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浙大校史,求是溯源,探求崛起,調整發展,爭創一流,科學研究,創新單元,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教育教學,師資隊伍,院系概況,學科體系,人才培養,合作交流,社會服務,國際合作,浙大文化,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管理集體,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浙大校史
求是溯源
浙江大學的淵源—— 求是書院創建於1897年,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辦的幾所新式高等學校之一。求是書院首屆招收“舉貢生監”(後稱“內院生”)30名,學制5年。以後也招“經生”、“蒙生”,統稱為“外院生”。書院注重“新學”,必修課設有國文、英文、算學、歷史、地理、格致(物理)、化學等。延聘外籍教師,選派留學生。1898年選派4人,1900年選派18人。
初20年,創業維艱。1901年起曾幾度易名並一度停辦。
1901年11月,改求是書院為求是大學堂。1902年選派10人赴日留學。至1903年,浙江留日學生總數達154人,居全國第二位。
1903年12月,又改為浙江高等學堂。
1912年,
中華民國成立,
北洋政府將浙江高等學堂更名為浙江高等學校。浙江高等學堂先設預科,三年畢業,升入正科。當時學堂的教職員及在校學生人數,據1907年(丁未)統計,教職員29人,學生319人。
1927年,
國民政府通過
北伐戰爭攻克杭州,在浙江高等學校校址成立國立第三中山大學(由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和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改組為第三中山大學工學院和勞農學院),校名系國民黨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定,學生數達174人。
1928年4月,改稱“中華民國大學院浙江大學”(簡稱浙江大學)。同年7月1日,在校名前加“國立”兩字,定名為“國立浙江大學”。著名教育家蔣夢麟、邵裴子先後出任校長。他們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增設系科,創建文理學院,拓寬校址,開闢農場……。至1936年,已有文理、工、農3個學院。文理學院設有外國語文、教育、史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7個學系;工學院設有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4個學系;農學院設有農藝、園藝、植物病蟲害、蠶桑、農業經濟5個學系。
探求崛起
1936年4月,
蔣介石任命竺可楨為浙江大學校長,並答應了竺可楨提出的“財源須源源接濟,用人校長有全權,不受國民黨之干涉”的任職條件。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宣告了抗日戰爭的開始,戰火很快延燒到浙江。同年11月,浙江大學在蔣介石的指示下,竺可楨校長率領全校師生員工及部分家屬,攜帶大批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開始西遷,流亡辦學。初遷浙江西天目、建德;繼遷江西吉安、泰和;三遷廣西宜山;幾經周折,歷盡艱辛,行程2600餘公里,於1940年1月到達貴州,在遵義、湄潭、永興等地堅持辦學7年,直到抗戰勝利。這是浙江大學重要發展時期,儘管辦學條件十分艱苦,但竺校長敦聘名師,倡導“求是”校風,鼓勵學術研究。浙大一時人才濟濟,成果卓著,學校有了很大的發展,篳路藍縷, 崛起為當時國內有影響的幾所著名大學之一,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史稱“文軍長征”。
1945年10月,龍泉分校師生啟程回杭,11月在杭複課,師範學院在羅苑,其餘在大學路校本部。
1946年5月7日起,在遵義的師生分批返杭,6月1日起遵義浙大總校結束,改為留守處。1946年9月,師生全部抵達杭州。復員後的首要工作是修整校舍,重建校園。同年增設醫學院。
1947年7月21日,校務會議決定將修復和新建的教學樓及宿舍樓冠以地方先賢和浙大西遷地名,以資紀念。
至1948年3月,已發展成設有文、理、工、農、醫、法、師範7個學院,25個學系,9個研究所和1個研究室,教職工624人,學生2121人,總面積為6000餘畝(包括農場、林場),其中大學路約占地400畝,華家池1100畝的著名綜合性大學。
調整發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10月,校名前所冠的“國立”二字被新中國政府去掉。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進行調整,浙江大學的學科和院系設定發生了很大變動。其部分系科調整到省外兄弟院校,部分院系或獨立成校,或與之江大學、浙江省立醫學院等院校組合重新建校。
浙江大學文學院、理學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學的文理學院和浙江師範專科學校合併,建立浙江師範學院,1958年又與新建的杭州大學合併,定名杭州大學;
浙江大學的農學院單獨分出成立浙江農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大學的醫學院與浙江省立醫學院合併,成立浙江醫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
調整後的浙江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
(之江大學前身為建於1897年的育英書院;浙江省立醫學院前身為建於1912年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
1957年,經
高等教育部批覆,浙江大學開始恢復理科專業,同年重建了數學系、物理系。
1958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化學系。
1960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地質系。浙江大學由此成為了全國工科大學中第一個重建理科的大學,重新走上了理工結合的辦學道路,由工科大學逐漸發展為以工為主的理工科大學。
1963年9月12日,浙江大學成為了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3月25日,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革委會向國務院報告,決定同意將浙江大學歸屬中國科學院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中國科學院為主。
1979年2月8日,中國科學院黨組任命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錢三強兼任浙江大學校長。1980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批覆,浙江大學由中國科學院領導改為教育部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教育部為主,仍然是全國重點高校。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8年2月,浙江大學在路甬祥老校長的領導下,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
路甬祥老校長也因此成為了浙大校史中地位僅次於竺可楨的校長,並為浙大確立了“創新”校訓。由此,“求是創新”被固定為浙大的校訓。
1989年1月28日,經
國家教委批覆,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成為了兩所綜合改革試點院校。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爭取到2000年之前,把浙江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設有文管、教育質量和教學研究水平穩定地全面地居於全國大學前列,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綜合性理工科大學。
浙江大學1995年成為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畫的重點大學之一。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也分別成為浙江省屬重點大學,並分別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和重點建設項目立項論證。
爭創一流
