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地質,土壤,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藏資源,水資源,動物資源,土地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文化事業,體育事業,科學技術,社會保障,人民生活,風景名勝,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洪山地域自
漢高祖六年(201年)起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均屬
武昌縣管轄。
清朝末年,武昌縣下轄鄉。鄉下轄里,里下設保。保下設甲,在現洪山區境內設南鄉和北鄉。
1949年11月,武漢市在江南地區設3個郊區;即洪山區、武泰區和挹江區。其中洪山區位於東湖和沙湖之間,區機關駐官園灣1號,轄官園、武珞、沙湖、東亭4鄉。
1951年4月,中南軍政委員會和武漢市調整區劃,將洪山、武泰、挹江三個郊區合併為武漢市第八區(武昌郊區)。
1952年7月,武漢市撤銷第八區(武昌郊區),分設南湖和東湖區。
1955年2月,武漢市將東湖區和
武昌縣的第七區合併,成立洪山區。
1956年6月,武漢市撤銷南湖區將武漢市江南的3個郊區(洪山區、南湖區和青山區)合併為洪山區和
青山區。
1958年8月,武漢市將市郊各小郊區撤銷;成立了武漢市郊區,區機關駐地在漢口萬松園路2號。
1959年2月,又遷至武昌街道口珞喻路6號,即今洪山區機關駐地。
1960年7月,撤銷武漢市郊區。
1961年3月,武漢市將洪山區人民公社和關山人民公社合併;恢復行政區建置,成立武漢市洪山區。
1964年8月,武漢市成立洪山和漢橋兩個郊區。
1968年2月,洪山區革命委員會成立。
2003年,洪山區委、區人大、區人民政府和區政協機關遷駐珞獅路318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調整,在今洪山區境內設10個鄉。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調整,在今洪山區境內設第六區和第七區。其中第六區設26個鄉,第七區所設的鄉在今洪山區境內的有魯家鄉、駝子店鄉、福壽鄉、王店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武昌縣進行區劃。
1960年7月6日,成立洪山(城市)人民公社,管轄武珞、珞珈山、濱湖、水果湖、東湖風景區等5個分社。
1963年6月,將武昌區轄的花山、尤廟兩個公社劃歸洪山區,又將洪山管轄的和平、聯合兩個公社劃歸武昌區。
1964年8月,武漢市成立洪山和漢橋兩個郊區,洪山區轄19個農村人民公社。同年8月,撤銷沿江公社併入白滸公社。
1966年3月,撤銷火官公社,分別併入建設、紅旗公社;同年4月撤銷蓮溪公社和東亭公社合併而為洪山公社,洪山區轄和平、聯合、青菱、石咀、環城、天興、建設、黎明、紅旗、洪山、南湖、魯巷、九峰、尤廟、花山、白滸等16個農村人民公社。
1975年2月,調整洪山區所屬的農村人民公社體制;將16個公社合併為7個公社,即:洪山、魯巷、南湖合併為洪山公社;青菱、石咀合併為青菱公社;九峰、尤廟合併為九峰公社;花山、白滸合併為花山公社;黎明、建設、紅旗合併為建設公社;環城、聯合、和平合併為和平公社,天興公社。
1976年1月,武漢市行政區划進行部分調整;將漢橋區撤銷併入洪山區,洪山區轄有洪山、青菱、和平、花山、建設、九峰、天興、江堤、永豐、長豐、後湖、諶家磯等12個公社和琴斷口、唐家墩2個街道辦事處。
1984年1月,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國務院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洪山區所轄農村人民公社改為鄉。
1985年1月,武漢市將洪山區管轄的江堤、永豐、長豐、後湖、諶家磯等5鄉以及琴斷口、唐家墩、岱山(1980年1月成立的街道)等3個街道辦事處分別劃為
礄口區、
漢陽區和
江岸區。
1986年7月,武漢市將原由武昌區管轄的關山街、獅子山街、葛化街以及珞珈山的大部分組建成的珞南街,劃歸洪山區管轄。
1987年1月,武漢市將原屬
鄂州市的左嶺鎮劃歸洪山區。
1993年7月,左嶺鎮同葛化街合署辦公。
1994年,青菱鄉同張家灣街合署辦公。
2006年,撤銷和平鄉與洪山鄉,設立和平街辦事處與洪山街辦事處。
2009年5月,武漢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將由洪山區管轄的東亭、姚家嶺、向陽、余家湖、風光、三角路6個村的全部區域;烽火、團結、徐東、柴林頭、余家頭5個村的部分區域,約9.8平方公里;調整到武昌區管轄,將由武昌區管轄的新世紀、華電、省電、紡機、鐵機5個社區的全部區域;
理工水運、岳家嘴、列電3個社區的部分區域,以及武昌區插花在洪山區範圍內的11家企業所在區域;約3.6平方公里,調整到洪山區管轄。將由洪山區管轄的東興洲、蘆咀、火官、五一、紅勝、星火、同興、群力、努力、勝強、武東、賈嶺、五星13個村的全部區域,柴林頭、余家頭、大洲、東方紅、廠前、北洋橋 6個村的部分區域,光明、武東2個社區,約22.6平方公里,調整到青山區管轄。
2010年1月,紅旗街道辦事處更名為梨園街道辦事處,辦公地點遷至徐東大街汪家墩小區。
2011年3月,撤銷青菱鄉人民政府,在原青菱鄉(張家灣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內調整設立青菱和張家灣兩個街道辦事處;將左嶺鎮託管後仍保留在洪山區的葛化街道辦事處建制調整至卓刀泉區域,更名為卓刀泉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洪山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東與
鄂州市隔
長江相望,南鄰
江夏區,西北環抱
