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產志

浙江省水產志

《浙江省水產志》是浙江省水產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水產志
  • 作者:浙江省水產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99年06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水產加工、水產供銷、水產企業、水產科技、水產教育與學術活動等篇。

作品目錄

封面
浙江省水產志
著作權頁
圖片
1957年2月,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和全國農業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代表合影。
1958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劉少奇在舟山視察時接見普陀螞蟻島漁業公社社長陸渭川(右)和黨委書記陳阿毛(中)
1991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舟山第二海洋漁業公司
河姆渡出土骨魚鏢
良渚文化遺址發掘的玉鱉
河姆渡出土木槳
良渚文化遺址發掘的玉魚
河姆渡出土中華鱉殼
河姆渡出土魚藻紋陶盆
良渚文化遺址發掘的石網墜
木帆船時代岱衢洋大黃魚汛時之漁船
大捕船
小對船
大對船
1974年3月18日,寧波海洋漁業公司“寧漁606”船組在173/9漁區圍捕大黃魚800噸
普陀縣機帆船捕魚
1991年6月17日,浙江省第一艘3200噸級大型遠洋拖網加工船——“明珠”輪啟程首航北太平洋生產
1990年6月7日,舟漁651、652輪首赴日本海,開創我國遠洋魷釣作業
魷釣船隊
富饒的台州灘涂資源
玉環縣蟶苗養殖
淺海抗風浪網箱養殖試驗
立體養牡蠣
樂清灣牡蠣筏式養殖
奉化海帶育苗廠編織海帶附苗器
洞頭縣霓嶼紫菜養殖
建德縣網箱養殖虹鱒魚現場
千島湖水庫捕魚
中國養殖河鰻發祥地——浙江省淡水水產試驗場
餘杭三百潭網箱養魚
浙江省立甲種水產學校民國十二年(1923)植樹攝影紀念
1958年建立時的舟山水產學院
80年代浙江水產學院校園
浙江水產學校
浙江省海洋水產試驗所(1956年)
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195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實驗生物研究所所長朱冼、杭州大學教授江希明參加魚苗人工繁殖座談會
1954年秋,沈家門水產技術指導站首創機帆漁船之一“機漁505”在太湖試航
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進行人工魚礁研究
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科研人員進行養魚研究
國家二等發明獎獲得者許步劭和他們培育的全國第一隻人工蟹苗
1986年4月19日,世界糧食計畫署執行幹事英格拉姆一行5人考察“2700”項目區
世界銀行貸款開發的大目塗蝦壙工程東北片一角
泰國普魯法大學校長參觀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石斑魚苗種培育設施
歡送寧波海洋漁業公司“海豐825”輪首航伊朗
浙江省遠洋漁業公司“之江01”、“之江02”輪在溫州海洋漁業公司碼頭整裝待發
東南亞漁業技術官員在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培訓
浙江省淡水養魚專家在巴西依太布水電站(1992年世界最大)水庫考察指導網箱養魚
