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攀援草本,有臭氣,莖匍匐,淡褐色或紫色,有條棱,無毛或幼時有柔毛,有分枝;葉具柄;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3-8厘米,寬1.5-3.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圓鈍或楔狀狹成葉柄,全緣或有波狀齒,側脈5-7對,弧狀彎,
細脈不明顯,上面綠色,下面紫色,兩面無毛,稀被疏柔毛;葉柄長5-15毫米,無毛,上部莖葉和花序枝上的葉退化,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柄或近無柄。
頂生或腋生傘房
花序,每個傘房花序具3-5個
頭狀花序;花序梗細長,常有1-3線形苞片,被疏短疏毛或無毛。總苞狹鐘狀或漏斗狀,長15-17毫米,寬5-10毫米,基部有5-6線形小苞片;總苞片1層,(9)11-13,長圓狀披針形,長15-17毫米,寬1.5毫來,頂端漸尖,邊緣狹乾膜質,具1-3條中脈,乾時變紫色,無毛。小花20-30,橙黃色;花冠長12-15毫米,管部細,長8-10毫米,上部擴大,裂片卵狀披針形,頂端尖;花葯基部鈍,頂端有尖三角形附片;
花柱分枝錐狀,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4-6毫米,栗褐色,具10肋,無毛;冠毛豐富,白色,細絹毛狀。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
廣東(信宜、樂昌)、海南(瓊中、澄邁、儋縣、陵水、白沙、東方、樂東、保亭、崖縣、萬寧等)、貴州(羅甸、大方)、雲南(河口)。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非洲也有分布。生長在林間溪旁坡地砂質土上,攀援於灌木或喬木上。
繁殖方法
盆栽平臥菊三七一般採用莖插繁殖,這種方法簡單、快速。一般將健壯的莖稈,既不能過嫩也不能過硬,過嫩易腐爛,過硬不易生根。剪下的枝條根據自己的需要剪成3個或多個節插入基質中,保持基質狀態,避免陽光直射,一般條件適宜的情況下4-7天便可生根。此方法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夏季需進行降溫和遮陽處理,冬天則需覆膜保溫。
栽培技術
基質選擇:扦插的基質應具有良好的通氣條件,不含有機肥料和易發霉的雜質。可選用清潔的河沙、蛭石和草炭等基質扦插或將2種以上材料混合相互彌補彼此缺點。鋸木屑不易滋生細菌,疏鬆透氣,有保水效果,使用時,將其布滿育苗盤並用清水澆透,整理平整後便可直接扦插,扦插的成活率較高。
容器選擇:栽培容器要選擇適當,常用的有素燒泥盆、塑膠容器、陶瓷盆、木筒等,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但不管選用哪種容器,在兼顧美觀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在容器底部或其他部位留有排水孔,保證排水順暢。
移栽上盆:移栽包括起苗和栽植2個步驟,起苗一般在幼苗長出5-6片真葉或根系深處育苗盤底時,把苗從育苗盤取出。注意育苗盤基質溫度要適合,以防傷根,起苗時套用一手指抵住育苗盤底,另一手慢慢將苗拉出,注意不要硬拉,以免傷根。為防止根部枯萎,建議邊起苗邊栽植到事先準備的盆栽容器中,移栽後應澆透水並適當遮陰。
土的選擇:培養土通常用可用園土、椰糠、珍珠岩按照1:1:1的比例混合使用。園土可提前與有機肥攪拌並覆膜發酵,待其充分發酵,這樣既能保護根系又能保證其生長其所需的營養。使用前應將培養土攤鋪在太陽下進行曝曬,可有效殺死病原菌和蟲卵。
光照:平臥菊三七較喜陽,雖在陽光不太充足的地方也能生長,但莖稈細小且多呈現綠色,鮮葉曬乾後香氣較淡。反之,莖稈粗壯,呈紫紅色,鮮葉曬乾後香氣濃郁。因此,應將盆栽儘量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
水肥:平臥菊三七因分、肥含量不同,表現會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莖和葉的形態上,當水、肥充足的情況下,植株多莖稈長而粗大,葉片大肥厚。植株在水肥不足的情況下表現為葉片變小,莖稈呈現紫紅色,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因此種植過程中應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適時、適量澆水、施肥。澆水應堅持“不乾不澆,澆必澆透”的原則,避免“攔腰水”對根系造成傷害。盆栽苗生長在有限的基質中,因此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要不斷補充,施肥應以追肥為主,少量多次,並結合澆水進行,不但可以有效防止“燒苗”,更利於根系的吸收。
主要價值
平臥菊三七根莖是中成藥的原材料。其鮮葉和嫩莖嫩莖葉營養豐富,是中老年人補鈣的綠色食品。其葉也可生吃,或取鮮葉開水沖泡當茶飲,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咳、活血通絡、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補鈣、抗感冒、降三高、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是一種無毒級的藥食兼可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