武昌區、
青山區,東北與
新洲區隔江相望;東經114′7″~114′38″之間,北緯30′28″~30′42″之間,總面積480.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洪山區地貌以平原為主,有山有水,水闊地寬,西北略低,東南略高。全區93%的土地低于海拔40米,平均高程為海拔25.3米,最高點為
九峰鄉與
江夏區交界處的丁管山,海拔201米,最低處為北港村17.3米。丘陵崗地分布在花山、九峰、洪山、青菱等鄉鎮內。轄區內
桂子山、
喻家山、
南望山、
九峰山、
花山、白滸山等由中部向東部連綿延伸,與
南湖、
嚴東湖、
嚴西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應。境內中部、自西向東有低崗伸延,東部則以壟崗平原為主。丘脊崗坡多、呈東西走向,形成較大範圍的天然屏障。區內的長江岸長約66.2公里。境內大小山峰,一般坐東向西,呈帶狀延伸,湖泊14個。
地質
洪山區在大地構造上位於淮陽山字型構造南孤西翼,主要受控於燕山期構造運動,表現為一系列走向近東西至北西西的線型榴皺,及北西、北西西、北東和近東西的正斷層、逆斷層及逆掩斷層。
洪山區分布地層有古生界砂岩、頁岩、灰岩及泥岩,中生界的砂礫岩、砂岩、頁岩及泥岩;新生界的粘性土、砂、砂礫石等,志留系頁岩常組成背斜軸部;背斜兩翼依次為泥盆、石炭、二迭、三迭各岩層,三迭系地層常組成向斜的槽部。由於強烈的南北向壓應力作用,形成了東西向的緊密褶皺,並伴隨壓扭性斷裂。
洪山區在南北向主應力支配下,還發育有其它次一級的構造,即北北東及北北西兩組張扭性斷裂,現代構造運動呈現慢慢下降的性質,新構造運動升降幅度不大,是一個相對穩定地帶。
土壤
洪山區土壤有潮土、水稻土、黃棕壤土和少量紅壤土四個土類。根據地形特點可劃分為“三個類型區”,即:環城平原菜副食品生產區。主要構成為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生產條件較好,以潮土類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肥力較高。抗旱能力強,是蔬菜生產的主要基地。
洪山區東部壟崗糧林多種經營區,為鄂東南低山丘陵的延伸部分。有82個山頭,地形波狀起伏。壟崗相間,壟崗下部以水稻土為主,肥力度、水、氣、熱等資源狀況良好。
洪山區壟崗中部以黃棕壤土為主,土質粘性重,供肥性差,但可人為改造成性狀較好的白散土、黃土,以種植果樹等經濟作物為主。
洪山區壟崗上部為少量紅壤土,酸性強,土層薄,肥力低,水土流失嚴重,僅為林業利用。
氣候
洪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四季分明、乾濕明顯,無霜期長,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0~205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106~110卡/平方厘米,無霜期平均為240~20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150~1190毫米,並與光熱同季,區內光、熱、水分布不均勻,變化較大。
水文
洪山區按自然特徵可分水系包括湯孫湖水系(湯孫湖、黃家湖、青菱湖、野湖),東沙湖水系(東湖、沙湖),北湖水系(嚴西湖、清潭湖、嚴東湖),天興水系(長江中一個孤立的江心洲)。全區水面積19.9萬畝,占洪山區總面積的23.3%,在全國大城市區域中居首位。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洪山區已探明洪山區內礦產類有玻璃石英礦、建築石材、有磚瓦粘土、水泥粘土、還有礦泉水。玻璃石英礦在九峰大長山一帶,約800萬立方。建築石材分布在花山、九峰、左嶺。磚瓦粘土在花山、九峰、左嶺、建設、洪山等鄉鎮。水泥粘土在九峰、和平和建設鄉,都未開採。
洪山區
馬鞍山森林公園有一礦泉井,儲量較大,左嶺鎮泉井村也有一口礦泉井,是一地下噴泉,儲量較大。
洪山區湖北省商業專科學校(
湖北經濟學院)操場和洪山鄉幸福村有地熱,商業專科學校操場地熱在37.5℃-23℃之間。
水資源
洪山區地表水資源豐富。長江從洪山區西南流人,從洪山區東北出境,流程75公里,水位通常在14.57~20.05米。除長江外,還有巡司河,它發源於湯遜湖,經武太閘流入長江,全長16公里。湖泊塘堰在區內星羅棋布,是著名的“江漢湖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大小湖泊14座,常年水面面積113平方公里,可蓄水2.46億方。
動物資源
洪山區是典型的壟崗區域,小山丘上毛皮獸類很少,由於開荒種田,開荒種樹,野生動物已瀕臨絕跡。哺乳動物,郊區常見的有狗灌、豬罐、黃鼠狼、松鼠、狸貓、
刺蝟、野兔等。鳥類有雁、鶴、
鸛、鸕、
鵜、鷗等。在長江里的水生動物有白鰭豚、
中華鱘、江豚等;湖池塘的水生動物有魚、
鱉、蟹、蝦、鱔、蚌和螺、蛇類等。
洪山區魚類天然品種有136種,常見的有
烏魚、翹嘴、戴氏、
蒙古紅、紅鰭、魚敢、魚厥、魚時、魚回、
銀魚、白鱘等,其它水產品有
螃蟹、甲魚、
鱖魚等。
土地資源
洪山區土地利用現狀方面左嶺鎮的糧油用地占其面積的70%以上,占洪山區糧油處植面積的24.2%以上。花山鎮糧油生產面積占全區18.5%,九峰占21.8%。
洪山區宜於林果發展的土地有2.6萬畝,集中分布於九峰鄉的壟崗地帶,淤積平原、壟崗平原土層深厚、肥力較高。即使在崗坡地區,黃土發良良好,質地粘重,表層疏鬆,宜於林木、果樹生產。崗地中、上部則以死黃土、紅壤為主,這些土壤雖肥力較低,致使生產性能差,但發展林木業有利水土保持和有機質積累。
洪山區宜於蔬菜生產的潮土面積76383畝,主要分布於沖淤積平原20~30米高程帶,其中灰潮土占91%以上是蔬菜生產的最適宜土壤。另一種適宜蔬菜的土壤是黃棕壤,有12278畝,其中大部分分布於20~30米高程帶,另外30~40米高程帶也有相當多的分布。
洪山區水產養殖區分布在洪山區各鄉鎮,湖泊、塘堰、精養魚池匯集了大面積地表徑流,蓄積養豐富的有機物質和無機鹽類。
