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的11種可能》是2020年8月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柏峰、尤陳俊、侯猛。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學的11種可能
- 作者:陳柏峰、尤陳俊、侯猛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 ISBN:9787516222027
《法學的11種可能》是2020年8月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柏峰、尤陳俊、侯猛。
《法學的11種可能》是2020年8月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柏峰、尤陳俊、侯猛。內容簡介本書是由陳柏峰、尤陳俊、侯猛等人組織的“社科法學連線”的“對話”系列活動的文字結集。活動所邀請到的對話人主要是從事跨學...
西方的犯罪學家根據犯罪動機的性質,把犯罪動機分為財欲、性慾和攻擊欲三大類。中國的刑法學者主張將犯罪動機分為以下11類:⑴政治動機,指出於一種反社會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⑵財物動機,指為了滿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物質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⑶性動機,指為了滿足性本能的需要而產生的犯罪動機;⑷報復動機...
可能權 可能權是指權利人依自己的行為而使他人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係發生變動的權利。如代位權。梁慧星認為:按法律上之力的不同,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變更權,而變更權又可以分為形成權、抗辯權和可能權。但大部份教材(包括司法考試三大本)都將權利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
從性醫學角度看,亂倫屬於性心理障礙性疾患之一,指以違反倫理的性關係獲取性快感的一種性偏離疾病。由於社會對亂倫有強大的禁止壓力,施行亂倫而得到性感滿足者均有明顯的性心理異常。從法學角度看,當代學者們往往將亂倫定義為一個基於特定文化傳統之上的貶義詞,是指法律或風俗習慣不允許的情況下近親屬之間發生性行為...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必須建立一種以指揮和服從為特徵的管理關係,這種從屬性的管理關係可以說是一種隸屬關係。在當今的法學界,學者們在區別勞動關係與民事關係時,認為“從屬性”構成了勞動關係的獨有特徵,是勞動關係與其他領域的法律關係相區別的關鍵點,這一點是沒有爭議的。 “從屬性”可以體現為兩個方面——...
法學體系的建立主要是對作為人類社會法律現象的內在規律的直接反映。法律現象既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也可能會隨各地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地理、風俗等因素的不同,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體現出較大的差別。法學體系也就只能是社會現實的產物。開放性 法學體系的建立依賴於法學家的主觀的理論建構。法律現象的開放性、...
簡而言之,後現代法律思潮還僅僅是一種思潮,沒有變成現實。當然,一種思潮可能永遠只是一種思潮;美妙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思潮。如果成了現實,說不定只是一種災難,而非祝福。一般特點 後現代法學與現代法學有明顯不同。如果說現代法學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強調合理性、形式性、價值性以及與社會的融洽性的話,那么後...
《法律的道德性》中富勒分析了法律內在道德與效率、正義、反種族歧視、人本身及其自由、經濟資源的分配、政治與經濟制度的設計等之間的關係,批評了西方法學界中關於實在法的一些流行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他自己的法律定義。內容簡介 《法律的道德性》1964年初版時,全書共有4章:兩種道德;道德使法律成為可能...
概念法學源於德國的潘德克呑法學,尤其是從普希達開始,溫特夏德更將概念法學推向頂峰。在法國,以1804年民法典為出發點而興起的注釋學派認為,現實中發生的或可能發生的一切問題,均可從民法典求得解決,鼓吹法典崇拜,法典之外無法源。至70年代發展為以法典為中心的概念法學。德國普希達以邏輯的方法適用法律,認為法律...
2、《從哲學王國到法學殿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3、《群體性事件研究報告》,民眾出版社,2004年2月版 4、《實用法學基礎》,新華出版社,2003年7月 5、《警察法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6、《行政法實踐的哲學分析》,華齡出版社,2002年7月 7、《中國警察法學》(參編),民眾出版...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論》,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童德華。內容簡介 在人類社會的不同時期,刑事責任的本質和內容是不同的。在古代社會,由於受客觀責任和團體責任觀念的支配,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時,只要求行為人的行為對社會共同生活產生了危害即可,一般並不以故意或過失為責任的前提。隨著...
《法學方法論叢書:規範理論與法律論證》是2012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磊。內容簡介 《法學方法論叢書:規範理論與法律論證》共分為八個大標題,主要針對法律的規範等內容全方位滲透,規範理論與法律論證之間的關係、矛盾。法學方法論的問題研究,法律的界限,憲法的基本權利水平效力研究,訴訟論證等...
童德華,1971年4月出生,湖北武漢人,法學博士,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童德華1992年7月畢業於湖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現湖北警官學院)偵察系,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在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工作),1999年6月在湖北社會科學院政法學所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6月在武漢大學法...
法治原則是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總結和概括的治國原理,是一種法的統治形式,已構成現代文明社會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現代社會法治理論是內涵十分豐富的知識體系,既要反映人類追求的法治理論,同時也要反映人權保障的實踐要求。1959年印度新德里召開的國際法學家會議通過的有關法治的報告是國際社會普遍公認的法治...