經國務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浙江大學,新的浙江大學仍定名“浙江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實行教育部與浙江省共建共管。至此,自1952年院系調整以來所形成的四校分治的局面結束了。浙江大學由此停止了對蘇聯模式的使用,恢復了1952年之前的學科設定,重新成為了綜合性大學。
1999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9所列入國家“
985工程”建設計畫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學恢復了1952年
院系調整時停辦的航空航天系,該系隸屬於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學院。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學實行了學部制,全校調整為七大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農業生命環境學部、醫藥學部。10月9日,中國的
九校聯盟(C9)啟動,浙江大學成為聯盟成員之一。
2012年6月10日,浙江大學成立了海洋學院,學院由海洋科學系、海洋工程學系、海洋信息學系和海洋經濟管理系組成,隸屬於工學部,位於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區。
2013年5月15日,浙江大學與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就建立聯合學院事宜簽署了“浙江大學——帝國理工聯合學院合作諒解備忘錄”,浙江大學成為中國首個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區的高校。
2017年9月,浙江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A類(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9年2月,浙大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5月22日,在蕪湖發起成立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
科學研究
創新單元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8個,國家專業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聯合研發中心)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3個,農業部、衛生部、食藥監局、中醫藥局實驗室19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60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個,其他部委研究中心7個,“111”引智基地6個,浙江省科技創新服務平台3個,自主設立研究院、研究所、交叉研究中心200個,中國國(境)外單位聯合科研機構40個。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科研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生物飼料安全與污染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垃圾焚燒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海洋工程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工業生物催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園藝產品冷鏈物流工藝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藥物製劑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智慧型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
國家專業實驗室:二次資源化工國家專業實驗室、電力電子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生物感測器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工業心理學國家專業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電力電子套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光學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電液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列車智慧型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煤炭分級轉化清潔發電協同創新中心、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
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聯合研發中心):浙江國際納米技術研發中心、先進能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葡先進材料聯合創新中心、園藝作物品質調控與套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光子學與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擁有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1個,“985工程”創新基地5個,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1個,浙江省重點研究基地6個,自主設立研究院、研究中心、研究所194個。下面列舉具有代表性質的科研機構:
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
“985工程”創新基地: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中心
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浙江省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區域經濟開放與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民生保障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浙江文獻集成》編纂中心、浙江大學傳播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扶持)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間,浙大作為牽頭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37項;《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華禮藏》、敦煌學等文化傳承創新成果在中國海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浙大2017年科研總經費40.17億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7億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422萬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47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9項、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9項;新增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8項,總經費5.95億元;新增牽頭主持國家重大專項課題11項(其中千萬級課題10項),總經費2.9億元;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50項,其中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8項。
2017年,浙大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3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4項,分別是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
