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是201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引言,具體內容,

引言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深化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結合河北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具體內容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統籌協調、共同推進、服務需求、最佳化結構、校企協同、合作育人原則,圍繞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北京冬奧會,為我省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我省經濟轉型升級,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新時代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逐步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到2020年,組建10個左右產教融合集團(聯盟),雄安新區產教融合率先發展,產教融合試點初見成效。通過10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基本實現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推行,需求導向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貢獻顯著增強。
構建產教融合發展新格局
(一)同步規劃產教融合與經濟社會發展。在制定和實施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發展、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生產力布局等規劃時,明確產教融合發展要求,突出產教融合發展內容。將教育優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項政策,在實施科教興冀、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軍民融合發展、開放帶動戰略時,統籌最佳化教育與產業結構,同步規劃產教融合發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實現途徑和重大項目。(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政府分工負責)
(二)統籌產教融合與區域發展布局。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最佳化職業教育布局,引導職業教育資源逐步向產業和人口集聚區集中,鼓勵有條件的市加快現代職教園區建設,努力將曹妃甸區、渤海新區打造成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職業教育基地。鼓勵有條件的市引進京津高水平大學,共建具備人才培養集聚、科研成果轉化等綜合服務功能的創新服務基地,積極推進張家口市與華北電力大學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與天津中德套用技術大學交流合作,積極推進承德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依託重點園區,與京津共建一批產學研創一體化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科研成果轉化創新服務基地。推進開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2個縣、黑龍港流域及其他地區貧困縣的技術技能人才對口支持培養計畫;鼓勵貧困地區國中畢業生到省內外經濟較發達地區優質公辦學校接受免費職業教育。(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廳,各市政府分工負責)
(三)推動雄安新區產教融合發展。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適應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功能布局和產業發展,積極推動京津高水平大學落戶雄安,創建高水平大學,建設國家級實訓基地。最佳化雄安新區職業教育布局,統一調節引導雄安新區職業教育資源共享,規劃建設特色職教園區和社區學校。支持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直接舉辦符合雄安新區發展要求的職業學校,或者與知名職業學校共建工程師學院及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探索創新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新機制,支持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訂單班試點,探索校企合作長效機制。(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
(四)促進高等教育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培養和引進一批活躍在國際或國內學術前沿、滿足我省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加強一流高等學校和一流學科建設,健全高等學校與行業骨幹企業、中小微創業型企業緊密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發揮對石保廊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區域創新中心發展的支撐作用。把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與專業教育、教師科研及其成果轉化有機結合起來,繼續大力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辦好“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各類學科創新競賽活動,加快高等學校眾創空間建設,每所高等學校至少創辦一個眾創空間。適應我省以京津冀城市群為主體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鼓勵高等學校在中小城市建設一批校企深度合作的研發機構和成果轉化平台,增強中小城市產業承載和創新能力。(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政府分工負責)
(五)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大力發展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製造業、生物醫藥健康、人工智慧與智慧型裝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與智慧型電網裝備、新能源汽車與智慧型網聯汽車、新材料、先進環保和未來產業等10個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緊缺學科專業。積極發展研發設計、數字創意、現代交通運輸、高效物流、融資租賃、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及家政、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所需學科專業,推進標準化、規範化、品牌化建設。加強智慧城市、智慧型建築等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相關專業建設。大力支持積體電路、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事關國家戰略、國家安全等學科專業建設。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及新經濟發展,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加快推進新工科建設。(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分工負責)
(六)健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調整機制。加快推進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設定機制,發揮市場機制配置非基本公共教育資源作用,強化就業市場對人才供給的有效調節。編制並動態調整《河北省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明確各職業工種緊缺程度並定期發布。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注重發揮行業組織人才需求預測、用人單位職業能力評價作用,定期公布學科專業發展就業狀況,把市場供求比例、就業質量作為學校設定調整學科專業、確定培養規模的重要依據。新增研究生招收計畫向符合我省產業轉型升級方向、承擔重大戰略任務、積極推行校企協同育人的高等學校和學科傾斜。除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外,高等學校自主設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內的專業,報教育部備案;自主設定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報省教育廳備案。(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強化企業重要主體作用
(一)拓寬企業參與途徑。鼓勵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舉辦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制定準入條件負面清單,堅持準入條件透明化、審批範圍最小化,改進辦學審批環節,細化標準、簡化流程、最佳化服務。通過購買服務、委託管理等,支持企業參與公辦職業學校辦學。(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政府分工負責)
(二)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建立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機制,共同制訂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確定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強化職業學校的骨幹和特色專業與相關企業直接對接,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支持企業依託或聯合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設立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分工負責)
