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張王廟

鄱陽張王廟

鄱陽張王廟是民間祭祀張巡的祠廟。鄱陽不僅僅只有芝山寺,還有有著名人書法家顏真卿在鄱陽修建的張王廟。鄱陽不僅僅只有范仲淹,鄱陽還需要有忠義大將軍張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鄱陽張王廟
  • 人物:張巡
  • 詞性:名詞
  • 屬性:古墓
簡介,現狀,

簡介

鄱陽不僅僅只有范仲淹,鄱陽還需要有忠義大將軍張巡。
原來的鄱陽縣張王廟位於縣城永平關外街市東之秦家山高地,主祀唐代忠烈張巡。
張王廟又名靖忠王廟,坐落在城東鄱江北岸。廟北背秦家山,南臨鄱江碼頭。從江邊至張王廟南門共九九八十一級台階。張王廟祀奉的主神為唐代愛國各臣靖忠王張巡,伴神為愛國名臣睢陽太守許遠以及張巡部將雷萬春、南霽雲,殿後祀祭柳母娘娘。
張巡(708~757),生於河南南陽鄧州,祖籍蒲州河東(今山西芮城),因抗擊叛軍戰死於河南睢陽。張巡殉國時,身首支離,慘不忍睹。唐肅宗詔賜張巡為“楊州大都督”。鄧州、芮城、睢陽三地民眾皆招魂葬之,並奉為神靈。
張巡生前官職低微,只擔任過河北清河縣令、河南真源(今南鹿縣)縣令。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爆發安史之亂,張巡奉命抗擊叛軍,因有戰功,才被朝廷奉為主客郎中兼河南節度副使。
至德二載(757),張巡與睢陽太守許遠共同死守睢陽。當時戰鬥非常殘酷。史載,張巡督戰時“大呼輒齒血面,嚼齒皆碎”。睢陽被圍曠久,張巡及部將終不敵叛軍,壯烈殉國。唐肅宗李亨下詔“贈巡揚州大都督,遠荊州大都督,霽雲開府儀同三司,再贈揚州大都督……”(《新唐書·張巡傳》)
張巡殉國後,陝西周至縣為其建“老王會”,祭祀孝王張巡、許遠。河東(今山西芮城)建“張睢陽祠”,鄧州(今河南鄧州)建“雙忠祠”,真源(今河南鹿邑)建“精忠祠”,在福建莆田,張巡被尊奉為司馬聖王。在江西饒州鄱陽張巡則被譽為靖忠王,並建廟,俗稱張王廟,歲時致祭。
唐乾元元年(758),也就是張巡殉國的第二年,顏真卿貶為饒州刺史。對於張巡剛毅的血性、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顏真卿了如指掌,敬重有加,加上自身及家人的特殊遭遇這一心理因素,他自然而然地將張巡的事跡傳頌給饒州人民。對於重教化作用的政治家來說,這是再順理成章的事不過。作為府治,在鄱陽立靖忠王廟絲毫不足為奇。

現狀

據《饒州府志》《鄱陽縣誌》記載,張王廟在元明之季兩度大修,清代三次重建。
明清至民國時期,張王廟的規模恢弘,肅穆莊嚴,前後三楹。張王殿正中有張王座像,兩旁配祀有名臣許遠、名將雷萬春、南霽雲塑像。殿後有後金鐘閣(又名夫人閣),祀祭柳母娘娘。金鐘閣東側有觀音堂及廟祝沙彌的廂房。廟前榕樹遒勁,枝繁葉茂;廟后蒼松翠柏,直聳雲天。
鄱陽縣城浮舟寺口原為一片柳林,傳說這裡是柳娘娘的娘家。早年,這位鄱陽美眉因戀慕張王爺排場(鄱陽方言,意謂張巡俊美,瀟灑,有風度,有氣質)而得相思病。她臨死前向家人坦然表白深愛張爺,並說張王託夢於她,要娶她為妻。十八歲的柳姑娘死後,好事者將其塑成菩薩像,奉為“張王娘娘”。
張王廟大門上懸有“天地正氣”橫匾,為清代舉人戴涵芳書寫。
二門口有清朝鄱陽稅卡官張珂撰寫的對聯:
赫赫威靈唐代戰功光史冊
凜然正氣韓文書後挾風霜
張王殿上有兩幅對聯。
一為清朝拔貢謝桂芬撰寫的對聯:
千秋不朽睢陽齒
一字之褒正氣歌
一為清末民國初鄱陽文人譚椿壽撰寫的對聯:
名山祀唐代忠貞,欲買良金寫遺像
此地異睢陽祠廟,不教頑鐵范神奸
柳母娘娘殿亦有佚名者書寫之對聯: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2010年5月28日,鄱陽湖文化研究會張巡研究分會在鄱陽縣張王廟掛牌成立,來自鄱陽縣統戰部、民族宗教局、湖城辦、文聯和鄱陽湖文化研究會的主要負責人同張巡研究分會的會員、張王廟管委會的宗教界人士一道參加了揭牌儀式。成立張巡研究分會,對挖掘鄱陽湖廟文化,研究張巡忠烈文化對鄱陽民俗文化的影響,弘揚和宣傳張巡愛國主義精神,都將具有積極意義。
2010年12月28日(農曆十一月廿三日),為了策應環鄱陽湖經濟區建設,打造鄱陽文化名城,紀念愛國英雄,弘揚愛國思想,倡導忠烈、忠貞精神,發展湖城經濟,推動鄱陽旅遊,鄱陽鎮舉辦了張巡誕辰1300年壽慶,張王廟廟會暨張巡文化研討會。廟會期間,鄱陽青年贛劇團公開首演了大型忠貞神話贛劇《柳母傳》(饒河戲)。
張巡是一個為捍衛國家統一、拯救民族危亡而艱苦卓越、英勇頑強的大英雄。他與敵人決戰到最後一息。有著忠勇品質 慷慨悲壯、寧死不屈精神,在他心中永遠都洋溢著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