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門

洛陽龍門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龍門是一 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中流。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餘尊。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門
  • 地理位置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
  • 級別:國家級
  • 始建時間:公元494年前後
介紹,建築,歷史,管理,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介紹

洛陽,素稱“十三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後歷時1500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洛陽龍門景點夜景洛陽龍門景點夜景
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裡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國以來,這裡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宮城城門產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龍門”,“龍門”之名即延用至今。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餘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70餘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於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於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範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係。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裡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於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洛陽龍門 佛像洛陽龍門 佛像
潛溪寺 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於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於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洛陽龍門景點洛陽龍門景點
賓陽中洞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願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1982年,洛陽龍門作為舉世聞名的人文景觀,以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建築

洛陽龍門石窟保存了一批唐代密宗造像。
洛陽龍門 觀音造像洛陽龍門 觀音造像
大日如來
現置龍門擂鼓台南洞內的大日如來像,據 調查是清末由龍門某寺院遷來的。從風格看應為武則天後期作品。像高215米,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座高0.86米。像螺髻,戴寶冠,上飾蓮花及忍冬流雲。面略長,較平,眉梢、眼角上斜。左手平伸五指仰置右足上:右臂戴葫蘆形臂釧,掌心向下撫右膝。胸部突起,腰較細。頸部有橫紋四道,飾瓔珞和尖項飾。身著右袒袈裟。胸前衣褶四道從左肩斜下。
密宗造像
