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陽縣誌》是江西省波陽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陽縣誌
- 作者:江西省波陽縣誌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89年4月
- 類別:地方志
《波陽縣誌》是江西省波陽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鄱陽簡介 拼音:Pó Yáng 春秋時楚番邑,秦置番縣,西漢改番陽縣,東漢改鄱陽縣,素有“魚米之鄉”、“富饒之州”、“銀鄱陽”的美譽。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因縣而得名,縣政府駐地鄱陽鎮屬江西有名的古鎮之一。1949年解放初,...
據1683年《鄱陽縣誌》載,應家村屬文北鄉五十七都二圖管轄。原本叫“蘆田”,後稱“蘆田應家”,上世紀改叫“應家”。據應家村保存的傳世族譜《汝南應氏家譜》記載,應家村始祖韜公,河南南頓人(今河南汝南),西晉黃門侍郎應紹...
龍居寺,宋建隆年間(960—963)創建,在鄱陽縣和北鄉巍石山前。鄱陽,古代州縣名,治所在今江西省鄱陽縣。這首詩應是1131年(紹興元年)岳飛屯兵洪州時所作。②巍石山:《鄱陽縣誌》卷一:“巍石山,在和北鄉四十四都,去城東...
永福寺創建於南朝梁天監元年(502),由鄱陽王蕭恢獻出自宅而成。初名顯明寺,元代始更名永福寺。又據鄱陽縣誌載,天台山僧寶倫於北宋天聖二年(1024)在寺之東側建立磚塔,歷經修葺,仍十分完整美觀。發展歷史 中國湖城鄱陽,土風勝概,...
鄱陽老街設有筷子巷、鮮魚巷、夾積巷、大巷口、景德寺巷、水巷口、華光巷、中和巷、巡官巷、明輝巷、瓷器巷、柴家巷等。寺廟文化 《鄱陽縣誌》載,清光緒年間縣內有廟、寺、祠等30多處。縣境內有有名的就多達130餘處。鄱陽老街...
據現有的史料---鄱陽縣誌記載。永昌寺始創於南朝梁武帝年間。距今約有1500多年的歷史。其間幾經風雨興衰已無據可考。現而今只是草蕭疏,水縈紆。處處殘垣斷壁。據當地老輩講,造成永昌寺毀滅性災難是太平天國時期,石達開為打擊藏身山中...
南宋《輿地紀勝》卷23饒州云:“鄱陽湖,湖中有鄱陽山,故名鄱陽湖。”清道光《鄱陽縣誌》藝文志《鄱陽山辨》認為,鄱陽山即今縣西北鄱陽湖中的長山。該地屬散處鄱陽湖的湖中島嶼村,島上峰嶺起伏,林木扶疏,梯田、村舍點綴其間,...
西河,上游在安徽省境內稱龍泉河,又稱龍口河,亦名饒河,源於東至縣南境九江嶺(《鄱陽縣誌》稱九崗嶺北麓)。自源由北向南,經老屋裡,至分流河口,由東往西,過木塔口,達曹家壩,左納畲獅河,經利安,至月形山,右納元林河...
明、清時代的地方志書如《江西通志》、《南康府志》、《鄱陽縣誌》都對鄡陽陽古縣作了記載。清同治年間纂修的《都昌縣誌》更明確地指出:“古鄡陽城在周溪司前湖中望中山,至今城址猶存。”並注云:“考《漢書·地理志》,徐水出...
鄱陽縣誌載:“蓮湖鄉孫坊村木匠師王百漢(1888-1972)修建蓮花寺時,運用多種榫卯技法製作的“空心八卦亭”檐牙高啄、鈎心鬥角,同業者不明其妙法都嘖嘖稱讚”。饒州府文廟大成殿和魁星樓重修時,對銜接重檐的藻井和廊檐“蓮子腫”(...
湖是鄱陽的特色,也是鄱陽閃光的亮點,而處於城區之內的東湖,更是鄱陽城區最大亮點。鄱陽人自古愛水愛湖,更愛東湖。東湖,鄱陽之勝地。據縣誌記載,元朝吳存一人就曾有詠東湖詩十首,即詠“顏亭荷雨”、“湖心孤寺”、“洲上百花”...
