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又譯Zhengfa University),簡稱“法大”(CUPL),位於北京市,直屬於國家教育部,由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畫”和“111計畫”(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加入全球法學院聯盟、歐亞太平洋聯盟、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亞洲法律學會、內地與港澳法學教育聯盟,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
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三校政治系、法律系和輔仁大學社會系合併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1954年,學校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大學;“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併,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1986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學院三院辦學格局。進修學院後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單獨辦學;2000年復併入中國政法大學。
截至2024年1月,學校設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設有21個教學單位、27個本科專業;3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和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截至2023年9月,共有學生18442人,專任教師1058人,其中博士占比87.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政法大學
- 外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Zhengfa University - 簡稱:法大、CUPL
- 所在地:北京市
- 創辦時間:1952年
- 辦學性質:公辦高校
- 學校類別:政法類
- 學校特色:雙一流(2017年、2022年)
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
211工程(2005年)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年)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12年)
2011計畫(2013年)
111計畫(2014年)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胡明(黨委書記) 、馬懷德(校長)
- 本科專業:27個(截至2024年1月)
- 碩士點:7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4年1月)
1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4年1月)
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截至2024年1月) - 博士點:3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4年1月)
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截至2024年1月)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截至2024年1月)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截至2024年1月)(法學)
- 院系設定:21個教學單位(截至2024年1月)
- 校訓: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 校歌:《情懷法大》
- 校慶日:5月16日
- 地址:昌平區府學路校區: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27號(昌平校區)
海淀區學院路校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海淀校區) - 院校代碼:10053
- 主要獎項: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 知名教師:江平、陳光中、張晉藩 、李德順 、應松年
- 占地面積:604 畝(截至2018年9月)
- 教師人數:1058人(截至2023年9月)
- 學生人數:18442人(截至2023年9月)
歷史沿革
北京政法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類別 | 名稱 |
---|---|
教學單位 | 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院、光明新聞傳播學院、中歐法學院、法律碩士學院、國際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中央政法培訓學院、科學技術教學部/法治信息管理學院、體育教學部、培訓學院、紀檢監察學院、國家安全學院 |
本科專業 | 法學、偵查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商務、金融工程、哲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套用心理學、英語、德語、法語、翻譯、新聞學、網路與新媒體、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法治信息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截至2023年12月,參考來源: |
學科建設
類別 | 名稱 |
---|---|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法學 |
政治學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
理論經濟學 | |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哲學 |
套用經濟學 | |
社會學 | |
心理學 | |
外國語言文學 | |
新聞傳播學 | |
中國史 | |
工商管理 | |
公共管理 | |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 法律 |
公共管理 | |
工商管理 | |
社會工作 | |
翻譯 | |
金融 | |
國際商務 | |
新聞與傳播 | |
套用心理學 | |
審計 | |
漢語國際教育 |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法學 |
政治學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
理論經濟學 | |
“雙一流”建設學科 | 法學 |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 法學 |
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 | 政治學 |
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學科 | 證據科學 |
學科評估A+ | 法學 |
截至2024年1月,參考來源: |
師資力量
類別 | 名稱 |
---|---|
學校終身教授 | 江平、陳光中、張晉藩、李德順、應松年 |
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 | 江平、張晉藩、陳光中、潘漢典、巫昌禎 |
全國有突出貢獻的法學家 | 應松年、黃進、朱勇、馬懷德、樊崇義、王衛國、卞建林、鄭永流、趙旭東 |
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 | 汪海燕、薛剛凌、馬懷德、王萬華、雷磊等 |
全國優秀教師 | 江平 |
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 王衛國 |
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 張晉藩 |
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獎 | 商磊、李永軍、龐金友、劉玫 |
僅部分列舉 |
教學建設
類別 | 名稱 |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法學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
