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戲曲文物》是2016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戲曲文物
- 作者:馮建志、劉明閣
-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4527297
《河南戲曲文物》是2016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河南戲曲文物》是2016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建志、劉明閣。內容簡介河南戲曲文物是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保留了原始的歷史文化特徵和藝術特徵的原貌。研究河南戲曲文物與戲曲發展的關係、河南戲曲文物與河南歷史文化的...
《河南戲曲文物》是2016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河南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發展的各個時期里,留下了無數有形的文化遺產。這些有形的文化遺產貫穿了戲曲孕育、形成、成熟、發展、興盛的全過程,是戲曲藝術發展的重要佐證,彌補了史料的空白,糾正了資料的偏頗,為我們研究戲曲藝術的歷史發展規...
花鼓戲(光山花鼓戲),河南省光山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光山花鼓戲是由豫南民間小調、山歌、歌舞、小戲融合楚劇、黃梅戲的唱腔,同時吸收漢劇、曲劇的藝術特點,而逐漸形成的一個劇種,其起源於清代,先後經歷了花會玩燈、打五件、打三件、地燈班以及花鼓班五個發展階段。光山花鼓戲以演生活小戲見長...
河南省號稱”戲曲之鄉”,也是當今公認的戲曲大省。無論是起源、規模還是戲種,皆可稱為中國戲曲之最,“戲曲之鄉”當之無愧。戲曲起源 從記載看,夏啟時中原已有優伶出現。商、周儺儀規模巨大,兩漢和隋唐,洛陽均是“百戲”活動的中心。有關“蘭陵王”、“踏搖娘”和“參軍戲”出土文物又不斷發現。“諸宮調”...
靈寶清代戲曲鑾駕是一中國清代戲曲文物,1959年河南省靈寶縣(今靈寶市)文管會從陽平鎮下原村徵集。文物特徵 戲曲鑾駕總計14件,包括:朝天蹬:高度2.24米;方天畫戟:高度2.48米;青龍偃月刀:高度2.34米;鉞斧:高度2.33米;太極牌:高度2.31米;如意劍兩支:一支高度2.26米,另一支高度2.27米;金蟬...
除了具有傳統博物館的文物展出功能外,館內還具有現代化的視聽設備,觀眾可以自由點播河南戲曲的珍貴音像資料。此外,該館還設定了設備先進的錄製間,將定期邀請老藝人、戲曲名家、作曲家、理論家以演出、教唱、講座的形式以戲會友,在全省範圍內搭建一個傳承傳統文化的陣地。文化活動 尋找梨園失落的聲音 “尋找梨園...
宛梆戲曲藝術博物館 宛梆戲曲藝術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579件/套,開展教育活動2次,參觀人數2.6萬人次。據2022年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 1050件/套,參觀人數 0.8 萬人次。文化活動 開展教育活動2次。展出內容 現有藏品579件/套。
設計獨特,造工精巧,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雕樑畫棟,頗為壯觀,是河南省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戲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時期的演出劇目多為師傅向徒弟口傳身授、代代承襲。到辛亥革命後,一些有文化素養的戲友才開始以戲曲為武器,為地方戲創作劇本,進行反對帝、官、封的宣傳。如《羅六爺造反》、《花老婆...
宋代以後,戲曲藝術在中國傳統的繪畫和雕塑藝術中有所反映。這些繪畫與雕塑作品為考察和印證宋雜劇、金院本、元雜劇和明清傳奇與雜劇的舞台演出、服飾裝扮和腳色行當的發展變化等等,提供了形象資料。近來出土的一些文物,如河南偃師宋墓雜劇磚雕、山西侯馬金代董墓院本演出俑、山西芮城永樂宮元代潘德沖墓槨石刻演劇圖;...
河南省戲曲文物古蹟分布圖 志略 劇種 豫劇 曲劇 越調 大平調 懷梆 懷調 宛梆 大弦戲 羅戲 卷戲 百調 二夾弦 四股弦 道情戲 落腔 四平調 墜劇 豫南花鼓戲 嗨子戲 揚高戲 柳琴戲 京劇 漢劇 蒲劇 河北梆子 眉戶 劇目 一捧雪 二度梅 八件衣 八蜡廟 人歡馬叫 刀劈楊藩 三上關 三上轎 三義碑 三拂袖 ...
