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縣(波陽)

鄱陽縣

波陽一般指本詞條

鄱陽縣,古稱番(pó)邑、饒州,江西省上饒市轄縣,是江西省直管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岸,北與彭澤縣和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同餘干縣萬年縣接壤,東與景德鎮市昌江區浮梁縣樂平市為鄰,西北同都昌縣山水相連。總面積421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鄱陽縣轄1個街道、14個鎮,15個鄉。截至2023年末,鄱陽縣常住人口1159952人,城鎮化率43.64%。

鄱陽縣有“全國文化戲劇之鄉”等榮譽稱號,是江西省第一人口大縣、第二地域大縣,著名的國家商品糧、棉、油、豬、魚基地縣,素有“魚米之鄉”、“富饒之州”、“銀鄱陽”的美譽,史有“舟車四達”、“百貨歸墟”之美譽。鄱陽湖因縣而得名,鄱陽縣是環鄱陽湖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鄱陽湖畔正在建設中的區域中心城市。擁有1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4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1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3個省級AAAA鄉村旅遊點、29個省級AAA鄉村旅遊點。瓦屑壩是明初江右民系移民皖鄂兩省的集散中心。

2022年,鄱陽縣地區生產總值為316.55億元,比2021年增長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鄱陽縣
  • 外文名:Poyang County
  • 別名:中國湖城
  • 行政區劃代碼:361128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江西省上饒市
  • 地理位置:江西省東北部
  • 面積:4215 km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4個鎮、15個鄉
  • 政府駐地鄱陽鎮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編碼:3331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
  • 人口數量:1159952 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 火車站:鄱陽北站、鄱陽站 
  • 車牌代碼:贛E
  • 地區生產總值:316.55 億元(2022年)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公路,鐵路,航運,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春秋,為楚番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番邑建制為縣,改名番縣,縣治今鄱陽鎮。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番縣改名番陽縣縣治駐縣境東部今古縣渡鎮;西漢“七國之亂”前為廬江國國都廬江郡郡治。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番陽縣改名鄉亭。東漢建武元年(25年),易名鄱陽縣;建安十五年 (210年) 屬鄱陽郡,為郡治,郡縣均治今古縣渡鎮。
三國吳赤烏八年 (245年) 鄱陽縣還治今鄱陽鎮。
南朝,鄱陽郡還治鄱陽縣;承聖二年 (553年) ,分江州立吳州,領鄱陽郡、州郡同鄱陽縣。
,平饒州,為州治大業初,復為鄱陽郡治。
武德五年(622年),為饒州治;天寶元年 (742年) ,為鄱陽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饒州治。
,為饒州路治。
,為饒州府治。
,襲明制。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屬省;民國三年(1914年),屬潯陽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復屬省。民國21年,屬江西省第四行政區