在論文著作方面,2017年,浙大SCI收錄論文6328篇,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細胞》、《自然》、《科學》三大期刊及子刊發表論文34篇,授權發明專利2016項。
截至2018年5月,浙大人文社科科研經費每年穩定在2億元以上,且保持一定的增長幅度。在教育部第七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中,浙大共有29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5項。《希臘哲學史》、《<水經注>研究》、《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等著述已在中國行業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正在開展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華禮藏”“龍泉司法檔案文書”等整理項目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學術資源
綜述
截至2017年12月底,浙大圖書館實體館藏總量已達631.3萬冊,包括線裝古籍18萬餘冊,共訂購各類文獻資料庫524個,中外文電子圖書249.9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14.6萬種。
玉泉校區圖書館館藏以理工類文獻為主,兼收經濟、管理、文學等類文獻;
紫金港校區基礎分館主要面向低年級本科生,以收藏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各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教學參考書為主要特色;紫金港校區農醫分館的藏書則以醫學、藥學和生命科學為主;
西溪校區圖書館藏書文理兼收,其中文史哲文獻和基礎學科文獻收藏較為豐富;
華家池校區圖書館的藏書體系已涵蓋理、工、農、醫各個學科,尤以面向醫學院師生的生物、醫學文獻資源和面向繼續教育學院中組部全國幹部教育培訓浙江大學基地學員的人文社科資源為主要服務資源。
研究開發
浙江大學圖書館發表的《浙江大學與亞洲一流大學比較分析報告》、浙江大學內參《中美12所一流大學ESI論文情況對比分析》、教育部內參《全面認識“跟班式科研”改善高校科技創新質量報告》等受到一定的正向評價。同時,圖書館還加強古籍的保護與揭示工作,持續推進特色資源的建設。
截止2018年底,館藏8個全宗(即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之江大學、國立英士大學、杭州工學院、浙江省農村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檔案計211,551卷,792,436件,數檔系統案卷級目錄201,769條、檔案級目錄4,337,049條、電子檔案1,775,508個;館藏總容量達到70T。
館藏檔案反映了學校百餘年來創建、變遷、發展的真實歷史,珍品泛舉:
周恩來、劉少奇、陳雲、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照片、題詞;
3000轉/分雙水內冷發電機、馬丁一侯狀態方程的發展和套用、全集成新一代工業自動化系統、新一代控制系統高性能現場匯流排--EPA等134項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獎狀與材料;
夏衍、都錦生、胡喬木、李政道、谷超豪、潘家錚等歷屆學生的學籍檔案,1931年浙江大學土字第一號畢業證書,竺可楨文稿簿原稿,陳鴻逵1934年在美博士論文原稿,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路甬祥與李政道、吳健雄等來往信件,蘇步青、貝時璋、王淦昌、談家楨就“四校合併”給江澤民的簽名信;
馬寅初、蘇步青、王淦昌、貝時璋、談家楨、顧毓琇、趙朴初、劉海粟、常書鴻、啟功、沙孟海、陸抑非、馬一浮、馬世曉等名家的書畫作品;
浙大各個歷史時期校徽、紀念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紀念冊《見證輝煌》(編號1897);
陳香梅女士1萬餘件中文史料及照片;蔣百里《國防論》手稿;李嵐清書法作品和篆刻印章;路甬祥的照片、證書聘書及資料等1萬餘件;談家楨、陳子元、鮑亦興、李浩培、周有光、李輔燿、舒鴻、嚴文興等名人手稿、實物、檔案史料;沈德緒教授個人檔案等。
截至2017年5月,浙大共出版18種學術期刊,包括浙大學報人文社科版、工學版、理學版、農業與生命科學版、醫學版,工程設計學報,地基處理,浙大學報英文版A輯、B輯,FITEE,WJP,HBPD-INT,FQS,WJEM,VI,Laparoscopic、LERS,BDM,WJPS等7種中文期刊和11種英文期刊,另有多種加盟刊,包括高校套用數學學報、AM-JCU、高校化學工程學報、管理工程學報等。下面列舉代表性質期刊收錄情況:
《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被SCI-E,EiCompendex,INSPEC,CA,SA,JST,AJ,ZM,CABI,ZR,CSA等國際知名資料庫收錄,影響因子1.214(2016JCR),位於JCR“工程綜合”分庫2區。
《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被SCI-E,MEDLINE,PMC,BA,BIOSISPreviews,JST,ZR,CA,SA,AJ,ZM,CABI,CSA等國際知名資料庫收錄,影響因子1.676(2016JCR)。
《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被SCI-E,EiCompendex,DBLP,IC,Scopus,JST,CSA等國際知名資料庫收錄,獲2016-2018年“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項目資助(C類),影響因子0.622(2016JCR)。
《Hepatobiliary&PancreaticDiseasesInternational》是中國肝膽胰疾病領域唯一、全球該領域SCI收錄的重要專業學術期刊之一。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入選“中國期刊方陣”和教育部“名刊工程”,並獲得首批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各類核心期刊,先後被美國等15個重要資料庫的著名索引收錄。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和綜合性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多次獲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和優秀科技期刊獎,獲清華知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已被CA、SA、MR、ZB1、ZR、CSA、AJ、IC、CABI(A+GH)、Scopus、國際期刊指南等多家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是美國《工程索引》(EI),《科學文摘》(SA)等和中國核心數據檢索庫來源期刊,入選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等。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為北大圖書館和CSCD核心學術期刊,被CA、CABI、AGRIS等中國國內外16家重要檢索系統和資料庫收錄,入選“中國期刊方陣”,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和中國精品期刊等多項榮譽。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是IM/Medline、CA、EMBASE、《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來源期刊,並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資料庫等收錄,獲2016年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等榮譽。
《工程設計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Scopus、CSA(NS)、DOAJ、IC、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等中國國內外多家核心資料庫的收錄刊源,多次獲得教育部“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等榮譽。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被美國《工程索引》(EICompendex)、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英國皇家化學會《化學工程文摘》、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引文索引》、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中國化學化工文摘》、《萬方資料庫》等檢索機構收錄。
