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古稱饒州,緊鄰中國瓷都景德鎮。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均為郡、州、路、府、縣的治所,是饒州文化的中心、也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座在鄱陽湖東岸再次崛起的中心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鄱陽老街
- 位置:江西省東北部
- 古稱:饒州
- 美稱:饒州第一街
概述,老街文化,商賈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巷弄文化,寺廟文化,古橋文化,漁鼓文化,漁俗文化,名人文化,茶館文化,傳統手工業,老街歷史遺蹟,饒州永平監,延賓坊、德化橋,張王廟,張王廟廟市,新橋酒帘,兩堤柳色,問鑄堂,陶侃宅,其他,
概述
七縣之會饒州府,景秀江南魚米鄉。
鄱陽曆來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燦爛的饒州文化,繁華的商賈文化,獨具特色的漁俗文化”聞名於世。鄱陽素來是魚米之鄉,因富饒而聞名。美麗的鄱陽母親河鄱江伴城而過。
鄱陽老街,坐落在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東岸。位於饒河江畔,坐擁美麗的鄱陽東湖。歷史上,商賈雲集,百貨歸墟。有“十里長街半邊商,萬家燈火不夜天”之美譽,為“饒州第一街”。
鄱陽城因江而興,因市而繁榮,是贛東北區重要商貿文化名城,曾與南昌、九江在贛東北有“三足鼎立”之說。鄱陽老街見證了鄱陽城的興起與繁華。
鄱陽老街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原為舊城正街,稱中正街或直街。解放初改名為解放街,長2949米,平均寬5米。為古饒州府治鄱陽城內最長、歷史最為悠久、最為繁華的商業主街區,是宋至解放時期鄱陽府內最為繁華的一條傳統商業街。
老街文化
商賈文化
鄱陽曾是“帆檣四達,商賈輻輳”的吳楚間一大都會。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入江西的唯一水道,是徽饒古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延伸到世界。中國的瓷器與徽州的茶葉從鄱陽起運,一條路走饒河、過鄱陽湖、再到吳淞口出海;另一條路經饒河、到鄱陽湖往贛江,翻梅嶺再從廣州口岸出海。當時州府一級在鄱陽老街附近設立的辦事處有72家,全國有130餘個會館雲集於此。可見,鄱陽老街商貿文化相當濃厚,只要是臨街的都是店鋪,以排門店鋪營業,涉及各個方面,可謂百貨歸墟,商賈雲集。老街也是當年諸多同鄉會館的所在地,鄱陽商業的佼佼者,也有些被那些商幫占據著,鄱陽商幫有徽、撫、南、饒四大幫。他們的商鋪遍及鄱陽老街,給鄱陽帶來了活力,帶來了繁榮。
民俗文化
鄱陽文化繁榮,民俗文化也有特色,更有講究。尤其在鄱陽老街比較多。大年三十要打爆竹,貼春聯,祭灶神。正月初一要出門拜年,早起早發。元宵節要迎龍燈,十三的頭燈,十五結束。鄱陽的燈彩,歷史悠久,名目繁多,有叫花子燈,蚌殼燈,飛機燈、船燈、飛機燈、古古子燈等。據說,在鄱陽老街還流行元宵節晚上吃甘蔗,傳說這一天吃甘蔗一年肚子都不會疼。二月里,鄱陽老街人,要祭社公。清明節,要包水菊子粑、餃子。端午節,要裹粽子,賽龍舟。七月半,要燒包祭祖。中秋節,要拜月,塔寶塔,吃月餅。鄱陽老街人結婚,喜歡在自家門口,擺酒席,很有地方特色。小孩滿了一百天,要做百天粑,給親朋鄰里吃。
小孩周歲要抓周,每逢過生日或做壽,都要壽桃壽麵,且生日前天晚上要打爆竹暖壽。在鄱陽老街過生日,有做九不做十之說,且鄱陽老街人,從不做八十歲生日。鄱陽老街老人去世,要經過送終、下世、報喪、守靈、買水、入棺、請靈、作七這幾道程式。
老街人,講著一口最標準最正宗的鄱陽話。鄱陽話,它既保留了贛方言特色,又具有江淮官話特色。鄱陽城鄉方言差距很大,有八種小片方言,屬鄱陽老街人,最為正宗。
美食文化
水餃、燒賣、鍋貼、春卷、柳葉糕、白糖糕、油條、油條包麻子、米粑、炒粉、清湯、切面、小籠包子、花捲、水菊子餃子、煎餅、鯰魚糊、年糕、發糕、藕圓子、酒糟等鄱陽風味小吃,還有當地著名的美食,鄱陽三鮮,鄱陽四大菜,鄱陽魚。在老街的大街小巷都能吃到。昔日,鄱陽老街上,還有很多有名的酒樓,如文明樓、迎賓樓等。其中,老街上首,太平春酒樓有一對門聯:“太史風流,瓊宴品味;平湖月滿,綺閣藏春。”內含店名,盡納東湖美景,盡顯鄱商文化。