1952年,屬上饒專區。
1957年5月,鄱陽縣改名為波陽縣。
1971年,波陽縣屬上饒地區。
2003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批覆,波陽縣縣名恢復為鄱陽縣。
2014年5月27日,鄱陽縣列入江西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3年7月,將波陽縣的漁山公社及荷塘墾殖場劃歸景德鎮市昌江區管轄。
1984年5月24日,墾殖場設立高家嶺鄉,響水灘公社分設為響水灘鄉、肖家嶺鄉,設定田畈街鎮;5月24日,波陽縣設定九個區建制。謝家灘區轄石門街鄉、謝家灘鄉、肖家嶺鄉;侯家崗區轄侯家崗鄉;油墩街區轄銀寶湖鄉、油墩街鄉、湖濱鄉、蓮山鄉、橋頭街鄉、響水灘鄉;田畈街區轄田畈街鎮、田畈街鄉、柘港鄉、金盤嶺鄉、梘田街鄉;高家嶺區轄游城鄉、珠湖鄉、站前鄉、高家嶺鄉;團林區轄四十里街鄉、團林鄉、磨刀石鄉、雙港鄉;古縣渡區轄古縣渡鄉、昌洲鄉、古南鄉;凰港區轄凰崗鄉、東溪鄉、太陽埠鄉、神山鄉;蘆田區轄蘆田鄉、饒埠鄉、桐山鄉。三廟前鄉、蓮湖鄉、水上鄉為縣直轄鄉。
1985年4月18日,設立蓮花山、蒔山、白沙洲、聶家、鴉鵲湖鄉。
1986年2月23日,撤銷石門街鄉,設定石門街鎮。
1992年7月27日,撤銷水上鄉。
1994年11月25日,撤銷油墩街鄉、謝家灘鄉、四十里街鄉、古縣渡鄉、雙港鄉、饒埠鄉,設立油墩街鎮、謝家灘鎮、四十里街鎮、古縣渡鎮、雙港鎮、饒埠鎮。
1999年5月4日,饒豐綜合墾殖場改制設立饒豐鎮,鎮政府駐紅土山;樂豐良種繁殖場改制設立樂豐鎮,鎮政府駐包家。
2000年6月27日,撤銷金盤嶺鄉、高家嶺鄉、凰崗鄉,設立金盤嶺鎮、高家嶺鎮、凰崗鎮。
2001年12月3日,撤銷磨刀石鄉,劃歸鄱陽鎮;撤銷蒔山鄉,劃歸田畈街鎮;撤銷聶家鄉,劃歸雙港鎮;撤銷站前鄉,劃歸高家嶺鎮;撤銷湖濱鄉,劃歸油墩街鎮。
2003年10月21日,撤銷東溪鄉、太陽埠鄉、神山鄉,成建制劃歸凰崗鎮管轄;撤銷碧山鄉,成建制劃歸田畈街鎮管轄。
2006年1月20日,撤銷古南鄉,成建制劃歸古縣渡鎮管轄;撤銷桐山鄉,成建制劃歸樂豐鎮管轄;撤銷縣蓮山鄉、橋頭街鄉,成建制劃歸油墩街鎮管轄;撤銷肖家嶺鄉,成建制劃歸響水灘鄉管轄。
2015年9月9日,江西省批准,同意在鄱陽鎮區域內設立鄱陽縣饒州街道,新設立的饒州街道區域面積30平方千米,轄五一路、城隍廟、金山、馬鞍山、十八坊、靈芝門、德化橋、廣場、鳴山廟、小龍橋、管驛前、大芝路、北關、山水天下、新橋等15個社區,楊梅橋、金家、黃家洲、北關、西門、管驛前等6個村,街道駐五一路社區。鄱陽鎮區域面積74.5平方千米,轄城北、白天鵝、中心花園、永興農貿、激揚橋、大巷口、城東、馬家沖、東湖、饒州、湖城等11個居委會,桂中、桂灣、桂湖、道汊、鄧家、坽曹、任家、磨刀石、江家嶺、芝田、風雨山、角山、小路口、姚公渡、朱家橋等15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湖城社區。鄱陽縣人民政府駐地為鄱陽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鄱陽縣轄1個街道、14個鎮,15個鄉:饒州街道鄱陽鎮謝家灘鎮石門街鎮四十里街鎮油墩街鎮田畈街鎮金盤嶺鎮高家嶺鎮凰崗鎮雙港鎮古縣渡鎮饒豐鎮樂豐鎮饒埠鎮侯家崗鄉蓮花山鄉響水灘鄉梘田街鄉柘港鄉鴉鵲湖鄉銀寶湖鄉游城鄉珠湖鄉白沙洲鄉團林鄉昌洲鄉三廟前鄉蓮湖鄉蘆田鄉。另轄:農科所、饒州監獄,縣人民政府駐鄱陽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岸,介於東經116°23′45″—117°06′15″,北緯28°46′26″—29°42′03″之間。北與彭澤縣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同餘干縣、萬年縣接壤;東於景德鎮市昌江區、浮梁縣、樂平市為鄰;西北同都昌縣山水相連;東西寬71.8千米,南北長90.2千米,總面積4215平方千米。
鄱陽縣

地形地貌

鄱陽縣地處鄱陽湖東岸和黃山南支大洪山余脈交接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分東北部為低山地帶、中部地區為丘陵地帶,鄱西南地區為濱湖平原地帶。主要山峰有三縣尖、羅家嶺、白馬嶺、橫宅嶺、洪水山、洪水嶺、鴨子尖、九重尖、人字號、天河山、蓮花山、雷打石、大紅尖,郭璞尖、芝山、風雨山。境內最高峰雷打石山,位於蓮花山鄉東南部,海拔746米;最低點境內西部積淤平原位於鄱陽湖濱饒河口、白沙洲至堯山、龍口以西地區,海拔15米左右。