平湖培育養殖引進的羅氏沼蝦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人工繁殖的小海蜇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人工繁殖的小石斑魚
淡水珍珠養殖
引進養殖的虹鱒魚
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人工養殖的斑海馬
引進養殖的淡水白鯧
國家保護動物黿(麗水)
國家保護動物揚子鱷(長興)
鯨鯊
琳琅滿目的海鮮
凍生蝴蝶蝦仁
活鱖魚
漁民畫
曬紅蝦
織網
捕鯊
人船
著名的花鳥燈塔
左上:全國最大冬季帶魚汛漁船停泊嵊山漁港
聳立枸杞島的巨型明代石刻——山海奇觀
捨己救人的蔣紀周烈士紀念碑(嵊山島)
繁華的漁都——全國最大民眾漁港沈家門
台灣漁船避風石浦港
建國以來浙江省水產廳(局)歷任部分領導人。
浙江省水產局辦公樓(杭州天目山路22號)
《浙江省水產志》編纂委員會及其編纂辦公室部分成員1999年4月20日合影。
總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列
目錄
綜述
大事記
第一篇 漁業自然環境與資源
第一章 海洋捕撈漁業自然環境與資源
第一節 海域自然環境
第二節 海洋捕撈漁業資源
第三節 資源利用
第二章 海水養殖漁業自然環境與資源
第一節 淺海、灘涂自然環境
第二節 淺海、灘涂資源
第三節 養殖種類
第三章 淡水漁業自然環境與資源
第一節 淡水漁業自然環境
第二節 淡水漁業資源
第三節 資源利用
第四章 漁業區劃
第一節 內陸水域
第二節 淺海灘涂
第三節 海洋漁場
第二篇 海洋捕撈
第一章 發展歷程
第一節 遠古至清代
第二節 清末至民國時期
第三節 建國後
第二章 漁場漁汛
第一節 漁場
第二節 漁汛
第三章 漁船
第一節 木帆船
第二節 機帆(動)船
第三節 漁輪
第四節 其他
第四章 漁具漁法
第一節 漁具漁法的革新進步
第二節 捕撈作業
第五章 漁港
第一節 漁港建設
第二節 主要漁港
第三篇 海水養殖
第一章 發展歷程
第一節 建國前的海水養殖
第二節 建國後的海水養殖
第二章 貝類養殖
第一節 縊蟶
第二節 泥蚶
第三節 牡蠣
第四節 貽貝
第五節 皺紋盤鮑
第六節 其他貝類
第三章 藻類養殖
第一節 海帶
第二節 紫菜
第三節 其他藻類
第四章 甲殼類養殖
第一節 中國對蝦
第二節 鋸緣青蟹
第三節 其他甲殼類
第四節 蝦塘綜合利用
第五章 魚類和其他海產動物養殖
第一節 鯔魚和港養
第二節 魚類網箱養殖
第三節 其他魚類
第四節 其他海產動物
第四篇 淡水漁業
第一章 發展歷程
第一節 建國前的淡水漁業
第二節 建國後的淡水漁業
第三節 傳統養殖業的發展提高
第二章 淡水捕撈
第一節 捕撈水域
第二節 漁具漁法
第三章 淡水養殖
第一節 池塘養魚
第二節 外盪養魚
第三節 山塘、小水庫養魚
第四節 大中型水庫養魚
第五節 江河養魚
第六節 坑塘流水養魚
第七節 網箱養魚
第八節 稻田養魚
第四章 名特優新水產品
第一節 浙江本地品種
第二節 外省引進品種
第三節 外國引進品種
第四節 其他特別品種
第五章 商品魚基地
第一節 國家商品魚基地
第二節 省商品魚基地
第三節 市(地)縣商品魚基地
第四節“2700”工程商品魚基地
第五節 世界銀行杭州城郊商品魚基地
第六章 苗種
第一節 天然苗種採集與運輸
第二節 家魚人工繁殖
第三節 魚種生產
第四節 名特優苗種生產
第五節 菱湖魚苗種管理委員會
第七章 飼料
第一節 青飼料種植
第二節 配合飼料
第五篇 水產加工
第一章 水產品保藏
第一節 水產品的鹽漬
第二節 水產品的冷藏
第三節 化學藥品保鮮
第二章 傳統水產食品加工
第一節 淡乾品
第二節 鹹乾品
第三節 醃製品
第四節 糟醉品
第五節 煮乾品
第六節 礬製品
第三章 現代水產食品加工
第一節 冷凍加工品
第二節 罐頭製品
第三節 水產方便熟食品
第四節 其他水產食品
第四章 水產品綜合利用
第一節 水產醫藥保健品類
第二節 助劑和添加劑類
第三節 飼料和調味品類
第四節 日用裝飾品類
第五章 水產品保活
