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航路

海上航路

海上航路多用於講述16世紀以前歐洲的海上航線的開闢。海上航路就是海上航線,就是船走的路線。

海上航線:海上兩地點間的船舶航行線路 。船舶具體航次的航線是根據航行地區的水文、氣象、地理條件和船舶狀況及航次的任務擬定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上航路
  • 外文名:Sea route
  • 根據:水文、氣象、地理條件
  • 航行地區:船走的路線
  • 線路 :海上兩地點間的船舶航行
歷史背景,代表人物,葡萄牙人迪亞士,義大利人哥倫布,葡萄牙人達·伽瑪,葡萄牙人麥哲倫,重要影響,商業革命,價格革命,證明地圓學說,世界市場形成,殖民與掠奪,航線劃分,燈塔作用,

歷史背景

在15~16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本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闢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的開闢絕非偶然,它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還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且主客觀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第一、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隨之而來的“尋金熱”是新航路開闢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
15世紀以後,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已經產生並初步發展。作為商品交換的支付手段的貨幣,不僅取代土地日益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徵,而且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誌。
15世紀改行金本位制以後,黃金成為國內外貿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當時歐洲人渴望得到黃金,加上《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的影響,西方人認定只有到中國等東方國家才可以實現他們的“黃金夢”。
恩格斯深刻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可見,新航路的開闢是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歐洲人對黃金的貪婪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對於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
第二、商業危機是新航路開闢的直接原因。
早在15世紀前,歐洲和亞洲就有貿易往來。地中海東岸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當時東方的香料、絲綢等在歐洲市場很受歡迎,是上流社會的生活必需品。但經過阿拉伯人和義大利人的轉手,價格一抬再抬成為昂貴的奢侈品。當時的東西方貿易基本上被義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壟斷。
更嚴重的是,1453年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歐商路的樞紐。土耳其人的橫徵暴斂使正常的商業秩序遭到破壞,傳統的東西方貿易幾乎中斷。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急劇減少,價格迅猛上漲。歐洲上層社會只得不惜高價採購,導致貿易嚴重入超,貴金屬大量外流。這迫使西歐各國紛紛採取行動,企圖另闢蹊徑尋找一條繞過地中海通達東方的新航路。
第三、 弘揚、傳播基督福音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是新航路開闢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
弘揚和傳播基督福音於全世界,是西歐民族國家支持哥倫布西航“前往中國”的重要原因。
哥倫布就是個狂熱的督基教徒,他自認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他在探尋新航路的始終,都滲透著濃厚的宗教情緒。當時社會盛行的人文主義思潮,激勵了西歐人的進取精神,鼓勵他們向海外傳播和擴大基督教影響、勇於開拓進取去挑戰並征服自然,大膽地追求財富並實現個人價值,特別是探尋新航路和從事冒險事業。
第四、 歐洲生產力的發展、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皇室的支持,使新航路開闢的主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開展大規模的航海探險活動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支撐。中國發明的羅盤針,經阿拉伯人西傳後於14世紀時在歐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歐洲的造船技術當時有了很大進步,出現了新型的多桅多帆、輕便快速的大船。此外,當時歐洲流行地圓學說,繪製地圖的技術很先進。所有這些,構成了開闢新航路的客觀條件。同時開闢新航路的主觀條件也已經具備。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經完成政治上的統一和中央集權的過程,專制王朝和社會各階層都渴望開闢新航路。政府為了發展貿易、改善經濟狀況和擴大版圖,大力支持開闢新航路的活動,不少封建貴族成為探險者。

代表人物

葡萄牙人迪亞士

1487年—1488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領三艘輕便帆船抵達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後將其命名為好望角(GoodHope)。

義大利人哥倫布

1492年,哥倫布開闢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西班牙王室支持了這次航行。這次航行到達美洲。

葡萄牙人達·伽瑪

1497~1498年,達·伽瑪開闢了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領船隊抵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葡萄牙王室是他們遠航的支持者。