洪山區宜於糧油生產的土地4萬畝,主要分布在花山鎮8335畝,左嶺鎮8085畝,建設鄉5205畝。次適宜土地以建設鄉為最多,其次是青菱、九峰、花山等鄉鎮、共有次適宜土地27萬畝。
人口
截止到2017年,洪山區常住人口117.16萬人。戶籍人口58.4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0.43萬人,非農人口57.97萬人;人口出生率10.54‰,人口死亡率2.06%,人口自然增長率8.48%;
政治
經濟
綜述
2017年,洪山區地區生產總值957.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4%,第一產業增加值1.94億元,同比下降14.8%;第二產業增加值210.24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745.55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為0.20:21.95:77.85。全年完成公共財政總收入159.22億元,同比增長2.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6.37億元,同比增長11.0%。
2017年,洪山區工商登記的內資企業1634戶,其中2017年新登記513戶;私營企業42951戶,其中2017年新登記7995戶;個體工商戶68126戶,其中2017年新登記12381戶。
2017年,洪山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47元,增長9.62%。人均消費支出32274元,增長7.6%,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0%。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7.36平方米。
2018年,洪山區地區生產總值1044億元,同比增長9%,公共財政總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83億元和108億元,增長15%和12.1%。
第一產業
2017年,洪山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8億元,同比下降10.5%,其中,實現農業產值1.65億元,漁業產值1.80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07億元,同比下降14.8%。
第二產業
2017年,洪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1戶,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9.73億元,同比增長1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50.00億元,同比增長7.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5.30億元,利稅總額23.47億元,其中利潤總額14.03億元。
2017年,洪山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128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373.26億元;建築業增加值145.72億元,同比增長6.4%。
2018年,洪山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工業投資增長62%,其中技改投資占比達到71.5%;全區新增“小進規”企業16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6家;
第三產業
2017年,洪山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9.69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工業投資15.55億元,同比增長18.0%;房地產開發投資325.41億元,同比增長20.9%。商品房銷售面積367.17萬平方米,增長13.7%。
2017年,洪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4.1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297.26億元,同比下降1.3%,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600.69億元,同比增長9.9%;住宿餐飲業13.42億元,同比增長21.0%。全年外貿出口完成18.60億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509 萬美元。
2018年,洪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
交通運輸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洪山區內有高等院校38所,其中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等省部屬以上高校14所,國家重點學科6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省以上科研機構35個,有兩院院士54名,在校大學生近50萬人。
截至2017年末,洪山區有幼稚園141所,在園幼兒31657人;國小35所,在校學生41822人;普通中學23所,在校學生20871人;職業學校5所,在校學生4095人。