(三)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健全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制度。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職業學校、高等學校,以引校進企、引企駐校、校企一體等多種合作方式,共建共享一批生產性實訓示範基地。支持各地依託職業學校建設行業或區域性實訓基地,帶動中小微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允許職業學校通過場地、設備租賃等方式與企業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落實稅收政策,鼓勵企業直接接收學生實習實訓。推進實習實訓規範化,制定實習實訓契約範本,明確細化企業、學校、學生三方責任權利,確保學生享有獲得合理報酬等合法權益。(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分工負責)
(四)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支持企業牽頭,聯合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協同創新組織,重點加強38個面向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的省級協同創新中心、46家校企共建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繼續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和高等學校技術創新平台建設,支持企業和高等學校共建產業技術實驗室、中試和工程化基地,引導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與京津相關單位共建一批新運行機制、新組織方式的研發機構,加強12家省級以上高等學校技術轉移機構建設。在省科研項目和資金安排上,鼓勵高等學校將企業生產一線實際需求作為工程技術研究選題的重要來源,有的放矢解決生產一線存在的問題。完善省、市財政科技計畫管理,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牽頭申請的套用型工程技術研究項目原則上應有行業企業參與並制訂成果轉化方案。鼓勵省、市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支持高等學校創新成果和核心技術產業化。積極完善高等學校科研後評價體制機制,把套用型研究項目的成果轉化作為項目和人才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分工負責)
(五)強化企業職工在崗教育培訓。監督企業切實落實職工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制定本單位職工培訓計畫,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確保教育培訓經費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將不按規定提取使用教育培訓經費並拒不改正的行為記入企業信用記錄。探索實施培訓券制度,創新教育培訓方式,支持企業向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和培訓機構購買培訓服務。深入實施“河北省職工現代職業素質提升工程”,大力提升職工的技術技能、學歷層次、創新研發能力、創業就業能力、安全健康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開展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畫——“求學圓夢行動”。建立和完善職工技能大賽制度,有條件的企業可建立職工技能等級提升獎勵制度。積極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轉崗人員再就業培訓工作。(省總工會、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六)發揮骨幹企業引領作用。圍繞我省“三區一基地”建設和新興產業發展,努力引進京津職業教育資源,重點在現代農業、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推動行業骨幹企業聯合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組建10個左右產教融合集團(聯盟),帶動中小企業參與,推動實體化運作。注重發揮國有企業示範帶動作用,支持各類企業依法參與校企合作。結合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繼續辦好做強職業學校。(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文化廳、省旅遊發展委、省國資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相關行業協會分工負責)
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
(一)將工匠精神融入基礎教育。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國小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加強學生勞動教育,開展生產實踐體驗,支持學校聘請勞動模範和高技能人才兼職授課。青少年社會綜合實踐教育機構,可聘請突出貢獻技師、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面向本地中小學生開展學習、體驗、探究的職業啟蒙和體驗活動。依託“河北大工匠”推選宣傳,組織實施工匠進校園、進課堂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普通中學開設職業類選修課程,鼓勵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向普通中學開放。鼓勵各地在國家級、省級重點開發區周邊試點建設普職融通的綜合高中。(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分工負責)
(二)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堅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探索“企業辦班”“教學工廠”“生產實訓一體化車間”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持續抓好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擴大“招生即招工,入企即入校、校企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範圍,大力發展“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技工教育。建立校企技能人才培養聯合機制。引導鼓勵規模以上企業安排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對接職業學校,為職業學校學生實習實訓提供不少於企業技術工種崗位或服務、業務、管理等崗位總數10%的崗位。紮實穩妥地開展學生頂崗實習、工學交替和訂單培養,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實踐性教學課時不少於總課時的50%。(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健全高等教育學術人才和套用人才分類培養體系。積極引導本科院校向套用型高等學校轉型發展,鼓勵獨立學院轉設為套用型高等學校,逐步提高套用型人才培養比重。打造“高職冀軍”品牌,每個市辦好1-2所高等職業學校和技師學院。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結合培養模式改革,增強複合型人才培養能力。(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分工負責)
(三)加強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強化職業學校、套用型本科高等學校“雙師型”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術技能人才到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擔任專業教師或兼職教師。支持高等學校選聘科研院所、企業優秀人才擔任兼職教授或開展科研合作等,探索實施產業教師(導師)特設崗位計畫。
研究制定符合職業教育和套用型高等學校特點的教師資格標準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開展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人員總量管理試點,試點學校納入總量管理的人員享有相應待遇和保障,實行同工同酬。落實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在編制內自主錄用教師制度,將15%的編制員額按有關規定用於聘請兼職教師,財政按編制內人員撥款標準撥付經費。依託承接國培、省培計畫的師資培訓基地,與行業骨幹企業合作建設一批“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全面落實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到企業生產或服務崗實踐每五年累計不少於6個月,完善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師實踐假期制度。(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政府分工負責)
(四)完善考試招生配套改革。全面推進高等教育分類考試改革,開展院校聯合考試招生,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注重對考生職業技能的考核。鼓勵有工作實踐經歷的人員參加高職院校單獨考試招生,實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試錄取,具備相應條件的考生可由高職單招院校在相同或相近專業免試錄取。適度提高高等學校招收職業教育畢業生比例,建立複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制度。(省教育廳負責)