水文

鄱陽縣境內大小河流225條,總長2070公里,樂安河西河潼津河昌江鄱陽湖直通長江

氣候

鄱陽縣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數達2098小時,平均氣溫在16.9℃—17.7℃,1—2月為最冷天氣,月平均氣溫為4℃—5℃,極冷最低溫度日為-8℃,7—8月份平均氣溫高達28.8℃—30℃,一年中極端最高溫度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7—9月為颱風雨季帶,全年無霜期275天,太陽輻射數為115千卡/平方厘米。
鄱陽縣(波陽)
鄱陽縣政區地貌示意圖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4年,鄱陽縣水域面積948.7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22.5%,其中鄱陽湖約有313平方千米水域在該縣範圍內。有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6.5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鄱陽縣土地總面積達4215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占全縣總面積的45%。耕地總面積108.02萬畝,其中水田81.74萬畝,旱地26.28萬畝,山地面積234萬畝;林地面積14萬餘公頃,覆蓋率達29%。

動物資源

鄱陽縣境內有鱖、鯉、鯽、鰱、鳳尾魚、銀魚等魚類158種,主要分布在西南濱河沿湖地區;兩棲類動物9種、其中大鯢、虎紋蛙、青蛙屬國家三類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山區和中部湖泊地區;鳥類60餘種,其中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有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黑鶴、丹頂鶴、黑顴、朱鸚、鴕鵝、大天鵝、小天鵝、白天鵝、灰天鵝和綠翅鴨、赤麻鴨、琶嘴鴨、中華沙秋鴨,主要分在沿鄱陽湖的蓮湖鄉、珠湖鄉、三廟前鄉、樂豐鎮、饒豐鎮等洲地棲息過冬;哺乳類動物有23種,其中水獺、穿山甲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分別分布在珠湖鄉水域、凰崗鎮山區。

植物資源

鄱陽縣境內植物類有高等植物500餘種,被子植物500餘種,藥用植物300餘種,分別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帶和東北部金盤嶺鄉、田畈街鎮等地區。

礦產資源

鄱陽縣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銅、鉛、鋅、錫、鎢、鐵、鈾、煤、石油、螢石、重晶石、石英岩、黏土、石灰石、瓷土、花崗石17種。其中原生金儲量2244千克;石灰石儲量1.25億噸;螢石儲量126萬噸;石英岩儲量1600萬噸;瓷土儲量46.62萬噸;花崗石儲量1680萬立方米;大理石儲量129.7萬立方米,其中螢石礦主礦脈長約1000米,礦層厚約10米,屬國家大型螢石礦床,可采量63萬噸。礦區位於蓮花山鄉潘村,選礦場設在田畈街鎮,年產量5000噸。

人口

2022年末,鄱陽縣戶籍總戶數45.78萬戶,總人口為157.82萬人。根據年度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結果,全年出生人口0.81萬人,出生率為6.94‰;死亡人口為0.85萬人,死亡率為7.27‰,自然增長率為-0.33‰。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17.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9.7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2.45%,比2021年提高0.67個百分點。
截至2023年末,鄱陽縣常住人口1159952人,城鎮化率43.64%。
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標
年末數萬人
比重(%)
全縣常住人口
117.20
-
其中:城鎮
49.75
42.45
鄉村
67.45
57.55
其中:男性
61.22
52.24
女性
55.98
47.76
其中:0-15歲(含不滿16周歲)
27.06
23.09
16-59周歲(含不滿60周歲)
68.51
58.46
60周歲及以上
21.63
18.45
其中:65周歲及以上
16.11
13.74
-

政治

鄱陽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
王宗華、占建芳、王東
縣長
副縣長
吳繼李祖峰、王東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政協主席
江俊

經濟

綜述

2022年,鄱陽縣地區生產總值316.55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6.61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96.85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43.1億元,增長4.3%。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9%、44.1%和39.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6979元,名義增長8.5%。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4.2:30.6:45.2。
鄱陽縣(波陽)
鄱陽縣重視生態建設,發展生態經濟
2022年,鄱陽縣財政總收入2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57億元,增長7.7%。地方稅收收入10.48億元,增長7.9%,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67.3%。全縣一般預算支出82.9億元,下降7.2%;重點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05億元,增長71.2%;公共安全支出2.34億元,下降21%;教育支出18.73億元,增長6.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71億元,下降4.0%;衛生健康支出5.57億元,增長21.5%;城鄉社區支出2.49億元,下降30.2%;農林水支出完成15.1億元,下降38.0%。
2022年,鄱陽縣固定資產投資比2021年增長8.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22.1%,占全部投資的2.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7.6%,占全部投資的56.7%;第三產業投資下降3.3%,占全部投資的41.2%。從投資主要構成看,工業投資增長17.6%,占全部投資的56.7%,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1%,占全部投資的19.9%。
2022年,鄱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4元,比上年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5元,增長9.0%。城鄉居民收入比2.01:1,比上年縮小0.07。