2018年,洪山區建設人才(校友)工作站13個,引進國家千人計畫等各類人才81名。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新增4所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公益普惠園在園幼兒比例保持80%以上。投入3.7億元,南湖玫瑰灣國小等4所學校開工建設,華師附小南湖分校等4所學校投入使用,入學增幅保持在10%以上。
2018年,洪山區深入開展“迎軍運、講文明、樹新風”主題活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尼加提·雪蓮花志願服務隊獲評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洪山高中被授予全國中學生志願服務示範學校稱號。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洪山區共有衛生機構44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5個,門診部168個,診所152個,衛生防疫機構2個,婦幼保健機構2個,社區其他衛生機構85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273人,病床8429 張。
2018年,洪山區在南湖、和平等片區規劃布局5個綜合醫院、3個專科醫院、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洪山院區、省婦幼保健院洪山院區已經開工,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覆核。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洪山區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全年組織各類民眾文化活動110場。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洪山區有體育場館42個,籃球場674個,游泳池34個。
2018年,洪山區累計組織各類體育賽事193場。
科學技術
2016年,洪山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57.44億元;比去年129.05億元增長2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預計56.65億元;比去年45.01億元增長25.86%,R&D預計25.02億元,占GDP的比重達3.03%。
2016年,洪山區先後實施150餘個技術改造和工業投資項目,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60家,20家企業成功登入新三板,南湖創意產業園列入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多園”試點園區,創意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
2018年,洪山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8%,超目標13個百分點。40棟重點樓宇納稅增幅達37.8%,成立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全區新增文化創意企業1000餘家。
2018年,洪山區簽約華中科學生態城等優質項目30個,簽約金額1226.1億元,其中30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4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5個;招商引資總額達到590億元,往年和當年簽約項目開工率分別達67.5%和52.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
洪山區與韓國東西大學簽約,中韓國際文創園等項目落戶洪山,新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站9個,開展轉化活動17場,承接轉化項目20項,其中院士項目5個,技術契約成交額達到65億元,引進優質企業112家。全區新增省級眾創空間4家、省級孵化器1家。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2億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0家、瞪羚企業55家。
社會保障
2018年,洪山區用於民生支出66.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6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全年新就業2109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5%以內,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373套、基本建成4284套。逐步推進電梯增設工程,為5個試點小區增設電梯23部,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各類保險新增71243人,基本實現全覆蓋。
2018年,洪山區發放低保及各類補助1669萬元,為1847名勞動者追回工資4773.2萬元,對547戶殘疾人家庭居住環境實施無障礙改造,建成老年宜居社區30個,為符合政策規定的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幫扶新洲區7個貧困村、94戶319名農民實現脫貧。
