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刀泉寺

卓刀泉寺

卓刀泉寺也稱御泉寺,位於湖北省武昌伏虎山的西南麓,在武昌區卓刀泉的十字路口(即華中師範大學東門往珞喻路方向前行約300米處),是一座千年古剎。

古卓刀泉寺因為一井泉水——卓刀泉而得名。這裡除了供奉佛祖和菩薩外,還特地供奉了三國時期蜀國著名的大將軍關羽,故而此地也是關帝廟。

2014年12月3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三國傳說·卓刀泉傳說”項目成功入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卓刀泉寺
  • 類別:佛教寺院
  • 地點:武昌伏虎山的西南麓
  •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
  • 門票:免門票
  • 藏品:關公青銅神像、楚昭王朱楨題字等
  • 建造年代:宋代(960年~1279年)始建
  • 特色:武漢最大的關帝廟
歷史傳說,寺院格局,功能分區,平面布局,主要景觀,寺碑節選,寺內“三寶”,景區熱度指數,寺廟近況,未來規劃,規劃範圍,規劃定位,規劃原則,建塔建議,

歷史傳說

“北有歸元寺,南有卓刀泉”。
據史料記載,這座歷經1800年的古井為三國時期所立。公元208年(建安13年)關羽屯兵於此,遇到大旱,天氣炎熱士兵無水解渴,一時怨聲四起。關羽聞知,甚是著急,拿起他200斤重的青龍刀奮力斫地,並大聲嘆道:“如此炎熱,官兵怎可一日無水呢?”說著,又是連斫幾刀。沒想到,勇武無比的關羽幾刀下去,竟有泉水潺潺流出,關羽大喜,捧一口泉水喝下,甘甜可口,便令三軍暢飲,營中官兵歡呼雀躍,士氣大振。後來,當地人在泉水湧出之地圍了一口井,稱著“卓刀泉”。
古卓刀泉寺中有一塊《卓刀泉記》碑,碑石上有這樣一段記載:“城東十五里,有卓刀泉者,吾楚勝跡也。昔漢壽亭侯關公治兵江陵時,卓刀於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溫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飲之可以療疾。”原來,卓刀泉是關羽用大刀斫出來的啊!而且斫出的是一口“飲之可以療疾”的好井。
除了碑石上記載的故事之外,在民間還有一段傳說。赤壁大戰前,關羽奉軍師諸葛亮之命率兵馬途經此地。時值盛夏,酷暑難熬,士兵極度缺水。於是,關羽派兵四出尋找水源。這裡,一位銀須飄拂的老翁告訴關羽:“這裡原是水豐林茂之地,後來出了個老虎精,把湖灣水源全部截斷了。百姓們為求水用,得給老虎精送去童男童女呢!”關羽聞之,鳳眉橫豎,怒不可遏。恰在此時,狂風亂起,一隻猛虎隨風而現。關羽祭起青龍堰月刀,刀在瞬間便化為一條青龍,呼嘯著迎虎而上,龍虎相搏,一時間飛沙走石,天昏地暗。不久後猛虎一陣慘叫,趴在地上化成了一座石頭山。這就是伏虎山。伏虎為山後,大刀重回關羽手中。關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沒想到,就在大刀斫地之處,冒出了涓涓清泉。將士們痛飲泉水解渴,軍威士氣大為振奮。然後,關羽以刀蘸水澆灑石頭山,山上即刻便綠樹叢生。真箇是“青龍降虎關雲長,甘醇還數卓刀泉。”後人感念關羽,便把這眼清泉取名卓刀泉,在泉畔建起了卓刀泉廟,把猛虎化成的小山稱伏虎山。這便是伏虎為山、卓刀為泉的傳說故事。
