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地名錄》是福建省沙縣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縣地名錄
- 編纂單位:福建省沙縣地名辦公室
《沙縣地名錄》是福建省沙縣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沙縣地名錄》是福建省沙縣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地名錄的編排分行政區劃;企事業單位、專業場站;人工建築;自然實體;革命紀念地、名勝古蹟;廢村、遺址六類。1作品目錄封面沙縣地名錄目錄前言沙縣概況沙縣政區圖行政區...
沙縣區,隸屬福建省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部,沙溪河下游,東鄰尤溪縣、南平市,南接大田縣,西靠三明市、明溪縣,北連順昌縣、將樂縣,總面積1815平方千米。2022年,沙縣區常住人口24.90萬人,戶籍人口27.00萬人。截至2023年6月,...
蓋竹村是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革命老區基點村,位於富口鎮西南部,距集鎮16.8公里,轄岩後坪、塢程坑、蓋竹三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248戶,總人口940人,全村土地面積3.2萬畝,其中林地面積20964畝,竹林4000多畝,果園...
2015年7月23日,蓋竹小腔戲入選沙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5年10月21日,沙縣蓋竹小腔戲入選三明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小腔戲亦稱“江西戲”、亂彈、土京戲、漢劇小腔,屬於原始的皮黃腔...
2010年7月13日,沙縣迎龍和迎燭橋入選沙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1月,沙縣迎龍和迎燭橋入選三明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沙縣的民間遊藝活動“迎龍和迎燭橋”在境內的流傳有千年以上的歷史,現代每年的...
2015年7月23日,“打獅”入選三明市沙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7月, 沙縣茶坪打黑獅入選三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相傳古時沙縣當地猛獸出沒,經常襲擊山民,毀壞農作物,村民們奮起組織打...
2015年7月23日,“華光天王廟會”入選沙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5年10月21日,沙縣華光天王廟會入選三明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華光天王廟即英烈宮,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位於沙縣...
2005年,“沙縣肩頭棚”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36。歷史淵源 沙縣肩膀戲,俗稱肩頭棚,享有“活木偶”之稱,是少有的民間傳統藝術表演形式。它起源於清朝末年,據《沙縣誌》記載,...
2018年2月28日,“沙縣紅邊茶製作技藝”入選沙縣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7月,“沙縣紅邊茶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1月29日,“沙縣紅邊茶製作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
沙縣人戲稱夏茂冬酒為“沙縣可樂”,以其色澤清澈、酒味微甜、香醇綿長、營養豐富為人熟知。冬酒通過精選優質糯米、無污染純淨山泉、百草曲等釀製而成。2015年7月23日,夏茂冬酒製作工藝入選沙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鄭湖中心國小位於沙縣鄭湖鄉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地帶,是當地一個文明視窗,轄有1所中心校,8所村小、1所中心園。學校先後被授予縣級文明學校、平安校園、三明市合格國小、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學校占地面積19723平方米(...
2019年11月3日,沙縣辣椒醬古法製作技藝入選沙縣第五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0年3月9日,沙縣辣椒醬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沙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西北,沙溪河下游,與順昌...
沙縣第一中學,簡稱沙縣一中,是福建省重點中學、福建省普通中學一級達標學校、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沙縣第一中學創辦於1923年,原名沙縣縣立初級中學,是三明市最早創辦的中學。1951年7月,改校名為“福建省沙縣初級中學”,1958年更名...
隨著熊姓家族部分成員向周邊地區的遷徙,大腔戲傳播到大田、尤溪、沙縣等地。永安大腔戲的聲腔字多腔少,粗獷高亢,樸素平直。2006年5月20日,永安大腔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風景名勝 桃源洞風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