第一產業

2022年,鄱陽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5.9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全年油料種植面積52.7千公頃,下降3.8%。其中,油菜籽35.9千公頃,下降4.8%。蔬菜種植面積11.7千公頃,增長2.6%。棉花種植面積0.14千公頃,下降20.9%。甘蔗種植面積0.80千公頃,增長4.0%。
2022年,鄱陽縣油料產量10.7萬噸,比上年下降5.6%,其中,油菜籽6.8萬噸,下降3.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6.6萬噸,增長1.0%。棉花產量199噸,下降43.6%。甘蔗產量3.4萬噸,增長2.0%。茶葉產量321噸,增長3.9%。園林水果產量2.6萬噸,下降0.6%。

第二產業

2022年,鄱陽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21年增長9.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0.9億元,增長27.5%;實現利潤總額16.9億元,增長22.9%。全縣全年全社會用電量209643萬千瓦時,增長13.37%。其中工業用電量67558萬千瓦時,增長13.92%。工業用電量中,採礦業用電量1902萬千瓦時,下降34.4%;製造業用電量47576萬千瓦時,增長7.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用電量18080萬千瓦時,增長44.24%。
2022年,鄱陽縣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7.8億元,比2021年增長46.6%;實現利潤總額15.7億元,增長32.7%。
2022年,鄱陽縣建築業總產值92.5億元,比2021年增長11.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85.0萬平方米,下降21.2%,其中新開工面積209.2萬平方米,下降19.8%;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50.7萬平方米,增長6.2%。

第三產業

2022年,鄱陽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3.1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3.64億元,增長5.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94億元,增長4.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8.87億元,增長1.7%;金融業增加值21.25億元,增長6.4%;房地產業增加值25.54億元,增長1.6%。
2022年,鄱陽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4.8億元,比上年下降37.7%;其中,住宅投資13.1億元,下降37.4%。商品房銷售面積106.7萬平方米,下降5.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97.4萬平方米,下降5.3%。商品房銷售額61.6億元,下降3.3%;其中住宅銷售額57.4億元,下降2.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4.2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33.8%,其中住宅待售面積3.2萬平方米,下降42.1%。
2022年,鄱陽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34億元,比2021年增長6.6%。
2022年,鄱陽縣進出口總額14.7億元,比上年增長155.3%,其中,出口總額14.2億元,增長161%。新引進省外2000萬以上項目45個,完成實際進資78.7億元。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876萬美元,增長29.7%。
2022年,鄱陽縣郵電業務總量65754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4121萬元,電信業務總量14633萬元,移動業務總量37000萬元,聯通業務總量7650萬元。行動電話用戶89.6萬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35.3萬戶。
2022年末,鄱陽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606.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12.6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5%,非金融企業存款62.6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5%。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439.3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1.2%。其中,住戶貸款223.8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215.5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8.0%。住戶貸款分類型看,其中短期貸款餘額55.4億元,比上年末下降29.8%,中長期貸款餘額168.4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2.3%。

交通運輸

公路

九江至景德鎮、景德鎮至鷹潭、南昌至德興高速公路過境,其中九景高速公路境內長52.3千米,雙向四車道,有田畈街、油墩街2個出口,通往田畈街鎮、油墩街鎮;景鷹高速境內長34.45千米,雙向四車道,有鄱陽、凰崗、金盤嶺等3個出口;德昌高速公路境內長約4千米,雙向四車道,有珠湖農場1個出口,通往珠湖農場及周邊地區。
2021年末,鄱陽縣共有公路總里程5289.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條共92.4千米,國道2條共160.4千米,省道6條共182.5千米,縣道24條共535.6千米,鄉道155條共1147.3千米,村道3171.4千米。
2021年末,鄱陽縣機動車(包含機車)保有量15.2萬輛,其中小型汽車保有量9.4萬輛。