第一節 淡水水產品保活
第二節 海水水產品保活
第六篇 漁區民主改革與經濟體制
第一章 建國前的漁業生產關係
第一節 海洋漁業生產關係
第二節 淡水漁業生產關係
第三節 魚行棧
第四節 民國時期漁業合作社
第二章 漁區民主改革
第一節 舟山漁區民主改革
第二節 溫州漁區民主改革
第三節 台州、寧波漁區民主改革
第三章 漁業互助合作與人民公社
第一節 漁業互助合作
第二節 漁區人民公社
第三節 漁業生產資料
第四節 淡水連家漁船改造
第五節 經營管理
第四章 漁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作業單位核算
第二節 漁業股份合作制
第三節 雙層經營
第四節 漁工商聯合企業
第五節 淡水漁業聯產承包制
第六節 定權發證
第五章 漁民生活
第一節 建國前的漁民生活
第二節 建國後的漁民生活
第七篇 水產供銷
第一章 建國前的水產供銷
第一節 清代前水產供銷
第二節 民國時期水產供銷
第三節 水產商
第二章 水產供銷經營體制
第一節 私營漁商社會主義改造
第二節 水產(魚)市場
第三節 國營水產供銷(運銷)公司
第三章 水產品購銷政策
第一節 自由購銷
第二節 計畫購銷
第三節 派(換)議購結合
第四節 購銷全面放開
第四章 水產品流通
第一節 水產品收購
第二節 水產品調撥
第三節 水產品銷售
第四節 改革開放後的市場供應
第五章 水產品價格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價格變動
第三節 魚糧比價
第六章 漁需物資
第一節 漁需物資管理
第二節 漁需物資經營
第三節 漁需物資品種變化
第四節 漁需物資價格
第五節 漁民口糧
第八篇 水產企業
第一章 捕撈企業
第一節 國有(營)海洋漁業公司
第二節 鄉(鎮)村(民眾)海洋漁業公司
第三節 合資海洋漁業公司
第二章 養殖企業
第一節 國有企業
第二節 鄉村企業
第三節 合資企業
第三章 加工企業
第一節 國有企業
第二節 鄉村企業
第四章 漁船漁機儀器企業
第一節 造船企業
第二節 漁機具儀器企業
第五章 外貿企業
第一節 省級企業
第二節 出口基地
第三節 冷庫 車隊
第九篇 水產科技
第一章 科技機構
第一節 民國時期科研機構
第二節 建國後的科研機構
第三節 水產技術推廣站
第二章 水產資源調查和區劃
第一節 海洋漁業資源調查和區劃
第二節 淺海灘涂漁業資源調查和區劃
第三節 內陸水域漁業資源調查和區劃
第四節 浙江省漁業區劃
第三章 水產資源開發利用
第一節 水產資源開發
第二節 水產資源增殖
第三節 漁情預報
第四章 漁船 漁具 漁法 漁機
第一節 漁船
第二節 海洋漁具漁法
第三節 淡水漁具漁法
第四節 海洋捕撈機械
第五節 淡水捕撈機械
第六節 養殖機械
第七節 加工傳輸機械
第八節 繩網機械
第九節 漁用儀器
第十節 節能技術
第五章 養殖技術
第一節 池塘山塘小水庫養魚
第二節 外盪養魚
第三節 名特優新水產品養成技術
第四節 育苗
第五節 魚病防治
第六章 飼料和水產品保鮮加工
第一節 飼料
第二節 水產品保鮮加工
第十篇 水產教育與學術活動
第一章 水產教育
第一節 建國前的水產教育
第二節 水產高等教育
第三節 水產中(初)等教育
第四節 水產職業教育
第五節 漁民文化、專業教育
第二章 學術活動
第一節 學術機構
第二節 學術活動與成果
第三節 職稱評審
第三章 水產刊物與展覽
第一節 綜合刊物
第二節 科研刊物
第三節 學報
第四節 水產展覽
第十一篇 漁政管理
第一章 發展歷程
第一節 建國前的漁政管理
第二節 建國後的漁政管理
第二章 漁業法規
第一節 歷史上的漁業法規
第二節 建國後的漁業法規
第三章 漁業資源管理
第一節 保護品種和采捕標準
第二節 漁業許可
第三節 禁止的漁具漁法
第四節 禁漁區和禁漁期
第五節 宣傳教育和監督管理
第四章 漁業資源增殖
第一節 內陸水域水產資源增殖
第二節海洋水產資源增殖
第三節 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
