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行動方案

2022年1月19日,浙江省教育廳印發《浙江省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行動方案
  • 發布單位:浙江省教育廳
全文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印發〈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加強全省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工作,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基本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構建具有職教特點、浙江特色的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模式,提高職業院校勞動教育實效,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成為職業院校的時代風尚,進一步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勞動素養和專業能力,更好地服務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發揮重要作用。
(二)教育內容。在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習之外,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新產業新業態,有目的、有計畫、項目化地組織各專業學生參加以體力勞動為主的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實踐勞動,讓學生身心參與、手腦並用、知行合一,開展項目探索,親歷勞動過程,在勞動實踐中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實現勞動價值體認,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品質和基本的專業從業素養。注重結合專業人才培養,依託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參與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使學生增強職業認同和勞動自豪感,培育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嚴謹專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
二、工作舉措
(一)構建勞動教育教學體系。
1.明確育人目標。將勞動教育納入職業院校課程教學計畫,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主要圍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等方面設計。開設基礎勞動實踐課和“勞動+專業”融合等課程,開展個人生活勞動、家庭勞動、集體義務勞動、公益勞動實踐和職業勞動實踐。專業課在進行職業勞動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注重培養“乾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吃苦耐勞、團結合作、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
2.明確內容要求。將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緊密結合,有機融合學生勞動價值觀培育與創新創業精神培養。依託眾創空間、創新實驗室等平台,以全省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競賽和創新創業比賽等為平台,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育和提高勞動技能。
3.明確實習實訓教學體系。科學設定實習實訓類課程,結合學科和專業特點,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學實踐課程整合,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明確培養內容、目標,從設計、實施到考評,全程注入勞動教育元素。根據專業教學標準、1+X證書要求、行業企業用人需求和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的發展趨勢,及時更新實習實訓教學內容。
4.探索新形態勞動教育體系。結合產業新業態對勞動的新要求,注重新興技術支撐和社會服務新變化,拓展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新場域,培養學生勞動新素養。積極開展與雲計算、大數據、5G、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相銜接的網際網路新業態下的勞動教育,引導學生“線上線下”互動,開展創造性勞動。
(二)創設勞動教育實踐平台。
1.加強勞動教育基地建設。依託高新企業、科研院所、工業園區,為學生體驗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提供支持。加大職業院校與周邊社區、其他層次類型學校在勞動教育工作協作。充分發揮職業院校自身專業優勢和服務社會公共功能,建設一批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爭創一批國家級基地,滿足職業院校實訓、實習和開展創新性勞動實踐的需求。
2.建立勞動教育公共服務、公益實踐平台。支持職業院校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勞動體驗站”,定期開展校內外公益服務勞動,參與文明校園、文明城市共建,探索公益服務與教學學習成果轉化機制。積極參與勞動周活動,在學年內或寒暑假安排集體勞動,選派導師指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鼓勵學生參與田間勞動、校園美化、校舍淨化等活動,運用專業技能為社會、為他人提供相關公益服務。
3.搭建勞動文化平台。堅持活動育人、文化育人理念,鼓勵職業院校將勞動教育與“文明風采”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將勞動教育融入到“兩美浙江”生動實踐中。融合校園文化,制定勞動公約、學期勞動任務單,組織與勞動教育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等組織形式,結合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志願者日和職業教育活動周等,開展豐富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
(三)健全勞動教育評價制度。
1.明確評價標準。職業院校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會同實習和服務單位制訂具體勞動考核方式和標準,客觀評價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的實際表現,評價內容應包括學生對勞動教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認知;自主開展的知識競賽、主題辯論、企業調研等質性評價;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比賽、相關評優評先獲得的成績和榮譽等。
2.重視過程評價。以學生掌握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認情況為重點,通過平時表現評價、學期評價、學段綜合評價,客觀記錄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清單項目達成情況、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完成情況、參與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情況等,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職業院校應在招生自主測試環節強化實踐操作能力評價。
3.建立素養監測機制。建立勞動素養監測制度,職業院校要定期組織開展關於學生勞動素養狀況調查及相關因素的分析,注重學生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等的監測,發揮監測結果的示範引導、反饋改進等功能。倡導建立推動勞動小時數、志願者星級認證,建立公示、審核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可靠。
三、加強保障
(一)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職業院校要根據專業設定和實際需要,加強實習實訓指導教師配備,充實勞動教育師資隊伍。鼓勵職業院校建立勞動課教師特聘制度,聘請當地勞動模範、企業師傅等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多渠道配備兼職教師。探索中職學校與普通中國小師資交流共享機制。發揮班主任、輔導員、教職員工作用,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二)加強工作機制建設。落實勞動教育經費,職業院校要將勞動教育相關的活動列入年度經費預算支持範疇,保障勞動教育課程改革、教學實施、場所建設、教師培訓需要。健全勞動安全管控機制,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並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制定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加強數字賦能勞動教育,充分套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最佳化勞動教育基地、課程、師資等資源管理和基於數據的過程性、發展性、精準化勞動素養評價。推進信息技術與勞動教育的深度融合,將網際網路經濟、新工業等納入勞動教育內容,創新勞動實踐形式。建立以展促育、以賽促勞示範機制,在職業院校普遍開展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活動,大力推動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大賽。
(三)加強多元主體的全方位聯繫。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區和企業四位一體、共同參與的教育網路。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完善家訪制度,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不斷增強家庭的勞動教育育人功能。鼓勵職業院校建立與家長互動的學生勞動教育電子檔案,便於家長了解孩子情況,供以後選擇專業和職業參考。聯繫一批企業和相關社區,作為學生實訓實習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基地,選聘行業勞動模範、技術能手作為學校勞動教育的輔導員。
四、工作要求
(一)切實強化組織領導作用。職業院校要加強對勞動教育的領導,明確責任,加強統籌,確保勞動教育的組織開展。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配齊勞動教育必修課教師,保證專任教師的相對穩定性。要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作用,利用共青團、黨支部及學生社團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二)完善督導評估激勵機制。各地要把勞動教育納入相關評價和考核內容,把勞動教育實施情況作為衡量區域和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對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學生勞動實踐組織的有序性,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進行評價考核並加強指導。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各校要及時總結勞動教育經驗和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勞動教育精品案例。要注重選樹職業院校畢業生優秀代表和先進典型,舉辦“勞模大講堂”“大國工匠進校園”等勞動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充分運用融媒體的優勢,綜合運用講座、宣傳欄、新媒體等,廣泛宣傳勞動榜樣人物事跡,以“接地氣”的方式講好職業院校勞動教育故事,進一步形成支持鼓勵學生熱愛勞動、實踐成才、貢獻社會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