巷弄文化
鄱陽老街保留的是宋代的街巷式城市格局,老街兩旁有很多巷子,一個巷子就是一個名字,一個名字就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小巷悠悠,就像五線譜,像小河淌水,有說不完的故事。鄱陽老街設有筷子巷、鮮魚巷、夾積巷、大巷口、景德寺巷、水巷口、華光巷、中和巷、巡官巷、明輝巷、瓷器巷、柴家巷等。
寺廟文化
《鄱陽縣誌》載,清光緒年間縣內有廟、寺、祠等30多處。縣境內有有名的就多達130餘處。鄱陽老街里就更集中。有張王廟、東王廟、黃龍廟、景德寺、總管廟、巡官巷廟、年王廟、郭西廟、水府廟。當然在鄱陽老街這些寺廟中,有很多早已不存在,但是他們的名字還在每一個鄱陽人的記憶里,這些寺廟,在鄱陽老街里存在,無不體現鄱陽老街人,信仰的多樣性,無不體現鄱陽文化的包容性。
鄱陽老街的廟宇文化源遠流長,有儒家的和諧哲學及包容精神。它既具有特殊的地域文化信息,也反映了當地民眾的一種道德觀念、精神追求和生存常態。
古橋文化
鄱陽老街臨江通湖,水網縱橫。宋代,球場湖、東湖、士湖從鄱陽城內穿城而過,志載:“跨河而橋,前後惟六。”饒州鄱陽的老橋歷史悠久,一座座建於不同朝代的橋樑造型各異,由老街自東向西,分別是激揚橋、磨子橋、新橋、鮮花橋、寶勝橋、大龍橋、小龍橋、姻脂橋、德化橋等。
舊時,激揚橋,前通大河,後通球場湖,荷花飄香,橋底水,清澈見底。小船、竹排,穿行而過。
鄱陽老街上的橋橫跨在鄱陽古城如夢如煙的流水之上,訴說著鄱陽古城道不盡的故事。
鄱陽是一個臨水而居,依水發展的城市,河水孕育了鄱陽蔚為壯觀的人文文化,也是河水造就了古饒州繁盛的商業,奠定了現代鄱陽城市的規制。上世紀80年代以前,在鄱陽仍見的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檣櫓馳騁的水鄉畫面就此消失於人們的視野,永遠地失去了。
遺憾的是,對古饒州文化的記憶頗具建設意義鄱陽的地方政府,在開發和保護古城的過程中,將古饒州文化化石消貽以盡,而一些深諳饒州歷史文化掌故的文化界人士,卻熱衷於功利名利,對饒州歷史文化的蒐集、傳承與保護中有著不可推缷的責任。
遺憾的是,對古饒州文化的記憶頗具建設意義鄱陽的地方政府,在開發和保護古城的過程中,將古饒州文化化石消貽以盡,而一些深諳饒州歷史文化掌故的文化界人士,卻熱衷於功利名利,對饒州歷史文化的蒐集、傳承與保護中有著不可推缷的責任。
鄱陽的古橋文化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那些古橋,或已深埋地下,被人們逐漸遺忘;或只剩一個橋名,今人只當地名卻早已不知橋的存在;或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挺立,橋面行人如梭……
鄱陽古橋,對於年輕的一代來說,我們所知的除了來自史書或考古,抑或只能從唐詩宋詞的點滴字句中,去感悟古橋的風韻了。
鄱陽古橋,對於年輕的一代來說,我們所知的除了來自史書或考古,抑或只能從唐詩宋詞的點滴字句中,去感悟古橋的風韻了。
漁鼓文化
上個世紀,在鄱陽老街,都喜歡聽漁鼓。
鄱陽漁鼓發源於唐朝,成型於宋朝,流行於明朝。其腔調與我國古代唐詩的音律有關,是民間曲藝的一種形式,是早年鄱陽湖畔最為流行、具有濃郁水鄉風情的農家休閒取樂的擊樂曲藝。解放時期,在鄱陽老街聽傳子是一種流行。目前,鄱陽漁鼓正在積極向國家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申請成功,將會使鄱陽漁鼓的搶救和保護邁出關鍵的一步。
漁俗文化
在鄱陽老街一頭一尾附近,有兩個漁村,一個是姚公渡、另一個是管驛前。這裡的居民長期和鄱陽湖打交道,都與水有著密切的關係,並形成了開湖、禁湖、祭湖等習俗。同時,形成了漁歌、漁鼓、漁舞、漁號等原生態的漁俗文化。
名人文化
鄱陽老街也來過重要歷史人物,如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饒州知州范仲淹、饒州刺史顏真卿、大詞人姜夔、中華四大賢母之一陶母、東晉大將軍陶侃、鄱陽四洪、唐代愛國名臣張巡、昭明太子蕭統以及詩人白居易等。他們在此都留下了歷史古蹟或美好傳說。
