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規劃面積5000餘畝,距離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心26千米,距離亞龍灣海岸26千米,距三亞市中心28千米。地形地貌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位於五指...
《海南島苗族》是2020年5月1日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海南省民族學會。內容簡介 苗族是個古老的民族,其歷史之久遠大體與漢族相當。明代後期,一部分苗族從廣西等地陸續遷來海南島,至今有400多年的歷史。苗族定居海南島以來,與黎...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舊時苗族人民相信鬼神,相傳會...
箭桿用細毛桿或山樹條修制,粗細與筷子相似,長短一般在25-35cm之間,根據弩的大小而定,多使用鐵箭頭(呈三角形或圓形),尾翼用竹皮或玉米桿的外皮製成。海南島上的苗族則多選用一種堅韌的"鴨骨"竹削尖製作,箭尾無羽。大弩的...
《教子歌》是父母勸教子女的歌,教育子女要從小勤奮讀書,聽父母的話,嚴律處事為人;《勸夫歌》是妻子勸戒丈夫的歌謠,一勸丈夫要勤勞,二勸丈夫要為人正直,三勸丈夫要戒酒不賭錢;《論皇歌》是講述海南苗族五皇(五姓)事跡的歌謠,...
苗族是海南省世居民族之一,現有苗族6萬人,主要散居于海南島中南部地區。從苗族移居海南至定居定耕,他們走過了一條艱辛和漫長的道路。吃過海南苗族同胞五色飯的人,都覺得味道芳香可口。然而,倘若你嘗上海南苗胞製作的五色粽,那定叫...
《海南苗族傳統文化》是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統籌、海南民族學會編著的大型民族學畫冊,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有20餘萬字,700多張圖片,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海南苗族的傳統文化,是繼《海南島苗族》一書後,又一部關於海南苗族的...
《海南島苗族社會調查》由中南民族大學著,於1970-1出版 內容簡介 《海南島苗族社會調查》內容簡介:20世紀,以科技革命為動力的現代化運動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人類在短短一個世紀內創造的財富,比此前各時代創造的財富的總和還要多...
中國五指山苗族黎族三月三國際文化藝術節是海南省五指山市的藝術節日。活動起源 在中國海南島歡樂節期間舉辦,並作為其活動內容之一。活動內容 開幕式、大型文藝會演、篝火晚會、瓊劇演出、民族風情大巡遊、民族書面藝術展、民間競技活動、...
其中,百花嶺瀑布位於縣城6公里處的百花嶺上,落差300多米,分三級直瀉而下,堪稱海南第一瀑布。瓊中縣又是黎苗族的主要聚居地,黎、苗族的發祥地就在五指山地區,五指山地區黎族“合畝制”一直沿襲至解放前。苗族人民素有勇敢、勤勞、...
海南島總人口740萬人中有黎族、苗族、壯族、回族等36個少數民族,約有120萬人口。由於歷史、文化的淵源關係,各少數民族至今保留著許多質樸敦厚的民風民俗的生活習慣,使海南島的社會風貌顯得獨特而多彩。景區特色 漫遊“黎苗民族風情村”...
保持食品用料的原汁原味是海南菜的傳統特色,但在海南菜系也可以找到其他地方菜系的影子,其中還夾雜著一些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山野氣息和東南亞的風情。總之,其味道“博雜”得有如海南的文化——由於自身缺乏深厚的積累,因而對異地文化...
黎村苗寨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偏郊,這裡居住著海南最原始的土著居民,是海南黎苗民俗風情的縮影。黎族和苗族分別是海南第一第二大的少數民族。她們一般生活在海南島的中部和南部山區。因此您來海南遊三亞想體會真正的黎苗風情,或想知道什麼...
海南苗族同胞精心製作的銀飾工藝品種繁多,如項圈和手鐲就有實心、空心、鏤花、圓柱、六方形、稜角形等。銀飾多為苗族銀匠手工製作。結構上有對稱式、均衡式、連線式和放射式等。工藝方法有鑄煉、捶打、編結、刻花、雕紋等。圖案多系龍鳳...
苗族招龍舞產生於海南省苗族早期民間祭祀宗教文化活動,是苗族遷入海南島後,在特定的生活環境和生產勞動中,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積澱而形成的。有史料記載,在明代時期,朝廷強行徵兵,苗族人便來到了海南島。也有一些苗族人因生活困難所迫...
海南瓊脂沉香文化藝術館位於尖峰鎮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旁,禾豐休閒農莊內,館內收藏了海南獨特的沉香展品數百件以及書畫家作品。民俗風情 由於歷史、文化的淵源關係,樂東黎苗族中至今仍保留著很多質樸淳厚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如黎苗“三月...
“三更羅”最先是叫三家村,後叫三圈墩,1950年海南解放後更名為“三更羅”。還有一種民間說法,是因與黎族方言“一塊小田”的諧音相同而得名。風俗民情 三更羅鎮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主要以黎族、苗族為主。這裡人民襟懷坦蕩,...
國家二級編導、省民宗廳調研員朱慶元先生對盤皇舞的關注已有多年,祖籍廣西的他少年時期曾有與瑤族雜居的經歷,來海南後便有意識地比較家鄉瑤族和海南苗族的異同之處。他發現,海南苗族在文化生活方面與廣西的“過山瑤”有很多同源性因素,...
2005年,黎族的竹竿舞被確定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竹竿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歷史沿革 起源 竹竿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竹竿舞起源於中國盛產竹子的南方,深受黎族、京族、瑤族、壯族、苗族、奮族等民眾的...
吊腳樓下不住人,一般是堆放雜物或關養家畜。既經濟又實用,別具特色。海南島和雲南昭通地區的苗族,則住長方形的茅草房,或住一種叫“杈杈房”的以樹幹交叉搭棚,上蓋茅草,以樹枝或竹片編牆,塗以泥土的房子。傳說故事 為什麼苗族都...
在這裡,你可以參觀到全島乃至全國唯黎族藝術館、文身館和牛文化展館,詳盡而全面地為您介紹黎族工藝美術的深厚文化底蘊、文身繡面的神奇意義以及黎苗族同胞崇敬牛的歷史印跡;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最先進和與眾不同的紡織工具——...
保護區周邊有6個鄉鎮19個村委會103個自然村,18337人,其中黎族有16443人,占總人口的89.7%,其餘的是苗族,有1894人。世代以農耕為主,保留了較為原始的耕作和生活方式。鸚哥嶺地區是華南地區面積最大且連片的以熱帶雨林為主體的天...
生命原來如此精彩美妙 這裡古樸原始的山寨、低矮的茅草屋很具特色,到處可以看到牛頭的飾物,這是苗族神秘“蚩尤”首領的標誌。在三亞零距離接觸到蚩尤部落,親身感受海南苗族古老的奇風異俗,體驗海南島上神奇的“邊緣”民族文化。
酒店與外界環境的完美結合,在客房內客人不但能感受到窗外的青山、白雲、綠色田野的自然風光,還可以看到海南原始的黎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景。酒店距離著名的五指山熱帶雨林景區僅3公里,距離五指山登山點4公里,附近還有五指山峽谷漂流、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