葡萄牙人麥哲倫

1519~1522年,麥哲倫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旅行。西班牙王室支持了這次航行。這次航行證實了地緣學說。

重要影響

商業革命

商業革命的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和商路貿易中心轉移。
新航路開闢以後,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可以說是世界各個地區之間聯繫加強的第一步。於是,歐洲同非洲、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世界市場的擴大也意味著新的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國的市場上,特別是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傳播到歐亞大陸。隨著新航路的開闢,世界貿易的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維爾等城市。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後來居上,越來越占據海上貿易的中心地位。

價格革命

價格革命的表現是: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西班牙,再從西班牙流向熱那亞,最後甚至流入奧斯曼帝國。在白銀向東流動時,所經地區物價迅速上漲,貨幣貶值物價猛漲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國家階級關係的變化。一是按傳統方式收取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他們的實際收入因貨幣貶值而減少,陷於貧困破產;二是手工工場主、資本主義農場主和新貴族獲利很大。他們既能夠更廉價地購買勞動力,又有大量產品待價而沽。可見,價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價格革命對西班牙所起的作用卻不同。
16世紀前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稱霸歐洲的政策,將巨額財富用於軍事和政治活動;西班牙貴族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揮霍,導致從美洲殖民地運回的金銀很快就轉到其他國家的供貨者和債權人手中的局面。西班牙進行的殖民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為他人做嫁衣。它從殖民地掠奪的財富,並未轉化為工業資本,而是輾轉流入英法等國後才轉化為資本。

證明地圓學說

世界市場形成

世界由此開始打破以往孤立封閉的狀態,增強了聯繫,逐漸開始了的一體化過程。

殖民與掠奪

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殖民帝國對亞非拉各國進行了早期的殖民擴張,西方殖民時代就此開始。
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封建制度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而加速了它的衰落,資本主義也隨之加速興起,他們共同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航線劃分

世界主要的國際海上航線有大西洋航線、太平洋航線和印度洋航線。三大洋航線通過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和馬六甲海峽連線成一環球航線。海上航線按所經水域可歸為大洋航線、近海航線及沿海航線
海上航路海上航路
海上航線在幾何上可分為恆向航線、大圓航線和混合航線。
①恆向航線。與經度線成等角相交,在地球表面為螺旋曲線,但不是最短航線,而在低緯度處或航程不長時都採用。
大圓航線。地面兩點間距離最短的沿大圓弧的航線,適用於航程長、跨越緯度高情況下採用。
③混合航線。大圓航線、恆向航線與限制緯度航線混合使用的航線。
航線按其性質可分為推薦航線、協定航線和常規航線。
①推薦航線。由航路指南根據經驗形成的習慣航線經總結後,推薦給船舶的航線。
②協定航線。為避開惡劣天氣與海洋環境,而協商確定在不同季節共同採用的航線。
③規定航線。為航行安全,國家和地區在所轄的一些海區規定船舶必須遵循的航線。

