽、感冒發燒、頭痛、胃腸漲氣、風濕骨痛、娛蚣及蛇咬傷、刀傷出血、跌打腫痛、爛瘡、皮膚搔癢、皮炎及濕疹等症。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粗壯、多分枝草本,揉之有香氣。
其所記載的香草鬱金即這類植物。中國學者在1917年編纂《植物學大辭典》時, 《植物學大詞典》書影 [22] 從日本將這一中文名拿來用了,牧野富太郎在其《增補版牧野日本植物圖鑑》T. gesneriana L.一名下,指出漢名(鬱金香)誤用 [10]。 栽培歷史 歐洲最早種植的鬱金香,是從土耳其引入,首先在奧地利栽培。17世紀中葉...
分布於中國廣東、海南、貴州、雲南。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非洲也有分布。生長在林間溪旁坡地砂質土上,攀援於灌木或喬木上。平臥菊三七根莖是中成藥的原材料,鮮葉和嫩莖嫩莖葉營養豐富,是中老年人補鈣的綠色食品。(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形態特徵 攀援草本,有臭氣,莖匍匐,淡褐色或紫色,有條棱...
鱷嘴花原產於中國,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地,在馬來半島、爪哇、加里曼丹也有分布。常生於低海拔疏林中或灌叢內。鱷嘴花喜濕潤氣候,喜光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不高。主要繁殖方式為扦插繁殖。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據《廣西植物名錄》記載:鱷嘴花可“調經,祛瘀,消腫...
結果從海芋的根莖中分離並鑑定了9個化合物,分別是⑴山橘脂酸、⑵反式-阿魏醯酪胺、⑶grossamide、⑷原兒茶酸、⑸香草酸、⑹對羥基苯甲酸、⑺尼泊金甲酯、⑻β-胡蘿蔔苷。這些化合物均為截止到2013年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甘泳紅; 劉光華等採用GC/MS法對海芋揮發性化學成分進行研究,確認了28個化學成分。其中...
16世紀時,哥倫布和西班牙人都發現並描述了這種植物和飲料,但他們對其不感興趣。1544年,一個來自多米尼加的瑪雅貴族代表團拜訪了西班牙的腓力王子,瑪雅貴族隨身攜帶自己喝的可可飲料,是加了香草等香料的起泡沫的飲料,引起西班牙人的興趣,西班牙也開始喝這種飲料,並加入糖和其他配料。1585年第一艘從墨西哥運載可可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