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

《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試行)》是河南省教育廳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
  • 發布單位:河南省教育廳 
發布通知,試行檔案,

發布通知

河南省教育廳關於印發《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省直管縣(市)教育局,廳直屬實驗學校:
現將《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試行)》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23年8月16日

試行檔案

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試行)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等要求,統籌做好我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工作,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特制定本辦法。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雙減”工作要求,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高質量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堅持“五育”並舉,充分發揮課程教材培根鑄魂、啟智增慧作用,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育人為本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聚焦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2.堅持因地制宜
面向全體學生,依據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明確育人主線,以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為前提,發揮地域優勢,強化學校特色,適當增加課程選擇性,提高課程適宜性,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結合,激發課程活力,有效促進教育公平。
3.堅持協同推進
加強統籌規劃,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一體化設計,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隊伍建設、課程管理、監測督導等工作機制,完善經費投入、師資配置、教研支撐、科研支持、設施配備等協同保障機制,確保義務教育課程順利實施。
(三)實施目標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嚴格執行本實施辦法各項要求,有效實施國家課程,規範開設地方課程,合理開發校本課程。進一步健全課程管理體系,增強學校課程領導力,提高教研機構專業水平,全面提升課程品質,著力構建順應時代要求、彰顯育人理念、兼具河南特色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促進我省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規範落實課程設定
1.統籌規劃三類課程實施
義務教育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類。以國家課程為主體,奠定共同基礎,所有學生必須按規定修習,達到學業質量標準;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拓展補充,兼顧差異,彰顯河南和區域文化特色。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要求,嚴格落實國家課程,組織指導地方課程建設,明確校本課程建設基本要求,統籌規劃三類課程的實施與指導。在明確統一要求的前提下,為學校課程改革保留空間,確保育人目標貫通一致。
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學校做好課程實施規劃,加強課程建設與具體實施的組織管理、監督評價與指導服務,確保學校落實三類課程要求,推進課程有效實施。
學校要立足辦學理念,分析資源條件,對有效實施國家課程、規範開設地方課程、合理開發校本課程等作出全面具體安排,科學制訂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應包括背景與依據、科目與課時安排、實施與評估建議、保障措施等內容,明確每個年級科目設定、課時分配及教學組織形式,合理確定學校課程總表、年級周課時表、校歷等。注重健全課程實施機制,推動各學科、各環節、各方面力量協同育人。鼓勵將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班團隊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整合實施,內容統籌安排。
學校教學時間安排要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要求。每學年共39周。一至八年級新授課時間35周,複習考試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九年級新授課時間33周,第一學期複習考試時間1周,第二學期畢業複習考試時間3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可用於集中安排勞動、科技文體活動等。
一至二年級每周26課時,三至六年級每周30課時,七至九年級每周34課時,九年新授課總課時數為9522。國小每課時按40分鐘計算,國中每課時按45分鐘計算。學校在保證周總時長不變的情況下,確定各科目周課時數,自主確定每節課的具體時長。
《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安排指導表(試行)》與《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安排示例表(試行)》見附屬檔案。
2.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
各地各校要確保國家課程開齊開足開好,特別是勞動、信息科技、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下限。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每周均不少於1課時;班團隊活動原則上每周不少於1課時;書法在三至六年級語文中每周安排1課時。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應體現整體性、開放性、實踐性。學校要科學安排課程內容和教學進程,保證正常教學秩序,不得隨意增加或減少課程門類。
學校要科學統籌課程實施,鼓勵將國小一至二年級道德與法治、勞動、綜合實踐活動,以及班隊活動、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等相關內容整合實施。統籌各門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安排,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側重跨學科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統籌課內外學習安排,有效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創造條件開展體育鍛鍊、藝術活動、科學探究、班團隊活動、勞動與社會實踐等,發展學生特長。
學校要嚴格落實國家重大專題教育相關檔案精神,準確把握相關專題教育在國家課程中的有關要求。以國家課程為主,把專題教育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各類專題教育以融入為主,原則上不獨立設課。