《管理工程學報》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認定的管理科學A級重要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同時也被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認定為管理科學類重要期刊,2012-2017年,該刊連續六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實用腫瘤雜誌》為中國抗癌協會系列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列為浙江大學中國一級期刊。期刊為EMBASE、Scopus、AJ,VINITI、CA、Ulrich’sIPD、IC、CSACABI等國際著名資料庫收錄,同時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CMCI》、《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和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等中國國內資料庫收錄。
教育教學
師資隊伍
截至2018年底,浙大有教職工8909人(其中:專任教師3741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3人、文科資深教授1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者(含青年學者)12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3人。
所在學科 | 姓名 |
---|
企業管理 | |
教育史 | |
中國古典文獻學 | |
法學理論 | |
文藝學與美學 | |
西方經濟學 | |
勞動經濟學 | |
國際法學 | |
外國語言文學 | |
中國近代史 | |
所在單位 | 姓名 |
---|
人文學院 | 吳秀明 |
數學學院 | 林正炎 |
機械學院 | 陸國棟 |
理學院 | 楊啟帆 |
外語學院 | 何蓮珍 |
生工食品學院 | 應義斌 |
生命科學學院 | 吳敏 |
生工食品學院 | 何勇 |
光電學院 | 劉旭 |
農學院 | 朱軍 |
院系概況
截至2018年5月,浙大設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箇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開辦141個本科專業,其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
專業名錄 | 所屬學院 |
---|
漢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編輯出版學、歷史學、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 | 人文學院 |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漢語國際教育 |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
俄語、日語 |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
英語、翻譯、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 |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
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 經濟學院 |
教育學、公共事業管理 | 教育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會計學、工商管理 | 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信息資源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社會學、農林經濟管理 | 公共管理學院 |
法學 | 光華法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 數學科學學院 |
物理學 | 物理學系 |
心理學、套用心理學(含心理諮詢方向) |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 | 生命科學學院 |
環境科學、資源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環境與資源學院 |
化學 | 化學系 |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大氣科學、地質學 | 地球科學學院 |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車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能源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生物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 |
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 | 機械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建築學(5年)、城鄉規劃(5年)、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交通工程 | 建築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氣)、電子信息工程 | 電氣工程學院 |
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 航空航天學院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能源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安全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
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 |
自動化(控制) |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 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 |
金融數學班、管理大數據班、智慧型機器人班 | 竺可楨學院 |
機械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 | ZJU-UIUC聯合學院 |
數字媒體技術、工業設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臨床醫學(8年本博連讀) | 醫學院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海洋工程與技術、海洋科學 | 海洋學院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環境與資源學院 |
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茶學、套用生物科學、園林 |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 | 動物科學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 | 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 |
運動訓練體育教育 | 教育學院 |
書法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 人文學院 |
產品設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口腔醫學、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兒科方向)、臨床醫學(5年)、預防醫學(5年) | 醫學院 |
藥學、藥物製劑 | 藥學院 |