該窟平面為馬蹄形,穹隆頂,高4米,寬4.9米,深5.4米。三壁各大像一尊。窟頂殘存蓮花藻井,周圍四身飛天,漫漶剝蝕嚴重。窟內主像大日如來身高2.45米,風化嚴重。窺其遺存,結跏趺坐於正壁須彌座上,座高0.9米。像螺髻,戴飾有化佛的寶冠,面部已風化。頸部刻橫紋四道,戴尖項飾。身佩瓔珞,著右袒袈裟。手置足上,右臂下垂戴釧。殘存舟形背光,頭光中層飾七佛,其餘風化難辨。南壁大佛因窟壁崩塌已失存,殘留八角覆蓮寶座,座高0.88米。舟形背光存輪廓,頭光中層飾七佛,其餘剝蝕難辨。北壁大佛高2.2米,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座高0.9米。像螺髻,著通肩袈裟,舟形背光依稀可辨,頭光中層有七佛。其餘剝蝕難辨。窟內正壁及左右壁雕蓮花菩薩,現存16身,皆坐蓮花座,戴寶冠,長發垂肩,上身袒露,戴項飾,肩搭披巾,下著裙,姿態神情各異。其餘壁面擇隙雕小龕像。前壁南側雕八臂觀音一尊,跣足立於圓台座上,身高11.83米。頭部經後世補塑,有圓耳飾垂肩。頸戴桃形項飾。上體袒露,身佩瓔珞,肩搭披巾,下著長裙。八臂:左側自上而下第一手持物舉胸前,第二手伸五指舉至齊肩,第三手拇、中指捏一物上舉,第四手伸五指下垂身側;右側僅殘存第一臂上部。前壁北側雕四臂觀音一尊,赤足立於圓台座上,身高1.9米。頭已殘毀,雙足已風化脫落。左側上手拇、中指捏一物舉至齊肩,下手握物下垂;右側上手殘毀,下手捻珠下垂。其餘服飾與南側八臂觀音同樣。
洛陽龍門石窟全景洛陽龍門石窟全景
觀音龕
位於擂鼓台北洞窟楣南端上方,龕內刻八臂觀音一尊,赤足立於圓台座上,身高0.46米。像雖風化,但尚較完整。頭殘,身微曲。上身袒露,肩搭披巾,身佩瓔珞,下著長裙。八臂:左側自上至下第一手持物舉至胸前,第二手握圓物舉至齊肩,第三臂微曲平舉,第四手持瓶下垂;右側第一手持物舉至齊肩,第二臂微曲上舉,第三臂下垂,手捏物,第四臂貼身下垂,手握物。
千手千眼觀音龕
位於萬佛溝里北壁,南向,龕高2.4米,寬1.71米,深0.35米。龕內造一觀音立像,風化剝蝕嚴重。身高2.3米,三眼十二臂。高髻,戴化佛冠,額中刻一眼。上身袒露,飾瓔珞,披巾自肩部下垂貼於身體兩側,下著長裙。十二臂豐腴圓潤,皆戴釧,作不同曲伸動作。身前六臂:上二臂及中二臂舉至胸前,下二臂伸置腹前。身側六臂:左側上手托一板狀物舉至頭側。中手平伸,下手斜伸向下;右則上手上舉,中手平伸,下手斜伸向下。觀音身軀周圍遍刻小手臂,呈放射狀,手展開,掌心皆刻一眼。
千手觀音洞
位於萬佛溝高平郡王洞東側下方斷崖上,窟高1.33米,寬1.58米,深1.4米。窟內西壁雕千佛,東壁原造一千手觀音像,現觀音已不存,只存洞壁上的手臂及千手,呈放射狀,掌心皆向外。千手下方兩側各鑿龕,內各雕一自在觀音像。前壁東西兩側各造一自在觀音像龕。
大日如來像
據調查此像原由龍門某寺院移入擂鼓台中洞石壇上,l982年又從洞裡遷此。像高1.92米,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像寶冠殘毀,顯露螺髻。面略長,較平,雙目俯視,眉梢及眼梢上斜,額中央刻白毫相,鼻殘破,唇較厚,緊閉。戴尖項飾,著右袒袈裟,農褶圓潤。左臂手展掌置右足上;右手掌心向下撫右膝。胸部突起,腰較細。座高0.89米,束腰部分四角及前後面中央各刻一力士,下沿雕覆蓮花瓣一匝。
洛陽龍門洛陽龍門
洛陽龍門密宗造像採用窟龕的構造形制。其一,窟平面作馬蹄形,頂呈穹隆形,中心刻蓮花、飛天:三壁各造佛像一尊,前壁中央鑿門,兩側各造一尊菩薩,如擂鼓台北洞。這種平面作馬蹄形、穹隆頂、三壁三鋪造像的形制,在國內最早出現於雲岡石窟的第16至19窟中(即曇曜五窟中的四個窟)。到洛陽龍門石窟時,發展成以賓陽中洞為代表的新形制:平面仍作馬蹄形,三壁各造一鋪像,正壁造像後移,窟室空間擴大,左右壁耳龕消失,各造一鋪立像;窟頂飾蓮花、飛天。賓陽中洞以其有計畫的布局和高水平的造像技巧,成為北魏後期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這種形制的洞窟發展到唐代,在龍門除擂鼓台北洞外,還有雙窟北洞。但規模、藝術技巧諸方面已遠遜於賓陽中洞。其二,摩崖鑿龕,龕內造像一尊。這是唐代密宗像龕主要形式,如擂鼓台北洞窟楣的觀音龕、萬佛溝的千手千眼觀音龕。龍門造像的配置和題材,龍門密宗造像的配置,僅擂鼓台北洞為三佛和二菩薩,其餘皆為單鑿的觀音像龕和單身的大日如來像。龍門密宗的造像題材,在佛像方面,以大日如來,即大日佛較多。這是密宗所尊奉的最高神,梵語謂之摩訶大毗盧遮那日佛,譯作“大日”。在菩薩方面,有四臂觀音、八臂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和千手觀音。龍門密宗的造像特徵,龍門密宗的四尊大日佛,其姿態、手勢相同,均結跏趺坐,著右袒袈裟;又多作菩薩裝,頭戴寶冠,臂著釧,頸戴項飾,身佩瓔珞。龍門密宗的菩薩皆多眼多臂,並配以表示菩薩種種誓願、智慧、功德的手印。