人民生活
2017年,洪山區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家用電腦100台、空調195台、行動電話201部。
風景名勝
截至2018年,洪山區已形成以東湖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為核心的大東湖自然景觀線路。比
西湖面積大5倍的東湖,水面面積34平方公里。沿岸被34座山峰環繞,山下有湖,水中有山。
九峰山方圓20平方公里,其9座山峰中丁
管峰海拔200米,
湯遜湖擁有水面1.5萬畝。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籌建於1956年,1958年正式成立,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研機構,是中國三大核心科學植物園之一,包含磨山、光谷、江夏三個國內園區、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肯亞園區以及多個野外觀測台站。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是中國三級博物館,是首家被認定為中國AAAA級旅遊景區的高校博物館,是中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中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教育基地、中國中國小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中國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武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武漢十大博物館。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
卓刀泉寺,位古卓刀泉寺,亦名御泉寺,俗稱關廟,位於武昌城區以東,洪山區伏虎山南麓。南憑卓刀泉路,北臨珞瑜路
武漢東湖風景區;背靠伏虎山,交通便利,是風景旅遊景點之一。
地方特產
武昌魚
武昌魚,得名已有1726年的歷史,武昌魚的學名一一團頭魴;歷代詩人,以武昌魚借喻鄉關之情,武漢市洪山區東南隅靠近梁子湖,梁子湖是武昌魚的母親湖。洪山區有可養魚淡水水面172萬公頃,年產鮮魚兩千萬公斤。
保豐綠茶
保豐綠茶,即武漢市洪山區九峰鄉保豐村林場生產的綠茶,其品種有毫鋒、銀芽、龍井、毛尖、珍眉等。保豐綠茶於1971年問世,不僅在市級評比中獲獎,還被評為湖北省名優茶。1986年,保豐毫鋒被評為省優良產品,1987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93年,毫鋒與銀芽均獲省一等獎。1994年,毫鋒獲省優良獎,銀芽獲省特等獎。在全國性的“94中國陸羽杯”茶葉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洪山菜薹
洪山菜薹,俗稱紅菜苔,色紫紅、花金黃,是武漢地區的特產。據史籍記載,紅菜苔在唐代已是著名的蔬菜,歷來是湖北地方向皇帝進貢的土特產,曾被封為“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洪山菜苔,含有鈣、磷、鐵、胡蘿卡素、抗壞血酸等成分,尤以洪山寶通寺至卓刀泉九嶺十八嶺十八凹一帶出產的品質最佳。
天興韭黃
天興韭黃,引種自四川成都的優良品種——犀蒲韭中的鐵桿子,葉片寬,假莖長而粗壯,質地細嫩,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鈣、磷、鐵、胡蘿卡素、多種維生素和其它人體生理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對壞血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有輔助療效。
1989年,武漢市科委將天興鄉列為武漢市韭黃生產基地,種植面積800餘畝,具有年產韭黃10多萬公斤、韭青560多萬公斤、韭花3萬多公斤的能力。
青菱蓮藕
青菱蓮藕,在青菱鄉面積68平方公里,黃家湖為6000畝,青菱湖為9000畝,野湖3400畝。所產蓮藕原系野生,20世紀世紀70年代後,實行人工栽植,產量迅速提高。
天興洲西瓜
天興洲西瓜,特點是瓜皮薄,水份足,含糖度高,1951年,種植西瓜1000畝左右。1958年,其種植面積有2000多畝,約占耕地總面積的25%。1969年至1972年間,西瓜種植面積達到耕地總面積的30%。1971年,開始“南繁”育種〈到海南島育種〉,引進小籽西瓜“雜交一代”。試種的結果證明,這種小籽西瓜肉汁多,含糖度一般達到10度左右,產量也很高,平均畝產達到7-8千斤。1973年,第二批育種小分隊到海南育種,從海南帶回了一批雜交良種,在天興洲推廣種植小籽西瓜,特別是“中育一號”瓜,含糖度最高可達13度。
榮譽稱號
2015年04月03日,洪山區入選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6年5月10日,洪山區被教育部公布為第四批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
2017年,洪山區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8年9月,洪山區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
2018年10月,洪山區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8年11月,洪山區創建全國健康促進區試點工作通過國家評估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