(五)深化學校治理結構改革。建立健全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理事會制度,積極引入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推動學校最佳化內部治理,充分體現一線教學科研機構自主權,積極發展跨學科、跨專業教學和科研組織。鼓勵支持院校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與學校領導相互兼職制度。(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六)創新教育培訓服務供給。推廣“網際網路+職業培訓”模式,建設特色化、專業化職業培訓平台和移動客戶端,探索開設空間課程、微課程和網路學習、線上學習等開放學習方式。開展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院校、成人高等學校之間和行業企業課程學分轉換互認試點工作,允許和鼓勵高等學校向行業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購買創新創業、前沿技術課程和教學服務。鼓勵教育培訓機構、行業企業聯合開發優質教育資源,將立體化、可選擇的產業技術課程和職業培訓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積極向國家爭取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每年支持5個國家級、10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促進產教供需雙向對接
(一)強化行業協調指導。行業主管部門通過職能轉移、授權委託等方式,引導行業協會制定深化產教融合工作計畫,促進校企合作對接,指導“雙師型”教師培養,參與學校專業建設規劃制定,預測行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發布行業就業狀況,開展職業技能鑑定,發布行業崗位職業能力標準和繪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政府,行業協會分工負責)
(二)規範發展市場服務組織。各級政府、行業組織、企業、院校通過購買服務、合作設立等方式,培育產教融合服務組織(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規範化中介服務,推動形成穩定互惠的校企合作機制,構建校企利益共同體,促進校企緊密聯結。(各市政府,行業協會分工負責)
(三)打造信息服務平台。以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探索建設河北省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台,匯聚區域和行業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項目研發、技術服務等各類供求信息,向各類主體提供精準化產教融合信息發布、檢索、推薦和相關增值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四)建立評價機制。探索建立產教融合效能統計評價體系,委託社會第三方機構開展產教融合效能評價,將結果作為績效考核、投入引導、試點開展、表揚激勵的重要依據。(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一)實施產教融合發展工程。組織實施好納入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的項目,支持56所中高等職業學校加強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技術技能實訓設施。支持4所套用型本科高等學校加強產教融合實訓環境、平台和載體建設。支持6所本科高等學校面向產業需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支持省級“雙一流”高等學校加強學科、人才、科研與產業互動,推進合作育人、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二)完善財稅政策。最佳化政府投入,完善體現職業學校、套用型高等學校和行業特色類專業辦學特點和成本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撥款機制。切實落實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並且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30%的政策。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科研人員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各級財政、稅務部門要把深化產教融合作為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推進降成本、補短板的重要舉措,落實社會力量舉辦教育有關財稅政策,積極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和企業參與辦學。對於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超過500萬元的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對於企業舉辦的技工院校,各有關部門可通過政府購買成果的方式,落實向企業辦技工院校的投入,支持企業辦技工院校發展。企業因接收學生實習所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性支出,以及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依法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發展改革委,各市政府分工負責)
(三)強化金融支持。認真落實國家金融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支持產教融合項目。爭取我省產教融合項目列入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和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計畫。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模式,開發適合產教融合項目特點的多元化融資品種,做好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配套金融服務。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發行標準化債權產品,加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項目投資。加快發展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鼓勵保險公司對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保險專門確定費率。(省金融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人行石家莊中心支行、河北銀監局、河北證監局、河北保監局分工負責)
(四)落實土地人事政策。落實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基本建設項目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房屋拆遷管理費和河道管理費等相關規費減免政策。依法落實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免徵耕地占用稅政策。企業投資或與政府合作建設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的建設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通過劃撥方式供地,鼓勵企業自願以出讓、租賃方式取得土地。全日制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分別參照中專、大專、本科畢業學歷,在升學、初次薪資確定、徵兵入伍、職稱評聘、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省國土資源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五)開展產教融合試點工作。支持若干有較強代表性、影響力和改革意願的城市、行業、企業爭取納入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開展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允許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辦學並享有相應權利。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鼓勵第三方開展產教融合型城市、企業建設和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評價,完善支持激勵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政府分工負責)
(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鼓勵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優質教育資源,開發符合國情、國際開放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和協同創新模式,合作開發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教學標準和優質課程,重點建設若干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積極推進河北大學、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實施“十百千”國際合作技能人才培養工程,打造10所國際交流合作示範院校,培育100名國際視野的師資隊伍,培養1000名高素質“燕趙工匠”。鼓勵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參與配合“一帶一路”建設,服務河北國際產能合作和企業“走出去”,拓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承接我省企業海外員工培訓,與企業共建培養培訓基地,面向當地員工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和學歷職業教育。(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分工負責)
加強組織實施
(一)加強工作協調。建立發展改革、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密切配合,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國有資產監管部門積極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協調聯動,推進工作落實。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結合本地實際具體貫徹實施。
(二)營造良好環境。做好宣傳動員和輿論引導,加快收入分配、企業用人制度以及學校編制、教學科研管理等配套改革,加強政策激勵,凝聚學校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企業重視“投資於人”的普遍共識,努力營造全社會充分理解、積極支持、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4月1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