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英雄豪傑逐鹿沙場,可真正能成為神並被立廟祭祀與供奉的可謂鳳毛麟角,但關羽就是其中的一個。關羽在武漢活動的時間其實並不長,但只要關羽的足跡到過這裡,這裡便有了與關羽相關的傳說與故事。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看,這些傳說與故事都讓關羽的英雄之氣瀰漫在了武漢的城市空氣之中。
關聖殿關聖殿
隨著漢蜀的消亡,關羽的“忠義仁勇”被人們世代傳誦。宋朝,朝廷為紀念關羽,在這裡建了一個寺,名叫“御泉寺”。因“關公文化”在民間廣為流傳,寺內香火鼎盛,遊人如織,一時間,御泉寺名揚中原。明朝時,御泉寺更是盛極一時,當時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幀遊覽至此,仰關公之名,命人打井水暢飲。泉水入口,甘甜無比,令朱幀欣喜不已。於是,他令人為此泉築井台,修石欄,建造井亭,並親書“卓刀泉”三字,刻於石欄之上。在古卓刀泉寺看到,經多次兵火戰亂後,寺內古時的亭台與護欄早已消失匿跡,唯有這口井保存完好,見證著1800年的滄桑歲月。,斑駁的井壁上,“卓刀泉”三個大字十分醒目。
只可惜,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作為武昌之勝景的古寺廟大部分建築在清初毀於戰火。鹹豐八年(1858)重建,1916年重修。重修後的山門上刻有“卓刀泉”三字。今天,當我們進入古寺的山門,可以看見一四合院落。院落中央,即是古泉井;左側為桃園閣,供奉桃園三結義之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左右兩廂為禪堂。再進為正殿,供關羽塑像。
大事記
卓刀泉,又名御泉寺、玉泉寺、泉寺、關廟,位於伏虎山麓。據明代《寰宇通志》和清代《武昌府志》記載及民間傳說,東漢末年,蜀將關羽曾駐兵於此,因天旱無水,兵乾馬渴,關羽一急之下,卓刀於地,頓時水涌成泉,後人便把此泉取名為“卓刀泉”。
宋時在此依泉建寺,名曰“御泉寺”,以紀念關羽,一度是香火鼎盛、遊人如織的地方。
明初楚昭王朱楨在此井泉築台建亭。今亭已傾廢,井台與井欄猶存,井石上刻“卓刀泉”三字仍清晰可見。
明末毀於兵燹,清康熙時重建,太平軍曾在此鑾戰慘敗,廟木盡毀。
僧人打水僧人打水
清鹹豐八年(1858),中丞胡林翼捐資重建。
清光緒九年(1883),重修,今存《古卓刀泉記》碑文。
民國六年(1916),再次重修,定名為御泉寺,今存《御泉寺碑記》碑文。
1956年曾將卓刀泉納入東湖風景區的文物景點進行過維修,改名為“古卓刀泉寺”。武漢市人民政府於1959年把它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大革命中,慘遭破壞,廟裡的和尚被趕走,大殿祖師台被挖掉,殿堂變成了存放骨灰盒的靈堂。
1988年,根據國務院有關指示精神,該寺退還給武漢市佛教協會,恢復為寺廟。
2004年8月,能靜法師晉院主持法務,正式恢復為佛教比丘叢林。
2005年11月,經一年的重新修繕,恢復了故有面貌,正式對外開放。現寺為三進院落,一進為山門,入眼即為關聖殿;二進為正方形院落,院中就是卓刀泉;三進便是大雄寶殿。古卓刀泉寺現不收門票。
據德如法師介紹,古卓刀泉寺在其周邊的一批企事業單位全部遷出後,將與寺後的伏虎山整合開發,並納入到東湖風景區整體規劃。開發工程約要五年左右時間。屆時,古卓刀泉寺占地總面積達15258平方米(包括後山6575平方米),將憑藉其佛、道、關公文化,以及伏虎山上抗戰英烈墓等,成為武漢市文化旅遊的新亮點。

寺院格局

功能分區

(1)關公文化區:以展示關公和三國文化為主。
關公關公
(2)佛教活動區:以舉行相應的佛事活動和安頓僧人的日常生活為主。
(3)前院休閒區:以休閒、品茶、進餐等遊客活動為主。
(4)後山遊覽區:以觀賞自然景觀和相關建築、雕塑點景為主。