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諮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特約監督員,擔任十餘家司法機關專家諮詢委員、專家顧問,曾先後掛職擔任北京市...
參考近代著名伊斯蘭教法學家穆斯塔法·阿茲-扎爾卡(Sheikh Mustafa Az-Zarqa)對以上觀點的總結,自慰與伊斯蘭教法的一般原則背道而馳,但並不屬於嚴重的罪惡,自慰可以適用於伊斯蘭教的塔基亞原則,從輕處理。現實中,自慰在伊斯蘭教社會並非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與早期基督教社會類似,可能僅會給自慰者帶來一定程度的...
持前述第一種理解的主張法哲學是哲學的一個部門,持前述第二種理解的則主張法哲學是法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當然這種分野並不是也不可能是絕對的。例如英國《哲學百科全書》就主張“法哲學是關於法律的普遍本質的思考”。它所關心的不是法律的知識(knowledge)。而是法律的思想(thought)。《牛津法律指南》也認為:...
朗·富勒(LonL·Fuller,1902~1978年),美國法哲學家,現代新自然法學派主要代表之一。富勒1926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1926~1939年曾先後在俄勒岡大學、伊利諾斯大學和杜克大學法學院任教。1939~1972年,富勒一直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執教,並於1948年繼龐德之後接任該學院專設法理學卡特講座教授,1972年退休於哈佛大...
應該說具體刑法解釋的內容與刑法典條文精神一致時,司法工作人員不會因為有違反罪刑法定原則之可能而出現適用法律為難的情形。但當刑法解釋與刑法典的謙抑規定不一致,甚至嚴重背離刑事立法精神時,下級法院對相關法律條文的適用就必然會出現“兩難”選擇的尷尬。如,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的《關於審理交通肇事...
了解是依據通常情形,客觀上可能了解而言;向對話人發出意思表示,只有在相對人實際聽聞到意思表示時,意思表示才生效。通常用聽覺器官聞知。語言風險的負擔,受領人對一種外國語言作出誤解的風險。四川話訂房的誤會。對無限人為意思表示——通知達到其法定代理人生效(台民96),純粹受益之行為,限人有受領能力(台...
附和性,法學領域術語。基本簡介 保險契約法律特徵之一的附和性的含義是指:保險契約的訂立並非投保人與保險人自由協商的結果,而是投保人對保險人事先確定的契約條款表示“同意”,亦即一般情況下,投保人既不能擬定保險單的內容,也不能對保險單所確定的內容進行修改。在傳統的契約法理論中,締約程式是由要約和承諾兩...
③法典這種法律形式本身存在局限性,任何法典都不可能涵蓋全部社會生活和預知一切未來。無論編纂者如何努力,法典都會留有空白與遺漏。認為《法國民法典》沒有任何創新,只是已有法律的編纂。(2)19世紀中期、後期,圍繞民法典的制定,歷史法學派內部又出現了日爾曼法學派和潘德克頓法學派的爭論,日爾曼法學派認為日爾曼...
法學研究中的邏輯分析主要在四個層次上被使用。第一個層次是法律概念與法律事實之間的邏輯關係。例如,被告人的行為是否可以合乎邏輯地被歸人“不當得利”“契約詐欺”等概念指稱的範圍之內? 第二個層次是法律規則之間的邏輯關係,因為任何案件的處理都可能涉及若干法律規則,理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是正確適用法律的必備...
其中的“獨創作品”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指具有獨創性的作品,進而可能會誤認為存在不具有獨創性的“作品”;而“單人作品”的概念則會產生歧義,既可能是指由一人獨自創作的作品,又可能是指由一人獨自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因此,比較而言,採用“獨著作品”這一概念作為合作作品的對稱比較合適。可見,合作作品與獨著作品是...
Manuel de Andrade在1899年11月11日生於葡萄牙斯塔雷雅(Estarreja)市的卡內拉斯(Canelas)堂區。1922年取得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Universidade de Coimbra)法學學士學位。1924年成為科英布拉大學法學院的助理教授。1932年升任教授。1934年,他的博士學位答辯極其優秀地以20/20分滿分通過,讓其取得科英布拉大學法學博士...
各種有益的爭論與探索也正是法學理論能夠不斷豐富完善的基石,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言:“最終證明正確和重要的理論,最初是由於他們的發現者有一些不切實際的、荒謬的考慮而想出來的。由於最初人們不可能知道一個新的學說是否正確,因此,在提出新真理的自由中必然包含著相等的犯錯誤的自由”。參考文獻 (一)著作...
古羅馬法曾賦予自由民一定限度的婚姻自由,規定了婚姻雙方自願的原則。中世紀基督教法學家一度吸收了這一思想,但僅僅停留在法理上,並未作為一種普遍制度來實施。資產階級婚姻自由的觀念建立在天賦人權和契約自由兩個基點上。歐洲中世紀末期,商品生產的規模和自由貿易的發展,要求提供更廣泛的商品和自由勞動力市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