望魯台又稱“秋胡台”、“魯台”、“望夫台”,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魯台鎮境內。台高丈許,占地一畝,位於龍都淮陽東南78華里處。據考古調查、勘探,望魯台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63年4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台高丈許,占地一畝。此台乍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卻因為一個美麗並且令人嘆惋的愛情故事而名揚古今...
戲曲演唱、秧歌隊、盤鼓隊表演,嗩吶演奏、民間剪紙藝術、黃河澄泥硯、南陽的烙畫、淮陽的泥泥狗、歷代青銅器、錢幣,紫砂各大系列展,專家現場文物鑑定等,應有盡有,為千年古廟增添了新的藝術魅力。登封 登封中嶽古廟會 中嶽古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盛會。中嶽廟...
淮調,又名“懷調”,也稱“漳河老調”,河南地方劇種之一,梆子腔聲腔系統地方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淮調是發源於彰德府一帶的珍稀劇種,是黃河中下游梆子戲的緣起之一,甚至可以稱為該區域梆子戲的遠祖。據《安陽縣文化志》記載,早在隋唐時期,淮調就開始流行於黃河兩岸。當時的淮調以弦索調為基礎,...
大弦戲,是河南省滑縣、濮陽縣地方傳統戲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弦戲的唱腔音樂屬曲牌體,腳色行當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臉譜講究,化妝細膩,人物性格分明,樂隊分軟場、硬場。大弦戲原稱公興班,又名弦子戲,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多聲腔劇種,它以河南開封、濮陽為中心,流行於河南省東北部、...
偃師宋墓雜劇磚雕,1958年4月於河南省偃師縣酒流溝水庫西岸一宋墓中出土。yanshi songmu zaju zhuandiao 偃師宋墓雜劇磚雕 戲曲文物。1958年 4月於河南省偃師縣酒流溝水庫西岸一宋墓中出土,墓葬北壁下半部嵌有六塊雕像磚,其中三塊雕有五個人物,是宋雜劇的演出圖像。其一,頭戴幞頭,身著圓領長袍,腰系帶,手...
鑼鼓藝術(開封盤鼓),河南省開封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開封盤鼓原名“大鼓”,是開封市特有的一種民間廣場鼓舞樂,它與宋代至明代四百年間流傳於開封的迓鼓樂密切相關。開封盤鼓一般在集市、祭祀或節慶活動中表演,清代曾廣泛用於抗旱求雨等民俗儀式。開封盤鼓有十幾人至幾百人的表演隊伍,表演者在...
宋代磚雕珍品。傳為河南偃師出土,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磚長28厘米、寬8厘米、厚3厘米。中刻人物像,右上刻“丁都賽”三字楷書款。據南宋紹興叫十七年(1147)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丁都窯為北宋政和、宣和年間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著名雜劇青年女演員。磚雕刻的是她演出時的情景。頭裹巾,巾上飾高簇...
唐代“參軍戲”俑為唐代文物,現收藏於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文物介紹 唐代“參軍戲”俑,胎呈白色,一件著綠釉長衫,穿長靴;另一件彩繪裝飾,著衣與綠釉基本相同,兩俑微向前偃,面部豐富。兩俑多被認為是侍從僕人,應是排優俑,他們是唐代流行的“參軍戲”中的角色。這種戲一般有兩個人演一個機智穿著綠衣服叫...
柳子戲,流行於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的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柳子戲又名“弦子戲”,亦稱“北調子”、“糠窩子”,是中國戲曲四大古老劇種之一,由元明以來流行於中原地區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在清代中葉盛極一時。柳子戲記錄在案的傳統劇目200餘出,音樂唱腔曲牌600餘支,這一劇種既有...
光緒二十六年(1900),北黑池的王玉潤線戲班曾往甘肅、河南、山西等省演出。傳承發展 文/圖記者雷縣鴻見習記者延婧實習生張鑫 東府合陽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不吃踅面不看線,不算到過合陽縣”,其中“看線”的“線”是什麼呢?“線”就是在合陽流傳了2000多年的古老劇種——線戲,但如今,這一帶有濃厚文化韻味...