生物醫學、生物信息學 | ZJU-UoE聯合學院 |
名稱 | 級別 | 地址 |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 | 三級甲等 | 義烏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 三級甲等 | 杭州 |
學科體系
截至2017年12月,浙大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74個(含自主增設5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4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09個(含自主增設5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4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7種;有14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0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農業部重點學科,50個浙江省一流學科,18個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居全國高校第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7個。
1、學位授予點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藝術學理論、設計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大氣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工程、臨床醫學、口腔醫學
碩士專業學位:金融、稅務、國際商務、法律、社會工作、教育、體育、漢語國際教育、套用心理、翻譯、新聞與傳播、文物與博物館、建築學、工程、城市規劃、農業、獸醫、風景園林、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工程管理、藝術
2、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園藝學、化學、電氣工程、農業資源利用、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光學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凝聚態物理、通信與信息系統、作物遺傳育種、腫瘤學、教育史、植物學、計算機套用技術、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套用心理學、生物物理學、化學工程、內科學(傳染病)、中國古典文獻學、生態學、農業機械化工程、兒科學、理論物理、固體力學、環境工程、外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外國哲學、政治經濟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生物化工、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藥物分析學、農業經濟管理
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3、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流動站: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中國史、物理學、考古學、世界史、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園藝學、軟體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工程、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網路空間安全
根據2019年3月ESI公布的數據,學校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居全國高校第一;5 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50位、7 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00位,均居全國高校第二;1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萬分之一,居全國高校第三。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大共有39個一級學科被評為A類學科,其中A+等級學科11個,A等級學科11個,A-等級學科17個。
一級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
生態學 | A+ | 理論經濟學 | A- |
光學工程 | A+ | 法學 | A-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A+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A-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A+ | 教育學 | A- |
農業工程 | A+ | 數學 | A- |
軟體工程 | A+ | 物理學 | A- |
園藝學 | A+ | 化學 | A- |
農業資源與環境 | A+ | 生物學 | A- |
植物保護 | A+ | 電氣工程 | A- |
臨床醫學 | A+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A- |
農林經濟管理 | A+ | 生物醫學工程 | A- |
中國語言文學 | A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A- |
外國語言文學 | A | 作物學 | A- |
機械工程 | A | 畜牧學 | A-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A | 基礎醫學 | A-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A | 工商管理 | A- |
土木工程 | A | 設計學 | A-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A | |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A | | |
藥學 | A |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A | | |
公共管理 | A | | |
人才培養
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以竺可楨老校長之名命名,為浙江大學優秀本科學生實施“特別培養”的榮譽學院,其前身為創辦於1984年的原浙江大學(工科)混合班。
學生進入竺可楨學院後,不分專業,先在文、理、工三大類平台上進行通識課程和基礎課程的前期培養。在第二學年,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確認主修專業,並進入後期培養階段,同時實行本科生專業導師制。
2006年起,為優秀本科學生專門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別培養基本框架”,學生既可以按各專業普通通道進行後期培養,亦可以按照長學制及雙專業、雙學位等多通道多規格發展途徑進行後期培養;學院在後期培養階段,重點構建了多通道、多規格、模組化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專門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別培養基本框架”,為優秀本科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途徑;學生既可以按各專業普通通道進行後期培養,亦可以按照長學制(如巴德年醫學八年本碩博連讀、教育學本碩(博)連讀、法學本碩(博)連讀、管理學本碩(博)連讀)直接進入研究生培養,以及雙專業、雙學位(如計算機+X、生物+X、外語+X、X+信息、X+管理、X+法學、X+經貿)等多通道多規格發展途徑進行後期培養。
竺可楨學院除設有文、理、工三大類平台外,還設有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公共管理強化班、工程教育高級班三個專業外輔修方式的交叉複合型本科人才培養平台。