第五章 漁業水域環境保護
第一節 漁業水域水質概況
第二節 有關規定和管理隊伍
第三節 污染事例及賠償
第十二篇 漁航漁港漁船安全管理
第一章 漁航安全管理
第一節 氣象預報
第二節 風情傳遞
第三節 海上護漁
第四節 漁業通信
第二章 漁港監督
第一節 漁港水域監督管理
第二節 漁業船舶管理
第三節 漁業船舶船員管理
第三章 漁業船舶檢驗
第十三篇 外事 外經 外貿
第一章 友好往來
第一節 蘇聯、東歐國家
第二節 日本
第三節 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
第四節 西歐、美洲、大洋洲國家
第五節 非洲國家
第二章 經濟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
第一節 引進先進技術設備
第二節 國外進修與勞務輸出
第三節 援外項目
第四節 利用外資
第五節 國外漁業項目
第六節 學術交流
第三章 漁業協定及涉外事件
第一節 漁業協定
第二節 重大涉外事件
第四章 對外貿易
第一節 水產品進出口
第二節 經營體制
第三節 出口政策措施
第十四篇 水產行政機構與民間組織
第一章 歷史上的漁業行政機構
第一節 唐宋前漁業行政機構
第二節 明清漁業行政機構
第三節 民國漁業行政機構
第二章 建國後的水產行政機構
第一節 機構演變
第二節 浙江省水產局(廳)
第三節 市(地)水產行政機構
第三章 場指揮機構
第一節 漁場(業)指揮部
第二節 漁業指導船
第四章 漁政漁港漁船管理機構
第一節 漁政管理機構
第二節 漁港漁船監督管理機構
第五章 護漁組織
第一節 明清抗倭防匪
第二節 民國護漁組織
第三節 建國後的護漁組織
第六章 漁業民間組織
第一節 漁業公所
第二節 漁(協)會
第三節 水產同業公會
第七章 漁業鄉(鎮)
第一節 海洋漁區重點鄉(鎮)
第二節 淡水漁區重點鄉(鎮)
第十五篇 漁業信貸 保險 稅收 基本建設
第一章 漁業信貸與保險
第一節 清末與民國時漁業信貸
第二節 建國後的漁業信貸
第三節 豁免漁貸、預購款
第四節 漁業保險
第二章 漁業(鹽)稅
第一節 夏代至元代漁稅
第二節 明清時漁稅
第三節 民國時漁稅(費)
第四節 建國後的漁稅
第五節 漁鹽稅
第三 章漁業基建與支漁資金
第一節 漁業基建發展變化
第二節 漁業基建重點項目
第三節 支漁資金
第四節 水產事業經費
第十六篇 漁業古蹟 文化 習俗
第一章 漁業古蹟
第一節 河姆渡遺址漁跡
第二節 良渚遺址與錢三漾遺址漁跡
第三節 范蠡漁跡
第四節 名勝漁跡
第二章 漁業詩詞歌謠
第一節 詩詞
第二節 歌謠
第三章 漁諺
第一節 海洋漁業
第二節 淡水漁業
第三節 氣象 潮汐
第四章 魚文化和珍聞
第一節 漁民畫
第二節 漁民劇
第三節 漁釣
第四節 魚餚
第五節 水產珍聞
第五章 漁業生產習俗
第一節 漁汛習俗
第二節 習慣稱呼
第三節 漁船出海
第四節 淡水漁業習俗
第六章 漁民生活習俗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服飾
第三節 住宅
第四節 婚喪
第五節 美德新風
第十七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略
第一節 人物傳
第二節 漁業勞模
第三節 著名老大
第二章 人物名錄
第一節 高級水產科技人員
第二節 勞動模範
第三節 企業家
第十八篇 叢錄
第一章 漁業法規
第一節 國家漁業法規
第二節 浙江漁業法規
第二章 漁業經濟統計資料
第一節 漁民 漁船 養殖水面
第二節 水產品產量產值
第三節 水產品購銷調
第四節 漁需物資
第三章 先進單位和科技成果
第一節 先進單位
第二節 科技成果
第四章 漁業文獻
第一節 文獻輯錄
第二節 建國後的漁業著作
第五章 軼事 傳聞 碑文
第一節 軼事
第二節 傳聞
第三節 碑文
編修組織和人員
本志引用主要文獻
索引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