鐵路

衢九鐵路過境,設鄱陽北站
昌景黃高鐵過境,設鄱陽站

航運

鄱陽縣境內有通航河道2條,總長123千米。航班有縣城至鄱陽湖龍口、縣城至蓮湖鄉、縣城至昌洲鄉、縣城至凰崗鎮。鄱陽港口碼頭設在鄱江北岸,縣城東門口處,為江西省六大港之一。
2011年,客運量54.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681萬人千米,貨運量164萬噸,貨運周轉量81171萬噸千米。運輸企業擁有貨運船舶162艘,129600噸位;客運船舶3艘、221座位。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8年,鄱陽縣新建、改建校舍77.6萬平方米、運動場103.9萬平方米,基本完成鄱陽中學優改工程,化解“大班額”成效顯著,補充教師533人,高考二本上線率32.7%,錄取清華北大8人、占上饒市50%。
2022年,鄱陽縣普通高中招生11427人,在校生34862人,畢業生13152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702人,在校生4946人,畢業生801人。國中學校招生16650人,在校生51349人,畢業生19849人。普通國小招生14132人,在校生96354人,畢業生17207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48人。幼稚園530所,在園幼兒34661人。各類民辦學校257所;各類民辦學校在校學生47171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1.21%,國小淨入學率100%,國中毛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57.90%,普通高考錄取率80.57%。

文化事業

2022年末,鄱陽縣共有電影放映單位4個;藝術表演團體29家;文化館1個,文化站29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3個,其中,民營博物館2個;廣播電視台1家,無線發射台1座,年末無線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
鄱陽縣(波陽)
鄱陽多次舉辦“中華龍舟大賽”

醫療衛生

2022年末,鄱陽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67個(含鄉鎮衛生院)。其中,公立醫院3個(含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3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血防站 1個,饒州監獄醫院1個,皮防所1個,衛生健康綜合監督執法機構1家,民營醫院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醫學健康體檢中心2家、門診部7家、個體診所有70家、村衛生所530家。衛生技術人員(不含民營機構)6650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約2096人,執業護士約2978人。鄉(個)醫1778人。床位4856張。

社會保障

2022年,鄱陽縣城鎮新增就業完成4999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完成13112人;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63.5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萬人;完成基本醫療保險參續保129.1萬人,實現常住人口全民參保,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85萬人;創業擔保貸款發放28875萬元,完成民生任務160.4%,帶動就業6517人,支持創業1150人,其中:扶持小微企業發放貸款33筆,扶持金額11132萬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68.2%。。全年完成各類棚戶區改造600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47戶。
2022年,鄱陽縣學前教育幼兒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幼兒資助17992人次;義務教育貧困生生活補助49347人次;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15440人次;高中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免學費7118人次;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發放8760人次;中職國家助學金髮放1097人次;高考入學政府資助1235人次;新生入學助學金992人次。各學段總計資助學生101981人次。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永福寺塔
永福寺塔,位於鄱陽縣城土井巷內,始建於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元至清代曾幾次修繕,1978—1988年相繼維修、建圍牆保護,2002年重建寶珠相輪塔剎。塔高49米,基深106米,磚砌九層八面,為密檐樓閣式空心磚塔。占地面積80平方米,塔身八面有拱券門,基柱枋上有斗拱,造型古雅威武、凝重挺拔。歷經十多次地震,仍安然無恙。
2013年5月3日,永福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牛頭山
牛頭山位於油墩街鎮,是江西省唯一被省文物館保護的古漢墓,共有99座,俗稱“九十九個”,是全國最大的古漢墓群,有“北有兵馬俑,南有牛頭山”之稱。
鄱陽大成殿
2006年12月18日,鄱陽大成殿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淮王府遺址
淮王府遺址,位於鄱陽縣饒州街道建設路饒州府文廟大成殿東側,始建於明朝宣德十年(1436年)。遺址範圍東至五一國小,南至人民醫院,西至大成殿圍牆,北至鄱陽賓館,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80米,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淮王府遺址出土的大量王府專用瓷器與官窯瓷器,對研究明代社會生產和藩王生活有重要價值。
2018年3月9日,淮王府遺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彭汝礪墓
彭汝礪墓位於上饒市鄱陽縣鄱陽鎮任家村委會東江村藥爐山,保護範圍:以墓冢中心點為基點,東、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米,面積:400平方米。
2018年3月9日,彭汝礪墓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橋頭吳氏宗祠
橋頭吳氏宗祠位於上饒市鄱陽縣謝家灘鎮橋頭村委會橋頭村,保護範圍:以宗祠牆基為界,東向外延伸5米,南向外延伸1.4米,西向外延伸6.5米,北向外延伸10米,面積:3280.42平方米。
2018年3月9日,橋頭吳氏宗祠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