3.規範地方課程建設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設定地方課程,按照地方課程不超過九年總課時的3%(使用地方課程課時在國小一至二年級開設外語的,不超過4%)的要求,修訂《河南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設定方案》,明確地方課程門類數量、年級或學段分布、課時分配。地方課程原則上在部分年級開設,一個年級最多開設一門,國小一、二年級開設的外語除外。
省級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機構圍繞地方課程的功能定位,充分挖掘我省自然、科技、文化等特色資源的育人價值,切實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需求,科學制定地方課程綱要,組織開發多樣化地方課程。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地方課程的實施過程與教學效果評估,地方課程實施強化綜合性和實踐性,建立以過程評價、綜合評價為主的評價制度,改進評價方式,強化實踐導向,注重體驗、探究、製作等活動過程,有效利用作品、製品、產品等綜合反映學生素養發展狀況,原則上不進行紙筆測驗。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定期開展課程實施過程與效果評估,形成問題預警、淘汰退出機制。要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建立周期修訂製度,地方課程修訂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五年。
4.加強校本課程建設
校本課程由學校按規定組織開發。學校要建立健全教師、專業人士和家長等多方參與的校本課程開發機制。對學生需求和學校課程資源等進行調查分析,充分論證,確定校本課程建設方向、重點學習領域、科目與形態等。每門校本課程均要研製課程綱要,明確課程名稱、開設年級、課時,闡明課程目標、內容、結構、實施和評價方式等,注重綜合性、實踐性和選擇性,加強課程實施評估、動態調整和完善。要注重反映學生豐富多樣的成長需求,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避免內容和形式單一。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出版教材,鼓勵開發運用多形態課程資源;確需編寫出版教材的,應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定通過後方能出版。校本課程修訂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三年。
(二)全面深化教學改革
1.嚴格落實依標教學
各地各校要準確把握國家課程標準的定位,切實將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等內容,作為教學、考試評價以及課程實施管理的重要依據。要高度重視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引導教師深刻理解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重點與變化,明確學業質量標準和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聚焦課堂提質增效,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2.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各地各校要認真落實《河南省義務教育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堅持核心素養的課程育人導向,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強化學科實踐,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要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注重知識學習與價值教育有機融合,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要落實因材施教,開展差異化教學,探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要推進教育數位化,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探索數字資源套用方式與路徑,推進教學方式變革,拓展課堂教學邊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3.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建專家指導小組,針對課程改革的困難與問題,明確工作重點任務,設立專題研究項目,增強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強化學段銜接研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個體差異,開展針對性的教育銜接活動,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強化跨學科主題學習研究,加強綜合課程建設,完善綜合課程科目設定,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充分發揮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強化實驗教學研究,探索實驗教學方式和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評價的創新,注重學生實踐操作、情境體驗和探索求知,培育學生創新精神、科學素養和意志品質。強化課後服務研究,統籌課內外學習安排,豐富課後服務供給,促進課後服務多樣化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強化班額調整背景下的課程實施研究,探索鄉村薄弱教學點的新課程實施路徑,確保課程實施順利推進。
(三)有效改進教育評價
1.推進評價方式改革
各地各校要全面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求,更新教育評價觀念,堅持素養導向,倡導評價促進學習的理念,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科學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嚴格遵守評價的倫理規範,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自尊心,引導學生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創新評價方式方法,提倡基於證據的評價,積極探索增值評價,倡導協商式評價,推進表現性評價。推動考試評價與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
2.提升考試評價質量
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規定,推進基於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國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堅持省級統一命題,最佳化考試方案,加強命題人員培養和培訓,有序完善更新命題專家庫,提升考試組織與閱卷管理水平,做好命題質量評估,切實提高命題質量。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控制區域性“統測”,嚴禁進行區域內考試成績排名。學校要規範校內考試評價,增強日常考試評價的育人意識,注重伴隨教學過程開展評價,捕捉學生有價值的表現,因時因事因人選擇評價方式和手段,增強評價的適宜性、有效性。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增強針對性,豐富類型,合理安排難度,逐步推廣使用基礎性作業,推進作業評價改革,有效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
(四)大力加強專業支持
1.加大培訓實施力度