燈塔作用

港口導航設施包含內容較為廣泛,大致分為常規的、電子的和衛星導助航設施。常規導助航標誌也稱為航標,有浮標、固定標、導標和燈塔等。電子導航設施即船舶通航服務站(VTS),利用岸上雷達測定進出港船位,用甚高頻無線電話(VHF)向船舶提供導航信息,協助船舶進出港航行。衛星導航(GPS)系統是先進的導航設施,它是在陸上和船上分別設有接收和發射裝置,通過人造衛星傳遞信息,從而及時、準確地控制船位,使船舶安全進出港口。
設定航標的目的在於標明航道的界限,針對暗藏的危險障礙物,如岩礁、淺灘、攔門沙和航道彎段等,給予警示和引導,使船舶得以安全而迅速地到達目的地。航標包括以下多種類型:
(1)用於標示航道和港口水域中通航部分外廓線的浮標和固定標;
(2)設立在岸上塔架結構上的導標,用以引導船舶通過航道和港口口門;
(3)燈塔,用以引導遠處船舶接近港口,或用以指示礁石、淺灘等危及航行的障礙物;
(4)設定於防波堤堤頭、碼頭、繫船墩和其他突出於航行水域中的建築物上的燈標,用以表明這些建築物的外廓邊界;
(5)燈船和燈塔的作用基本相同,只是用於難以建立燈塔的地點。
1、浮標
浮標是漂浮於水面上的標誌,用錨固定在需要的位置處。視具體情況,它可以是有燈光的,也可以是無光的。為了保障航行安全,便於識別,按照浮標的位置、作用(如航道側標、方位標誌、孤立危險物標誌和安全水域標誌等),浮標應按國際上統一的要求漆上顏色並附加標誌性的上部輪廓。最常用的浮標是有燈光設備的浮標,一般採用蓄電池(或乾電池)為能源。如有必要,在燈浮標的中心架上還可安裝雷達反射器。燈浮標的光型有閃光和間歇光等。
燈浮標標體外徑2.1~2.8m,一般用於海上的自重為5~6t。
2、導標
為了引導船舶安全地通過狹窄而帶有危險性的或曲折的航道和港口口門,除航道兩側設定燈浮標外,還需設定導標。導標是成對地設定在航道中心線或港口口門中心線的延長線上。導標一般均建在岸上,後標須在前標之後有一定距離,且應較前標為高,以保證必要的精度。導標的燈光可有各種顏色,可以為固定光或閃光,且必須在其周圍環境中極易識別。塔架可安裝雷達反射器。
導標設計要點包括:
(1)後標應比前標高出充分的高度,當船舶駛近到最小距離時,前後兩標的燈光不應重合成一個燈。同時,前標和後標之間應有一定距離,使它在導向上具有要求的靈敏度。
(2)在設計中航道寬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將決定前標與後標之間的應有距離。兩標的最小間距必須足以保證船舶在航道邊界範圍內航行,而最大間距又不應使其靈敏度過高,以便於船舶駕駛員仍可利用航道的側邊部分。
(3)如航道有彎轉而採用多組導向燈標,各組燈標的靈敏度儘可能相同。
(4)導標的燈光亮度應為所要求的能見度,且前後標的亮度應大致相同。
3、燈塔
燈塔是高塔形建築物,在塔頂裝設燈光設備。位置應顯要,並注意其該有特定的建築造型,易於船舶分辨,同時成為港口景點之一。由於地球表面為一曲面,故塔身須有充分的高度,使燈光能為遠距離的航船所察見,一般視距為15~25nmile;但燈光也不宜過高,以免受到高處雲霧的遮蔽。
根據燈塔大小和所在地點的特點,燈塔可以是有人看守的,也可以是無人看守的,重要燈塔宜有人看守。
大型燈塔地點合適時,可以考慮和船舶通航服務站結合建設。
4、船舶通航服務站
船舶通航服務站,又稱航管站,主要由岸上雷達系統(包括電視掃描光柵顯示器)和無線甚高頻電話岸台組成。船舶通航服務站是港口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可大大減少事故率。
雷達系統可以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發現並測定水上船舶的位置。因此,如果在雷達螢幕上顯示出航道、錨地等地圖形狀(視頻地圖),則可方便地觀測到船舶在雷達覆蓋區內的移動狀態,並通過計算機測定船舶的航向及航速。
船舶通航服務站一般具有以下功能:
(1)監視進港航道、錨地、調頭區的船舶動態;
(2)在視線不良或霧天通過甚高頻無線電話向船舶提供導航信息,如船位、航向、航速及到達轉向點距離、偏離航道軸線情況及周圍相關目標動態等;
(3)在惡劣氣候或颱風季節,監視拋錨船舶的錨位移動並及時發出警告;
(4)監視水上航行危險區或禁止拋錨區,遇有危險狀態或違章現象及時發出警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