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油椰子(學名:
Elaeis guineensis)為
棕櫚科油棕屬下的一個種。
常綠
喬木。葉大,頂生,羽狀全裂,裂片多,線狀披針形,葉柄有刺。複合佛焰花序生於葉腋,雌雄同序,但其中之一常退化,出現雌雄同株異序和混合花序。聚合果卵形,橙色、紫紅或褐紫色,有光澤。原產非洲熱帶地區。我國台灣、海南及雲南熱帶地區有栽培,是一種重要的熱帶油料作物。其油可供食用和工業用,特別是用於食品工業。
形態特徵
直立喬木狀,高達10米或更高,直徑達50厘米,葉多,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頂,長3-4.5米,羽片外向摺疊,線狀披針形,長70-80厘米,寬2-4厘米,下部的退化成針刺狀;葉柄寬。花雌雄同株異序,雄花序由多個指狀的穗狀花序組成,穗狀花序長7-12厘米,直徑1厘米,上面著生密集的花朵,穗軸頂端呈突出的尖頭狀,苞片長圓形,頂端為刺狀小尖頭;雄花萼片與花瓣長圓形,長4毫米,寬1毫米,頂端急尖;雌花序近頭狀,密集,長20-30厘米,苞片大,長2厘米,頂端的刺長7-30厘米;雌花萼片與花瓣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毫米,寬2.5毫米;子房長約8毫米。果實卵球形或倒卵球形,長4-5厘米,直徑3厘米,熟時橙紅色。種子近球形或卵球形。花期6月,果期9月。
分布範圍
油棕的故鄉是非洲。幾內亞灣沿海的多哥、達荷美、奈及利亞,從南向北延伸120公里的範圍內,地勢低平,炎熱多雨,植物生長繁茂,到處都有茂密的油棕林。在高高的樹頂上,枝葉伸展開來,把陽光都遮住了。它一年到頭都開花結果,在同一株樹上,有的還在開穗狀花,有的正結出碩果,有的掛著成熟了的大球果。奈及利亞曾經是世界上產棕油最多的國家。獅子山的國徽上就有兩株高大的油棕樹。上世紀60年代以來,油棕在全世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現在,油棕傳播到了世界熱帶和亞熱帶的廣大地區,年產量達350萬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象牙海岸、薩伊等國都是盛產油棕的國家。油棕已在我國落戶,還在美國和巴西西北部地區安了家。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近十幾年來世界上新建的油棕園,比其他任何熱帶植物園都要多。1960年,馬來西亞的油棕種植面積不過5.3萬公頃,年產棕油近10萬噸。到了1975年,種植面積增加到60多萬公頃,產棕油達120萬噸,出口量達100萬噸,一躍而為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輸出國家。
理化性質
棕油還是一種優質油。德國科學家分析,棕油含有維生素A、E,谷甾醇,磷脂等多種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溶解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促進人體健康等的特殊作用。棕油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穩定性好,不易氧化,利於貯藏,不易變質,具有特殊的優點。油棕有許多用途。花可以提取油棕花汁,可以釀酒,製糖,作飲料;葉子用來編織各種籃子、提包等用品。棕肉、棕仁榨油後的余渣,是家畜的好飼料。棕油更是用途廣泛。過去,它多作為醫藥用油和工業用油,醫藥中常用它作為一些藥劑和化妝品原料,棕櫚皂暢銷於國際市場。工業中用作防鏽劑,在機器零件上塗上棕油,可以長期不生鏽;核殼製成的活性炭,是工業上的脫色劑和氣體吸收劑;棕油還可提煉成類似柴油和汽油的燃料油。現在,它已經成一種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根據棕油、軟質棕油、硬質棕油、硬化棕油等不同熔點和穩定性,在食品工業中就有多種用途,作為炸油、烹調油、起酥油、人造奶油、冰淇淋用油、朱古力糖代可可脂,以及乾脆食品的表面噴吹油等。
生長環境
喜光,要求高溫、雨量充足和光照充足的環境,不耐寒、不耐旱。喜沙壤土。
生長期很長。這種常綠高大的植物,性喜溫暖多雨。它一般是先育苗後移植,三四年後就開花結果。8~15年為旺產期,25年後為更新期。樹齡高達30年以上。
主要價值
觀賞特徵:高大雄壯,葉片整齊碧綠。
園林套用:行道樹或園景樹。果實富含油脂,為重要的油料植物。
經濟價值:主要產棕油和棕仁油。棕油精煉後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用油脂,可製造
人造奶油;棕油主要用來製造肥皂、潤滑油、化妝品等,也是紡織業、製革業、鐵皮鍍錫的輔助劑等。棕仁油味美,除直接食用和製造
人造奶油外,還用於製造高級肥皂、香皂和各種化妝品。此外,棕仁粕是很好的飼料和肥料。果殼可制活性炭,用作脫色劑和吸毒劑。脫果後的空果穗可制牛皮紙,作肥料、燃料和培養草菇等。未成熟的花序割開後流出的汁液,可釀酒、製糖和做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