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獺鄉

黑獺鄉

黑獺鄉位於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東北部,地處東經108°27′41″~108°33′25″,北緯28°35′06″~28°39′25″。北面與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丁泗區萬木鄉,東面與沙子鎮,南面與和平鎮,西南面和西面與黑水鄉接壤。鄉人民政府駐楊柳池村黑獺場,與縣城直線距離9千米。全鄉總面積38.75平方千米,少數民族5327人。該鄉地處沿江一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由於離縣城較近,多年來民眾在蔬菜、水果栽培上具有一定的基礎,山頂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山腰因海拔較低適合於沙田柚、載秧李等多種水果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黑獺鄉
  • 別名:黑獺堡
  • 行政區類別:貴州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虎頭村、石壩溝村等
  • 電話區號:0856
  • 郵政區碼:565300
  • 地理位置:土家族自治縣東北部
  • 面積:35.79平方千米
  • 人口:8825人
  • 車牌代碼:貴D
  • 所屬市:貴州省銅仁市
  • 特色產業:農業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文教衛生,經濟現狀,發展優勢,旅遊開發,

鄉鎮簡介

黑獺鄉,為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東北部,地處東經108°27′41″~108°33′25″,北緯28°35′06″~28°39′25″。2010年年末轄7個村和黑獺1個居委會,61個村民組,總人口8825人,其中非農業283人,少數民族5327人。人口出生率14.1‰,自然增長率9‰。
黑獺鄉政府辦公大樓黑獺鄉政府辦公大樓

歷史沿革

黑獺地,漢先後為涪陵縣永寧縣屬地,蜀漢為萬寧縣屬地,隋、唐、宋為務川縣屬地。元、明、清為沿河祐溪長官司屬地。清乾隆年間辟黑獺堡場,場期“五·十”。民國3年(1914年)為沿河縣屬地,民國27年(1926年)設黑獺聯保,民國31年(1942年)設黑獺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1950年設黑獺鄉;1953年分設黑獺、紅花、虎頭鄉;1956年紅花、虎頭併入黑獺鄉。1958年黑獺鄉改為公社,1959年改為管理區。1961年壩坨、團結並人黑獺管理區,並改為黑獺公社。1963年析黑獺公社設團結、壩坨公社。1984年黑獺公社改為鄉。1993年黑獺鄉升為區級鄉,南北長8.05千米,東西寬9.4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35.79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1.45%。

行政區劃

全鄉區劃為大溪村、虎頭村、楊柳池村、石壩溝村、香樹林村、麝香岩村、紅花蓋村7個村和黑獺1個居委會,61個村民組。有桐子園、柑樹壩、大溪頭、楊溪頭、汪家溝、水田溝、楊家山、老木頭、柑子坪、壺道咀、李家坪、上寨、中寨、下寨(楊柳池)、邊江、灣灣、梨子樹、馬家坪、梅回溪、乾田坡、冷家灘、香樹林、田坎、洞角、包家嶺、下寨(石壩)、老鷹窩、斑鳩井、小河、斑竹園、吳家、周家溝、坨里(麝香岩)、羅家屋基、古坪、謝家、賀家、坨里(紅花蓋)、朗樹灣、李家莊、梨子園、火石坡等寨。

人口民族

2009年年末總人口8825人,其中非農業283人,少數民族5327人。人口出生率14.1‰,自然增長率9‰。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6963
3570
3393
家庭戶戶數
1975
家庭戶總人口(總)
6919
家庭戶男
3536
家庭戶女
3383
0-14歲(總)
2476
0-14歲男
1294
0-14歲女
1182
15-64歲(總)
3948
15-64歲男
2014
15-64歲女
1934
65歲及以上(總)
539
65歲及以上男
262
65歲及以上女
27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6840

文教衛生

文教衛生事業全面進步,一是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全鄉有村級完小7所、中心完小1所,附屬國中1所,有小學生956人,國中在校生317人,有國小教師57人,國中教師23人;二是衛生條件大為改善,有衛生院1所,病床5張,有醫護人員8名,內設B超室、X照光機、制氧機等,有村級衛生室7個,村衛生員8個,有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現有5個村衛生室已配備了電冰櫃。三是通過反覆的協調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黑獺移民新區、移民碼頭開工建設;四是團黑公路的建成通車將為黑獺提供便利的交通環境。這一切為黑獺打造鄉村旅遊奠定良好的基礎。

經濟現狀

2009年全鄉農業生產總值2566萬元,財政收入1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0元,農林牧漁總產值1958萬元,其中林業40萬元,牧業650萬元,漁業38萬元,糧食總產量2745噸。主要經濟作物產量:油菜子415噸,水果180噸,年未大牲畜存欄2565頭,出欄489頭,生豬存欄5120頭,出欄4122頭,山羊存欄4583隻,出欄4235頭,肉類總產612噸。

