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河源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發布日期:2011-03-01 瀏覽次數:2007
關於下達河源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河府〔2011〕25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河源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業經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批准,現下達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源市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1日
一、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踐行“三反”理念,著力培育“四新”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
(一)培育壯大“四新”產業。著力培育以手機為主的新電子、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主的新能源、以硬質合金為主的新材料和以生物製藥為主的新醫藥等“四新”產業。積極推進產業招商、集聚招商和重大項目招商,加快培育壯大“四新”產業集群,打造環珠三角新興產業集聚地。加快建設和完善國家移動通訊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移動通訊產學研戰略聯盟等技術服務平台,推進傳統產業的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加快制定和完善“四新”產業發展的引導和扶持政策。
(二)推進效益園區建設。搶抓省實施“雙轉移”契機,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力度,科學規劃和建設產業轉移園區,輻射帶動各縣區工業園區發展。推動市區創建國家級區,源城、東源、和平轉移園創建省級示範園。加快中山(河源)轉移園三期、各縣區轉移園二期建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配套服務,推動全市產業轉移園建設上規模上檔次,努力在承接產業轉移上實現新突破。
(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和專業鎮。繼續推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發展,大力提高農產品質量。繼續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市場試點工作,促進土地流轉的規範化。積極推進燈塔盆地綜合開發利用,大力實施《燈塔盆地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規劃》,為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打下良好基礎。加快推進以東江上游特色水果產業帶項目為重點的優質農業示範基地和實驗示範區建設以及後續相關產業發展。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實現農產品流通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網路化。
(四)全面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打造“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溫泉之都、恐龍故鄉、紅色經典”五大品牌,重點推進市客家古邑博物館、市恐龍文化公園、萬綠生態旅遊度假區、東江·巴登城、東江源溫泉度假村、紅色蘇區革命遺址等項目建設,努力建設具有綠色、養生、休閒等特色的新型旅遊產業。大力發展以東江商貿物流城、龍川粵東現代物流城、市區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市區商業中心等為重點的商貿物流業及配套產業,充分發揮河源區位優勢,加快建設“南接穗深港、北連大內陸”的粵北贛南區域物流中心。
二、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努力改善投資環境
加快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凸顯區位優勢,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
(一)完善交通公路網路。以高速公路建設為龍頭,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國道、省道、縣道、村道升級改造。積極發展公交事業。繼續加快航道整治和重點碼頭建設,改善水運設施條件。加快建設、改造和完善城市、鄉鎮和農村交通運輸站場,提高綜合運輸系統的效率和效益。
(二)增強能源保障能力。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能等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加快推進東江幹流電站建設,推動河源電廠二期前期工作,切實提高供電能力和社會效益。不斷最佳化電網結構,積極推進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加強能源儲備和能源應急保障。
(三)提升公共信息化水平。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建設完善教育、文化、醫療、社區服務、勞動保障等面向民生的信息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政務信息化,繼續完善電子政務平台,增加平台覆蓋率,推動電子政務網路向鄉鎮、街道辦延伸,加快黨政機關辦公自動化、公文交換無紙化、管理決策網路化進程。
(四)建設現代水利體系。科學制定和實施全市水利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中小河流域整治、灌區續建配套改造、重點農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全面完成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任務。強化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健全水利投入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保障能力。
三、以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為引擎,努力增強發展後勁
堅持抓投入,促項目,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和內生動力,確保經濟社會平穩較快增長。
(一)保持投資持續增長。加快完善投資體制機制,最佳化投資結構。堅持把推進投資與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投資與消費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積極爭取中央擴大內需項目資金和上級專項資金支持。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依法依規抓好項目審批、核准、備案和上報,嚴格把好項目審批關。認真儲備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大項目、好項目。
(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科學合理地安排重點項目,重點投向交通公路、工礦骨幹、環境保護、生態旅遊、社會事業等工程建設。2011年全市重點項目計畫安排47個,總投資844.3億元,年度投資121.1億元,主要建設大廣、汕湛、東環等高速公路,漢能薄膜太陽能電池、中興通訊河源生產研發培訓基地、恆泰豪太陽能光伏研發生產基地、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園、東江商貿物流城、東江·巴登城等一批重大項目。
四、以建設宜居城鄉為依託,努力加快綠色低碳發展
圍繞創建廣東低碳示範城市目標,努力打造宜居城鄉,加大環保力度,探索低碳發展模式。
(一)建設生態宜居城鄉。進一步完善和實施“三規合一”規劃,以中心城區概念規劃、公園城市專項規劃、“一湖兩江三園四山五城”規劃建設為重點,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公園城市”、“萬綠水城”和“首善之區”,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大力推進市客家文化公園、七寨湖公園等公園建設,加快“三舊”改造步伐。
(二)提高環境保護能力。堅持加大“創模”力度,確保“創模”一舉成功。加快各縣城污水處理廠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使用。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影響評價,堅決執行環保前置審批和“三同時”制度,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加強環境執法、監測、預警和應急能力建設。
