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基督教

波蘭基督教各派的統稱。波蘭總人口約3876.5萬(2000年),基督徒約3500.1萬,約占總人口90.29%。其中新教有宗派21個,約15.4萬人,獨立宗派有9個,約9.4萬人,天主教有宗派2個,約3028萬人,東正教有宗派4個,約55.3萬人,新興宗派有13個,約21.8萬人。有4種語言的足本《聖經》譯本,1種語言的《新約聖經》譯本,3種語言的非足本《聖經》譯本。新教教會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波蘭五旬節派教會、基督教會衛理公會、浸信會聯合會、自由福音派、改革福音派、基督徒弟兄會等;獨立宗派教會有:波蘭國家天主教、老舊天主教瑪利亞派(Mariavite)、獨立自治羅馬天主教區;新興教派教會有耶和華見證會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蘭基督教
  • 外文名:Christianity in Poland
歷史背景,社會影響,

歷史背景

10世紀,波蘭可能從摩拉維亞接受基督教。公元966年,波希米亞公主多布拉娃與波蘭國王米茨科一世(Mieczyslaw I)結婚,基督教傳入波蘭,統治者皈依羅馬天主教,史稱“波蘭受洗”。1000年,吉茨諾(Geiezno)成為都主教教座。15世紀早期,部分貴族支持胡斯派;16世紀,宗教改革思想在波蘭傳布。路德宗在德語區傳布,改革宗影響最為強烈,同時波蘭成為逃亡的波希米亞弟兄會蘇西尼派的天堂。1573年華沙聯盟確保宗教寬容。1595年,羅西尼亞教會(Ruthenian Church)斷絕與君士坦丁堡的共融關係,歸於羅馬,不久波蘭的阿明尼烏派承認東儀天主教。17世紀天主教會在波蘭有雄厚的基礎。1795年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完成對波蘭的瓜分,對天主教影響甚大。俄羅斯限制天主教,1831年強迫東儀天主教放棄與羅馬共融。一戰前,天主教首席大主教能代行國王權力,並左右國王選舉。1918年,波蘭獨立,天主教的影響力得到恢復,東正教在東部地區發展。二戰期間,天主教和東正教均受到德國和蘇聯占領軍的迫害;二戰後,建立社會主義政府,天主教受到一些打擊,影響有所削弱。1944年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憲法保證宗教信仰自由。但自1944年,波蘭政教關係長期緊張。政府指責天主教會是國內“主要的有組織的對抗政權的力量”。1978年10月,波蘭樞機主教沃伊蒂瓦當選為教宗,稱約翰-保羅二世,提高了波蘭天主教會的國際地位。

社會影響

波蘭羅馬教會是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全國性天主教會,有會眾3000萬,下設大主教區5個、主教管區17個和堂區7000多個,有主教87名。主教團最高常務會和秘書處為主教團全體會議的執行機構。華沙天主教神學院為教會最高學府,華沙大主教兼任名譽院長。教會創辦的盧布爾天主教大學馳名歐洲。此外設有教區神學院24所、修道院20所、11所初級神學院校。教會擁有14個出版機構,發行98種雜誌。最重要的朝聖之旅是朝拜謝斯圖喬瓦的黑聖母(Black Madonna in Cyestochow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