宋代戲曲文物。一方刻有12世紀初著名宋雜劇演員丁都賽形象的雕磚。在現有記錄中國古代戲曲演員演出活動的文物中,是一件時代最早的形象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據說發掘於河南偃師的一座宋墓。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songzaju yanyuan ding dusai diaoxiangzhuan 宋雜劇演員丁都賽雕像磚 雕磚長28厘米,寬8厘米,厚3...
戲曲表演,特別是舞蹈化動作,是以角色行當為重要特徵的,這種藝術化、規範化的性格類型的行當表演,是戲曲舞蹈的特色。從現存文物中就可以看出宋雜劇不同角色行當的不同服裝和道具,由此可以想見其不同的舞姿與舞容。1952年,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出土的戲劇人物磚雕,可為宋雜劇角色行當的形象物證。這組磚雕共四人,由...
文物價值 雲夢山摩崖是了解當時社會和研究古代雕刻藝術的重要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學和書法藝術價值。保護措施 2006年5月,雲夢山摩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雲夢山摩崖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縣南雲夢山上。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雲夢山摩崖...
清代乾隆年間,流傳於晉北的說唱道情被搬上戲曲舞台,成為深受當地觀眾喜愛的一個戲曲品種。在晉北道情登上戲曲舞台前後,流行於晉西的臨縣道情也登上了戲曲舞台,流行於晉南的洪洞道情也曾在鹹豐年間和宣統年間兩度搬上舞台,但沒有能繼續下來。新中國成立以後,流行於山西晉南的河東道情和河南周口道情、山東的藍關戲...
王根保,14歲逃至開封縣東招討營盧殿元科班學戲,與馬金鳳同師管玉田,四年出科。出科後又拜“豫劇馬連良”許樹云為師,唱腔真假嗓結合,在表演,演唱方面有青出於藍之勢。王根寶是文物鬚生,唱念做打四功都為一時之冠。1956年河南省第一屆戲曲匯演,以《反五關》榮得老生行里一等獎榜首。個人經歷 王根保,...
應國故城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西郊薛莊鄉原蚩陽鎮。應國城址1964已沒入白龜山水庫西北隅。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平頂山薛莊鄉北蚩村一帶,發現了周代應國墓地,包括數十座貴族青銅器墓,出土大批珍貴文物。應國原為商代方國。《鸛魚石斧圖》《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是華夏文化的一個耀眼的光環,代表是汝文化仰韶時期的最...
”戲曲文物研究 周到對河南省出土的戲曲文物的研究也是獨到的。在考古人員中,少有人對戲曲發展史感興趣,但從小在過劇團的周到,藝術的鑑賞興趣使他在看到文物中的戲曲題材時,又生髮了新的研究靈感。我省滎陽一帶及豫北焦作一帶,出土了一些漢唐及宋金元明的戲曲題材的文物,有畫像、也有泥塑、雕塑等,這對周到來...
2006年10月,朱仙鎮木版年畫社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命名為“河南省文物復仿製品研究開發基地”。2006年,朱仙鎮木版年畫被中原工學院,中原影視學院,鄭州輕工學院定為美術、影視實踐培訓基地。朱仙鎮木版年畫,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而且極具觀賞價值。開封已挖掘、整理出的年畫老版有二百二十餘塊,重新印製...
洛陽華夏文房文化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358件/套,開展教育活動7次,參觀人數4.1萬人次。據2022年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 358件/套,參觀人數 1 萬人次。 歷史沿革 洛陽華夏文房文化博物館,位於洛陽市澗西區麗新路世紀華陽112號,建築面積1561平方米。博物館經市文物...
其中第①、⑨項為石棺線刻畫;第②、③、④項為浮雕磚刻,線條流暢,尤重細部刻劃,為北宋雕磚藝術的代表作品;第⑤、⑥、⑧項為圓雕磚刻;第⑦項的雜劇人物為立體圓雕磚刻,戲台為仿木建築雕磚,是最負盛名的戲曲文物。表現意義 表演雜劇的或為4人,或為5人,角色相當固定。以偃師和溫縣雜劇雕磚為例,若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