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是湖北省屬的一所綜合性
開放大學,創辦於1979年元月,32年來,已建設成為一個完善的省、市、縣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現代
遠程開放教育網路:現有24所地市級
廣播電視大學和省電大直屬分校,74所縣市級電大分校,875個教學班(點)。坐落在
東湖之濱關東工業園區的校本部,則是全省電大系統的教學管理中心、
多媒體教學節目研製中心、現代教學技術培訓中心和計算機網路管理中心。學校現有校舍總面積135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3.69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6023萬元,圖書資料208萬冊。湖北電大系統現有教職工3967人,其中
專職教師2251人,
高級職稱397人,
中級職稱996人,此外還聘有普通高校教授、社會知名學者、專家等作為兼職教師近800人。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坐落在
東湖之濱、武漢-“中國光谷”的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本部是全省電大系統的教學管理中心、多媒體教學節目研製開發中心、現代教學技術培訓中心和計算機網路中心。省電大本部現有在職教職工300餘人,擁有三個主體校區(
魯巷民院路校區、
關山一路校區和鄂州校區)。校園占地面積360餘畝,建築面積20餘萬平方米。
辦學宗旨
在辦學層次上,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變化適時地調整專業結構和辦學的層次結構,不斷拓寬專業口徑,現已形成以
專科教育為主,向上本科教育,向下中專教育,同時開展崗位培訓、繼續教育、燎原教育等各種
非學歷教育的多層次、多規格、多科類的辦學格局。在專業設定上,先後開設了理、工、文、經、農、醫、法學、師範等專業108個。在教學管理上,注重素質教育,嚴格實行統一教學計畫、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命題考試、統一評分標準的原則,並輔之以嚴格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保證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在教學設備上,通過接受
世界銀行貸款、政府投入和學校自籌等途徑,建設了全省衛星地面接收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擁有了一定的辦學基地和教學設備,充分利用廣播電視、衛星、計算機網路、VCD、文字教材等現代傳播媒體進行
多媒體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為廣大學生營造了一個有利於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在教職工隊伍建設上,堅持以開放性和教學現代化為目標,培養了一支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師、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隊伍,全省電大系統現有教職工2841人,專任教師1748人,具有高級
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436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796人,另外,學校還聘請了大批社會知名學者和專家教授任主講教師和兼職教師,保證了電大的教學質量。在人才培養方面,充分發揮電大系統功能,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超越時空限制的優勢,大容量地組織規模辦學,累計培養本、專科
畢業生30餘萬人,中專畢業生4萬餘人,完成各類崗位培訓和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55萬人次,各類
學歷教育在校生近7萬人。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機構專業設定
名稱
| 負責人
|
| 湯春來
|
紀委、監察室、審計室
| 高偉
|
組織人事部
| 張化斌
|
宣傳部
| 李宜兵
|
離退休工作處
| 陳秋剛
|
工會
| 廖志紅
|
學工處(團委)
| 余建武
|
財務處
| 張定業
|
教務處、基層電大工作處
| 施斌
|
後勤與資產管理處
| 朱遂傑
|
基建辦公室
| 張白鴿
|
保衛處
| 江文
|
教育技術中心
| 李述武
|
科研處、圖書信息中心
| |
| 徐在能
|
開放教育學院
| 李昌奉
|
| 金中
|
導學中心
| 楊宏宇
|
湖北現代技術學校
| 辛建青
|
電子商務
| 法學
| 工商管理
| |
廣告
| 漢語言文學
| 會計學
| |
| | | 建築施工與管理
|
| 水利水電工程
| 金融學
| 經濟學
|
物業管理
| 國小教育
| 行政管理
| |
園藝
| | 旅遊
| 物流管理
|
教學方式
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電大學生的學習,有別於普通高校校園內學生的學習,其最大的區別是:學生以自學為主,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錄音、錄像課,利用網上教學平台進行學習,同時接受必要的面授輔導。
由於師生異地、教與學在時間空間上的分離,學生以自學為主遠程開放教育的特點之一。學校並不是不組織教學活動,而是組織的方式有別於以面授為主的普通高校,各級電大都為學生提供更為完備的學習材料(如多種媒體的教材等)、學習條件(如視聽閱覽室、計算機多媒體教室、語音室、網路教室等)和各種學習支持服務(如諮詢答疑電話、語音信箱、網上教學平台、學習小組等)。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習方式
在電大學習,需要具備或逐步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電大學生從註冊入學開始,學習的過程大致完成應以下程式:制定個人學習計畫。按照學校提供的教學計畫,根據個人工作、家庭和學習基礎與學習時間等實際情況,制定個人的學習計畫。學習必修課程並通過考核。通常一個專業的必修課程為9-12門,約占最低畢業總學分的60%。學習選修課程並通過考核。選修課的學分約占最低畢業總學分的40%。完成作業、實驗或課程設計。按規定,作業、實驗或課程設計的成績為
形成性考核成績,它是能否參加期末考試的前提,並按一定比例計入該課程的考核成績及相應的學分。參加集中實踐環節。一般要參加3-4周的社會調查或實習,並在4-8周內完成畢業作業或
畢業設計(論文)。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撰寫論文,最後通過答辯委員會的評議。
具體到一門課程的學習,一般要完成以下各個環節:自學文字教材,收聽、收視音像教材,到學校參加面授輔導或專題討論,上網學習,完成作業或實驗,參加期末考試。
學校領導
姓名
| 職務
|
劉 義
| 黨委書記
|
廖長林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唐洪鈞
| 黨委副書記
|
張文凱
|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宋移安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胡 雄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湯春來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張化斌
| 黨委常委
|
發展成績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1999年9月,我校正式成為教育部批准的“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的首批試點單位,並積極開展試點工作,開辦了16個本科專業、23個專科專業,建立並完善了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和教學支持服務體系,2006年順利通過了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總結性評估,評估結論為良好。開放教育試點已經轉為常規辦學形式。“十一五”期間,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將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的領導下,在中央電大的指導支持下,堅持科學發展觀,以
服務經濟建設、滿足社會需求、培養高素質的套用型人才為辦學宗旨,立足湖北省情,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保持和發揚辦學方式的開放性,教學手段的先進性,辦學形式的多樣性和專業設定的靈活性,以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旺盛的辦學活力為加速構建我省
終身教育體系,為“科教興鄂”戰略作出新的貢獻.
學校地址
地址:武漢市民院路82號
郵編:430074
乘車路線公交線路:909路,全程約51k米
1、從武昌火車站步行約30米,到達武昌火車站東廣場站
2、乘坐909路,經過13站, 到達民族大道
光谷廣場站3、步行約30米,到達湖北省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