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規律,完善國家、省、市、縣和學校五級教師培訓機制。繼續實施“國培計畫”“省培計畫”,嚴格落實五年一周期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要求,高質量完成骨幹教師培育,分批分步完成教師全員培訓任務。持續加強名師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發揮河南省中國小教師梯隊攀升體系的引領效應,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結合校長職級評定和“萬名中國小校長培訓計畫”,著力提升校長的課程理論素養和課程領導力。學校負責校本研修工作,有效組織教師參與課標、課程、教材、教學、作業設計、考試評價培訓。
2.強化教研支撐作用
明晰教研工作定位,強化教研的專業支撐作用,深入研究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傳播先進教育理念,推介課程改革優秀經驗,幫助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鑽研課程標準和教材,提高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實施能力和校本課程開發建設能力,改進教學。建立完善省、市、縣、校四級聯動的課程實施教研機制,加強對鄉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教研支持力度,增強教研供給的全面性與均衡性。強化專兼結合的教研隊伍建設,健全教研員專業成長攀升體系,確保各類教研活動發揮應有的服務、引領作用。
省級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機構要加強對教研工作的統籌指導,市縣教研機構要堅持基層導向,準確把握不同地區、學校對教研的多樣化需求,充分發揮信息化教研平台作用,豐富教研活動途徑和方式,提供個別化、多樣化教研指導服務。
3.提高科研支持水平
強化教科研項目支持作用,加強教育教學改革示範區(校)改革成果培育,堅持項目驅動,充分利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等機構的專業力量,聚焦課程實施和“雙減”政策落實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國際比較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為課程改革提供高質量科研支持。強化成果推廣套用,創新課程改革先進經驗和優秀教學成果的推廣分享方式,促進研究成果轉化,轉變育人方式,提升育人能力。
三、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的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統籌協同機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成立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全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建設與實施、資源建設與利用等,指導督促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落實相關要求。各地要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限期解決大班額問題。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成立職責明確、協同高效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提供做好課程實施必要的保障條件,依據學校辦學情況,合理賦予學校課程實施自主權,確保課程方案平穩有序落實。學校作為課程實施的責任主體,要健全課程建設與實施機制,制訂相關考核、獎懲等措施,引導教師主動參與課程實施和建設,切實提升學校課程實施能力。
(二)完善隊伍建設
各地要嚴格落實編制標準,制定落實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優先保證實施義務教育國家課程的教師需求,配足配齊道德與法治、科學、勞動、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與健康、藝術、信息科技等課程專任教師,切實解決教師隊伍結構性缺編問題。各級教研機構要分學科、學段配齊專業對口的專職教研員,充分發揮教研機構在推進區域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師範院校要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最佳化師範類專業設定,加大培養地方公費師範生力度,合理調整師範生培養結構,完善師範生培養體系。
(三)完善資源保障
各地要多渠道籌措資金,保障義務教育課程實施所需經費,尤其加強對鄉村學校課程實施所需經費支持,加強網路平台建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強化義務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和教育技術裝備建設,用好現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和職業院校等實踐場所,建立健全以縣為主、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國小教育資源的機制。要注重統一規範與因校制宜相結合,統籌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建好配齊勞動實踐教室、實訓基地,按照標準配備實驗教學、音體美裝備和建設場所。要推廣套用國家中國小智慧教育平台等教育教學信息化平台,探索建設智慧校園,持續擴充優質課程資源覆蓋面,提高課程實施的均衡化水平。
(四)加強課程管理
各地各校要完善義務教育課程管理機制,健全課程設定、開發、審核、評價、監測等建設與管理程式。落實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的審議審核制度,按照“誰開發、誰審核”的原則,堅持做到“凡設必審”“凡用必審”,科學確定審議審核標準、規則,注重政治性和專業性雙重把關。各地要建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落實情況的調研指導、實施效果的評估改進制度。學校依據本辦法,按照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程式審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報上一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作為對學校開展教育督導的重要依據。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對義務教育學校校本課程建設相關文本進行抽查和指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完成相應審議審核任務,並負責對市縣審議審核工作的指導和督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教材選用管理工作,嚴禁各地各校使用未通過審核的教材。
(五)開展監測督導
建立義務教育課程實施工作監測機制,監測內容涵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主要包括專任教師配備情況、課程開設情況、課程標準落實情況、課程教材使用情況和課程改革推進情況,重點是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教育要求,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情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委託專業機構開展省級課程監測,並協助完成國家級監測相關工作。定期開展課程實施督導工作,對各地開展義務教育課程保障情況、學校課程開設和教材使用情況進行督查,把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作為評價課程實施質量的參考指標,強化反饋指導,確保課程開齊開足開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