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芥菊三七是一種高30-80厘米,被黃褐色短柔毛;莖直立或基部稍彎,分枝或不分枝,具溝棱的植物。它葉疏生,稀向上密集,具柄;葉片大頭羽裂,長4-12厘米,基部急狹成具裂片的葉柄,葉柄基部具耳,產雲南南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芥菊三七
- 學名:Gynura barbareifolia Gagnep.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千里光族 Senecioneae
- 亞族:千里光亞族 Subtrib. Senecioninae
- 屬:菊三七屬 Gynura
- 種:山芥菊三七
- 分布區域:中雲南、海南及越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中國分布,世界分布,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頂生裂片大,三角狀卵形,長3-7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或稍鈍,基部截形或近心形,稀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銳鋸齒或小裂片,側生裂片通常1-2對,對生或互生,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全緣或具疏齒,長5-10毫米,側脈3-4對,弧狀彎,網脈不明顯,乾時不變黑色,兩面被黑褐色貼生短柔毛,背面和葉柄毛較密;葉耳形同側裂片。頭狀花序通常1-3,在莖或枝端排成疏傘房狀;花序梗長1-3厘米,被黃褐色短柔毛,有1-3個線形苞片;總苞鐘狀,長10-15?撩祝??8-12毫米,基部有數個外苞片;總苞片1層,約13個,線狀長圓形,長9-12毫米,寬1-1.5毫米,頂端漸尖,邊緣乾膜質,背面被密或疏短毛,具不明顯的3脈。小花黃色,花冠長11-14毫米,管部細,長9-11毫米,上部擴大,裂片5,卵形,頂端漸尖帶紅色;花葯基部鈍;花柱分枝鑽形,被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長1.5-2.7毫米,具9-10肋,肋間被微毛。花果期4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中岩石中。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世界分布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植物文化
據文獻記載,本種僅見於越南北部和我國海南,在雲南首次發現。此種以葉大頭羽狀分裂,頂生裂片大,三角狀卵形,基部截形或近心形,側生裂片1-2對,兩面密被黃褐色貼生短柔毛,與白子菜G.divaricata(L.)DC.有明顯的區別。雲南蒙自的標本與本種的原始記載、插圖以及其在邱園的模式標本相符合,F.Davies(1979)曾此種併入白子菜而作為後者的一個亞種,這是不適宜的。應視作一個獨立的種較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