如今,鄱陽老街,大多是市井男女,百姓人家。如果追蹤名人腳印足跡,只有印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化作一陣青煙散去了。
今天的鄱陽老街,要的是那份從容,不必尋找功名的桂冠戴在頭上,也不必追逐什麼王侯世襲,永遠的微閉著一雙半醉半醒的眼睛與世無爭,丟下一街長長的清影,客客氣氣的迎接每一個鮮活的清晨。
茶館文化
茶館有“涌金泉、長三園、一品香、和春園、長三園、玉峰園、聚仙樓”等,鄱陽老街茶葉店有“協和昌茶葉店、舒記茶號”。
“協和昌”始創於清朝鹹豐年間(1856年),已有150年的輝煌歷史。宣統二年(1910年)十月協和昌詳馨永號“珠蘭花茶”獲工商部南洋勸業會金牌。1915年“漁漣珠蘭花茶”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被譽為皇家貴族才能飲用之好茶,其發祥地就是鄱陽。1927年第一個在江西婺源開始採用機器制茶,並集初、精製和銷售於一體,成為享譽中外的百年名店。協和昌茶行,在鄱陽、九江江西各地開設分行。
舒記茶號,創建於清末民初。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茶號設於鄱陽老街上首激揚橋,舊時解放街門牌第59號,由徽商舒進喜創辦,解放後被迫關閉。主要茶產源地為浮梁、祁門、婺源、廬山。茶大多時,零售於本地百姓,以及本地茶館,更有盛時,依鄱水之便,通江達海,運往江西其他縣境地方集散,遠銷廣州。
民國時期,舒記茶號,在名氣上遠不及外來協和昌,但這確是鄱陽本地人經營的一家地道茶號,它是鄱陽城市的商業文明代表。它因鄱陽老街而生,它映射著的是這座城市歷史地位的衰落與繁榮。很多品過舒記茶號的老人,都永遠不會忘記這種味道。
傳統手工業
鄱陽老街,距今仍然保留了木工、雕刻、刻印、打鐵、竹器、樂器、裱畫、紙紮、裁縫、繡品、釀酒、屠宰、飲食、理髮等百十種傳統手工業,其中不乏百年老店。
老街歷史遺蹟
饒州永平監
《宋史》記載,宋真宗時全國鑄銅錢的主要是四監,即饒州永平監、江州廣寧監、池州永豐監、建州豐國監,其中前兩監地處今江西境內。在江西除饒州、江州兩處規模較大且長年穩定生產的錢監外,還出現有三處重要鑄錢處,即虔州鑄錢院、信州鉛山鑄錢院、南安軍錢監。其中,永平監更是一度成為全國銅錢鑄造中心,風光一時無兩。永平監設在饒州(今鄱陽縣)城郊,解放街東。它始建約唐肅宗乾元初年(758年),北宋初年它已是唯一的銅錢鑄造基地,這時永平監的鑄錢量直線上升,太平興國以後再增加為四十萬貫。到了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持變法改革,鼓勵開礦擴大鑄錢,鑄錢監和鑄量都空前增多。根據記載,元豐年間全國銅錢監十七處,達到宋朝銅錢鑄造量的最高峰,成為南宋財政的支撐。永平監之所以能成為全國中心,還在於其鑄錢的技術,宋代鑄錢的技術指標,甚至是以永平監的指標為標桿的。實際上,除了饒州永平監,江西在宋代鑄錢的還有江州廣寧監、贛州鑄錢院、鉛山鑄錢院、臨江軍豐余監、撫州裕國監。
延賓坊、德化橋
陶侃母親諶氏(243-318年)饒州人,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是我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她就居住在今老街解放街德化橋附近。
史料記載: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而逵馬仆甚多。侃母諶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諶氏頭髮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坐諸薦以為馬革。日夕,遂為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知諶氏所為,既嘆其才識,又深愧其厚意,語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陽,遂稱之於羊晫、顧榮等人,大獲美譽。陶母截髮延賓,銼薦餵馬之事鄉里傳談,以為賢良。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為延賓坊,命屋邊之橋為德化橋,以此嘉彰這位賢母。北宋范仲淹知饒州時,曾下令於德化橋頭立“延賓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傳陶母“截髮延賓”的事跡。