歷史

龍門是北魏王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多數造像的興廢變遷與當時的政治形式相適應,是為一定階級的政 治服務的。它反映了北魏時期中國歷史上一些政變和戰亂,古陽洞賓陽洞,都是奉皇帝之意旨開鑿的。古陽洞是支持孝文帝遷都洛陽和漢化改革的一批王宮貴族和高級官吏開鑿的。其中有比丘慧成(孝文帝的堂兄弟)、北海王元詳(孝文帝的兄弟)及其母高氏(獻文帝之妃高椒房)、齊郡王元佑(文成帝的孫子,孝文帝的堂兄弟)、安定王元燮(太武帝的重孫)、廣川王賀蘭汗妃侯氏(孝文帝的從叔母)、司空公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氏、元洪略(樂陵王思譽之子)、輔國將軍楊大眼等造的像,另外還有眾多的中小型佛龕為北魏的中下層官吏所雕造。賓陽中洞和南洞是宣武帝傾盡宮遷財力給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營造的一個偉大艱巨的工程;賓陽北洞是劉騰為宣武帝開鑿的,以上工程原為中尹、宦官劉騰等主持,宣武帝死後,他與領軍元叉發動宮遷政變,執掌國權,幽禁代孝明帝執政的胡太后。後因胡太后再次返政,致使賓陽南北兩洞工程半途而廢。石窟寺是太尉公司空公皇甫度(胡太后之母舅)所開鑿。以上情況充分說明北魏貴族社會迷信佛教的社會風氣。北魏末期龍門造像呈現衰落,唐字洞和趙客師洞,以及蓮花洞兩壁上部都有未完成的工程痕跡。北魏遷都洛陽初期,龍門古陽洞的供養人像還有少數身穿褲褶式胡服的,太和改制以後,胡服在龍門便銷聲匿跡,為中原的褒衣博帶式服裝所代替。北魏詔改元姓後,宗室遂廢拓跋舊姓而姓元,古陽洞題記所載與史書吻合。
洛陽龍門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大抵北魏龍門造像多有題記,從龍門造像題記中可以窺見,北魏時龍門多造彌勒和手作禪定印的釋迦像。南北朝是承魏晉以來五胡十六國長期大動亂的時代,在戰火頻繁的苦難歷史條件下,宗教利用人們渴望“彌勒下生”來解救他們的不幸和痛苦的願望來安慰他們,麻醉他們,使他們忍受在現實中所遭遇到的各種痛苦。因此在龍門廣造彌勒和禪定的釋迦像。這些造像大都神情沉思冥想,眼帘俯視,垂憫下界,是具有時代特徵的造像題材和形式的體現。彌勒和禪定的釋迦像不僅在龍門大量出現,而且在洛陽附近的澠池鴻慶寺、宜陽虎頭寺、嵩縣鋪溝、偃師水泉、鞏縣等北魏晚期的石窟多有雕造。龍門造像記中,還提到了北朝(包括東西魏、北齊)洛陽一帶的大量寺院。如大統寺、中明寺、景隆寺、寶方寺、靈岩寺、報德寺、龍花寺、妙音寺、仙和寺、乾靈寺、石窟寺,其中的大統寺、報德寺和龍花寺可能為《洛陽伽藍記》中的洛陽京城的寺院。這些寺院多數為史書所不載,為研究北魏時期洛陽寺院的分布和興廢盛衰提供了歷史證明。
北魏龍門造像記還反映出當時民間盛行的佛教組織――“義邑”。這種組織是以建造佛像和奉佛為目的的信仰團體。石窟藝術:北魏遷都洛陽後,在北魏統治階段的倡導扶持下,我國北方廣大地區興起了一個開窟造像的熱潮。在我國內地石窟中,以龍門石窟的開鑿為最早。這時龍門石窟普遍出現了瘦削型的“秀骨清像”和“褒衣博帶”式的服裝,呈現出劃時代的特徵和風格。至此,中國石窟藝術在造像方面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石窟藝術的東方風格開始形成,出現了中原化的佛教形象。這種新的藝術風格普遍出現和形成於以洛陽龍門石窟為代表的中原諸石窟,所以稱其為中原風格。這種藝術風格上的變化,顯然是孝文帝改制推行先進的漢化政策,吸收借鑑東晉南朝和中原漢化的結果。因此,我們說龍門石窟藝術是北魏遷都洛陽之際在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它縱貫東西,融匯南北,是北方鮮卑族文化與中原和南朝以漢族文化為主的相融合,外來的佛教藝術與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相融合的具有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的一般的時代風格。中原風格不僅可以從龍門石窟的北魏造像中看到,而且從洛陽出土的北魏永寧寺塔基殘造像、北魏陵墓神道石刻人、元邵墓出土的陶俑、洛陽出土的北魏畫像石棺、流落海外的寧懋石室和孝子畫像石均能見到。“寬袍大袖”、“秀骨清像”的中原風格一經形成,便以洛陽為中心向外傳播影響,在北魏後期風靡全國,成為南北統一的時代風格。
洛陽龍門洛陽龍門
北朝龍門石窟現存樂器有十四種,其中以、笙、簫、雞婁鼓、箏、阮、銅鈸等樂器為多,說明這些樂器在當時社會上已普遍流行。北朝流行的樂器共十四種,其中傳統樂器八種,其餘六種為新傳入的樂器。當時最為流行的樂器有七種,其中民族樂器五種,其餘兩種為新輸入的域外樂器。書法:碑刻書法漢魏時期盛於洛陽,東漢洛陽太學立有石經(一名嘉平石經,以名一體石經),為書法家蔡邕所書;曹魏時又於太學刊立用古文、小篆、隸書三種字型書寫的石經(一名下始石經,以名三體石經)。迨至北魏,龍門碑誌造像等刻石文字更是興盛一時。其中以《龍門二十品》最具代表性。《龍門二十品》是魏碑中的精萃,是魏體字(又稱北碑、北體或龍門體)的代表。它在漢隸的基礎上有所繼承和發展,既保留樸拙的隸書意,又孕育著唐楷的萌芽,有著獨特的風格。《龍門二十品》和大量的北魏造像記,建築:北魏京城洛陽城壯觀,宮殿巍峨,寺廟宏偉,亭台樓閣及王公侯爵宅第極為繁華,但是,這些雄偉壯麗的建築都早已隨著中原頻繁的戰火化為灰燼,幸而龍門石窟還保存有北魏建築的尖拱、盝拱、圓拱等拱形;屋頂有北魏的歇山式和廡殿式,另外還有北魏的各種形式的石塔,這些都是保存完整的北魏式樣,從中可以找出洛陽古典建築樣式的歷史淵源。

