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街道概況,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歷史文化,教育文化,特色產業,旅遊資源,
街道概況
據《沿河縣誌》記載,解放初期(1950年),成立沙子區,轄曉景、中界、大漆、沙子4個鄉。1992年,撤區並鄉(鎮),沙子區劃分成沙子鎮、中界鄉、曉景鄉3個鄉鎮。沙子鎮從1993年過渡為科級鎮,一直沿用至2015年2月撤鎮改街道前。
- 管轄區域
2015年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沿河縣沙子鎮新設立沙子街道,管轄原沙子鎮行政村,即南莊村、新沙村、永紅村、十二盤村、金龍村、龍家岩村、塘山村、玉桐村、井田堡村、甘溪溝村、石先村、楠木村、偏岩阡村、黃金村、魚塘村、白泥村、板橋村、明星村、大漆村、關土村、紙坊村、回洞村、龍鳳村、興隆村、龍頭村、雲峰村、井壩村、大埡口村、岩門村、石印村、米溪村、岩溪村、沙子居委會。
- 政區人口
沙子街道(原沙子鎮)3個片區(大埡、大漆、沙子)、11個村、1個居委會,88個村民組,總人口31358人,少數民族人口16804人。全鎮有23個黨支部,其中村(居)黨支部12個,鎮機關黨支部10個,非公有制經濟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756個,其中農村黨員571人,機關黨員185人。
地形地貌
沙子街道(原沙子鎮)地處大婁山脈東南麓和武陵山脈西北麓之間,白泥河從北東入境,向南西流經大漆、明星、白泥、南莊、十二盤5個村寨,再折西流入黑獺鄉境內。南莊河從東南入境,向西北流經青山、南莊2個村寨,到南莊進入氽水洞流入白泥河。沙子街道(原沙子鎮)西部有珠瑙岩、紅花蓋、楠平蓋;東部有龍頭岩、貓背嶺等山脈(嶺)隆起,使全鎮座落在山脈(嶺)之間,形成槽狀型。鎮內主要山脈,東部的貓背嶺——龍頭岩,西部的楠平蓋——珠瑙岩,中部的觀山等山脈,多呈南北向。
氣候條件
沙子街道(原沙子鎮)地處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總的特點是:春早、夏熱、冬暖、四季分明,氣候溫熱、雨量充沛,濕度大,霜期短,日照不足。年平均氣溫15.6-16.5℃,0℃以上積溫5723.4-4045.6℃,5℃以上日溫可持續285-309天,年日照時數1190-1193.8小時,無霜期285-299天,年均降水量1166.5毫米,其季節分布:春季占31%,夏季占38.7%,秋季占24.4%,冬季占5.9%,因年際問月降水穩定。
自然資源
9個村通路,90%的組通路,鄉村公路70多公里,村村通電、通電話,電視覆蓋率100%。白泥河流經境內20多公里,蓄髮電量20萬千瓦,境內有水庫3個,總計庫容8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000畝。
歷史文化
教育文化
現在沙子街道(原沙子鎮)境內有中學2所,其中沙子職中,教職員工36人,學生756人;沿河第六中學(沙子中學)教職工63人,學生986人,國小15所,其中完小有9所,村小6所,學生在校人數68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