社會學 |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 法學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
社會學 | |
思想政治教育 | |
新聞學 | |
行政管理 | |
哲學 | |
經濟學 | |
國際政治 | |
英語 | |
國際商務 | |
公共事業管理 | |
網路與新媒體 | |
套用心理學 | |
工商管理 | |
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 | 法學 政治學與行政學 |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英語 |
漢語言文學 | |
套用心理學 | |
工商管理 | |
金融工程 | |
社會工作 | |
偵查學 | |
德語 | |
翻譯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法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班 |
法商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法制史教學團隊 |
政治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
國家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 法學實踐教學中心 |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截至2023年12月,參考來源: |
課程類別 | 課程名稱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中國法制史 |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 |
商法學 | |
民法學 | |
刑事訴訟法學 | |
憲法學 | |
北京市市級精品課程 | 海商法 |
中國法制史 | |
民法 | |
國家賠償法學 | |
商法學 | |
經濟法總論 | |
國際法 | |
憲法學 | |
國際司法 | |
刑法案例研習 | |
中國社會 | |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 法律邏輯 |
法律英語與法律文化 | |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
商法學 |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
中國法制史 | |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中國法律史研討課 |
法學方法論 | |
中國法律史 | |
知識論 | |
周易概論 | |
個體經濟學 | |
犯罪心理學 | |
刑事法與刑事法律科學診所 | |
政治學原理 | |
中國法律史(古代部分) | |
法理學 | |
民事訴訟法 | |
證據法學 |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 |
刑事訴訟法學 | |
越軌社會學 | |
律師實務 | |
國際政治經濟學 | |
影視藝術欣賞 | |
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 | 口述當代中國外交 |
國際私法 | |
中國法律史 | |
犯罪心理學 | |
民事訴訟法 | |
當代中國社會 | |
政治經濟學(二) | |
國際法 | |
國際經濟法 |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 |
中外文學名著導讀 | |
刑事訴訟法 |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 |
統計學 | |
中華文明通論 | |
國際政治經濟學 | |
經濟法 | |
法律英語視聽說 | |
憲法學 | |
刑法學總論專題 | |
民事證據法 | |
參考來源:截至2023年12月 |
- 教學成果
獎項 | 名稱 |
---|---|
特等獎 | 新時代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新時代西部高質量高等教育辦學實踐 |
一等獎 | 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的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模式 團隊育人、課堂支撐與教改驅動:新時代政治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創新與實踐 法商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
二等獎 | 內外協同共破壁壘:司法實務全流程模擬教學模式改革 德法兼修七位一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模式創新 法律職業倫理思政育人模式的創新實踐 三階遞進實踐前置: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養的中國方案 融通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法律心理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MOOC+線上翻轉+主體互動:思政課深度學習法的探索與運用 涉外法治人才多語種能力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
合作交流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類別 | 名稱 |
---|---|
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門研究機構 |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 |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 | 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實驗室(數據法治研究院) |
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訴訟法學研究院、法律史學研究院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教育部教師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 | 法治政府研究院 |
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聯繫單位 |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
協同創新中心 | 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
其他機構 | 比較法學研究院、法與經濟學研究院、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全面依法治國研究院 |
資料來源: |
科研成果
時間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獲獎等級 |
---|---|---|---|
2017年 | 《法制“鏤之金石”傳統與明清碑禁體系》 | 專著 | 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獎 |
2019年 | 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1978-2014(8冊) | 專著 | 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 |
2019年 | 鑑古明今——傳統法文化的現實意義 | 專著 | 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 |
2019年 | 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 | 論文 | 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 |
2019年 | 北京市重大突發事件心理援助體系構建 | 專著 | 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 |
僅部分列舉,參考信息: |
年份 | 課題 | 基金 |
---|---|---|