管理

洛陽龍門為了保護這一世界遺產,特制定了二十八條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加強洛陽龍門石窟的保護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及其它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龍門石窟實際,制定本條例。
洛陽龍門 石像洛陽龍門 石像

第二條

市人民政府應依法加強對龍門石窟的保護和管理,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第三條

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是龍門石窟保護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龍門石窟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具體負責龍門石窟的保護管理工作。

第四條

市園林、公安、土地、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工商管理、建設、交通、水利、旅遊等有關部門以及龍門石窟所在地的縣(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各自職責,配合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做好龍門石窟的保護管理工作。

第五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它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龍門石窟的義務。凡在龍門石窟保護範圍內參觀、遊覽、考察或進行其它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遵守本條例。

第六條

龍門石窟的保護和維修應當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原貌的原則,科學保護,合理利用。

第七條

市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按照國家批准的《龍門石窟區保護規劃》,認真組織實施。

第八條

龍門石窟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嚴格執法,文明服務,加強對龍門石窟保護技術的科學研究,提高龍門石窟保護管理的水平。

第九條

龍門石窟保護範圍劃分為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重點保護區:東至燠子嶺,南至二道橋溝,西至伊洛公路,北至煤窯溝;一般保護區:東至石馬溝,南至水泥廠,西至裴家窯,北至園林場。
洛陽龍門洛陽龍門

第十條

龍門石窟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四至界限由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設定保護標誌說明和界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和破壞。

第十一條

在龍門石窟重點保護區內不得建造與龍門石窟保護無關的建築物、構築物,已存在的,市人民政府應當責令限期拆除、遷出。因特殊情況需要改造保留的,應當經上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批准。因特殊需要,在龍門石窟重點保護區內建設與龍門石窟保護有關的建築物、構築物,應當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批准後,方可辦理有關手續。

第十二條

在龍門石窟一般保護區內,不得建設危及龍門石窟安全的設施,不得修建其風格、高度、震律、體量、色調等與龍門石窟的環境風貌不相協調的建築物或構築物。修建新建築和構築物,其設計方案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上報批准。

第十三條

文物考古、高等院校等科研機構為了科學研究需要在龍門石窟保護範圍內進行考古發掘,應徵得龍門石窟文物保護管理機構的同意,並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報經批准。

第十四條

拍攝電影、電視劇(片)、專業錄像或專業攝影需拍攝龍門石窟外景和有特殊保護要求的洞窟內景的,應具有國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批准檔案,並在龍門石窟文物保護管理人員的監督下進行。