竺可楨學院吸取中國國外著名大學榮譽學院的辦學經驗,選聘各學院的學科帶頭人、兩院院士、長江學者、政府基金獎勵學者、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十大我最喜愛的老師”、“教書育人標兵”等一批學識淵博、思想活躍、經驗豐富、對教學工作滿腔熱情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
同時,竺可楨學院為學生提供眾多跨文化的交流機會和國際化的實踐機會,資助和派遣優秀本科學生前往歐、美、澳、亞洲等國家和香港地區進行為期1周至1年的交流學習。
1、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有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級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級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1個,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4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7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50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6門,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9門,國家級特色專業3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數學、化學、心理學、生物學、基礎醫學、歷史學、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
國家級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工程圖學、化學、力學、物理學
國家級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生命科學與技術、積體電路、示範性軟體學院
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浙江大學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生物學、力學、工程訓練、機械工程、農業生物學、電工電子、能源與動力、機電類專業、環境與資源、計算機技術與工程、化工類、土建類、醫學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東方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廈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杭州矽力傑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杭州中糧包裝有限公司、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台達能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亞德諾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浙江盾安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電力公司、浙江網新恆天軟體有限公司、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級精品課程:嵌入式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套用光學、生物物料學、套用統計學、綜合化學實驗、環境微生物學、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生理科學實驗、外科學、藥物分析、電子商務系統結構及套用、生理學、園藝產品貯運學、憲法學、並行計算與多核程式設計、軟體工程、個體經濟學、動物營養學、植物保護學、整合與創新設計、病理學、信息安全管理、公共經濟學、電力電子技術、定量生理學、婦產科學、工程訓練(金工)、機械製圖及CAD基礎、農業政策學、信號分析與處理、政治學基礎、當代科技哲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分子物理、套用計算機圖形學、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熱工實驗、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遊戲程式設計、化工設計、環境生物學、生物入侵與生物安全、基礎醫學整合課程、技術創新管理、微積分、藥物分析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理論與設計、植物生理學、工程訓練(金工)、高分子化學、化工設計、熱工實驗、工程熱力學、3S技術與精細農業、動物營養學、植物保護學、遺傳學、外科學、C程式設計基礎及實驗、計算機遊戲程式設計、電力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大學英語、當代科技哲學、電子技術基礎、婦產科學、高分子物理、工程圖學、機械製圖及CAD基礎、行政法學、憲法學、環境生物學、生物入侵與生物安全、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化學、嵌入式系統、軟體工程、作業系統、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生命科學導論、植物學、生物生產機器人、數學建模、個體經濟學、物理學與人類文明、信號分析與處理、藥物分析、套用光學、傳染病學、生理科學實驗、網路行銷、生理學等
國家級特色專業:新聞學、軟體工程(設3個專業方向)、信息與通信工程、動物科學、農林經濟管理、電子信息工程、數字媒體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臨床醫學、工業設計、生物醫學工程、建築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環境科學、漢語言文學、數學與套用數學、機械電子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科學、自動化、教育學、物理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土木工程、植物保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系統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國家級教學團隊:工程圖學教學團隊、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數學建模方法與實踐教學團隊、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團隊、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外科學教學團隊、中國現當代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生物系統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程式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機械製造基礎實踐教學團隊、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2、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在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項教學成果獲第八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
在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項教學成果獲第七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
在2010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項教學成果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
在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5項教學成果獲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3項。
在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0項教學成果獲第四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二等獎10項。
