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龍舞

招龍舞

苗族招龍舞產生於海南省苗族早期民間祭祀宗教文化活動,是苗族遷入海南島後,在特定的生活環境和生產勞動中,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積澱而形成的。有史料記載,在明代時期,朝廷強行徵兵,苗族人便來到了海南島。也有一些苗族人因生活困難所迫,從廣西渡海來到海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招龍舞
  • 簡介:海南省苗族民間祭祀宗教文化活動
  • 背景:明代時期,朝廷強行徵兵
  • 概述:表演形式獨具特色
歷史淵源,主要價值,

歷史淵源

苗族人居住海南島後,過著無定居的艱難生活,他們為了尋求精神上的寄託,焚香祭祖,祈求平安,保佑他們豐衣足食,風調雨順,安居樂業。自古以來,苗族都把盤王視為超自然、超人間、靈魂不滅的神祇。苗族崇拜祖先並視龍為祖先,凡家人、六畜不安,都求祖先公來驅邪,保平安。舉行祭祀儀式時設壇焚香,殺雞、宰豬祭拜祖先,祭拜完畢,由文、武大道公手持代表龍的長木劍,頭戴龍帽,身穿繡有龍圖案的長袍,帶著小道公以舞蹈為形式,手舞足蹈表演祭拜祖先招龍的各種動作。這種“做齋”跳的舞,在每年的農曆元宵、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等時段進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這種祭祀活動逐漸形成了民間約定俗成的信仰習俗。

主要價值

●招龍舞的表演形式獨具特色,保留和傳承苗族原古的宗教文化,具有原生態文化的基本特徵,富有民間傳統舞蹈的藝術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招龍舞歷史悠久,祭禮民俗濃重,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海南原古的苗族人民在與大自然搏鬥過程中的一種民族宗教信仰的精神文化,這對於探討和了解海南苗族民族宗教信仰及其宗教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招龍舞活動具有濃厚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它是民眾自發組織的一種民間活動,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在苗寨中民眾自由參與活動,豐富了文化生活。這對於保護和傳承招龍舞民間舞蹈活動,為促進海南苗族民俗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