鄱陽饒河戲
饒河戲,又稱饒河調,是贛劇的一支重要流派。她綜合江西各大戲劇種的各種聲腔,以江西五大河流之一,流經鄱陽縣城的饒河命名。是饒河(鄱陽)人在南戲和弋陽腔的基礎上經過改造發展,變一唱眾和、鑼鼓伴奏、以板擊節的高腔,與亂彈、徽劇、秦腔、崑曲等皮黃聲腔溶融揉合,形成的唱腔豐富、劇目眾多,鄉土氣息濃郁的民間戲劇。
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鄱陽脫胎漆器起步於先秦,歷代傳承,到晚清有了重大發展與突破。鄱陽脫胎漆器凝固成形脫胎制模工藝,為脫胎漆器製作工藝開闢了新的途徑,為中國脫胎漆器製作開闢了先河。鄱陽脫胎漆器的製成要經過造胎、上漆、加金屬金口、彩繪、打磨、退光檢驗等工序。漆器的胎質主要有木胎、夾綻胎、皮胎、籘胎等多種。一件脫胎漆器的完成,必須經過模胎、割胎、粘胎等工序,對於大型器具來說,尤為複雜。1915年,鄱陽縣漆藝師張席珍製作的“黑退光刻漆貼金帽簡”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
鄱陽傳統榫卯製造技藝
鄱陽傳統木作榫卯製造工藝傳承歷史源於寺觀塔幢與府衙的興建。西晉時期,鄱陽為江右名埠,宗教興盛,修寺立觀,榫卯技藝日趨成熟;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興建的永福寺塔(一層斗栱、七層檐廊均為木構)、明代淮王府第(已毀)、清代饒州府文廟大成殿(1065年)、民國時期的蓮花寺(1927年)等古建築都遺存有鄱陽木作榫卯技藝的印記。
鄱陽漁鼓
鄱陽漁鼓有“二下響”和“三下響”兩個分派。“二下響”漁鼓是在明末外地傳入的道情基礎上,經鄱陽藝人,主要是經徐天福、周天潤等人的改造發展而成,因樂器只用漁鼓、簡板,擊奏時發“咯、嘣”二響得名。鄱陽漁鼓“三下響”派大致形成於清道光年間,系湖北黃梅調演變而成。當時,湖北黃梅藝人帥德化(因他不論什麼都會唱,諢名“帥不論”)來鄱陽逃水患賣藝,將“三下響”漁鼓傳入鄱陽,因其在漁鼓、簡板之外,加入了一面小鈸,奏時發出“咯叮咚”三響而得名。
鄱陽漁歌
鄱陽漁歌源遠流長,起源於宋代,流行於明清,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史籍記載,有宋代楊時的《鄱陽湖觀打漁歌》,明代葉蘭的《划船歌》,清代徐坤的《東湖採蓮曲》,還有清代朱廷瑛的《東湖采菱歌》,以及解放前後廣為傳唱,由趙南元記錄的《四季漁歌》,音調的純樸、吐字發音的跳進及演唱者真假嗓音的運用,讓聽者恍若來到浩淼的鄱湖邊,看到漁民們正划船打魚的歡樂景象。
鄱陽灌芯糖製作技藝
鄱陽灌芯糖自西漢創製以來,在歷代傳承演變過程中,漫長時期的家家戶戶製作,製作藝人的不斷創作改進和發展,工藝逐步趨於完善,並流傳到鄱陽周邊的樂平、萬年、餘干、弋陽等縣市的部分鄉村,是一種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的傳統食品。2010年6月,鄱陽灌芯糖製作技藝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鄱陽管驛前晏公廟會
鄱陽管驛前晏公廟立廟於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年),迄今已有630多年歷史。廟會活動是明萬曆年間起始並延續至今,奉祀江西水神“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帥”。 以佑風調雨順、農漁興旺。廟會主要形式是以道家法事打醮請“水神“祈福求安、漁具交易為主要內容的漁俗活動。
鄱陽張王廟會
鄱陽張王廟廟會又稱賽神會,始於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至清代興盛,經民間口授心傳延續至今。在每年正月初八日舉行張王(張巡:公元709-757年)、柳母“出巡”和“省親”(拜丈母娘年)儀式,十一月初五日舉辦廟會活動,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信息。
鄱陽瓦屑壩祭祖
鄱陽瓦屑壩位於江西省鄱陽縣的蓮湖鄉(明代稱立德鄉)、鄱陽湖東北岸的吳家港邊。是中國八大移民聖地之一。元末明初時,在“江西填湖廣” 的浪潮中,有二百一十餘萬江西移民從瓦屑壩出發,移民到湖廣地區。六百餘年來,數以萬計的瓦屑壩移民後裔來根祖之鄉---瓦屑壩祭祖,形成一種久經不息,長盛不衰的祭祖習俗,延續著中華民族尋根問祖,認祖歸宗,緬懷先輩的特殊情結。
鄱陽湖傳統漁業生產習俗
鄱陽湖傳統漁業生產習俗,據不完全統計,有百種之多。分別隸屬網、鉤、箔筌、雜特四大類。此外,還有棧湖、開港等魚事活動;漁歌、漁鼓、漁諺、漁舞、宗教習俗等漁耕文化活動。這些千姿百態的漁業生產習俗,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究其特點,多是家族式傳承,地區性沿襲和傳播,尤以地區突出。如鄱陽縣的管驛前漁村、文龍灣鄧家、樂亭王家等都有代代相傳並載入族譜的漁具和漁俗。這些閃著智慧之光的漁俗是鄱陽人民從大自然中總結出來並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它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中走過了三千多年,它是湖區人民在這大湖之上寫下的一部厚重的文化。