從1999年至2018年,浙大共授予博士學位22316人,授予碩士學位96974人。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共有48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93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為建立健全浙江大學研究生獎助制度,強化資助育人功能,浙大先後制定了《浙江大學研究生學費管理辦法(試行)》、《浙江大學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辦法(試行)》、《浙江大學研究生資助管理辦法(試行)》、《浙江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獎學金實施辦法(試行)》。
合作交流
社會服務
2017年,浙大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簽橫向技術契約3362項,契約經費達15.92億元,橫向到款科研經費達13.01億元;轉化科技成果222項,智慧財產權收益0.85億元;繼續教育辦學總收入超10.41億元。
浙大7家附屬醫院完成門急診1755.1萬人次,住院62.8萬人次,住院手術27.5萬人次,業務總收入182億元。
浙大教育基金會規模達到27.99億元,社會捐贈簽約金額55.8億元,到款10.13億元,獲中央捐贈配比1.95億元。
浙大控股集團實現收入25.16億元、淨利潤1.6億元、上交稅費1.33億元;創新技術研究院投資的科技型公司,出資孵化成立的總項目累計7個;國家大學科技園新增入園企業100家,培育畢業企業11家,入選青藍計畫企業4家,大學生創業企業63家。出版社總收入2.6億元;建築設計研究院簽訂設計契約1099項,契約總金額6.87億元。
國際合作
2017年,浙大接待海外訪問團組1083人次,新簽和續簽校際合作協定及學生交換協定47項,全校師生海外學習交流總數達到10082人次,其中本科生赴海外學習交流3250人次,研究生公派出國(境)2440人次,博士研究生海外交流率達72.77%。
浙大文化
形象標識
浙江大學現行校標始見於1990年12月15日公布的浙江大學校標設計稿方案(詳見方案一、方案二)。通過廣泛徵求師生員工和校友的意見,較為一致地傾向於方案一,即以傳統的求是鷹為主體所構成的校標設計稿,保留二三十年代浙江大學校徽中求是鷹的基本形狀,體現歷史的繼承性。
1991年1月22日,學校舉行校務會議,對校標方案作了審議,會議認為二個校標設計方案在設計思想和表現形式上各具特色,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經過討論,校務會議確定方案一為校標方案,並作進一步修改完善。1991年1月31日,校務會議再次審議了修改後的校標,現行校標獲得正式通過。2017年5月11日,校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校標的數位化精細化處理方案。
精神文化
浙大精神——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
共同價值觀核心詞——勤學修德明辨篤實
校訓——求是創新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創建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1、抗戰期間:
浙江大學西遷流亡辦學,艱難困苦和生死別離,使竺可楨校長對“求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38年11月1日,竺可楨在廣西宜山的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範》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艱苦卓絕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並提出要以“求是”兩字為校訓,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求是”的優良傳統,貫徹治學的精義。1938年11月19日,校務會議正式通過了竺可楨的這項提議。
關於“求是”的涵義,竺可楨曾作過多次闡述:
他在《求是精神與犧牲精神》的演講中說:“所謂求是,不僅限為埋頭讀書或是實驗室做實驗。求是的路徑,中庸說得最好,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單是博學審問還不夠,必須審思熟慮,自出心裁,獨著隻眼,來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瞭然於心,然後盡吾力以行之,諸葛武侯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在此,竺可楨所倡導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學精神、犧牲精神、革命精神、奮鬥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
繼後,竺可楨又在《科學之方法與精神》一文中更明確地闡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徑,他說:“近代科學的目標是什麼?就是探求真理。科學方法可以隨時隨地而改換,這科學目標,蘄求真理也就是科學的精神,是永遠不改變的。……據吾人的理想,科學家應取的態度應該是:(1)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撓,不畏強御,只問是非,不計利害。(2)虛懷若谷,不武斷,不蠻橫。(3)專心一致,實事求是,不作無病之呻吟,嚴謹整飭毫不苟且。”
2、新中國成立以來: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
路甬祥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詞中說:“創新(即創造)精神,嚴格地說,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們往往把求是理解為求實,側重於對現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對現狀的客觀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彆強調創造與創新……。創新,正是歷史上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和傑出人才的共同特點。浙江大學要辦得有中國特色和自身特點,培養一大批具有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接班人,必須十分重視創新精神的提倡,並且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原則,堅持開放,改革創新。創新,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規律。要使學校同步於時代,並不斷地取得進步和發展,必須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強調創造力的開發,強調培植求是創新精神。”
潘雲鶴在1995年浙江大學教學工作會議作的題為《抓住時機,迎接挑戰,邁向一流》的講話中,提出了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質(Quality)並重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得“求是創新”的方法和路徑更為具體、明確。潘校長這裡所說的知識,包括專業知識、交叉知識;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組織能力、想像能力、動手能力等等;素質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
| |
校歌譯文 | 校歌歷史 |
大海浩瀚而不自滿,所以能容納千萬條江河。學問的世界無邊無際,抵達天地的盡頭。 形而上的稱為道,形而下的稱為器。 禮制主導世界的差異,音樂使社會和諧共存。 明白其中的辯證統一關係,就會更加聰慧明智。 有一所國立大學,在中國東南的浙水之濱。 它以求是為宗旨,其實就是啟迪人們求真。 持之以恆潛心教學,才能逐步加深對世界的認識。 不要說已把握事物本質,也不要說已窮盡真理。 沒有什麼變革不需要繼承,沒有什麼傳統不可以創新。 怎樣改革創新?實踐探索奮勇爭先。 諸位年輕的英才,應當明了這些重要道理。 要致力於學問,以達到思想睿智、見識通達。 我們有人文、科學、農業、技術多種學科。 要融會貫通,掌握知識的源流和實踐運用。 象金子在熔爐中一樣,鍛造偉大的成果。 立足民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要被宗派門戶所束縛。 努力振興祖國,使世界各國人民和諧共處。 | 1938年11月19日,在廣西宜山,竺可楨校長主持校務會議,會議決定以“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並決定請著名國學家馬一浮寫校歌歌詞。馬一浮作的這首歌詞,因為引用了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讀起來有時比較拗口,竺校長曾考慮改寫,但他又覺得,馬老作的歌詞雖文理艱深,但含義深遠,很能體現浙江大學所追求的求是精神,因此,這首“大不自多”歌仍請著名作曲家、當時的國立中央音樂學院的應尚能教授譜曲,並經校務會議通過,正式定為浙江大學校歌。 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慶期間,曾任寧波大學校長的浙大土木系44屆畢業生朱兆祥(前浙大合唱團團長)和浙大外文系46屆畢業生鄧爽,應浙大合唱團老團員的建議,把校歌歌詞逐句對應式地譯成白話文,以便閱讀。 |