第十五條

進入龍門石窟洞窟內測繪石刻藝術品的,應經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並報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在龍門石窟文物保護管理人員的監督下進行。第十六條除執行公務的消防、救護和施工車輛外,其它車輛不得駛入龍門大橋橋洞以南、南口漫水橋以北伊河西岸區域,一切船隻不得進入龍門大橋和南漫水橋之間的水面。第十七條在龍門石窟保護範圍內,禁止下列行為:(一)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便溺、亂扔雜物;(二)亂倒垃圾和污水;(三)在設有禁止吸菸標誌區域內吸菸;(四)野炊,焚燒樹葉、荒草、垃圾,燃放煙花爆竹;(五)捕獵野生動物、放牧;(六)擅自翻拓龍門石窟雕刻品;(七)在文物、景物和保護設施上塗寫、刻劃、張貼和攀登;(八)在重點保護區內設定廣告;(九)損壞保護設施;(十)修建陵墓;(十一)擅自砍伐樹木,破壞植被;(十二)存放爆炸物、開山爆破、挖土採石、燒窯,以及可能改變地貌的其它活動;(十三)其它有損文物、景物,有礙景觀的行為。
洛陽龍門洛陽龍門

第十八條

在龍門石窟保護範圍內禁止打井取水,因人、畜吃水需要打井取水的,應徵得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並報經有關部門批准。凡影響龍門石窟泉源的工程,應當封閉或拆除。

第十九條

凡危及龍門石窟安全的樹木一律清除。

第二十條

凡進入龍門石窟重點保護區內的機動車輛應當限速行駛,禁止鳴笛。

第二十一條

凡申請在龍門石窟重點保護區內經營的單位和個人應徵得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方可到有關部門辦理手續。第二十二條龍門石窟保護範圍內的單位應嚴格落實環境衛生責任制,切實做好龍門石窟保護範圍內的環境衛生工作。

第二十三條

龍門石窟保護、維修經費和資金的來源:(一)國家、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和其它有關部門的專項撥款;(--)市級財政預算;(三)業務收入;(四)其它合法收入;龍門石窟保護、維修經費和資金應當專款專用,嚴格管理,使用情況應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監督。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給予表彰或獎勵:(一)在龍門石窟保護科學技術上有重要發明創造或者其它重要貢獻的;(二)在龍門石窟保護、管理、安全保衛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三)在龍門石窟環境治理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四)長期從事龍門石窟保護和管理工作成績顯著的。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龍門石窟保護範圍內進行違法建設的,由市城市規劃部門或者由市城市規劃部門根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二十六條

擅自移動或破壞龍門石窟保護標誌說明或界樁的,由龍門石窟文物保護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恢復原狀或賠償損失,並處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洛陽龍門洛陽龍門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由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改正,可以處以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四)項至第(九)項規定的,由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或責令賠償損失,可以處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十)、(十一)、(十二)項規定的,由有關部門或者由有關部門根據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

從事龍門石窟保護和管理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主管部門或行政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四季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 古稱“伊闕”。現“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春天

滿山看去,都是嫩綠嫩綠的,伊水已經解凍,河水清澈見底,柳枝也發出了小芽,小風一吹,頓感全身涼絲絲卻又暖洋洋的,身臨如此環境中,真想張開雙臂,仰頭來感嘆龍門如此美麗的景色。
洛陽龍門的秋天洛陽龍門的秋天

夏天

已正值盛夏,遠遠地看去,鬱鬱蔥蔥的龍門山尖,感嘆龍門的風光如此秀美的山巒,一個轉彎,視野驟然開闊,只見玉帶般的伊水從天邊處劈開兩山平緩從容而近,水面寬闊清澈,楊柳夾岸拂風,剎那間空氣便潤澤清新起來。

秋天

進入了秋天,柳葉已然開始泛黃,時不時飄下幾片泛了黃的柳葉,似乎在告訴遊客門秋天的龍門也一樣美麗,也似乎在告訴世人歲月蒼蒼,逝去無痕,龍門已經經歷了1500多個秋天,告訴我們它是佛教藝術的化身。

冬天

東來秋去,時間好快,漫無聲息之間已經進入了一年的最後一個季節--冬天,看冬天龍門被白蒙蒙的覆蓋著,很是美麗,似乎正是印證了“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遠處,看那一個個洞窟,歷歷在目,洞洞清晰,每個佛像都儘可能的展現了自己的風采,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藝術的高超,也會感嘆如此之宏偉的工程。
洛陽龍門的冬天洛陽龍門的冬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