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溪(唐代王勃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泥溪》是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排律。此詩描寫泥溪一帶山水雄奇艱險的景象。開頭刻畫急流峻岭畏懾行人的情態,接著描繪船出峽口與馬行斜岩的情景,最後慨嘆行旅之勞頓。在藝術方面,詩人運用出色的對句進行描寫,並採用對比的手法表現詩旨。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泥溪
弭櫂凌奔壑,低鞭躡峻歧
江濤出岸險,峰磴入雲危
溜急船文亂,岩斜騎影移
水煙籠翠渚,山照落丹崖
風生蘋浦葉,露泣竹潭枝
泛水雖雲美,勞歌誰復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泥溪:溪水名,又名龍溪水,一名龍門溪。
⑵弭(mǐ)櫂(zhào):按住船槳。弭,按。《楚辭·九歌·湘君》:“夕弭節兮北渚。”朱熹註:“弭,按。”凌奔壑:渡過澗峽中湍急的流水。凌,渡。奔壑,澗峽中的急流。
⑶低鞭:低垂馬鞭。躡峻歧:攀登高山。峻歧,峻峭,指高山。左思蜀都賦》:“羲和假道於峻歧。”歧,同“岐”。這句是說由於山險峻,不敢揚鞭催馬快行。
⑷峰磴(dèng):通往山頂的石階。
⑸溜急:水流湍急。船文亂:船行水面所盪出的紋溜稱船文,因水流湍急,故而紛亂不齊。
⑹騎影移:坐騎的影子隨著山路的傾斜彎曲而不斷變化。
⑺翠渚:草木蔥綠的小島。
⑻山照:山中的夕照。丹崖:被夕照映紅的山崖。
⑼“風生”句: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蘋(pín)浦,生長蘋草的水邊。
⑽露泣:露珠滾動。竹潭枝:生長在深水岸邊的竹枝。據《蜀水考》載,泥溪南流與竹溪水合,“環溪多竹”。
⑾泛水:坐船在水上漫遊。
⑿勞歌:《公羊傳·宣十五年》何休《解詁》:“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指勞動者所唱的民歌。後引伸為勞生之歌。凡抒發政治失意,生活不得安定的怨憤的詩歌,都叫勞歌。這裡即用此引申意義。

白話譯文

渡過奔騰的溪流,停下船來換乘馬匹,低垂著馬鞭小心翼翼地攀登在險峻的山間小路上。
回首俯視,山下江濤像要衝出江岸一樣驚險;舉目仰望,通往山頂的石階仿佛沒入雲彩般高不可攀。
山下水流湍急,航船劃開的水波馬上就變得紊亂了;山上岩石橫斜陡豎,身下坐騎的影子飄忽不定。
水流激起的霧靄籠罩著翠綠的江渚,山中的斜陽映照著色彩綺麗的崖壁。
微風從水邊浮萍的葉子上生起,露珠從水潭邊的竹子的枝葉上一滴滴地滑落。
坐船在江上飄蕩、騎馬在山中遊玩雖是美事,但船工、馬夫所唱的又累又餓的悲歌又有誰能夠理解?

創作背景

這首《泥溪》詩當作於王勃被逐出長安後南下入蜀之後,時間大約在唐高宗鹹亨二年(671),當與《麻平晚行》作於同期。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刻畫了泥溪山水雄奇艱險的景象,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苦難,對勞動人民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詩人牽馬登上高山的岔道,面對江濤、峰磴、船文、騎影、洲渚、蘋葉、露珠等,發出了“泛水雖雲美,勞歌誰復知”的感慨。結句用對比的方式表現了勞動者的辛苦。詩人自愧的心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關心同情及為勞動人民的苦難鳴不平的思想也從這兩句詩中毫無保留地表現了出來。
這裡對勞動人民苦難的描寫雖是停留在表面上,但在初唐初步繁榮的社會中,作者看到了在表面繁榮的背後,隱藏著的這一極不合理的現實,並用詩的形式把它如實地反映出來,恰恰證明了王勃的高明之處。這正是詩人眼睛向下,筆觸伸向下層人民的典型範例。
此詩在藝術形式上還留有宮廷詩的痕跡。為了適應排律的要求,詩人對句法進行了調整,如第二聯和第九聯,就是重新安排了語序而符合排律的措辭標準。詩人還安排了一連串出色的描寫對句,將水行的危險和陸行的危險相對。這些對句所表現的景象固然奇異、美麗,卻不是出自對自然界的奇特景象及細節的觀察,而是通過句法曲折而獲得新鮮的感受,這正是宮廷詩的舊習。

名家點評

吉林古籍出版社副編審任國緒《初唐四傑詩選》:這首詩突出描繪了泥溪一帶山水的雄險風貌。首二句“弭櫂”“低鞭”,刻畫了急流峻岭畏懾行人的心態。接下四句,特別寫出船出峽口與馬行斜岩的驚心動魄的景象。最後以慨嘆行旅之勞和不被人了解作結。這樣,前面所寫的山水險阻,都成了人生坎坷的襯托。

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並稱“初唐四傑”。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偏於描寫個人生活,也有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但有些詩篇流於華艷。其散文《滕王閣序》頗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