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或華黃芪的種子。秋末冬初,果實成熟而尚未開裂時連莖割下,曬乾後打下種子,去淨雜質,再曬乾。
性味歸經
甘,溫。
①《綱目》:甘,溫,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甘兼苦。
入肝、腎經。
①《本草通玄》:走腎、肝二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功能主治
補肝,益腎,明目,固精。治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遺精早泄,小便頻數,遺尿,尿血,白帶。
①《本草衍義》:補腎。
②《綱目》: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乏。
③《本草從新》:補腎,強陰,益精,明目。治帶下,痔漏,陰癀。性能固精。
④《醫林纂要》:堅腎水,瀉邪濕,去症瘕痔瘺。
⑤《會約醫鏡》:止遺瀝,尿血,縮小便。
⑥《本草求原》:治肺痿,腎冷,尿多,遺溺,明目,長肌肉。亦治肝腎風毒攻注。
形態特徵
①扁莖黃芪又名:蔓黃芪。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達1米以上,全體被短硬毛。主根粗長,莖略扁,偃臥。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具短柄;托葉小,披針形;葉柄短,葉片橢圓形,長6~14毫米,寬3~7毫米,先端鈍或微缺,有細尖,基部鈍形至鈍圓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細長;小花3~9朵,小花梗基部有1線狀披針形的小苞片;花萼鐘形,綠色,先端5裂,外側被黑色短硬毛,萼筒基部有2枚卵形的小苞片,外側密被短硬毛;花冠蝶形,黃色,旗瓣近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爪,長約10毫米,寬約8毫米,翼瓣稍短,龍骨瓣與旗瓣等長;雄蕊10,9枚合生,1枚分離;雌蕊超出雄蕊之外,子房上位.密被白色柔毛,有子房柄,花柱無毛,柱頭有畫筆狀白色髯毛。莢果紡錘形,長3~4厘米,先端有較長的尖喙,腹背稍扁,被黑色短硬毛,內含種子20~30粒。種子圓腎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於山野。分布遼寧、吉林、河北、陝西、甘肅、山西、內蒙古等地。
②華黃芪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莖直立,有條棱,近無毛。單數羽狀複葉,長8~12厘米;小葉21~31,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2厘米,寬5~9毫米,先端鈍,有短尖,基部圓形或漸狹,上面無毛,下面疏生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多數;萼鐘狀,膜質,萼齒三角披針形,近無毛;花冠黃色,長約1.5厘米,翼瓣長為龍骨瓣的2/3;子房有長柄。莢果橢圓形,長1~1.5厘米,寬8~10毫米,革質,膨脹,密生橫紋,成熟後開裂。種子10~12,腎形,種臍凹陷較深,黃褐色。生山坡、路旁、砂地、河邊。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以及東北等地。同屬植物直立黃芪,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葉互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7~23,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總狀花序,花密,多數;翼瓣比旗瓣短,花冠藍紫色或紫紅色。花期7~8月。分布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其種子亦同等入藥。
藥材性狀
①扁莖黃芪的乾燥種子呈腎臟形而稍扁,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厚不足1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綠褐色,光滑。一邊微向內凹陷。在凹入處有明顯的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子葉2枚淡黃色,略為橢圓形,胚根彎曲。無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氣。以飽滿、均勻者為佳。主產陝西、山西等地.
②華黃芪的乾燥種子呈較規則的腎形,顆粒飽滿,長2~2.8毫米,寬1.8~2毫米。表面暗綠色或棕綠色,光滑。腹面中央微凹陷處有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氣微,味淡。主產河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
相關配伍
①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實(蒸)、蓮須各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兩。共為末,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
②治腎虛腰疼:沙苑子一兩。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③治脾胃虛,飲食不消,濕熱成臌脹者:沙苑蒺藜二兩(酒拌炒),蒼朮八兩(米泔水浸一日,曬乾,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米湯調服。(《本草匯言》)
④治目昏不明:沙苑子三錢,茺蔚子二錢,青葙子三錢。共研細末。每次一錢,日報二次。(《吉林中草藥》)
注意事項
相火熾盛,陽強易舉者忌服。《本經逢原》:腎與膀胱偏於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