(三)提升生態建設水平。大力實施“封山育林工程、森林圍路(城)工程、樹木園林業科普工程、珍貴樹種致富工程、高山油茶種植髮展工程”等五大綠色工程。加強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大力推進防護林體系、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防治、礦區生態恢復重建、重點流域水源涵養林、嶺南濕地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保護好生態環境和飲用水源水質。加快林業生態市創建步伐,深入開展“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生態示範村”創建活動。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環城綠道規劃建設。
(四)建設低碳示範城市。堅持“政府推動、規劃引導、示範帶動、公眾參與、循序推進”的原則,全力推進能源結構低碳化、產業結構低碳化、社會生活環境低碳化,構建以低碳交通、低碳建築、低碳生活、低碳產業、低碳社會為重點的具有河源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體系。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將河源列為全省低碳示範城市。
五、以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為重點,努力謀求人民民眾福祉
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提高人民民眾的幸福感。
(一)優先發展教育。全面推進省教育強市創建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及《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關於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的決定》,加快實施《河源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規範化學校建設為抓手,最佳化農村中國小校布局,加快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和質量。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全市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建設“東江教育城”,進一步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
(二)建設文化河源。深入開展文明縣城、文明社區、文明單位等創建活動,全面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認真實施《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和《河源市建設文化河源規劃綱要(2011—2020年)》。切實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推動佗城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石峽恐龍遺址公園爭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弘揚紅色革命文化,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全力推進市圖書館新館、市恐龍文化公園、市客家古邑博物館、市文化藝術中心等開工建設,逐步建設和完善縣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加強文化人才培養,大力引進文化專業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準入機制,建立和完善文化激勵制度。
(三)健全社保體系。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健全社會保險制度,不斷提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面,完善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以及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推進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設。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認真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扶持政策。
(四)發展衛生事業。不斷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市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市兒童醫院等公共衛生服務設施建設,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加強對結核病、人禽流感等疾病的防控工作,嚴防重大疫情發生,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市、縣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工作。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發展健康服務業。
(五)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制定全市農房改造5年總體規劃,加快農房改造步伐。加大扶貧開發投入,積極爭取深圳市、省直單位對我市貧困村的幫扶。廣泛動員各種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企業家、個體戶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建設。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致富,提高貧困村集體收入。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方法分類指導扶持,不斷創新扶貧模式。嚴格實施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問責制。
六、以加快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努力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繼續深化改革,努力消除體制性障礙,著力提升發展活力,加快實現經濟、生態和文化崛起。
(一)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根據《廣東省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研究起草河源市投資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範圍,起草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指導目錄,細化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重點產業和領域,推動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認真實施國家和省投資項目招投標管理辦法,確保我市項目建設依法依規。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度,完善代建制相關配套政策。
(二)努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富縣強鎮和簡政強鎮事權改革,依法依規轉變部分經濟社會管理職能,最佳化政務環境,增強基層活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認真貫徹實施《關於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的決定》(河府〔2010〕136號),切實做好監督與檢查,推進依法行政。不斷完善行政審批網路平台建設,進一步最佳化政務環境。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建立事業單位崗位管理運行機制,完善全市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和人員聘用管理制度。
(三)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認真貫徹實施《河源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 (2009-2011年)》,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推進基本醫療保障覆蓋全體城鄉居民。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推進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繼續實施國家9類基本公共服務和省6項重大衛生服務項目。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四)加快社會事業體制改革。以維護社會事業的公益性、保障人民民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為重點,加快城鄉社會事業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專項計畫由市發改局根據需要另行下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