平面布局

(1)基本理念:
A、在保持貫穿中軸,左右對稱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變化,以形成活潑、流動的空間;
B、儘可能保持原有生態,不因建設而造成破壞;
C、虛實結合,靜中有動,在不違背傳統殿堂制度的基礎上,強化園林布局;
D、分區明確而又要保持相互一間的貫通。
(2)具體構想:
總的布局構成分為四個區九個空間單元。
宋界碑宋界碑
(1)關公文化區:以山門至大雄寶殿為中軸,主要分布於中軸線左側。涉及項目包括原有的關聖橋和從前至後依次新建的春秋書院、群英台、五虎上將群像、三國書畫社、關聖殿、關公畫廊、刀馬台、結義亭、桃園閣及工藝館、集古齋等附屬建築和雕像。其中,工藝館、春秋書院、集古齋、三國書畫社、群英台、五虎上將群像構成一個相對對立的院落。關聖殿、關公畫廊、刀馬台和結義亭、桃園閣分別構成兩個相對獨立的院落。
(2)佛教活動區:以山門至大雄寶殿為中軸,主要分布於中軸線及中軸線右上側。涉及項目包括已有的天王殿(關聖殿改)、大雄寶殿;天王殿(關聖殿改);前改建的放生池、新建的鐘樓、鼓樓;古井左側和右側改建後的客堂、祖堂、齋堂;大雄寶殿後增建的藏經閣、法堂以及從中軸線向右側依次新建的正心亭、觀音殿、自在亭、經幢、長壽軒、傳經堂、曬經石、財寶天王殿、碑林、雲水堂、念佛堂、眾賢居、香積廚,分別構成三個相對獨立的院落。
(3)前院休閒區:以山門至大雄寶殿為中軸,主要分布於中軸線右下側。涉及項目包括從前至後依次新建的妙逸茶館、菩提齋樓、濯蓮池、聞泉亭、停車場,並與財寶天王殿、碑林共同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
(4)後山遊覽區:山體擋土牆以上,主要分布於後山右上側。涉及項目包括從下面依次新建的印祖亭、郡主顯靈處、昭王殿、關公伏虎像、伏虎塔等與佛教或關公信仰有關的構築物、建築小品及雕像,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遊園。
以上八個空間單元,加上山門至天王殿(關聖殿改)的寺廟前庭區域,包括山門內側左右新建的兩個碑亭在內,總計九個空間單元。

主要景觀

寺碑節選

曾經的古卓刀泉寺古道,歷來為武漢鄂東乃至江浙的唯一通道;如今的卓刀泉路,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好一派繁榮景象。鬱鬱蔥蔥的桂子山和巍峨的伏虎山,被卓刀泉路隔離開來,兩兩相望。古卓刀泉寺背倚伏虎山,守望桂子山,卓然獨立。
四周松柏繚繞,拔地參天,每當煙開日出,天朗氣清,則百鳥騰聲,歡如樂作。及微風披拂,而雲飛濤涌,谷應山鳴。其澎湃之聲,恍如萬馬賓士,雜沓而至。往往呼吸之頃,百靈變幻,莫測其端,詞客騷人,靡不以得睹斯泉為快……故游其間者,恆累宿不能去。
——據古卓刀泉寺石碑載

寺內“三寶”

寺內有“三寶”:
其一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關公青銅神像;
規劃圖規劃圖
其二就是楚昭王朱楨題字的“卓刀泉”;
其三是在一般寺院中難得一見的珍品——男身觀音像。
除了這三寶之外,來到寺院內,還可以感受廟前的泉水淙淙,廟周的古木森森和寧靜幽閒的山野情趣。如今,這裡將重新規劃,成為集關公文化和佛教於一體的重點旅遊景區。
關公是民間的財神,因此,每年到這裡來的人絡繹不絕,求財和求才都是非常好,再說,目前它是武漢市內最有特色的山林——伏虎山,有最甘甜的泉水可以直接飲用,難得的好去處喲。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8.37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9.09