風景名勝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鄱陽湖的東岸,濕地公園總面積為36285.0公頃,其中濕地總面積為3.5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6.8%。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是集湖泊、河流、草洲、泥灘、島嶼、泛濫地、池塘等濕地為主體景觀,濕地資源豐富、類型眾多而極具代表性的純自然生態的複合型濕地公園。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主要景點有白沙洲、香油洲、珠湖漁村、白沙洲觀鳥大堤、漢汊湖、烏金汊、龜腦山、壁虎大雁山、斗笠山、竹溪三島、瓢里山、龍吼山、濕地科學園。
鄱陽縣(波陽)
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鄱陽縣東北部,總面積約100平方千米。整個景區與軍民水庫及附近的九流村結合為一體,形成了蓮花山宗教生態觀光帶。白雲寺位於蓮花山山頂的盆地中,周圍有五個隆起的小山峰,酷似蓮花的“五朵花瓣”,將佛家文化物化到自然景觀。有保留完好的江西特色民居以及九流村古老的民居建築。
鄱陽縣(波陽)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著名人物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一作士衡,東晉大司馬。《晉書》《世說新語》等史書中有記載。
陶母(243年—318年),陶侃的母親。與孟母歐母岳母齊名,是著名的“四大賢母”之一。
吉中孚,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大曆十才子之一。工詩。與盧綸錢起等齊名。
彭汝礪(1041年—1095年),字器資,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科狀元。
洪邁(1123年—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學家,官至宰相。
姜夔(1155年—1209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有《白石道人歌曲》。
周伯琦(1298年—1369年),元朝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南海縣主簿,後轉為翰林修撰。
胡克家(1756年—1816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進士,有《考異》十卷。
彭濤(1913年—1961年),“一二·九”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曾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化學工業部部長。
石屏(1934年3月25日—2016年5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K8教練機總設計師。
陳先達(1930—),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城市榮譽

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戲劇之鄉”。
2007年6月13日,評選為“首屆江西投資環境最佳縣”。
2011年,授予“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
2012年10月,榮膺“2012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稱號。
2014年6月19日,獲得“江西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稱號。
2015年,榮獲2014“美麗中國”十佳旅遊縣。
2017年6月,榮獲“江西旅遊強縣”稱號
2018年5月8日,授予“2017年度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先進縣”榮譽稱號。
2018年,榮獲“中國漁俗文化之鄉”稱號。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19年12月10日,入選“江西省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示範縣”。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2021年8月,入選2021-2023年度“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2021年11月12日,入選“第七屆江西省文明城市候選名單”。
2022年12月29日,入選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單位名單。
2023年7月3日,入選“江西省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