1683年編的《江西通志》有載,“應誠祖,職方郎中,鄱陽人”饒州府志、鄱陽縣誌,均載“應誠祖,少為縣吏,以才名薦授兵部武選主事,升職方員外郎、郎中”。應有金(1934-):江西鄱陽人,大校軍銜,師級黨委,1950年參加中國...
清代《鄱陽縣誌》、《饒州府志》記載“晏公廟”在城西柳林津,祀元文錦局堂長晏戌仔。洪武間,官民舟輯,出泊必禱。國朝(清康熙)同知劉愈奇修,乾隆五十四年重修。《江西通志》輯有“晏公立廟饒州府”。基本內容 廟會主要形式是...
作為府治,在鄱陽立靖忠王廟絲毫不足為奇。現狀 據《饒州府志》《鄱陽縣誌》記載,張王廟在元明之季兩度大修,清代三次重建。明清至民國時期,張王廟的規模恢弘,肅穆莊嚴,前後三楹。張王殿正中有張王座像,兩旁配祀有名臣許遠、...
而對於武狀元張鴻翥的記載,雖散見於不同版本的狀元名錄中,《鄱陽縣誌》中也記有其名,卻僅限於名姓、籍貫、中狀元朝代年號等臉譜化的描述,無以立傳。但欣慰的是,泱泱大國不乏有識之士、不乏有心之人,鄱陽縣東湖村姚道生老師...
著有《芝陽集》,主持修撰《鄱陽縣誌》。人物生平 劉應麒(1539年-1612年)生於嘉靖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字道征,號芝陽,江西饒州府鄱陽縣(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人,民籍。鄱陽縣附學生,治易經。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秋,劉...
道光版《鄱陽縣誌》載:“郭璞山,在和南鄉,去城東北百里,自萬斛山發脈而來,延亘五十里,峰巒峻拔,晴雲如練。東抵樂平靜里鄉。為諸山冠。相傳郭璞寓此。一名鄡陽山。”地理環境 郭璞峰有許多充滿傳說的自然景觀,如樊梨花的挫...
作者章穆,字深遠,晚號杏雲老人,江西鄱陽(今江西省波陽縣)人。生卒年不詳。按《調疾飲食辯》成書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據作者在書中《述臆》篇自述,其時“閱歷病情五十餘載”,又據同治十年《鄱陽縣誌》,雲章穆“年...
在同治版《鄱陽縣誌》卷二《古蹟》一欄內,是這樣介紹的:"瓦屑壩在立德鄉,去城西二十餘里。楚中諸大姓多於元明之際自此徙。"明初移民 在我國歷史上,幾乎每次改朝換代都發生戰爭。由於戰火蹂躪以及自然災害頻發,造成社會劇烈動盪,...
為治理澇災,據清同治版《鄱陽縣誌》民國《鄱陽縣誌稿》記載,早在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就開始建提防澇,鄱陽縣開展建設圩堤,防安徽省祁門下泄洪水。解放前,鄱陽縣境內,屬樂安河保護耕地五千畝以下圩堤有14處,堤線長65.5公里...
明、清時代的地方志書如《江西通志》、《南康府志》、《鄱陽縣誌》都對鄡陽古縣作了記載。清同治年間纂修的《都昌縣誌》更明確地指出:“古鄡陽城在周溪司前湖中望中山,至今城址猶存。”並注云:“考《漢書·地理志》,徐水出徐...
①江山清壯:語出《鄱陽縣誌》。?②鄣公:指婺源鄣公山。?③黃崗:黃崗山,華東第一高峰,在鉛山縣境內。?④千里金堤:語出上饒地方志,指鄱縣、餘干縣水堤。?⑤百里林區:語出上饒地方志,指玉山縣懷玉山林區。?⑥一湖明珠閃耀...
宋朝的樂史在《太平寰宇記》中說,廢鄡陽縣在鄱陽縣西北20里。明、清時代的地方志書如《江西通志》、《南康府志》、《鄱陽縣誌》都對鄡陽古縣作了記載。清同治年間纂修的《都昌縣誌》更明確地指出:“古鄡陽城在周溪司前湖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