發展優勢

該鄉按照“抓機遇、保投資,調結構、保增長,打基礎、保民生”和“打造邊貿重鎮”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科學發展夯基礎 調產興旅構和諧”的發展要求,堅定不移地抓好黨建與扶貧、移民、計生宣教等工作,啟動了移民集鎮新區建設、移民碼頭建設、紅花村土地整理、大溪(虎頭)村蔬菜基地建設;完成了射香村156戶危房改造;擴大了紅花村茶葉基地建設;籌備了5個村級活動室建設用地;實施了石壩村雙江組入戶道路硬化,虎頭村、香樹村、石壩村人畜飲水工程;修建了石壩村雙江組通組公路、虎頭村汪家溝組的通組公路;抓好了香樹村、虎頭村、楊柳村電網改造工程;改善了石壩村、香樹村通組公路;美化了政府院落;加強了大溪、虎頭至和平鎮楓香村公路的修建。全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很好的落實,辦公條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為黑獺鄉“擠進城市消費圈”打造“省際邊貿重鎮”、規劃大溪、虎頭的現代旅遊觀光農業奠定了基礎。
主要出產有玉米、稻穀、小麥、紅苕、黃豆、養、油菜籽、花生、茶葉、油桐、烏桕、柿、砂仁、豬、牛、羊等。
黑獺集鎮與重慶萬木鄉毗鄰,是向重慶推介沿河縣乃至貴州的門戶,長期以來形成了比較繁榮的集鎮,多種土特產吸引遠近的客商,為了使黑獺集鎮進一步繁榮,黑獺鄉黨委、政府抓住了集鎮移民新區建設的契機,在完善集鎮功能,提高集鎮品味上大做文章。通過多方協調,更加科學地對集鎮建設進行規劃。同時根據有利的條件擬把黑獺建成蔬菜水果生產大鄉,為黑獺農產品批發創造條件。

旅遊開發

一、建成大溪、虎頭旅遊觀光農業。
大溪、虎頭兩村地處烏江黎枝峽西岸,沿江一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由於離縣城較近,多年來民眾在蔬菜水果栽培上具有一定的基礎,山頂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山腰因海拔較低適合於沙田柚、載秧李等多種水果種植,後山70年代修建的白溪水庫和4000多米長的引水渠道,又為實現現代農業的噴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加之烏江山峽旅遊景點--穿洞和珍珠洞緊靠虎頭村,使兩村打造現代旅遊觀光農業,建立精品旅遊線成為可能。
黑獺鄉的基本構想是:一是修復白溪水庫渠道,引水至虎頭、大溪實現農田水利灌溉,可灌溉農田面積1100多畝,解決2000多人和2600多頭牲畜飲水問題,為實施觀光農業提供水源保障,由於引水渠在後半山與蔬菜基地形成自然落差,可自然噴灌。二是下半山土地基本屬於鬱閉度25o以上坡耕地,沒有實施退耕還林,可建成十里四季常綠果樹帶。三是楓香至虎頭村級公路的修通,城鎮居民可以從沿河縣城直接驅車旅遊烏江山峽百里畫廊,觀賞山峽風光,到穿洞休閒避署。還可解決當地民眾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把黑獺的農產品,跨入沿河縣城和酉陽的城市消費。四是公路兩邊建成噴灌式大棚蔬菜基地,實現現代農業。蔬菜基地外面建成十里的葡萄園、桃、李、梨等底河谷夏季早熟水果基地,使烏江岸邊形成十里花帶,五是實施沼氣池建設和欄圈改造,基本形成“豬、沼、菜”,“豬、沼、果”的立體農業生產模式。最終形成“山頂戴帽、山腰纏帶、山腳特色農業、河邊十里桃花”,實現春觀花、夏觀葉、秋觀果、冬觀枝、山頂觀生態、半山觀綠帶、中間觀現代、河邊看花帶的立體現代花園式新村。
烏江黎枝峽西岸烏江黎枝峽西岸
二、把黑獺集鎮打造成烏江岸邊的明珠。
黑獺鄉黨委政府抓住了集鎮移民新區建設的契機,其基本思路是:把集鎮建成集特色農產品批發與加工,旅遊休閒、購物為一體的邊貿重鎮。
三、打造小河口夏季休閒遊樂場。
白泥河河水清澈,彭水電站建成後烏江水位上升,白泥河小河口至香樹村8組一帶將形成碧綠的湖泊,2公里長河岸,一到夏季金黃的油菜花美不勝收,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加之團黑公路即將建成通車,為縣城居民到小河口旅遊休閒提供便利的條件,打造小河口旅遊休閒場所前景十分美好,黑獺鄉的基本思路是:通過招商引資對小河口的自然景觀作進一步的打造,建成有一定安全設施的游泳場,建成具有一定檔次的集餐飲、住宿、保健於一體的農家樂和跳水運動設施,把小河口一帶建成沿河夏季最大的休閒娛樂場所。
四、把紅花蓋打造成森林公園
紅花蓋海拔800—1000米,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森林覆蓋率達40%左右,由於森林保護完好,各種野生動物慕名而來,民眾還發現有梅花驢棲身此地,還有鮮為人知的獅子洞。由於海拔高夏季十分涼爽,空氣新鮮,是夏季的避暑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