2020年 | 數據法學的內容和體系研究 |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2021年 | 當代西方國家政治極化的源起與影響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2021年 | 中歐貿易與投資關係的跨學科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2021年 | 當代歐洲左翼政黨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後真相時代的事實與價值問題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公共建築的政治文化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傳統中國無主物法律制度及其現代意義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緊急狀態下克減人權的標準與實踐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行政法上第三人的權利保護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中國輕罪治理模式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刑事訴訟質證規則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中國律師刑事辯護權利保障機制問題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我國糧食安全保障法治化的困境與克服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中美金融競爭—大國博弈與規則革新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非常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我國失智老人家庭照護模式及其對照護者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後疫情時代的多邊主義與世界秩序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清代中期法律變革與國家治理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清至民國華北的旗地撥補與鄉村社會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明代公案小說海內外文獻整理及其與法律文本互動關係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著作權立法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基於國際法的突發公共事件國際傳播及國際話語權提升策略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
2021年 | 先秦兩漢儒學視域中的“制器”觀念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貨幣創造視角下中國影子銀行的巨觀效應及政策調控影響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我國基層政府績效評估機制最佳化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環境健康權保護的公私法協動進路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國有企業國際經貿規則中的中國方案構建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國家公園體制中的保護地役權制度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行政訴訟起訴期限類型化構建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我國刑事證明標準的實踐樣態與認知模式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區塊鏈共識機制對全球治理規則制定的啟示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新冠肺炎疫情下基於大數據的歐洲右翼民粹主義發展新趨勢及中國應對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制度史視野下的唐代詩歌教育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21年 | 新時代科學精神與工匠精神融合及實踐創新研究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
2023年 | 防範系統性風險與健全金融穩定長效法律機制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
2023年 | 中國反壟斷法全過程實施模式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
2023年 | 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與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研究 | 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
僅部分列舉,參考信息: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 學術期刊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 校名
- 校徽
- 校旗
- 標識色
精神文化
- 校訓
- 校花
《情懷法大》 |
張晉藩作詞 |
郭小虎作曲 |
軍都山下 小月河邊 |
矗立著政法教育殿堂 |
鑄就厚德品格 淬礪明法鋒芒 |
為民族昌盛 為祖國富強 |
為民族昌盛 為祖國富強 |
行致公以追求社會和諧 |
勤格物以探索真理之光 |
黃鐘大呂發自微音 |
滄海洪波源於涓流 |
看我法大學子 明朝國之棟樑 |
看我法大學子 明朝國之棟樑 |
社團文化
校區情況
海淀校區
昌平校區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校長 | |
黨委副書記 | |
紀委書記 | 剛文哲 |
副校長 | |
黨委常委 | 胡明、馬懷德、剛文哲、李雙辰、時建中、常保國、李秀雲、王立艷、黃瑞宇、盧春龍、王敏、劉琳琳 |
截至2024年8月12日,來源參考: |
歷任領導
- 歷任書記
姓名 | 任期 |
---|---|
戴錚 | 1952年8月至1953年1月 |
武振聲 | 1953年1月至1954年11月 |
劉鏡西 | 1954年11月至1957年1月 |
劉鏡西 | 1957年3月至1966年5月 |
曹海波 | 1979年6月至1982年12月 |
雲光 | 1982年12月至1983年2月 |
陳卓 | 1983年2月至1988年6月 |
楊永林 | 1988年6月至2001年9月 |
石亞軍 | 2001年9月至2017年7月 |
來源參考: |
- 歷任校長
姓名 | 任期 |
---|---|
錢端升 | 1952年8月至1958年 |
曹海波 | 1979年3月至1982年12月 |
劉復之 | 1983年2月至1984年12月 |
鄒瑜 | 1984年12月至1988年6月 |
江平 | 1988年6月至1990年2月 |
陳光中 | 1992年5月至1994年3月 |
楊永林 | 1994年3月至2001年9月 |
徐顯明 | 2001年9月至2009年2月 |
黃進 | 2009年2月至2019年4月 |
來源參考: |
校園環境
法鏡
法治廣場
校訓寶鼎
校友情況
界別 | 校友 |
---|---|
學術科教 | 王家福、鄭成思、賀衛方、王保樹、馬俊駒、儲槐植、陳瑞華、胡建淼、王裕國、王衛國、高鴻均、陳衛東、馬懷德、龍衛球、卞建林、薛剛凌 |
司法機關 | 賀榮、張述元、李 靜、吉羅洪、藍向東、趙增國、葛慶龍、馬國、陳國慶、孫謙、丁順生、楊春雷、王晉、田雲鵬、傅信平、李永君、馬立娜、焦慧強、王迪、徐明、於世平、趙郭海、周溯、張耕、莫文秀、劉學文、王秀紅、王建明、肖聲、何素斌、邢寶玉 |
黨政機關(省部級) | 郝明金、應勇、沈春耀、袁曙宏、趙大程、韓長賦、陳訓秋、郎勝、王雁飛、劉玉江、王進義、齊靜、任愛榮、陳輻寬、王立山、劉登山、藏傑斌、李喜春、王成國、孫軍民、劉超、鄭人豪、郄英才、王濟民、聶智勝、李永寧、鮑劍、郝忠祥、羅志軍、袁純清、強衛、王勝明、李至倫、鄭增茂 |
首批大法官校友(2002年3月授予) | 沈德詠、吳家友、李玉成、李玉臻、陳旭、韓雲萍、黑俊英 |
首批大檢察官校友(2002年3月授予) | 趙虹、陳大豪、索維東、鮑紹坤、郭永運、秦醒民 |
其他領域 | 馮世勇、李曙光、龐繼英、徐軍、尋健、梅向榮、彭雪峰、張學兵、蔡重星、夏華、王廣發、彭雪峰、李偉斌、楚方、慕容雪村、屠化、鐘平、傅堯、張金龍、盤繼彪、沈鵬、王貝貝 |
僅部分列舉,排名不分先後,參考資料: |
所獲榮譽
時間 | 獎項 |
---|---|
2011年 | 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組織工作突出貢獻獎 |
2017年 | 北京高校辯論公開賽冠軍 |
2019年 |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青年人文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 |
2023年 |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團體一等獎 |
2023年 | 第十四屆“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庭辯論賽二等獎 |
僅部分列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