管理集體
現任領導
職務 | 名單 |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 校長 | |
常務副校長 | |
黨委副書記 | | 副校長 | |
黨委常委 | 任少波 吳朝暉 鄭 強 嚴建華 張宏建 朱世強 葉 民 王立忠 鄔小撐 應 飈 包迪鴻 |
秘書長 | 任少波(兼) |
總會計師 | 石毅銘 |
校長助理 | 陳昆松 李鳳旺 傅 強 胡 煒 胡征宇 |
歷任領導
校名 | 職位 | 姓名 | 任期 |
---|
求是書院至浙江高等學校時期 |
求是書院 | 總辦(兼) | | 1897.05-1900.05 |
求是書院 | 總理 | | 1900-1901.09 |
浙江求是大學堂 | 總理 | | 1901.10-1902 |
浙江大學堂 | 總理 | | 1902.02-1903.06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 1903.07-1904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 1904-1905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 1905-1906.07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 1906.08-1910 |
浙江高等學堂 | 監督 | | 1910-1912 |
浙江高等學堂 | 校長 | | 1912-1912.06 |
浙江高等學堂 | 校長 | | 1912.07-1913 |
浙江高等學堂 | 校長 | 胡壯猷 | 1913-1914 |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至國立浙江大學時期 |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 | 校長 | | 1927.07-1928.04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28.04-1930.07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30.07-1931.11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32.04-1933.03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33.04-1936.02 |
國立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36.04-1949.05 |
浙江大學時期 |
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49.08-1951.05 |
浙江大學 | 校長(兼) | | 1952.10-1953.01 |
浙江大學 | 校長(兼) | | 1953.04-1958.04 |
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58.04-1962.03 |
浙江大學 | 校長(兼) | | 1962.06-1968.04 |
浙江大學 | 校長(兼) | | 1979.02-1982.06 |
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82.06-1984.02 |
浙江大學 | 名譽校長 | 劉丹 | 1982.06-1989.09 |
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84.02-1988.02 |
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88.02-1995.04 |
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95.04-1998.09 |
浙江大學 | 校長 | | 1998.09-2006.08 |
浙江大學 | 校長 | | 2006.08-2013.02 |
浙江大學 | 校長 | | 2013.06-2015.02 |
浙江大學 | 校長 | 吳朝暉 | 2015.03 |
原杭州大學(含浙江師範學院)歷任校(院)長 |
浙江師範學院 | 院長(兼) | 劉丹 | 1952.02-1952.12 |
浙江師範學院 | 院長 | 俞仲武 | 1952.12-1957.06 |
浙江師範學院 | 院長 | 陳立 | 1957.06-1958.11 |
杭州大學 | 校長(兼) | 林乎加 | 1959.09-1962.05 |
杭州大學 | 校長(兼) | 呂志先 | 1962.05-1964.04 |
杭州大學 | 校長(兼) | 王家揚 | 1978.07-1979.02 |
杭州大學 | 校長 | 陳立 | 1979.02-1983.10 |
杭州大學 | 名譽校長 | 陳立 | 1983.10-1998.09 |
杭州大學 | 校長 | 薛艷莊 | 1983.10-1986.01 |
杭州大學 | 校長 | 沈善洪 | 1986.01-1996.06 |
杭州大學 | 校長 | 鄭小明 | 1996.06-1998.09 |
原浙江農業大學(含浙江農學院)歷任校(院)長 |
浙江農學院 | 院長(兼) | 吳植椽 | 1952.12-1957.06 |
浙江農學院 | 院長 | 金孟加 | 1957.06-1960.03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兼) | 李豐平 | 1960.03-1961.10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丁振麟 | 1961.10-1965.11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兼) | 陳作霖 | 1978.04-1979.03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丁振麟 | 1979.03-1979.06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朱祖祥 | 1980.03-1983.10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陳子元 | 1983.10-1989.09 |
浙江農業大學 | 名譽校長 | 朱祖祥 | 1984.06-1996.11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兼) | 李德葆 | 1989.09-1993.03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夏英武 | 1993.03-1997.12 |
浙江農業大學 | 校長 | 程家安 | 1997.12-1998.09 |
原浙江醫科大學(含浙江醫學院)歷任校(院)長 |
浙江醫學院 | 院長(兼) | 洪式閭 | 1951.10-1955.04 |
浙江醫學院 | 院長 | 王仲僑 | 1956.05-1958.09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兼) | 鄭平 | 1960.02-1963.09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兼) | 李藍炎 | 1964.03-1968.11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兼) | 王耀亭 | 1978.07-1979.03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 | 王季午 | 1979.03-1984.01 |
浙江醫科大學 | 名譽校長 | 王季午 | 1984.01-1998.09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 | 鄭樹 | 1984.01-1996.10 |
浙江醫科大學 | 校長 | 陳昭典 | 1996.10-199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