寺廟近況

卓刀泉寺的山門重新修建了,高大巍峨,典型江南氣息,並且2010年1月23日舉行山門重光大典。吉日,期待您的光臨。
山門山門
根據規劃,卓刀泉寺將建成具有“關公文化”、“佛教文化”於一體的特色景點。在新山門落成大典上,武漢市有關方面提出,要用三到五年的時間重點建設卓刀泉寺,打造武漢市第二大宗教文化旅遊品牌,形成“北有歸元寺,南有卓刀泉”。
應對該寺的旅遊資源進行長遠規劃,武漢市將邀請有關專家挖掘關公文化,重新定位廟宇建築風格,讓關公文化成為我市宗教文化旅遊的又一品牌。
隨著捷運2號線的施工,卓刀泉寺也進入了規劃增建的新階段,山門已經落成,兩側的殿堂正在陸續開工。
卓刀泉寺
武漢市已經規劃了“卓刀泉公園”,將卓刀泉寺、伏虎山都納入規劃範圍,2011年6月之後,這裡將成為武漢的一個城市公園。
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卓刀泉寺山門附屬工程竣工暨七寶如來禪茶藝術館2011年6月開館。人們在品茗時,還可欣賞佛教文物、名人字畫、名家手工藝壺。

未來規劃

規劃範圍

現有範圍、待拆遷的洪山區教學家俱廠、洪山區園林局和省民政廳的有關建築物所在地及擋土牆以上的局部山地
古碑古碑

規劃定位

在完善寺廟相關佛教建築設施的基礎上,進一部突出關公文化特色,深化關公文化內涵,使其成為武漢市最具特色的關公文化中心和關公紀念聖地(如上所述,關公一生事業主要在湖北,武漢市佛教叢林較多,而關公紀念的不多,卓刀泉已有基礎,將來建設方面應集中在關公文化和三國文化上,佛教文化不宜過多表現)。
卓刀泉寺

規劃原則

1.在融合佛教文化、世俗文化、關公文化的基礎上,突出關公文化特色;
2.綜合體現朝拜、休閒、旅遊觀光和文化交流多種功能;
3.精減佛教建築設施,增加能體現關公及三國文化的建築設施;
4.在保持依山而建、左右對稱的寺廟格局基礎上,強化園林化布局。

建塔建議

在卓刀泉寺後面,有一座山,名叫伏虎山。適應城市景觀與旅遊的需要,本人建議,應當在山頂建立一座伏虎寶塔。這座寶塔應當有相當的高度,起碼要超過附近的高層建築,使這一地段突顯出來。理由是:
武漢龍脈
從龜山、蛇山、洪山、伏虎山、喻家山一條線是武漢的“龍脈”。沿著這條龍脈,武漢經濟的線索非常清晰。如今,龜山上有電視塔、蛇山上有黃鶴樓、洪山上有洪山寶塔、喻家山上有一座瞭望台,惟獨伏虎山上什麼也沒有,感覺這條龍脈斷了,建立一座塔可以在空間上連續起來。
古寺寶塔
在中國傳統的建築格局中,著名的寺廟往往有一座塔相伴。塔與寺廟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如今,卓刀泉的馬路已經納入規劃,卓刀泉寺也將投入改造擴大。在這種形勢下,卓刀泉寺也需要配一個塔。
東湖美景
東湖是有缺憾的,缺憾在於人文景點少,更不用說寺廟了,卓刀泉寺就是離東湖最近的寺廟,伏虎塔的建造後,可以從東湖遠處就可以看見,形成東湖特有的風景,而且還可以吸引觀光客。
民間傳說
伏虎塔的建造後,可以延續關公伏虎的故事,成為武漢的聚財塔,並進而形成卓刀泉寺的獨特風景線。再說,塔建成後,卓刀泉寺連同後面的伏虎山、塔都可以成為人們修閒遊玩的良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