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基督教
- 外文名:Christianity in Europe
- 主要教派: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聖公會等
- 歐洲基督徒人數:約5.19億
歐洲基督教各派的統稱。歐洲總人口約7.3億(2000年)。基督徒約5.19億,約占總人口71.13%。世界三分之一的基督徒集中於歐洲。其中新教有宗派1510個,約6740.3萬人,獨立宗派有1000個,約667.4萬人,...
在基督教傳教運動的過程中,它又傳入亞、非、拉地區。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安立甘宗(Anglican Communion)亦稱聖公宗,歐洲宗教改革時期產生於英國,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使國會通過法案規定英國教會不受羅馬教廷管轄...
基督宗教是歐洲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因此,作為宗教活動傳播的主要場所,教堂大多歷史久遠,並且遍布城鄉各地,成為城、鎮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堂是基督教三大流派(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舉行彌撒禮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級別...
從476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東羅馬帝國在信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的進攻下滅亡,史稱中世紀。這是基督教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階段。這一階段是歐洲基督教化的時期,是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的時期,是基督教文化與穆斯林文化既衝突又...
中世紀界定於公元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453 年東羅馬帝國滅亡的這一歷史時期。中世紀是全世界封建制社會形成到發展的時期,也是世界三大宗教形成並廣泛傳播的時期。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紀歐洲取得了萬流歸宗的地位。簡要 歐洲人的生活與...
基督教將猶太教從一種民族性宗教擴展為一種跨民族的宗教。基督教文化是屬於擴張型的,其哲學觀念認為時間是有始有終的,而空間是無限可重複的,所以歐洲人最早猜測出地球是圓的,他們強調對周圍世界的擴張和管理,對自然的統治和使用。...
基督教堂,是歐洲人的宗教協會辦公所在地,相傳起源於一世紀時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每逢周末的星期日,許多宗教信徒和市民民眾,集中到教堂內參加有關宗教活動。基督教堂既是教徒的朝拜場所,也是廣大民眾愉悅身心的好去處。教堂簡介...
8世紀末,愛爾蘭成為歐洲基督教主要傳教中心之一,愛爾蘭民族教會向蘇格蘭、英格蘭和歐洲大陸派遣修士傳教。11世紀,挪威定居者成為基督徒,其教會和英格蘭的教會建立聯繫。12世紀,三個全國性的主教會議建立教區組織,新修會興起,其中主要有...
天主教創辦的米蘭聖心大學是義大利及歐洲著名大學之一。天主教會舉辦大量慈善救濟機關,其中有約1200所有嬰堂和孤兒院,1300多所養老院,1800多所療養院等,建立工人、青年、婦女、知識分子等各種教會團體,其中“義大利工人基督教協會”在...
天主教 公元2世紀,基督教由亞洲小亞細亞傳教士傳入高盧地區(今法國)。177年,里昂的基督教社團受到迫害。約250—313年,高盧主教區建立;314年,西部教會在阿萊斯(Arles)召開主教會議,14位高盧主教與會;5世紀,高盧-羅馬教會組織...
有些隱修院擁有大量財富,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為歐洲各地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11世紀末到13世紀中葉,教皇和一些修院院長打著保護基督教聖地的招牌,先後發動8次十字軍東侵戰爭。後4次均以失敗而告終。十字軍東侵促使教會...
【基督教的三派】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基督教也隨之分裂為東、西兩大派。公元1054年,東西兩派正式分裂。1、東部教會以正宗自居,稱正教,又稱東正教,因東部為希臘語地區,在宗教儀式中使用希臘語,故也稱希臘正...
在歐洲議會第二次(1984年6月)和第三次(1989年6月)直接選舉後,仍保持第二大議會黨團的地位,在歐洲共同體的政治、經濟事務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歐洲人民黨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與歐洲基督教民主聯盟共同建立了聯合總秘書處...
於16世紀第二次新舊教會大分裂(或稱宗教改革)中又從羅馬公教中分裂出了信義宗(路德教派)、聖公宗(英國國教派)以及歸正宗(加爾文教派)等,其後又從支派中再次的分裂出這種小教派。而這兩次的大分裂卻是對整個歐洲基督教世界...
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在德國興起,維滕貝格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被後世尊為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後路德宗等新教各派從羅馬教會中分裂出來。二戰後,德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49年9月,西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建立,以新教路德宗...
基督教於中世紀早期由法國人傳入,698年法國天主教修士威利布羅德創建埃希特納赫修道院。自15世紀起,盧森堡曾先後被西班牙、法國和奧地利等幾個天主教國家據為殖民地,故天主教在盧森堡人民的宗教生活中占絕對優勢。1867年,歐洲各主要國家...
10世紀末,丹麥與德意志之間不斷戰爭,對基督教採取鎮壓態度。972年,丹麥失敗後,當時的國王和王后又來到薩克森(德國)宮廷,在鄂圖一世面前受洗,自此,丹麥人全部皈依基督教。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波及丹麥,1520—1540年推行宗教改革。...
受20世紀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影響,比利時基督教各派亦成立相應的教會機構或社會組織,如1923年建立基督教和平運動歐洲秘書處,1926年成立舍沃托涅本篤會修道院,1931年成立國際基督教徒企業經濟聯合會,1954年設立東方基督教之家,1965年成立...
羅馬天主教會以代表耶路撒冷拉丁教會主教掌管教區事務之司教總代理任其首腦;在以色列擁有1萬餘名信徒,其中大部分為當地阿拉伯人,其次為來自波蘭和匈牙利的信徒,小部分為歐洲人,信徒人數約占以色列基督徒總數20%左右;設有37座教堂和...
波蘭基督教各派的統稱。波蘭總人口約3876.5萬(2000年),基督徒約3500.1萬,約占總人口90.29%。其中新教有宗派21個,約15.4萬人,獨立宗派有9個,約9.4萬人,天主教有宗派2個,約3028萬人,東正教有宗派4個,約55.3萬人,...
歐洲新正統神學是指歐洲基督教神學。盛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主張直到宗教改革時期的加爾文派正統神學,以拯救社會。主要代表有巴特與布魯內爾巴特。反對自由主義神學把神學世俗化向人文化的傾向,認為教會應以古代神學作為教義宣傳的基礎,...
中世紀西歐反對正統基督教的一個派別,是純潔派的一支,因12~13世紀流行於法國南部土魯斯的阿爾比城而得名。參加者主要是市民、騎士和貴族。土魯斯伯爵雷蒙六世反對羅馬教皇的貪得無厭,也害怕法國國王覬覦其領土,因而支持異端運動。阿爾比...
天主教國家是指大多數國民為天主教徒或天主教為國內第一大宗教的國家。廣泛分布在歐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大洋洲和非洲南部等地。天主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的基督宗教,最初系自猶太教中分離出來,隨著耶路撒冷的被占領,教會的...
新教(Protestantism),亦稱基督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包括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羅馬普世大公教會(大公的基督教)而產生的新宗派: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隨後又從這些宗派中不斷分化出來的更多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