史料記載: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而逵馬仆甚多。侃母諶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諶氏頭髮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坐諸薦以為馬革。日夕,遂為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知諶氏所為,既嘆其才識,又深愧其厚意,語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陽,遂稱之於羊晫、顧榮等人,大獲美譽。陶母截髮延賓,銼薦餵馬之事鄉里傳談,以為賢良。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為延賓坊,命屋邊之橋為德化橋,以此嘉彰這位賢母。北宋范仲淹知饒州時,曾下令於德化橋頭立“延賓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傳陶母“截髮延賓”的事跡。
張王廟
張王廟在鄱陽鎮解放街上首,為城內著名寺廟,祀唐代忠臣張巡等名將。始建年不詳,相傳為唐代著名書法家,饒州刺史顏真卿,在鄱陽為官修建.明永樂八年(1410)知府李益重修。廟額橫匾上書“天地正氣”4字,系太平天國時舉人戴涵芳所書。
張王廟祀奉的主神為唐代愛國各臣靖忠王張巡,伴神為愛國名臣睢陽太守許遠以及張巡部將雷萬春、南霽雲,殿後祀祭柳母娘娘。
新中國成立後,廟宇改為激揚國小。1995年,鄱陽老街資深居士,江紅梅、劉臘梅以及鄱陽本土民間藝人牛子,在老街上首激揚橋重新選址重建張王廟。2004年,建大雄寶殿。
新中國成立前,張王廟每年正月初七至初九舉辦盛大的廟會,為縣內著名的大型宗教文化活動。民間傳說張巡是“安瀾王” ,祭其在鄙陽湖行船就一帆風順,故而香火鼎盛,歷代不衰。不僅當地居民經常點香叩拜,往來漁民船戶也常到廟中獻油供香祈禱。此種宗教崇拜,在每年1次的迎神賽會“張王菩薩出行”時達到頂峰。出行前,先張貼告示,通知居民。出行時,隊伍前面3對大鑼,接著地方士紳隊伍,個個衣冠楚楚,神情嚴肅。接上是縣城工商4大幫(徽、撫、昌、饒)的隊伍,每幫都備有銅錫制的斧鉞、乾戟、金瓜、錫狀和絲綢制的涼傘、掌扇,還有香亭、香爐、香案等迎接。每幫都有一二套儀仗執事,幾組樂隊。樂隊八音齊備,曲牌轉換,以不重複者為能手。各隊的演奏技巧、曲牌變化以及排場氣派,都暗自攀比競賽,使之成為全縣民間樂隊集中表演的盛會。一般香亭在前,香爐繼之,4人一排,魚貫而行。接著是斧鉞、旌旗、涼傘等儀仗,最後是張王菩薩坐轎行台。沿途居民每家每戶都要擺香案,放鞭炮迎送。當天,自縣城東門口以上,萬人空巷,爆竹喧天,許多家住城郊的男女老少也趕來觀光,場面熱鬧非凡。因交通阻滯,雖僅三四里行程,往往整天功夫都不能畢禮。新中國成立後,因張王廟改為學校,此活動不再舉辦。
張王廟廟市
張王廟廟市可以說是每一個鄱陽人最為嚮往的地方,這個地方匯集了各類商店、作坊、文化娛樂等各種行業,是鄱陽商賈雲集,市肆遍及所在地,在鄱陽僅次於東門口。每當逢年過節,這裡耍猴戲、拉西洋景片、雜耍、雜技等,這裡又是鄱陽民間藝人演出場所,若到了張王廟廟會,那就更熱鬧。
新橋酒帘
新橋,位於鄱陽老街中段。閒尋無事到新橋,飽掛青簾酒興饒。數字橫斜迎客醉,樓前明月舉杯邀。,鄱陽“東湖十景新橋酒帘”,因詩流傳下來,也讓人記住了新橋酒樓。吳存的《新橋酒帘》:“橋邊窗戶小家樓,新釣魚肥酒旋篘。可是東風能喚客,青簾舞過柳梢頭。”“酒帘”也有寫作“酒旆”的,用字不同,意義一致。元明清各朝都有“十景”的和詩。
兩堤柳色
舊時,東湖有兩條堤東西相望。一是有鄱陽老街德新橋(今新橋)通薦福山的一條堤壩,這條堤築起後,東湖開始分內外兩湖,堤以東為內湖,堤以西為外湖。另一條則是永平門外(東門口)的老街柴家巷,也就是昔日東湖入鄱江的另一個出口—吊橋北端,至二條巷的一條堤壩。這兩條堤上,垂柳夾道,柳絲婆娑,每到春夏,宛如兩條綠色長龍,淺臥湖濱,遙相互應。
問鑄堂
在鄱陽老街饒州永平監內,為唐朝鑄錢的所在。
陶侃宅
陶士行故居,在鄱陽解放街肖家巷(今德化橋東首),舊有延賓坊和坊碑。
其他
會館林立
鄱江樓
饒河古碼頭
饒河
郭西廟
筷子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